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姓名班級考號密○封○裝○訂○線密○封○裝○訂○線密封線內不要答題)第十一單元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單元提升卷滿分100分,限時75分鐘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西方那一塊土:錢乘旦講西方文化通論》中指出,農業造成定居,一旦定居,社會就變得越來越復雜,為了處理這些復雜的關系,國家就一定會出現,國家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組織,也是文明的標志。作者意在強調( )A.國家是文明產生的重要標志B.社會關系復雜推動國家的產生C.文明最早出現于農業發達地區D.農業是文明產生發展的重要基礎2.美國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說過,人類古文化中的第一個文明標志應該是接骨技術或者叫接骨意識。接骨,就是大腿骨骨折,能接上,能保持活著,這才是文明的第一個標志。這種觀點有助于( )A.人們樹立正確的史觀 B.開拓醫學史研究的新領域C.擴展文明起源研究視野 D.為考古研究提供新的證據3.人類最初的文明分別出現于西亞的兩河流域、北非的尼羅河流域、南亞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國的黃河和長江流域,以及歐洲巴爾干半島南部和愛琴海地區,各個文明基本獨立發展。這表明人類最初的文明( )A.在交流與碰撞中發展 B.呈現多元一體的特點C.體現明顯的多元特征 D.全部發源于大河流域4.有學者認為:“非洲和美洲雖然獨立發展起自己的文明,但他們都經歷了農業的產生和發展,社會分工引起的社會分化和統治階級的產生,以及國家制度的建立?!痹搶W者意在說明( )A.古代文明產生的多元性B.人類歷史發展具有統一性C.美洲文明發展的獨立性D.非洲和美洲文明的同源性5.大約公元前2900年,遷移到兩河流域南部的蘇美爾人從事農業生產,具有灌溉知識,使用金屬工具。同時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個人正主持宗教儀式,手刃敵人。這些情況表明蘇美爾地區( )A.文明交流的頻繁 B.楔形文字的成熟C.自然環境的劇變 D.進入了文明時代6.公元前18世紀,某部法典的序言宣稱:“安努和恩利爾(美索不達米亞神話中的神靈)為人類福祉計,命令我……發揚正義于世,滅除不法邪惡之人,使強不凌弱……當馬爾杜克命令我統治萬民……使我公道與正義流傳國境,并為人民造福。”這一規定( )A.宣示了古巴比倫王權的至尊地位B.突出了亞述帝國戰無不勝的成就C.揭示了埃及占據兩河流域的事實D.表明兩河流域開始出現階級分化7.古代埃及人將一年分為泛濫季、播種季和收獲季,并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陽歷;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也是在與經常泛濫的洪水斗爭過程中留下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傳說,經由古代希伯來人和希臘人的傳承,一直影響至今。材料說明( )A.自然環境塑造文化特色B.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初具雛形C.地域交流推動文化發展D.世界農耕文明區域不斷地擴大8.古印度《摩奴法典》規定:“對于再生人之男,首先須與同種姓之女結婚?!狈鸾涛墨I在形容某一婆羅門血統的純正時,常常使用“七世以來,父母真正”這一句慣用語。這就是說,七代不發生混血被認為是“美德”。這些規定及宣傳旨在( )A.樹立法律在社會治理中的權威B.維護高級種姓的特權地位C.以宗教手段逐步推進社會教化D.遏制不同種姓通婚的現象9.古典時代的希臘,許多雕塑都擺放在城邦的公共場所,私人房屋沒有用雕塑品裝飾的習慣。神廟、競技場等建筑宏偉而精美,私人居所簡陋而樸素。該現象反映出( )A.希臘化時代多元文化交流融合B.希臘公民的個性受到神學束縛C.希臘人以城邦公共生活為中心D.古希臘建筑設計遵循等級觀念10.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擴展,西亞文明從兩河流域南部向周邊地區擴張,古代希臘人則以移民和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區擴大影響。造成這種不同擴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A.文明開化的程度 B.社會分工與生產效率C.經濟形態的影響 D.社會組織與管理系統11.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修建了蘇伊士運河,記載此事的銘文寫道:“我(大流士一世)命令在流經埃及的尼羅河至通往波斯的大海之間修建這條運河,這條運河后來完全按照我的命令挖成了。船只經由這條運河可以由埃及到達波斯,一如我原來所想?!睋丝赏浦?大流士一世的主要目的是( )A.宣揚君權神授的思想 B.強化對地方的有效控制C.推動不同習俗的交融 D.