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早期國家產生和發展時期諸侯爭霸與社會變革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蒿里行》—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詩中描繪的是怎樣的景象?根據右側形勢圖及所學知識說說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景象:描繪了東漢末年經濟凋敝,人口減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會現實。原因:東漢末年州牧擁兵割據,戰亂不斷。時間地點交戰雙方策略結果影響袁紹和曹操曹操以少勝多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200年官渡偷襲糧倉,火燒糧草袁紹10萬大軍烏巢曹操3-4萬夜襲烏巢,燒毀袁軍糧草資料3:曹操打敗袁紹后,搜到一捆信件,全是他的部下與袁紹暗地勾結的信,有人建議他把這些人殺掉,曹操說:“當袁紹力量強大的時候,我都難以自保,又怎么能責怪這些人呢?”于是他下令把信燒掉,不予追究。資料2:官渡之戰前夕,袁紹的謀士許攸建議他趁曹軍后防空虛,偷襲許,他不聽。于是許攸投奔曹操。曹操聽說許攸前來投奔,高興得連鞋都沒穿就前去迎接。后來建議曹操襲擊袁軍屯糧處的正是許攸。資料1:(毛)玠語太祖(曹操)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太祖敬納其言。 ——《三國志·毛玠傳》請結合當時的形勢及相關資料分析,為什么曹操能夠獲勝?“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精于謀略,招攬人才以誠待人,能寬容人,得人心經濟上招募流亡農民墾荒,組織士兵屯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龜雖壽》體現出曹操怎樣的政治抱負?統一天下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南陽武侯祠對聯時間地點交戰雙方策略結果影響曹操和孫劉聯軍以少勝多,曹操戰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208年赤壁火攻赤壁之戰孫劉聯軍約5萬赤壁曹操20余萬資料2: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三國志·周瑜傳》資料3:曹操極易激動,易被勝利沖昏頭腦……北伐烏桓獲得大勝之后,驕傲情緒很重……一把火,把他統一中國的迷夢徹底摧毀。——張作耀《曹操評傳》資料1:亮(諸葛亮)曰:“曹操之眾,遠來疲弊……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三國志·諸葛亮傳》請結合當時的形勢及相關資料分析,為什么曹操會失敗?①曹軍來自北方,不習水戰,水土不服②孫劉聯軍制定了正確的戰術(火攻)③曹操驕傲輕敵④當時統一全國的條件不成熟問題思考文學作品和真實歷史之間是有區別的。小說中作者為了增加趣味性,會適當地進行文學加工,比如對曹操的評價。220年,曹丕廢漢獻帝,自稱皇帝,國號魏,定都洛陽。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定都建業。229年,孫權稱帝。四、魏蜀吳的建立及發展魏220,洛陽蜀221,成都吳222,建業曹丕劉備孫權東漢滅亡三國開始時間229年,三國鼎立局面最終形成政權名稱 時間 建立者 都城 措施 影響魏蜀漢吳220年221年229年曹丕劉備孫權洛陽成都建業(南京)重視農業生產,大力興修水利。北方生產得到恢復并發展。改善民族關系,發展經濟。加速西南地區的開發。開發江東、發展造船業,派船到達夷洲。發展海外貿易,加強了大陸與臺灣的聯系。根據圖一到圖二的變化,你認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圖一: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形勢圖 圖二:三國鼎立形勢圖進步: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軍閥混戰的局面 ,政治上實現了局部統一,為實現全國統一奠定了基礎。各國統治者為了增強自身實力,重視發展本國經濟,有利于社會穩定、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從統一與分裂的角度看統一分裂導致了其后三百多年(至隋唐)大分裂局面的出現三國鼎立是一種歷史的退步三國鼎立是一種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東漢末年:分裂割據三國鼎立時期:局部統一西晉:全國統一從大規模分裂與局部統一的角度看:三國鼎立是一種歷史的進步東漢末年:分裂割據三國鼎立時期:局部統一西晉:全國統一它結束了東漢末年眾多割據勢力混戰的局面,實現了局部統一,為實現全國統一奠定基礎。從大規模分裂與局部統一的角度看:三國鼎立是一種歷史的進步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三國重視發展生產促進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魏國:重視農業生產,大力興修水利蜀國:改善民族關系,開發西南地區吳國:發展海外貿易,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三國鼎立是一種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東漢末年軍閥割據袁 紹曹 操官渡之戰統一北方(曹操)孫劉聯軍赤壁之戰三國鼎立吳魏蜀西晉國家分裂局部統一全國統一奠定基礎課堂小結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