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人教新版 八上 歷史同步課件2025年秋統編新版八上歷史情境課堂課件含視頻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一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學習目標2新課引入3新知學習4前課回顧1課堂小結5隨堂練習61.在_______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繳的鴉片在_____被當眾銷毀;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2.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完成_________的英國需要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工業品,掠奪工業原料。3.___________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開放了廣州、福州、廈門、寧波、_____五處為通商口岸。上海林則徐工業革命《南京條約》前課回顧知識填空虎門4.1843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___________,從中獲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等權利;1844年中美簽訂___________;中法簽訂___________,享受英國在華取得的各種特權,還擴大了其他侵略權益。《虎門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課堂提問5.簡述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答案】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獨立主權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傳統的小農經濟逐步瓦解,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此后,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成為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時空觀念、史料實證 通過分析材料,了解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目的、導火線;通過閱讀地圖和教材,梳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過程和結果;2.◎時空觀念、史料實證 通過觀看視頻和研讀材料,了解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原因,概括沙俄大量侵占中國領土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認識近代中國遭受的深重苦難是列強入侵和腐朽黑暗的專制統治造成的;3.◎家國情懷 通過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中國人民遭受的苦難以及愛國官兵的英勇抗爭事跡,激發民族自尊心和愛國情感,增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使命感。學習目標重難點重點新課引入第一幅是圓明園興盛時局部圖,第二幅是英法聯軍焚毀后的圓明園遠瀛觀殘跡。圓明園在北京西郊,清朝幾代帝王調集全國的能工巧匠,歷經150年時間,在這里建起這座中西結合,豪華壯觀的皇家園林。鴉片戰爭后僅僅過了十多年,列強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次戰爭不僅火燒圓明園,還讓中國喪失更多主權。為什么鴉片戰爭后列強還要發動新的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和第一次鴉片戰爭之間又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聯系?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原因結合課本分析下列材料反映了什么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導致了什么結果?新知學習材料一:1853年,擁有3.6億人口的中國人均消費英國棉紡織品價值只有0.75便士,而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卻人均消費英國棉紡織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國的1246倍。他們把英國棉紡織品在中國滯銷的原因歸結為中國開放的口岸太少,英國在中國享受的特權太少。現象:英國工業產品在中國滯銷嚴重原因: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據主導地位任務一 英法為何挑起戰端?—— 探究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果:要求修約,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材料二:自從條約締結以來,因我們對華通商的擴展有限而感到的許多失望……屆時我們當有權要求中英條約的修訂……我們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員通力合作……——1854年2月13日英國《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材料三: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英國率先提出修改條約,擴大中國市場,開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國積極響應。但是列強修約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斷然拒絕。修約交涉失敗以后,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叫囂:“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須教訓中國人。”——中國近代現代史根本原因:英國不滿足于已經獲取的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提出“修約”要求擔心危及統治拒絕“修約”第二次鴉片戰爭借口英國:亞羅號事件法國:馬神甫事件英法等國清政府歸納小結英方描繪中國人在亞羅號上的粗暴行為(1)亞羅號事件(英國)2.借口“亞羅號”是一艘中國走私船,曾在香港注冊,已經過期。1856年10月,廣東水師在黃埔搜捕了船上的幾名海盜和涉嫌船員。英國駐廣州代理領事硬說“亞羅號”是英國船,要求中國方面釋放被捕人員,并謊稱中國士兵扯落英國國旗,要求向英方賠禮道歉。