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第3課 土地改革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一、導入新課《聽媽媽講過去的故事》“那時候,媽媽沒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兩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熱的田野里,媽媽卻吃著野菜和谷糠。冬天的風雪狼一樣嚎叫,媽媽卻穿著破爛的爛衣裳,她去給地主縫一件狐皮長袍,又冷又餓跌倒在雪地上。”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1.土地改革的原因土地改革前我國廣大農民的生活十分貧困。這幅圖所反映的正是當時四川一個農民貧苦生活的情形。身后的草棚就是他們的住處。憫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造成農民這種結局的根源是什么?封建土地所有制【想一想】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1.土地改革的原因材料:為什么要進行這種改革呢?簡單地說,就是因為中國原來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這就是我們民族被侵略、被壓迫、窮困及落后的根源……這種情況如果不加以改變,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就不能鞏固,農村生產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國的工業化就沒有實現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勝利的基本果實。——劉少奇《關于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1.土地改革的原因(2)新中國成立后,占全國3億多人口的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農村存在大量無地和少地的農民。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1.土地改革的原因(3)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地主收租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1)時間:1950—1952年底基本完成(2)地點:廣大新解放區(3)內容: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5)具體做法: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同時也分給地主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在勞動中改造自己(4)特點:經濟上保護富農經濟,政治上中立富農2.土地改革的經過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1947年10月《中國土地法大綱》1950年6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土地改革中農民埋界樁新中國成立后發放的土地證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農村階級成分的劃分標準 地主 占有土地,自己不勞動或只有附帶勞動,靠剝削為生,剝削的方式主要是地租富農 一般占有土地,也有租入土地的,自己參加勞動,但以剝削為其生活來源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剝削的方式主要是剝削雇傭勞動中農 多數占有土地,也有租人土地的,主要靠自己勞動,不剝削他人,也不出賣勞動力貧農 占有一部分土地或沒有土地,一般需要租人土地耕種,或出賣-部分勞動力,受剝削雇農 一般全無土地, 完全或主要以出賣勞動力為生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具體表現:約3億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約7億畝土地和大量的農具、牲畜和房屋等;免除每年需向地主繳納的300多億千克糧食地租;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3.土地改革的結果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為滿足廣大農民對土地的需求沒收一切土地→分給地主同樣一份1952年冬 全國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歷史地圖】土地改革(1949-1952年)”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三、土地改革的意義1.土地改革的意義材料1:時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書記的陶魯笳說:“農民得到了土地,我們的黨就得到了農民的擁護。全國農民擁護的事情,那個時候,沒有辦不成的。所以說,這是一次最徹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材料2:毛澤東也曾興奮地說:“我為新中國數萬萬農民獲得翻身的機會和國家獲得工業化的基本條件而表示高興表示慶賀。”材料3:在屬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獲。這就是勞動農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覺。土地改革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1951年,中國糧食產量達到14000萬噸,比1949年增長了26.9%。徹底摧毀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為國家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農民翻身成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權更加鞏固,大大解放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三、土地改革的意義有利于恢復和發展生產。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農經濟、并在政治上實行中立富農的政策。這樣使中農放心,他們的利益不會受到損害,也有利于穩定城市中的民族資產階級,孤立地主階級,減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從而有利于發展生產。【想一想】 土地改革為什么要把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三、土地改革的意義比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農民土地所有制的異同產品分配不同點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土地所有制土地占有者地主階級與農民關系地主階級農民剝削與被剝削平等地主階級占有絕大部分勞動成果農民自己占有勞動成果相同點土地歸私人所有類別三、土地改革的意義梳理中共在近現代史中進行的土地改革。時期 內容 意義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新中國成立初期時期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制定《中國土地法大綱》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調動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鞏固和發展了農村革命根據地即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提高農民抗日和生產的積極性,又有利于團結地主中的開明分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一致抗日解放區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土地,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成為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的一個可靠保證。徹底廢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剝削土地制度,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生產力得到解放,為農業生產和國家工業化開辟道路。課堂小結課堂小結土地改革實現了中國農民兩千多年來夢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夢想。2005年以來,中央采取了減免農業稅、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體現了黨中央對農民殷殷的關懷。在黨中央新的農村工作方向指導下,農民的夢想一定會飛揚得更高、更遠。我們有理由相信,農村城市化、農業機械化、農民生活小康化的“三農”艷陽天,離我們不再遙遠。再 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