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姓名班級考號密○封○裝○訂○線密○封○裝○訂○線密封線內不要答題)第十四單元 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一)滿分41分,限時25分鐘考點1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一、選擇題(本題共9小題,每小題3分,共27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14世紀初,在意大利的米蘭、威尼斯和佛羅倫薩這三座中北部商業重鎮構成的一角區域內,誕生了歐洲歷史上第一個密集的中小城市帶。在這塊區域內,居民人口超過1 000人的城市有97座,超過10 000人的城市有26座,整體城市化水平高達27%,是歐洲當時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區。這一區域的發展( )A.開啟了歐洲城市化B.加劇了歐洲社會的貧富分化C.促進了思想的轉型D.表明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2.1508年,意大利工匠發明的玻璃鏡子風靡歐洲。相比之前的銅鏡,玻璃鏡子讓人們能夠看清自己,認識到自己的獨特性,極大地影響了個人的自我認同。這反映了( )A.禁欲觀念的消亡 B.商品經濟的發達C.人文主義的盛行 D.工業革命的擴展3.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新創辦的寄宿學校培養的不是牧師,而是商人的兒子。全部課程均強調古典文學的學習和體育鍛煉,其目的是教育學生健康、快樂地生活,做一個合格的市民。據此可推斷,當時歐洲( )A.人文主義廣泛傳播 B.享樂主義漸成風尚C.公民意識逐漸興起 D.現世主義日益流行4.14世紀,意大利學者曼內蒂認為人的行動,即“認識”的目的在于征服自然的科學行動,而且還應懂得為了公眾利益如何去傳播和運用這些知識。這些思想主張( )A.有助于近代科學發展B.傳播了理性主義思想C.反映了資產階級革命的高潮D.推動了宗教改革興起5.宗教改革期間,西歐人在翻譯拉丁文的過程中,發現“救贖”一詞翻譯有誤,應該譯為“悔改”,含義由原來的被動等待“外部救贖”轉變為由主動“內在悔改”來獲得拯救。由此可知,宗教改革( )A.注重推動人的自我解放B.篡改了天主教教義C.打擊了教會的權威D.推動了神學理論的完善6.1518年,教皇傳訊路德到羅馬接受審判。薩克森選侯出面干預,將審訊地點改到奧格斯堡,使路德免遭迫害。1519年6月,路德同神學教授艾克就基督教重大問題展開辯論,許多諸侯致信路德,鼓勵他堅持到底,決不動搖。這表明當時德意志( )A.人文主義興起 B.啟蒙思想傳播C.民族意識增強 D.開始宗教改革7.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接受了牛頓的自然哲學,大力傳播牛頓的觀點。他曾說:“牛頓的圓規衡量了整個宇宙,揭開了巨大的帷幕,顯示出世界的真面目。”這反映了伏爾泰( )A.倡導科學理性的時代精神B.反對宗教神學的專制統治C.推崇牛頓的經典力學體系D.主張天賦人權的啟蒙思想8.1726年5月,遭受專制迫害的伏爾泰逃到英國后,他的第一印象是“那晴朗明媚的艷陽天,似乎英國的天都要比法國的藍”“英國人生活自由而富足,藝術被尊崇,被獎勵”。于是,他由衷地發問:“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羅馬就不會 ”據此可知,伏爾泰( )A.倡導勞動是衡量價值的尺度B.主張自由生產和自由競爭C.推崇英國的法律和政治制度D.強調主權在民和人文精神9.伏爾泰在小說《如此世界》里把社會發展的希望寄托在企業主身上,孟德斯鳩提出在君主制政體下推行不橫征暴斂和發展工商業的政策,魁奈在其代表作《經濟表》中提出國家應該取消干預政策,放棄工業法規,廢除行會制度,倡導自由競爭和自由進行對外貿易。這說明啟蒙運動( )A.對未來社會制度設想一致B.倡導自由主義經濟思想C.直接推動法國大革命爆發D.有力地沖擊了封建體制二、非選擇題(本題共1小題,14分。)1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代理性主義最初出現在自然科學領域,牛頓對萬有引力的發現以及牛頓力學的演算,使理性主義的旗幟在近代自然科學領域樹立起來。政治理性主義者將自然科學領域的分析、計算、邏輯推理的技術運用于政治領域,使這種追求確定性和功利性的科學方法在政治生活中占有了絕對的地位。在資產階級同封建制度、同宗教神學斗爭的過程中,政治逐漸從宗教的控制中擺脫了出來。此時,還涌現出大量的政治家,比如伏爾泰提出的自然權利論,指出自然賦予人們自由和平等,所有的權利屬于人民也被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提出了,孟德斯鳩提出了“三權分立”。在理性主義的引導下,國家和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革。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理性主義逐漸喪失了理性原有的懷疑性,轉而追尋一種純之又純的確定性。近代政治領域所崇尚的理性主義更多是對理性的“形式”“邏輯演繹”的空前追求,將人類的政治程序化、簡單機械化、標準化、量化。——摘編自趙恩爝《政治理性主義批判及其當代意義》(1)根據材料,歸納啟蒙運動時期資產階級的基本政治訴求,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理性主義”發展的趨勢。(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析“政治理性主義”。(6分)答案全解全析1.C 題干主旨信息:①時空信息:14世紀初,意大利中北部。②關鍵信息:密集的中小城市帶、整體城市化水平高達27%、歐洲當時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區。③信息整理:14世紀初,意大利中北部城市經濟發展。邏輯推理與判斷:14世紀初,意大利城市經濟發展,商品經濟繁榮,資本主義萌芽出現,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的開展以及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C項正確。材料強調意大利中北部是當時歐洲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不能說明開啟了歐洲城市化,排除A項;貧富分化指人們之間的財富出現了差距,材料沒有涉及,排除B項;14世紀資本主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排除D項。