實現對埃及的和平征服12.下圖為伊朗地區尼薩古城出土的銀質鍍金的女神浮雕像,年代為公元前3世紀—前2世紀,這位中亞女神擁有一對希臘神祇特有的翅膀,頭上帶有古希臘式的頭冠。這是由于亞歷山大東征( )A.推進了東西方文明融合 B.推廣了希臘政治制度C.擴大了羅馬文化的影響 D.維護了中亞政局穩定13.羅馬在建城時只是個農業小城邦,隨著羅馬的擴張,公元前2世紀中期擊敗西地中海商業霸主迦太基后,羅馬逐漸控制了地中海的商業。羅馬城邦也成長為奴隸制工商業繁榮的大帝國。這一變化反映出( )A.國家成長與經濟發展的互動B.整個地中海世界社會經濟遭到破壞C.《十二銅表法》產生的歷史條件D.羅馬城邦共和制得到了鞏固和加強14.羅馬帝國前期,盛行于希臘化世界的敘利亞和亞歷山大里亞的吹制玻璃技術逐漸傳到了意大利坎帕尼亞地區,當地生產出上色和雕花的玻璃器皿,并逐漸發展為帝國工藝生產的中心。這表明( )A.羅馬注重繼承希臘文化B.跨區交往促進文化交融C.貴族需求刺激工藝創新D.行省制度推動技術傳播15.追本溯源,埃及象形文字是創造腓尼基字母的必要前提,應該說,字母表原理的發明,是古埃及人的一大貢獻,是他們最早看出用單獨符號表示人類語言單音的價值,發明了24個單輔音符號。這能體現( )A.埃及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B.古代世界各地區文明的交流C.世界文明起源具有多元特征D.象形文字比字母文字更加先進16.大約從公元前4千紀起,青金石受到了地中海沿岸國家和兩河流域人們的追捧,逐漸形成了一條幾乎覆蓋了地中海沿岸到帕米爾西麓的“青金石之路”。而帕米爾東麓再向東,就是古代中國的“玉石之路”,兩者相連,正是后來的絲綢之路。這表明當時( )A.跨區域的文明交流加強B.世界文明逐漸連為整體C.西亞、北非文化同宗同源D.絲綢之路溝通東西交往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到公元前2000多年,蘇美爾人就按照一定順序擺放他們的泥板檔案。烏爾第三王朝的小泥板說明了當時泥板檔案的管理辦法。在巴比倫時期,文件已經有了嚴格的歸檔制度。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在占領瑪里后,即對瑪里檔案館內的泥板檔案逐籃進行了重新分類。烏加里特國王檔案館采用了職能分類法,即為每種行政管理職能的檔案文件設置一個庫房。在亞述時期,亞述國王亞述巴尼拔在首都尼尼微建造了一個大型的檔案圖書館,不僅收藏國王的檔案文件,也大量收集和復制各種歷史文獻,按主題把泥板劃分為7大類:歷史泥板和政府泥板、地理泥板、法律泥板、商業泥板、稅冊和貢品賬目泥板、傳說和神話泥板、科學泥板。泥板都裝在泥罐內,泥罐則成排地擺放在架子上。每個大類的泥板占用一個房間,在每個房間靠近門口的墻壁上,掛有該房間的泥板清單,類似現代的架藏目錄。——摘編自黃坤坊《古代兩河流域的檔案管理技術》(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兩河流域檔案管理技術發展的歷程。(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古代兩河流域檔案管理技術發展的影響。(8分)18.(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秦)以金銀為錢,銀錢十當金錢一。與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質直,市無二價。谷食常賤,國用富饒。鄰國使到其界首者,乘驛詣王都,至則給以金錢。其王常欲通使于漢,而安息欲以漢繒彩與之交市,故遮閡不得自達。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后漢書·西域傳》材料二 大秦國者,西天諸國之都會,大食蕃商所萃之地也。其王號麻羅弗。以帛織出金字纏頭,所坐之物,則織以絲罽?!兴麌M貢者,拜于階戺之下,祝壽而退……遞年,大食國王號素丹遣人進貢。如國內有警,即令大食措置兵甲,前來撫定。所食之物,多飯餅肉,不飲酒,用金銀器,以匙挑之。食已,即以金盤貯水濯手。土產琉璃、珊瑚、生金、花錦、縵布、紅馬腦、真珠。天竺國其屬也。——周去非《嶺外代答》(1)根據材料一、二的記載,可以從中提取大秦哪些相互印證的歷史信息。(6分)(2)請從古代尼羅河流域、古代兩河流域、古代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三處文明發源地中,任選一處并為其撰寫解說詞。(要求:解說詞的結構分標題、開頭、主體、結語四個部分,主要內容包括經濟形態、政治制度、文化成果、歷史遺存、重要發明等)(6分)19.(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希臘和東方的埃及、巴比倫等國頻繁的貿易交往極大地促進了器物文化方面的交流。希臘移民接觸到先進的東方文化,不同程度地加以吸收和借鑒,并將它們傳回希臘,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進入古典時代之后,旅行者或學者有選擇地把東方先進的文化帶回希臘本土,進而達到兩種文化的相互促進。