兩廣總督葉名琛(chēn)為避免事態擴大,同意釋放被捕人員,但拒絕道歉。這就是所謂的“亞羅號事件”。相關史事1856年,英國和法國在俄、美兩國支持下,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為借口,對中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2)馬神甫事件(法國)“馬神甫”名馬賴,是法國天主教神父。他從廣州非法潛入廣西西林傳教,為非作歹,1856年2月被當地官員逮捕并處死。這就是所謂的“馬神甫事件”。相關史事“馬神甫事件” 相關人物想一想如果沒有“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第二次鴉片戰爭會不會發生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本質是列強為擴大殖民利益而發動的侵略戰爭。兩大事件僅是導火索,而非根本原因。即使沒有這些事件,列強仍會通過其他借口發動戰爭。1856年10月,英軍炮轟廣州,挑起戰爭(開始標志)1857年,英國和法國聯合出兵,攻陷廣州,并對廣州實施軍事管制1858年4月,英法聯軍艦隊北上,攻陷大沽炮臺,逼近天津簽訂《天津條約》《通商章程善后條約》(1)第一階段(1856.10—1858.6)3.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形勢圖中英《天津條約》簽訂時的場景條約 簽訂國 內容 影響《天津條約》 清政府與俄、美、英、法 西方列強各國公使進駐北京 利于列強監視和操縱中國政府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 通商口岸從東南沿海延伸到長江流域,外國勢力深入內地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破壞了中國的內河航運主權《通商章程善后條約》 清政府與英、法、美 被迫承認鴉片貿易的合法化 巧記:公使駐京、十口通商、長江航行1860年8月,英、法再次出兵占領天津,進逼北京。10月,英法聯軍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肆搶劫,之后又放火燒毀。英法聯軍占領安定門,控制北京城,并揚言要直搗皇宮被迫與英、法交換《天津條約》批準書并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2)第二階段(1859.9—1860.10)第二次鴉片戰爭形勢圖咸豐帝讓他的弟弟奕?擔任議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莊。1859年6月,英、法炮轟大沽臺,再次挑起戰事。守衛炮臺的清軍奮起反擊,重創英法艦隊火燒圓明園與《北京條約》的簽訂任務二 文明瑰寶為何蒙塵?—— 解讀火燒圓明園與《北京條約》的簽訂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圓明園大水法銅版畫圓明園大水法遺址視頻:火燒圓明園時長:3分29秒圓明園由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占地5000多畝,是清朝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它綜合中西建筑精華,收藏了極為豐富的藝術珍品和圖書文物。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一個幾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產生的成就盡在于此。……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放火。……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那才是真正的物主。——[法]維克多·雨果《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結合材料,談談你對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感受。英法侵略者燒毀圓明園是野蠻的行為。圓明園的焚毀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留給中國人的永久創傷,是中華民族的恥辱,也是人類文明史上非常可恥的一頁;同時,它也讓清政府的軟弱無能暴露無遺。這將永遠警示著中國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也激勵著我們勿忘國恥,努力學習,振興中華。材料研讀《北京條約》的簽訂內容 影響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繼續有效 \增開天津為商埠 外國勢力進一步擴張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領土主權進一步遭到破壞賠款額大幅增加 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時間:1860年10月巧記:前約有效,增開天津,割地九龍,賠款大增總理衙門1861年,清政府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它負責辦理對外交涉以及通商、海關等事務,是清政府一個權力很大的中樞機構。相關史事結合材料分析“總理衙門”的設立有何意義?“總理衙門”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和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相互勾結的產物。在中國早期現代化的進程中,總理衙門作為中國第一個正式的外交常設機構,標志著中國近代外交機構的萌生,開啟了中國外交近代化的歷程。俄國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19世紀50年代,俄國開始大肆向中國東北和西北擴張。任務三 北方疆土為何流失?—— 了解俄國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沙皇尼古拉一世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時代(在位:1825-1855年)向中國的東進侵略是其主要政策。鴉片戰爭后,他更認為有可乘之機,遂加緊對華的侵略行動。早在1850年已被革職卻仍然心系天下安危的林則徐,通過抄寄的京報消息,便預見性地判斷:“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沙俄趁火打劫的行為,證實了林則徐的遠見。俄國侵占中國北方領土示意圖從19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璦琿條約》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北京條約》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北京條約》《勘分西北界約記》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改定條約》霍爾果斯河以西和特克斯河流域一帶《璦琿條約》簽訂后,恩格斯曾指出:俄國“從中取了一塊大小等于法德兩國面積的領土和一條同多瑙河一樣長的河流。”