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1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教學目標:1.結合現實情境了解線段的比和成比例線段,理解并掌握比例的一些性質.2.通過對情境的觀察,使學生能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3.通過實際問題的研究,發展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了解線段的比和成比例線段.教學難點:應用比例性質解決問題,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 1.展示我國釣魚島海域地圖,引導學生觀察釣魚島與我國大陸和臺灣的圖上距離. 探究新知: 活動1:兩條線段的比 1.兩條線段長度的比叫做兩條線段的比. 2.線段a:b=k,說明a是b的k倍,又由于線段的長度是正數,因此 k>0. 例1.某日海監“50”號在巡航期間,發現一艘日本漁船企圖靠近我國釣魚島,立刻進行攔截.艦上雷達在比例尺為1:800000的地圖上,測得與日本漁船距離為3.4cm,求兩船之間的實際距離? 活動2:成比例線段 在四條線段中,如果兩條線段的比等于另外兩條線段的比,那么稱這四條線段成比例. 符號語言:若 ,則線段a、b、c、d成比例, 反之,若線段a、b、c、d成比例, 則 . 練習: 1.下圖中,哪兩個矩形的長和寬是成比例線段? 2.下圖中,線段AB、AB、BC、BC的端點都在邊長為1的小正方形的頂點上,這四條線段是成比例線段嗎?為什么? 活動3:比例的性質 1.比例的基本性質 若 ,則ad=bc,反之,若ad=bc, ,則 . 2.比例中項 在 中,如果b=c,即 那么b=ad,這時我們把b叫做a、d的比例中項. 典型例題: 例1已知=,且x+y=24.求x、y的值. 例2如圖,,AD=15,AB=40,AC=28,求AE的長. 四、課堂練習: 1.下列四條線段(單位:)中,不是成比例線段的是( ) A. B.3,6,2,4 C.4,6,5,10 D. 2.若線段x是3和6的比例中項,則x的值為( ) A. B. C. D.3 3.把ad=bc寫成比例式,不正確的是( ?。?A.= B.= C.= D.= 4.若,則的值為 . 5.在比例尺為1:1000 000的地圖上,量得甲、乙兩地的距離是15cm,則兩地的實際距離 km. 6.已知點B在線段上,且,若,則線段 . 7.已知,則 , , . 8.中,如果,的度數是與的度數的比例中項,那么是 三角形. 9.已知為的三邊長,且滿足. (1)求的值; (2)若,求的面積. 已知a:b:c=2:3:4,且a+b﹣c=6.求a、b、c的值. 11.根據已知條件,求下列比的結果. (1)已知,求的值; (2)已知,則的值. 12.如圖,已知中,,且,,,求和的長. 五、課堂小結: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