——摘編自李金鳳《論希臘化時代東西方文化交流與融合》材料二 羅馬帝國的統治開啟了世界性的交流和聯系,羅馬文明把極具開創、進步意義的希臘文明繼承下來,并在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范圍內發揚光大。羅馬人用武力打通了西方與東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從此,地中海世界的各地區、各民族由相互閉塞逐步走向對外開放,由彼此分散逐步走向密切交往,世界歷史開始了更新、更廣闊的篇章。——摘編自楊俊明《古代帝國與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傳播》(1)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出古代世界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徑。(4分)(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古代世界的帝國對文明發展所產生的影響。(10分)20.(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文明的多樣性是世界文明生態系統的基本特征,促進文明的多樣性是保障基本的人文價值觀的前提和基礎。正確認識和對待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就要積極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學習和交流。強調多樣性,要求尊重這種多樣性,絕不意味著世界上的各種文明都要把自己封閉起來。每種文明都要不斷地與其他文明進行信息、能量、資源的流通和交換,這樣才能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否則,就會走上衰退、消亡的道路。——摘編自李忠杰《怎樣認識和對待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怎樣認識和把握當今的國際戰略形勢”之五》根據材料自擬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世界古代史知識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闡述充分,邏輯清晰)答案全解全析1.D 材料邏輯如下:由上述分析可知,農業是導致國家出現的原因,而國家是文明的標志之一,因此農業是文明產生的重要基礎,D項正確;材料主要敘述了農業、國家、文明的關系,而非強調國家是文明產生的重要標志,排除A項;據材料可知,農業造成定居,社會關系復雜化,國家出現,B項表述片面,排除B項;材料論述農業、國家、文明的關系,未涉及“文明最早出現于農業發達地區”,排除C項。易錯提醒當選項中含有“最早”“開始”等時間性詞語時,一定要特別注意分析題干中有無明確的時間提示。具體到本題來說,材料中論述了農業、國家、文明之間的關系,強調農業是文明產生的前提,但并沒有明確的時間性提示來說明農業發達地區是文明的最早起源地。2.C名詞解釋史觀是史學家研究歷史的范型和模式,是對歷史的看法和態度,即以什么立場、何種意識、怎樣的價值取向認識歷史。同一史實,史觀不同,得出的理解或判斷會有差異,甚至是對立的。3.C 根據材料可知,古代各個文明在其各自范圍內基本獨立發展,體現的是人類最初文明發展的多元特征,C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各文明獨立發展,未涉及各文明之間的交流與碰撞,排除A項;材料描述的是各文明的多元特征,并未強調其一體性即共性特征,排除B項;歐洲巴爾干半島南部和愛琴海地區的文明是得益于海洋而發展,而非大河流域,排除D項。知識歸納世界古代文明呈現多元特征的原因(1)生產方式:生產方式是造成世界古代文明多元化的根本原因。(2)地理環境:在世界上古時期,生產力相對落后,地理環境對人類文明的影響較大。(3)周邊環境:西亞文明是兩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希臘文明的交匯處,不利于文明的穩定,朝代更替頻繁。中國、印度文明周邊壓力較小,外部壓力較輕,文明相對穩定。(4)宗教思想:宗教思想是文明多樣性的重要表現。4.B 根據材料可知,非洲和美洲都經歷了農業的產生和發展,社會分化和統治階級的產生,并建立國家制度,說明非洲和美洲發展具有統一性,B項正確;其他三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解題技巧題干中如果含有但是、可是、盡管……還、卻、不過、然而、只是之類的轉折詞時,往往轉折之后隱含的是材料的主旨內容,解題時需要特別注意(關鍵點)。例如本題中,第一句強調各文明獨立發展,“但”字之后,突出文明之間的共性,語義發生轉折,這部分是作者主要想表達的內容,也是解題的關鍵。5.D 正確項分析:錯誤項分析:材料只提及蘇美爾地區的文明,未涉及與其他文明的交流,排除A項;材料未提及楔形文字的發展,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體現自然環境的劇變,排除C項。