因此“俄國不要花費一文錢,出動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個參戰國得到更多的好處”。觀察下列兩幅圖,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給近代中國帶來了哪些影響?①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更多主權,英國、法國、美國等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俄國占領中國北方大片領土。②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第一次鴉片戰爭形勢圖第二次鴉片戰爭形勢圖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分析兩次鴉片戰爭的異同拓展延伸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目的 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推銷商品 時間 1840至1842年 1856至1860年規模 英軍 英法聯軍要求 打開中國市場 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結果 清朝失敗,簽訂《南京條約》等 清朝失敗,簽訂《北京條約》等影響 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葡萄牙逐步侵占澳門鴉片戰爭后,葡萄牙無視中國主權,擅自宣布澳門為自由港。1846年,葡萄牙人亞馬喇就任澳門總督。他強行向澳門中國居民征稅,擴展葡人地界,并于1849年關閉澳門的中國海關,驅逐清朝地方政府派駐澳門的工作人員,停止向清政府繳納地租。1887年,中葡兩國簽訂《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條約規定,中國準許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門”,葡萄牙承諾未經中國首肯,“永不得將澳門讓與他國”。中國喪失對澳門的管理權,但澳門的主權仍屬中國。知識拓展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俄國侵占中國大片領土原因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市場,擴大侵略權益影響(英國)亞羅號事件、(法國)馬神甫事件課堂小結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借口經過攻陷廣州,逼近天津結果簽訂《天津條約》等火燒圓明園與《北京條約》的簽訂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結果簽訂《北京條約》割占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等記憶口訣一八五六年,亞羅起硝煙。二占廣州城,三打大沽口。四入北京城,火燒圓明園。沙俄趁火劫,強割百萬田。五開十口岸,六割九龍南。主權遭踐踏,半殖深又陷。1.(2024·山東)下列關于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的描述,正確的一項是( )A.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B.簽訂于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C.允許列強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D.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B隨堂練習基礎練習→《南京條約》2.(2024·四川)有“萬園之園”美譽的圓明園,于1860年10月被外來侵略者搶劫并縱火燒了三天三夜。犯下這一滔天罪行的是( )A.英國B.美國C.英法聯軍D.八國聯軍C→答案不全面→美國是支持國,未直接參與→1900年3.下圖是近代中國某一時期主要通商口岸與周邊城市貿易往來示意圖。該圖反映的歷史現象最早可能出現在( )A. 第一次鴉片戰爭后B.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C. 甲午中日戰爭之后D.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B《南京條約》《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A4.(2024·新疆)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當清朝的主要力量應付來自東南海疆的英法聯軍時,俄國趁火打劫,攫取的利益更超乎英法之上。俄國“攫取的利益”主要是( )A. 侵占大片領土B. 索要巨額賠款C. 增開通商口岸D. 獲得領事裁判權進階練習A5.(2024·廣東)1856年英國炮轟廣州城,廣州群眾自發組織起來把上岸的侵略者趕跑。1858年廣州牛欄岡一帶群眾協力迫使英法聯軍狼狽逃回城里。據此可知,當時( )A.群眾有反侵略的意識B.義和團運動開始興起C.清政府堅決抵抗英軍D.廣州城尚未開埠通商→未涉及英軍→《南京條約》規定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6.(2024·河北節選)材料一(1)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大事年表所述的戰爭名稱。(2分) 并指出該戰爭期間割占中國領土的兩個國家。(2分)①審設問答案來源作答角度限定條件②析材料年份 事件1856年10月 三艘英國軍艦闖入珠江口,炮轟廣州1858年5月 英法聯軍炮轟大沽炮臺,清軍奮起還擊。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璦琿條約》,割占中國北方領土60多萬平方千米1858年6月 清政府被迫與俄、美、英、法分別簽訂《天津條約》1860年10月 英、法控制了北京城,對圓明園大肆搶劫后又縱火焚燒1860年10月、11月 清政府被迫與英、法、俄分別簽訂《北京條約》。英國割占九龍司地方一區。俄國割占中國領土約40萬平方千米(1)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大事年表所述的戰爭名稱。(2分) 并指出該戰爭期間割占中國領土的兩個國家。【答案】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2分)國家:英國;(1分)俄國或沙俄。(1分)③規范答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秋統編新版八上歷史情境課堂課件】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pptx 火燒圓明園.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