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姓名班級考號密○封○裝○訂○線密○封○裝○訂○線密封線內不要答題)第二十一單元 經濟與社會生活(二)滿分41分,限時25分鐘考點4 村落、城鎮與居住環境 考點5 交通與社會變遷 考點6 醫療與公共衛生一、選擇題(本題共9小題,每小題3分,共27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據考古發掘,姜寨聚落總體布局分為居住區、窯場和墓地三個部分(如下圖)。居住區位于中央,居住區內的房屋規劃整齊,環壕內環繞的房屋建筑群由大、中、小型三種房子組成5個單元,每個單元的小型房屋圍繞大、中型房屋,房址的門均朝向中心廣場,周圍有壕溝和墓地。古村落如此布局根源于( )A.私有制水平的提高 B.商品經濟不斷發展C.防御外敵入侵的需要 D.原始農耕經濟的出現2.康德認為在他們(哥特人)確立了勢力范圍之后,人們的審美趣味出現墮落,史稱“哥特式風格”,最終以猙獰怪相結束。當今德國學者約翰內斯·弗里德卻認為歷史上的哥特人并沒有發明哥特式風格,人們稱之為哥特,其實不過是對歷史的歪曲。然而這種歪曲,卻因為康德及類似的文化名人的評判,被人用來排斥整個中世紀。面對歷史爭論,我們應當( )A.選擇善的事實作為歷史事實B.用以論帶史理解歷史問題C.考察史料來源,評判史料價值D.及時糾正前人的歷史偏見3.下圖為歐洲主要國家城市化發展速度圖(1300—1900年),其中②(正方形)代表的是( )A.法國 B.英國 C.意大利 D.德國4.并海道是秦漢時期與東部海岸線大致平行的重要陸路交通線,溝通了南北十八個郡國、十多個港口,并與其他東西向道路相連。沿線人口約占全國的20%,鐵官和鹽官數量占全國30%以上。并海道的形成和發展( )A.推動了經濟重心的東移B.得益于鹽鐵官營的實施C.促進了國家一體化進程D.保證了東部海疆的安寧5.1283年,元代開通海上漕運航道,發展迅速,至1309年,通過海運輸入大都的糧食達到246萬石。此后,海運發展過程中雖然不時有低潮出現,但整體上仍呈持續發展之勢。延續至元末,海運歲運糧數一般持續維持在300萬石以上。這( )A.反映出中國造船航海技術領先世界B.有利于北方地區的社會穩定C.說明南北之間經濟差距持續擴大D.推動了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6.1837年,維克多·雨果在寫給友人的一封信中這樣描述他的旅行:“路邊的花兒已經不是花兒了,成了斑點,甚或條紋;所有的點都沒有了,全部變成了條紋;小鎮、尖塔以及樹林,在天際線上瘋狂地跳著亂糟糟的舞蹈;不時地,一個影子、一個形狀、一個妖怪,會在窗戶后面以閃電般的速度出現又消失。”雨果的描寫折射出( )A.歐洲旅行觀念改變 B.城鄉差距逐漸縮小C.工業加重化工污染 D.交通運輸方式革新7.20世紀以來,經濟的發展對交通運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合公路、水運、民航、鐵路等各種交通運輸手段,建立一體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交通聯運,日益成為西方發達國家交通建設關注的重點。對此現象認識正確的是( )A.交通聯運網絡成為不同國家社會發展的必需B.利于形成不同交通運輸方式有序競爭的局面C.西方國家健全了交通的運行機制D.交通運輸速度和準確性得以保證8.下表為明代醫學家孫一奎生平一覽表,對此理解最為合理的是( )條目 內容學醫動機 自述“先父……攻制藝過苦……體罷憊而弱益甚……見之輒隱心焉……事親者不可不知醫”習醫過程 初行商,偶遇異人授秘方,而后鉆研歷代的“脈象說”、《黃帝內經》等醫學理論行醫經歷 因醫術高超顯于士大夫,后遇……李雙,患痼疾,予診之醫學成果 《赤水玄珠》(廣輯《黃帝內經》成果)、《醫旨緒余》(評述前朝諸家學說)、《孫氏醫案》(記錄臨床案例)A.學醫動機體現傳統主流價值觀的轉變B.習醫具有偶然性和傳承性的特點C.行醫經歷反映其階級固化觀念被打破D.其醫學成果重視理論創新與實踐9.1848年,英國通過頒行《公共衛生法》,成立衛生總署;1858年創建樞密醫務部;1871年成立地方政府事務部,從而最終構建出一套以地方政府為核心,輔以中央政府監督引導的公共衛生管理制度。這( )A.