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部編版2024·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4 科技力量大《科技改變觀念》第2課時第二課時核心素養目標及重難點核心素養目標├─ 政治認同 → 引導學生認識到黨和國家對科技發展的高度重視,如一系列科技扶持政策、對科研人員的鼓勵等,進而擁護黨的領導,認同國家推動科技進步的各項舉措。├─ 道德修養 → 理解科技發展對個人行為的影響,培養誠信、尊重他人隱私的道德意識(如網絡使用規范)。├─ 法治觀念 → 初步認識科技相關的法律常識(如《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的網絡保護條款)。├─ 健全人格 → 借助科技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挫折與挑戰,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責任意識 → 激發學生對未來科技發展的責任感,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如何利用科技知識為社會、為他人做貢獻。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 科技如何改變日常生活和觀念。└─ 教學難點 → 辯證看待科技的雙面性(便利性與潛在風險)。數字人導入科學技術在生活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科技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還改變了人們的觀念。在古代,由于缺乏系統的科學知識和研究手段,人們常常無法理解很多自然現象。當然敢呀!是雷公和電母發出來的。不對,科學老師告訴我們,閃電和雷聲是云與云之間、云與地面之間或者云內部,發生放電時所伴隨的閃光和聲響。孫悟空,你那么厲害,我們想考考你。你敢接受挑戰嗎?你知道雷聲和閃電是怎么來的嗎?活動一:科技改變想法我才不相信呢!你要是不信,可以和我們一起去科技館學習和了解一下。孫大圣,您神通廣大,見多識廣,但這雷聲和閃電,可不是什么雷公電母在云端施法哦,這里面藏著科學的道理呢。 您看天上的云,有的像棉花糖一樣白白軟軟,有的卻黑壓壓的沉甸甸。那些又大又厚的烏云里,藏著好多好多小水滴和小冰晶,它們在云里不停地撞來撞去。就像您和師弟們打鬧時會產生力氣一樣,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碰撞的時候,也會產生電。 其中一些電是正電,一些是負電,它們就像兩個脾氣不合的神仙,總想分開遠遠的。正電往上跑,聚集在烏云的上端;負電往下跑,聚集在烏云的下端。當云里的正電和負電多到裝不下的時候,它們就會像您的金箍棒碰到妖怪一樣,“啪” 地一下撞在一起,這時候就會產生一道特別亮的光,那就是閃電啦。 而雷聲呢,是閃電產生的時候帶來的。閃電的溫度特別高,比太上老君煉丹爐里的火還要熱好多好多倍,能一下子把周圍的空氣烤得特別燙。空氣一受熱就會猛地膨脹起來,就像您吹氣球吹得太猛會 “砰” 地炸開一樣,膨脹的空氣撞到周圍的空氣,就發出了轟隆隆的響聲,這就是雷聲啦。 而且呀,閃電和雷聲其實是同時產生的,但因為光跑得比聲音快多了,就像您一個筋斗云能翻十萬八千里,比走路快得多一樣,所以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過一會兒才能聽到雷聲。您在天上騰云駕霧的時候,要是看到閃電、聽到雷聲,不妨仔細想想是不是這么回事兒,這可是大自然的科學奧秘呢。雷聲和閃電是怎么來的活動二:科技讓人們對自然世界有了科學的認識16世紀之前,歐洲人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太陽、月球及其他星球都圍繞地球旋轉。科技讓人們對自然世界有了科學的認識,現在看來,這些認識已經成為常識了。但在科技不發達的過去,要想改變人們的想法,相當不易。想一想,為什么當時的人們不接受哥白尼的觀點?由于當時科技知識還不普及,他的觀點沒有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和認可。科技發展帶來的變化是深遠而廣泛的。它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我們的思想和觀念。隨著科學知識的日益普及,現在我們知道地球是圍繞太陽運行的。看來,科技可以改變人們的觀念,推動社會的發展。一、互聯網的普及(1990s-2000s)關鍵事件:1991年萬維網(WWW)發明并開放給公眾使用,隨后谷歌(1998年成立)等搜索引擎出現。觀念改變:這徹底改變了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從依賴紙質媒體轉向即時全球搜索,培養了“信息民主化”觀念。人們開始相信知識應免費共享,促進了全球公民意識和自由表達運動(如阿拉伯之春)。補充:據皮尤研究中心數據,互聯網用戶從1995年的1600萬增至2020年的46億,加速了教育平等和文化多元化。二、智能手機的興起(2007年iPhone發布)關鍵事件:蘋果公司推出iPhone,首次整合觸摸屏、應用商店和移動互聯網,引領智能手機革命。觀念改變:它重塑了“隨時隨地連接”的生活方式,使人們從固定工作轉向移動辦公,培養了即時滿足和效率至上觀念。同時,隱私觀念弱化——人們更愿意分享位置和習慣(如社交媒體打卡),但也引發了數字成癮討論。補充:全球智能手機用戶從2007年的1億增至2023年的65億,推動了共享經濟(如Uber)的普及。三、人工智能的突破(2016年AlphaGo擊敗人類)關鍵事件:谷歌DeepMind的AI程序AlphaGo在圍棋比賽中戰勝世界冠軍李世石,展示了AI的決策能力。觀念改變:這挑戰了“人類智能至高無上”的傳統觀念,引發了關于AI倫理和就業替代的討論(如自動駕駛取代司機)。人們開始接受機器輔助決策,推動了包容性設計(如無障礙科技)。補充:此事件后,全球AI投資激增,2025年AI市場預計達1900億美元,但倫理問題(如偏見算法)持續熱議。在古代,由于缺乏系統的________和________,人們常常無法理解很多________現象。科技可以改變人們的________,推動社會的________。科技發展帶來的變化是________而________的。它不僅改變了我們的________,也改變了我們的________和觀念。科學知識研究手段自然觀念發展廣泛深遠生活思想評價維度 評價指標 評價標準(★為1分,★★★★★為5分) 自評 小組評 教師評知識掌握 1. 能列舉3項科技改變生活的實例 ★★~★★★★★(根據舉例數量和恰當性)2. 理解科技對傳統觀念的影響(如溝通方式) ★★★~★★★★★(根據解釋清晰度)能力表現 1. 課堂討論中能表達科技的雙面性 ★★~★★★★★(參與積極性和觀點合理性)2. 完成小組任務(如設計未來科技小報) ★★★~★★★★★(合作能力與創意性)情感態度 1. 主動關注生活中的科技應用 ★★~★★★★★(觀察記錄或課堂分享表現)2. 樹立正確科技觀(如合理使用電子產品) ★★★~★★★★★(行為表現與反思深度)學習評價量表下 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media1.mp4 media2.mp4 media3.mp4 media4.mp4 media5.mp4 media6.mp4 media7.mp4 media8.mp4 第4課 科技力量大 第2課時(課件)2025-2026學年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統編版.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