6.A 正確項分析:7.A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尼羅河的定期泛濫影響了古代埃及文明,兩河流域經常泛濫的洪水影響了蘇美爾文明,體現自然環境對文明的影響,A項正確;材料未提及不同地區文明的聯系,不能得出“一體”,排除B項;材料介紹了古代埃及和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各自的特點,未提及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排除C項;材料主旨是論述自然環境對文化發展的影響,而非論述農耕文明的發展,排除D項。8.B 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本題要求分析材料中規定的主觀目的,具體思路如下:錯誤項分析:樹立法律權威、推進社會教化都不是這些規定的目的,排除A、C兩項;遏制不同種姓通婚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D項。解題技巧旨在、意在等詞語考查的是某個事物或者行動的主觀目的或者意圖,一般而言,這種目的和意圖都是對事物本身或者行動發起者有利,因此在解答此類題目時,要結合行為主體所處時代、階級屬性及其根本利益、主要任務等分析。比如本題中,材料內容體現了種族之間互不通婚,社會階層固化,這種制度對持有特權的高等級種姓是最有利的,因此選B項。9.C 根據材料可知,古典時代的希臘,相比于私人居所,更注重神廟、競技場等公共活動場所的建設,反映了希臘人重視城邦公共生活,C項正確;材料未提及希臘建筑融合主義的色彩,以人作為衡量一切的尺度和出發點,個性受到神學束縛的說法不恰當,排除B項;材料只列舉了私人房屋、神廟、競技場等建筑的特點,體現不出等級觀念,排除D項。10.C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埃及和古西亞屬于農耕文明,農耕文明區有比較發達的社會分工,勞動生產率相對較高,經濟相對發達穩定,這為擴張奠定了物質基礎,古希臘屬于海洋文明,工商業發展,因此其以移民和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區擴大影響,說明農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以不同的方式擴展,主要是因為經濟形態的影響,C項正確;文明開化的程度并不會造成擴展方式的不同,排除A項;社會分工與生產效率以及社會組織與管理系統,同屬于農耕文明的優勢,不是農業文明與商業文明擴展方式不同的原因,排除B、D兩項。知識拓展正確認識世界古代文明的擴展11.B 正確項分析:錯誤項分析:材料描述的是修建蘇伊士運河的目的,沒有描述君權神授信息,排除A項;修建運河的目的是加強統治,推動交融屬于客觀影響,排除C項;大流士一世通過軍事手段征服埃及,D項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12.A 根據材料“這位中亞女神擁有一對希臘神祇特有的翅膀,頭上帶有古希臘式的頭冠”并結合所學可知,亞歷山大東征和古希臘美術東傳為文化藝術的傳播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背景之下的東西方文化藝術取長補短,吸收借鑒,總體上達到了新的歷史發展高度,東西方文明不斷融合,A項正確。材料表現的是文化而非政治制度,排除B項;材料中是古希臘文化對中亞文化的影響,并非羅馬文化,排除C項;亞歷山大東征帶來戰爭,不利于政局穩定,排除D項。13.A 本題設問要求分析變化反映的本質,具體思路如下:變化的表現 反映的本質羅馬 建城時 公元前2世紀中期 從小城邦變為大帝國,反映出羅馬疆域擴大,從農業為主到奴隸制工商業繁榮反映出在國家擴張中經濟發展農業 小城邦 逐漸控制了地中海的商業,成為奴隸制工商業繁榮的大帝國由上述分析可知,材料中的變化體現了國家成長與經濟發展的互動,A項正確;材料中提到的是羅馬與迦太基的戰爭,這只涉及西地中海地區,而不是“整個地中海世界”,且材料沒有涉及社會經濟遭到破壞,排除B項;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共和國頒布了《十二銅表法》,早于材料中的時間,排除C項;隨著羅馬的擴張和社會經濟日益轉向奴隸制工商業,羅馬社會的兩極分化在加劇,公民的社會基礎正在被侵蝕,這個過程中共和制日益陷入危機,逐漸向帝制轉變,排除D項。14.B 據材料可知,羅馬帝國時期,意大利地區學習敘利亞和亞歷山大里亞的吹制玻璃技術,反映了不同地區的技術文化交流,B項正確;材料主旨是吸收希臘化世界的技術,而非直接吸收希臘文化,排除A項;材料未提及制造玻璃器皿是為了滿足貴族需求,排除C項;材料未提及行省制度,排除D項。15.B 據材料“埃及象形文字是創造腓尼基字母的必要前提”可知,腓尼基字母的創制受到了埃及文字的影響,反映出古代文明之間存在交流,B項正確;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古西亞文明創造的楔形文字,排除A項;材料強調埃及象形文字與腓尼基字母之間的內在關聯,而不是不同地區各具特色的文化成就,排除C項;象形文字和字母文字各有優劣,不能簡單地說哪一種更先進,排除D項。16.A 本題時空信息為公元前4千紀起的世界。