折射出轉型時期的英國公共衛生狀況嚴重惡化B.表明英國率先構建社會保障體系C.從側面表明英國地方政府的行政權力有所擴張D.改善了英國城鄉的公共衛生狀況二、非選擇題(本題共1小題,14分。)1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18世紀,英國的社會財富出現普遍增長,無論是上層、中層還是下層的收入都有明顯的增加。其中,新興的中等階層不僅人數眾多,在消費觀念上也有別于上層社會。與上層盲目追求奢侈消費和炫耀式消費不同,中等階層更喜歡新商品,更注重舒適、便利和品位。這使得中等階層取代上層,成為消費的主力。與此同時,原來由上層專享的咖啡、茶葉等奢侈品的價格大大下降,逐漸成為全民共享的普通消費品。據估計,英國男性識字率由16世紀的20%增至18世紀的60%左右,女性識字率也有所提高。歌謠集、近代小說逐漸興起,報紙的發行量也大大增加,閱讀書報成為人們日常生活消費的一部分。材料二 至18世紀,一個新型的消費社會在英國逐漸形成。伴隨著消費社會形成的是國內市場不斷擴大。為了“迎合購買者的自命不凡”,供應商不得不絞盡腦汁不斷改進技術以推陳出新。咖啡館、酒吧、圖書館成為人們休閑的重要場所。在咖啡館,等級和出身沒有任何用武之地,其座位向所有人平等開放,“每個角落都是自由的”。與英國人消費同步發展的是全球化以及全球化過程中的沖突、壓榨和戰爭。美洲的種植園專門服務于英國的消費者,為了維持種植園的生產,英國人的奴隸販子運來了黑奴。——以上材料均摘編自李斌《近代英國民眾休閑消費品的變化及其歷史影響》(1)根據材料一,概括16—18世紀英國社會消費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近代英國“新型的消費社會”形成的影響。(6分)答案全解全析1.A A 根據材料可知,姜寨聚落遺址房屋呈現大小和布局的不同,并且有中心廣場和壕溝。結合所學可知,新石器時期,私有制水平提高。房屋會呈現大小和布局的不同,因此姜寨聚落布局根源于私有制水平提高 √B 據所學可知,在原始社會時期,屬于物物交換,并沒有出現商品經濟 ×C 壕溝能夠防御外敵入侵,但它僅是古村落的一部分,并不能完整概括材料 ×D 原始農業出現導致人類定居出現,但題干問的是村落“如此布局”的根源 ×2.C 正確項分析:錯誤項分析:歷史事實不能以善惡作為評判標準,A項說法片面,排除A項;據所學可知,在進行歷史研究時,其依據是歷史事實,而不是以論代史,排除B項;題干內容述及了對同一個歷史現象有不同的看法,并沒有對這兩種看法進行比較分析,不能判斷哪個觀點具有歷史偏見,排除D項。3.C 曲線① 英國從新航路開辟后到工業革命,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因此判斷實心圓是英國,排除B項曲線② 正方形代表的城市化發展速度在1300年后逐漸放緩,結合所學可知,15世紀新航路開辟后,意大利逐漸失去了歐洲商路中心的優勢,經濟發展放緩,與之相伴生的城市化發展速度也逐漸放緩,故選C項曲線③ 法國在新航路開辟后城市化逐步發展,但由于國內小農經濟長期存在以及大革命的動蕩使得城市化發展動力不足,由此判定三角形是法國,排除A項4.C 根據材料可知,并海道溝通了南北多個郡國和港口,并與其他東西向道路相連,覆蓋全國20%的人口和30%以上的鐵官和鹽官數量,這有利于聯系沿線各地的經濟和文化,促進了國家一體化進程,C項正確;并海道的形成和發展促進了國家一體化進程,并不能得出推動經濟重心的東移,排除A項;鹽鐵官營的實施有利于強化國家的經濟職能,但這與并海道的形成和發展無關,排除B項;“保證了東部海疆的安寧”說法絕對,夸大了并海道的作用,排除D項。5.B 據材料“延續至元末,海運歲運糧數一般持續維持在300萬石以上”并結合所學可知,元代通過海運持續向北方地區運送大批糧食,這有利于北方地區的社會穩定,B項正確;無數據對比,無法得出中國造船航海技術領先世界,排除A項;從海上漕運航道的開通和發展,可以看出對南方經濟的重視,但并不能得出南北之間經濟差距持續擴大,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政府發展海上漕運,不屬于商品經濟的范疇,排除D項。