2.C 根據材料“1508年”“意大利”“認識到自己的獨特性,極大地影響了個人的自我認同”以及所學知識可知,14世紀,文藝復興在意大利興起,15世紀后期,擴展到歐洲各地,文藝復興運動中,資產階級提倡以人為中心,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的價值等,材料中“認識到自己的獨特性,極大地影響了個人的自我認同”體現了人文主義中對個人價值的重視,故C項正確。“消亡”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題干強調的是人們觀念的變化,而不是強調商品經濟的發達,排除B項;工業革命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排除D項。3.D 文藝復興時期的寄宿學校培養的對象是商人的兒子,培養目標是做一個合格的市民,反映出寄宿學校教育逐漸沖破教會宣揚的禁欲主義與來世觀,逐漸關注現實生活,D項正確。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有多個內涵,如以人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崇尚理性,重視發揮人的才智和創造力等,現世主義只是其一,并不能據材料得出人文主義廣泛傳播,排除A項;享樂主義通常與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掛鉤,寄宿學校教育學生健康、快樂地生活,并不屬于享樂主義,排除B項;公民意識指一個國家的民眾對社會和國家治理的參與意識,而材料中寄宿學校培養的是合格市民,并非培養公民意識,排除C項。4.A A 曼內蒂的主張有利于近代科學的發展 √B 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傳播理性主義思想(時間不符) ×C 材料中的思想主張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為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提供了思想基礎,17—19世紀是資產階級革命的高潮(時間不符) ×D 宗教改革發生于16世紀(時間不符) ×5.A 正確項分析:錯誤項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在宗教改革影響下,西歐人靈魂獲救方式的變化,并未篡改天主教教義,排除B項;宗教改革打擊了教會權威,但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材料中的做法體現了西歐人靈魂獲救方式的變化,并非推動神學理論的完善,排除D項。6.C 正確項分析:錯誤項分析:14世紀時,文藝復興出現于意大利,人文主義隨之興起,排除A項;啟蒙運動發生于17—18世紀,排除B項;1517年馬丁·路德撰寫了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痛斥教廷推銷贖罪券的欺騙行為,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排除D項。7.A 牛頓力學體系把天體的運動和地球上一切物體的運動統一在一個理論體系當中,實現了人類對自然認識的理論大綜合,反映了科學理性的精神,A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伏爾泰對宗教神學的態度,排除B項;伏爾泰是思想家,是借助牛頓力學體系的成果來認識人類社會的規律,不是推崇牛頓力學體系本身,排除C項;天賦人權指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財產的權利,材料未體現,排除D項。知識拓展啟蒙運動中理性精神的具體含義(1)反對迷信和盲從,用科學的方法去認識世界和理解事物。(2)倡導理性思考,要求人們要用理智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去分析問題,不能被一時的情緒和個人感受所左右。(3)弘揚科學精神,認識到科學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支柱。(4)追求真理和正義,用理性和科學的方法去探尋事物的本質和規律。8.C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伏爾泰贊揚英國君主立憲制,批判法國君主專制制度,希望將英國的民主政治體制應用到法國,C項正確;亞當·斯密倡導勞動是衡量價值的尺度,想,排除B項;材料未強調主權在民和人文精神,排除D項。9.D 正確項分析:錯誤項分析:材料中僅有三位啟蒙思想家的部分主張,不能說明他們對未來社會制度設想一致,排除A項;自由主義經濟思想指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倡導自由競爭、自由貿易,孟德斯鳩的主張并不局限于經濟自由,而是減少君主對社會的干預,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啟蒙運動與法國大革命的關系,排除C項。10.(1)訴求:反對專制王權和教會束縛;天賦人權;自由平等;主權在民;權力制衡。(5分)趨勢:從自然科學領域深入社會科學領域;從歐洲擴展到全世界;從反對教會神權的控制擴展到反對專制王權,提出新的社會構想。(3分)(2)評析:近代政治理性主義的興起是自然科學發展、近代思想解放和資本主義發展的產物;(2分)從根本上反映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1分)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1分);也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1分)后期逐漸走向機械化、程序化。(1分)解析 (1)“訴求”根據材料中的關鍵信息“資產階級同封建制度、同宗教神學斗爭”“自然權利論,指出自然賦予人們自由和平等”“所有的權利屬于人民”“孟德斯鳩提出了‘三權分立’”概括即可。“趨勢”結合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將自然科學領域的分析、計算、邏輯推理的技術運用于政治領域”“在理性主義的引導下,國家和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革”進行總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近代“理性主義”從歐洲擴展到了全世界。(2)首先,綜合材料中近代“理性主義”發展的趨勢,結合所學西方近代17—19世紀的階段特征,從政治、經濟和思想等方面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及實質;其次,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分析其影響,注意結合所學知識并充分利用材料信息,從積極和局限兩個角度進行評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