從題干可知,“青金石之路”與“玉石之路”溝通了地中海沿岸和亞洲,是跨區域文明交流加強的表現,A項正確;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逐漸連為整體,排除B項;材料強調各地區文明的交流,無法體現西亞、北非文化同宗同源,排除C項;絲綢之路開通時間較晚,故溝通東西交往的表述不準確,排除D項。易錯分析 本題易錯選D項。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準確定位時空信息。本題所述為公元前4千紀起,逐漸形成了溝通歐亞的商路,而絲綢之路形成時間較晚,不符合題干設問中的“當時”的要求。17.(1)文明誕生之初,蘇美爾人將泥板檔案按一定順序擺放,并制定了管理辦法;巴比倫時期,形成了嚴格的泥板檔案分類歸檔制度;亞述時期,國王建造大型檔案圖書館,按主題劃分泥板檔案,并掛有泥板清單。(6分)(2)推動了楔形文字的發展;有助于加強政治統治;促進了文明傳承;推動了經濟、文化的發展。(8分)解析 (1)古代兩河流域檔案管理技術發展的歷程,根據材料概括即可。(2)本題為影響類材料題,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即可。材料及所學知識 影響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對瑪里檔案館內的泥板檔案逐籃進行了重新分類。烏加里特國王檔案館采用了職能分類法……收藏國王的檔案文件……政府泥板、地理泥板、法律泥板、商業泥板、稅冊和貢品賬目泥板 有助于加強政治統治商業泥板、稅冊和貢品賬目泥板……科學泥板 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亞述國王亞述巴尼拔在首都尼尼微建造了一個大型的檔案圖書館……大量收集和復制各種歷史文獻 促進了文明傳承、文化發展結合所學知識 有助于推動楔形文字的發展18.(1)商品經濟繁榮(商業活動頻繁);通過絲綢之路與東方貿易往來;絲織品深受歡迎;與古印度關系緊密;國力強大,國用富饒;金銀在經濟、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施行王權統治。(每點2分,答出3點即可)(2)示例一:古代尼羅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興起,在神秘的北非尼羅河流域誕生了古老的埃及文明。(1分)尼羅河的定期泛濫,為農耕文明在這里的產生創造了條件。埃及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官僚系統,法老掌握著政治、經濟和軍事等重要的權力。古埃及人發明的象形文字與楔形文字幾乎一樣古老。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陽歷,將一年分為三季。金字塔的建造不僅體現了法老的至上權威,而且證明埃及人在建筑和數學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尼羅河的特產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紙,是古代埃及的主要書寫材料。(4分)古埃及文明被稱為尼羅河的贈禮,它內容豐富、輝煌燦爛,成為人類世界寶貴的精神財富。(1分)示例二:古代兩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左右,在西亞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誕生了最初的文明。(1分)兩河流域大部分地區干旱少雨,但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農耕文明在這里產生。約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建立君主專制制度,并頒布了宣揚君權神授、維護奴隸主利益和權威的《漢謨拉比法典》,這一法典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古代西亞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爾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詩。洪水與方舟的故事的最早版本就是誕生在這里。西亞的蘇美爾人發明了60進制。(4分)古巴比倫文明歷史悠久,傳承至今,是古代文明中的典型代表。(1分)示例三:古代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公元前3千紀,在南亞大陸的印度河流域誕生了古印度文明。(1分)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為農耕文明在這里的誕生創造了條件。公元前6世紀,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國家。印度建立種姓制度。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赌υX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詩。印度人在天文、歷法、數學、醫學等領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他們創造了從1到9的數字,發明了“0”,提出了按位計值的方法。