資源簡介 (共19張PPT)誰開創了大一統局面?誰鞏固了大一統局面?秦始皇漢武帝—中國風活動策劃模板—匯報人 可愛包大一統王朝的鞏固12第 課漢景帝死后,他的兒子劉徹(漢武帝)于公元前141年即位。到這時,經濟繁榮,國力雄厚,西漢開始進入鼎盛時期。高祖文帝景帝武帝漢武帝統治背景文景之治,國力強盛漢武帝為推進大一統,采取了哪些措施?一、政治一統:“推恩令”的實施危機:諸侯王勢力強大(豪強地主)“役財驕溢,或至兼并豪黨之徒,以武斷于鄉曲”。豪強地主與官府分庭抗禮——共同導致社會秩序混亂西漢初期中央與封國力量對比圖漢武帝頒布“推恩令”,規定諸侯王除了讓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分封給其他子弟建立侯國。主 父偃說上曰:“愿陛下令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施德,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br/>——《史記 平津侯主父列傳》一、政治一統:“推恩令”的實施作用:削弱諸侯國勢力;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諸侯國土封土分一次封土再分侯國越來越多,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削爵、奪地、除國……全國劃分為13個監察區,稱為“十三”州部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地方一、政治一統:刺史制度皇帝實施“推恩令”諸侯王封地越來越小建立“刺史制度”加強對地方的監察控制共同作用: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從政治上鞏固了大一統。諸侯王勢力強大豪強地主勢力膨脹危機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董仲舒《天人三策》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一統為了推行儒學,漢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忠君守禮)(2)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五經作為教材。(3)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進入各級政權機構。《漢代講經圖》影響: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實現了思想上的大一統,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背景:思想文化不統一,中央對地方的思想文化控制較弱。“秦始皇的統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讀書,他的手段是刑罰的裁制;漢武帝的統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讀一種書,他的手段是利祿的引誘。結果,秦皇失敗了,武帝成功了?!?br/>——顧頡剛秦漢對儒家的態度 態度不同:秦始皇焚書坑儒,打壓儒家文化;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推崇儒家文化。 目的相同:鞏固統治,加強思想控制。《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三、統一鑄幣,鹽鐵專營——經濟一統作用: 這些措施,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西漢初年,在經濟上面臨哪些問題?1.西漢初年,鹽鐵經營權大都掌握在豪強手中;2.許多富商大賈控制了國家的經濟命脈。①統一鑄幣: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②把煮鹽、冶鐵經營權收歸國有,實行鹽鐵官營、專賣。③在全國范圍內 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④注重農業生產, 重視興修水利。漢代耬車五銖錢四、軍事一統——北擊匈奴西漢與匈奴的關系漢初(漢高祖劉邦)時期:和親漢武帝時期:戰爭衛 青霍去病(前140-前117)帝國雙壁漠北戰役從根本上摧毀了匈奴實力,再無力與西漢對抗,部分匈奴人開始西遷。封狼居胥、飲馬瀚海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背景:匈奴南下侵擾。漢武帝的大一統政治推恩令設置刺史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經濟鹽鐵專營統一鑄幣軍事反擊匈奴開疆拓土鼎盛時期漢武帝戰國西 漢漢武帝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進入鼎盛時期。政治實施“推恩令”(主父偃)、建立刺史制度,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經濟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興辦太學,確立了儒家學說的正統地位。軍事統一鑄幣(五銖錢)、鹽鐵專賣、平抑物價等漢武帝鞏固了大一統王朝北擊匈奴 (派衛青、霍去?。?br/>西漢開始進入鼎盛時期秦皇漢武的比較人物秦始皇漢武帝主要貢獻措 施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軍事創立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度頒布“推恩令”鞏固大一統政權統一貨幣度量衡鑄造五銖錢,鹽鐵專賣,平抑物價“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文字興辦太學,推行儒學蒙恬北擊匈奴修長城衛青霍去病三次反擊匈奴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鞏固了大一統,使西漢進入鼎盛時期如何評價漢武帝?史料一(武帝即位初)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后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漢紀》史料二(武帝晚年)“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br/>——《史記》臣光曰: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無度。……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先王之道,知所統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托人,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司馬光:《資治通鑒》功:漢武帝是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鞏固了大一統局面,使漢朝的大一統走向全盛。1、鞏固大一統的措施:(1)政治上,頒布“推恩令”,設刺史,加強中央集權。(2)經濟上,實行鹽鐵專賣,統一鑄造五銖錢,增加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 (3)思想文化方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從此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4)軍事上,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開疆拓土。(5)民族關系:張騫出使西域,加強西域與中原的聯系。過:漢武帝好大喜功,常年對外征戰,加重了人民的負擔。總之,應全面地評價漢武帝,他既有功也有過, 功大于過。比較秦始皇、漢武帝的共同點1. 都是雄才大略的帝王,杰出的政治家,他們都勵精圖治,注重改革吏治,加強思想文化控制,抵抗外敵侵略,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2. 都加強了中央集權制度,鞏固了統治,為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王莽篡權西漢末年,外戚宰相王莽發動宮廷政變,命其下詔禪位,西漢王朝滅亡。王莽篡權,改國號為新,后開始一系列的政治、經濟、社會變革,最終失敗。25年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定都洛陽。東漢建立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統治日益黑暗后期:在起義軍的打擊下,東漢政權名存實亡光武中興東漢的滅亡220年公元前202年公元25年公元8年文景之治、漢武帝大一統漢朝建立王莽奪取政權東漢建立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41年西漢(BC202—AD8)新(8—25)東漢(25—22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