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 二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核心素養教學設計《團團圓圓過中秋》教學設計 第2課時教材分析第二課時是對第一課時的延伸與拓展,繼續圍繞秋天的節日展開。在學生了解中秋節的基礎上,介紹重陽節和農民豐收節。通過對重陽節的學習,讓學生懂得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介紹農民豐收節,使學生了解農業重要性,感受豐收喜悅,培養珍惜糧食的意識。教材內容豐富,以故事、圖片、活動引導學生參與體驗,深化對秋天節日認識,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學情分析經過第一課時學習,學生對中秋節有較深入了解,對秋天的節日充滿好奇。二年級學生善良純真,有一定關愛他人意識,但對重陽節敬老內涵理解不深。他們對新鮮事物興趣濃厚,農民豐收節能激發其探索欲望。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生動有趣的活動幫助他們理解抽象概念。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重陽節和農民豐收節的由來、習俗和意義。過程與方法:通過視頻、討論和分享,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表達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敬老意識和對農民的尊重,感受節日的文化內涵。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重陽節和農民豐收節的由來、習俗和意義。難點:理解重陽節敬老的意義,感受農民豐收節的喜悅。教學過程視頻導入(3分鐘)1.播放視頻 2.提問:“同學們,在視頻中看到了哪些特別的場景?知道這是什么節日嗎?” 3.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了解了中秋節,今天老師帶大家了解另外兩個特別的節日。 設計意圖:通過生動的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主題。(二) 秋天里還有什么節日——重陽節 引入:同學們,在秋天還有一個很有意義的節日——重陽節。那你們知道重陽節是怎么來的,又有哪些特別的習俗嗎?為什么在這個節日我們要特別尊敬老人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2.觀看視頻《重陽節》 3.為什么重陽節要敬老呢? 4.老人有豐富人生經驗,為家庭和社會付出很多,我們要尊敬他們。 5.小鏡頭《重陽節》 6.觀察并分析,小明的做法對嗎? 7.小組討論:我們可以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些什么來表達我們的敬愛呢? 8.代表分享:每組推選一名代表分享討論結果。 9.教師總結:原來重陽節有這么多的故事和習俗,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關心老人。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中秋豐富歷史文化,感受各地習俗差異,拓寬知識面,激發對傳統文化的探究欲望。 (三)秋天里還有什么節日——農民豐收節 1.同學們,除了重陽節,秋天還有一個充滿喜悅的節日——農民豐收節。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農民伯伯們是怎么慶祝豐收的,感受一下他們的快樂。 2.展示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圖片,如農產品展銷、文藝表演、農事體驗等,介紹農民豐收節設立時間和意義,強調這是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體現國家對農業重視和對農民辛勤勞動的肯定。 3.同學們,看到農民伯伯豐收的場景,你們有什么感受? 4.小組討論:我們平時吃的糧食是怎么來的?我們應該怎么做? 5.以小組為單位,熱烈討論,各小組成員積極發表觀點。 6.教師總結:農民伯伯很辛苦,我們要珍惜每一粒糧食,不浪費食物。同時,也要感謝他們的辛勤付出,是他們讓我們有了豐富的食物。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觀察、小組討論和親身經歷分享,加深學生對農民豐收節的認識,培養他們珍惜糧食、尊重勞動的意識。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豐收的喜悅,學會感恩和分享。 (四)總結1.回顧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哪兩個節日?它們分別有什么意義?我們應該怎么做?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了重陽節和農民豐收節,重陽節讓我們懂得了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農民豐收節則讓我們了解了農業的重要性,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也讓我們學會了珍惜糧食,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這兩個節日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遠的意義。同學們,節日不僅僅是吃喝玩樂,更是我們傳承文化、弘揚美德、表達情感的重要時刻。希望你們在了解這些節日的同時,也能夠將這些美好的品質和情感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成為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懂得感恩和分享的人。 2.布置作業:回家后,向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表達一下對他們的敬愛之情,可以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可以和他們一起分享今天學到的知識,讓他們也感受到我們的關愛和成長。 觀看視頻《豐收之歌》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視頻,以更加直觀和生動的方式,加深學生對中秋節神話傳說的了解。故事中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的情節,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還能讓他們感受到中秋節背后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美好的寓意。同時,鼓勵學生回家后與家人分享這個故事,增進家庭成員間的互動,共同感受中秋節的樂趣和意義,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家庭觀念和文化認同感。板書設計秋天里的其他節日重陽節的由來與習俗為什么重陽節敬老農民豐收節的由來與習俗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視頻導入、教師介紹、圖片展示、討論交流等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了重陽節和農民豐收節的由來、習俗和意義,培養了學生的敬老意識和對農民的尊重。但在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可能因為表達能力有限,無法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需要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師應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體驗,給予更多的鼓勵和引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節日的意義。核心素養內容參考政治認同:了解重陽節和農民豐收節的意義,體會中華民族尊老敬老傳統和對勞動人民、農業生產的尊重,增強對民族文化和價值觀的認同。 道德素養:培養尊敬老人、關愛長輩的道德品質,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尊老行為;懂得珍惜糧食,尊重農民勞動成果,培養勤儉節約習慣。 文化自信:感受重陽節和農民豐收節的獨特文化魅力,了解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健全人格:通過參與重陽節和農民豐收節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性格,以及關愛他人、尊重勞動的良好品質,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責任意識:明確關愛老人、珍惜糧食是每個人的責任,積極參與相關活動,傳承和弘揚傳統美德,為社會和諧貢獻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