(4分)古印度不僅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影響了印度,還影響了整個世界,直至今天。(1分)解析 (1)本題是材料分析題,提取材料一和材料二信息進行分析即可。材料一 材料二 歷史信息(大秦)以金銀為錢,銀錢十當金錢一。與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 大秦國者,西天諸國之都會,大食蕃商所萃之地也 商品經濟繁榮(商業活動頻繁)(大秦)以金銀為錢,銀錢十當金錢一 用金銀器,以匙挑之。食已,即以金盤貯水濯手 金銀在經濟、生活中有重要作用谷食常賤,國用富饒 西天諸國之都會,大食蕃商所萃之地也……土產琉璃、珊瑚、生金、花錦、縵布、紅馬腦、真珠 國力強大,國用富饒其王常欲通使于漢,而安息欲以漢繒彩與之交市,故遮閡不得自達 以帛織出金字纏頭,所坐之物,則織以絲罽……天竺國其屬也 通過絲綢之路與東方貿易往來;絲織品深受歡迎;與古印度關系緊密其王常欲通使于漢……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其王號麻羅弗……有他國進貢者,拜于階戺之下,祝壽而退 施行王權統治(2)本題為開放性論述題,具體答題思路如下:19.(1)途徑:經貿往來,人口遷移,學者游歷,國家統一,軍事征服。(4分)(2)積極影響:鞏固和擴展了文明的區域,推動了東西方經貿的往來,加強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與融合,加快了人類由分散走向整體的進程。(6分)消極影響:古代帝國的征服戰爭破壞了人類的物質文化財產,其文化奴役或精神同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被征服地區民族文化傳統的損毀或失傳,這些不利于人類文明的發展。(4分)解析 (1)根據材料總結歸納即可。材料 途徑頻繁的貿易交往極大地促進了器物文化方面的交流 經貿往來希臘移民接觸到先進的東方文化 人口遷移旅行者或學者有選擇地把東方先進的文化帶回希臘本土 學者游歷羅馬人用武力打通了西方與東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從此,地中海世界的各地區、各民族由相互閉塞逐步走向對外開放 國家統一, 軍事征服(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總結歸納即可。材料和所學知識 影響極大地促進了器物文化方面的交流……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進而達到兩種文化的相互促進 推動了東西方經貿的往來,加強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與融合羅馬帝國的統治開啟了世界性的交流和聯系,羅馬文明把極具開創、進步意義的希臘文明繼承下來,并在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范圍內發揚光大……各民族由相互閉塞逐步走向對外開放,由彼此分散逐步走向密切交往,世界歷史開始了更新、更廣闊的篇章 鞏固和擴展了文明的區域,加快了人類由分散走向整體的進程結合所學知識中戰爭的消極影響 古代帝國的征服戰爭破壞了人類的物質文化財產,其文化奴役或精神同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被征服地區民族文化傳統的損毀或失傳,這些不利于人類文明的發展20.示例論題:世界古代文明具有多樣性并在相互交融中發展。(2分)闡述:由于自然環境的影響,以及生產力水平和交通條件的限制等,世界古代各個文明基本獨立發展,西亞、埃及、印度、中國和希臘等古代文明呈現出多元發展格局。農耕文明的進一步發展,促使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先后崛起,歐亞大陸的農耕文明區域逐漸連接起來,不同地區的文明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加強交流,并相互影響,促進了文明的發展,如西亞的農耕技術,逐步傳入中亞、歐洲和北非一些地區,促進了這些地區農耕經濟的發展;希臘最初的雕塑藝術,特別是人像雕塑,在很多方面都借鑒埃及雕塑;希臘文明對地中海地區的文明特別是羅馬文明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漢朝與羅馬帝國也建立了經濟和文化聯系,從而促進了各自文明的發展。(8分)總之,我們應該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加強文明的交流互鑒,這不僅有助于自身文明的發展,而且能夠推動世界文明的進步。(2分)解析 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需要結合材料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根據世界古代史知識進行闡述。具體思路如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