6.D 據材料信息可知,雨果在旅途中感受到“閃電般的速度出現又消失”,說明交通運輸方式革新,交通工具的速度加快,故選D項;材料強調的是交通工具的革新引發生活的變化,與旅行觀念無關,排除A項;材料強調交通運輸方式的變化,與城鄉差距無關,排除B項;化學工業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材料的時間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排除C項。7.B 據材料可知,西方國家在交通建設方面注重整合各種交通運輸手段,建立一體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以實現交通聯運,這有利于形成不同交通運輸方式有序競爭的局面,B項正確;A項夸大了交通聯運網絡的重要性,排除A項;交通的運行機制是指交通系統在運行過程中的組織、協調和控制方式,它包含多個方面,西方國家關注交通聯運,不代表就健全了交通的運行機制,排除C項;D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8.B 根據材料“偶遇異人授秘方”“鉆研歷代的‘脈象說’、《黃帝內經》等醫學理論”等信息可知,孫一奎的習醫具有偶然性和傳承性的特點,B項正確;孫一奎的學醫動機很大程度出于對父親的孝道,體現了傳統的儒家倫理道德觀,主流價值觀并未發生轉變,排除A項;根據材料難以得出孫一奎的“階級固化觀念被打破”的結論,排除C項;材料信息“廣輯《黃帝內經》成果”“評述前朝諸家學說”等無法體現創新性,排除D項。9.A 結合所學知識及材料可知,工業革命使得英國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有了很大發展,但缺乏相應的治理經驗,以及自由放任思想的影響,公共衛生狀況隨之不斷惡化,使得英國社會問題突出,為此,英國政府采取了材料中所述的種種措施加以應對,A項正確;公共衛生管理制度不等于社會保障體系,內涵不同,且材料無法體現“率先”,排除B項;C項并非材料主旨,且材料無法充分體現地方政府的行政權力有所擴張,排除C項;材料只涉及措施,其結果如何沒有說明,不能體現改善了英國城鄉的公共衛生狀況,排除D項。10.(1)變化:中等階層成為消費的主力,并形成新的消費觀念;咖啡、茶葉等奢侈消費品逐漸普及;文化消費顯著增加。(4分,任答2點即可)原因: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海外貿易的發展;民眾收入的提高;中產階級的形成;近代教育的發展。(4分,任答2點即可)(2)影響: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國內市場的擴大和技術的改進,為工業革命開展創造了條件;有利于自由平等觀念的傳播,沖擊了等級制度;推動了海外貿易和世界市場的發展;推動了英國的早期殖民擴張,給殖民地帶來了災難。(6分,任答3點即可)解析 (1)第一小問變化,根據材料“中等階層更喜歡新商品,更注重舒適、便利和品位。這使得中等階層取代上層,成為消費的主力”可得出中等階層成為消費的主力,并形成新的消費觀念;根據材料“原來由上層專享的咖啡、茶葉等奢侈品的價格大大下降,逐漸成為全民共享的普通消費品”可得出咖啡、茶葉等奢侈消費品逐漸普及;根據材料“閱讀書報成為人們日常生活消費的一部分”可得出文化消費顯著增加。第二小問原因,根據材料“16—18世紀,英國的社會財富出現普遍增長”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海外貿易的發展,民眾收入的提高,中產階級的形成,近代教育的發展。(2)根據材料“咖啡館、酒吧、圖書館成為人們休閑的重要場所”可得出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根據材料“伴隨著消費社會形成的是國內市場不斷擴大”并結合所學可得出有利于國內市場的擴大和技術的改進,為工業革命開展創造了條件;根據材料“在咖啡館,等級和出身沒有任何用武之地,其座位向所有人平等開放”可得出有利于自由平等觀念的傳播,沖擊了等級制度;根據材料“美洲的種植園專門服務于英國的消費者,為了維持種植園的生產,英國人的奴隸販子運來了黑奴”可得出推動了海外貿易和世界市場的發展,推動了英國的早期殖民擴張,給殖民地帶來了災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