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6一輪考前熱身卷(一)(含解析)-《巔峰突破》2026版歷史高三一輪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6一輪考前熱身卷(一)(含解析)-《巔峰突破》2026版歷史高三一輪復習

資源簡介

(
姓名班級考號
密○封○裝○訂○線密○封○裝○訂○線
密封線內不要答題
)
一輪考前熱身卷(一)
滿分100分,限時75分鐘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周公除從夏殷執命而亡的歷史事實中深深感到“天不可信”“天命靡常”外,還從踐祚(代理君主)攝政、東征平叛、治理殷民等艱辛的經歷中,切實感到“小民難保”。這些認識體現了周公(  )
A.對“天命”思想的否定    B.立政唯賢的選才思想
C.守業艱難的憂患意識    D.追述先王的守舊思想
2.《韓非子·解老》中記載“凡法令更則利害易,利害易則民務變……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貴靜,不重變法”。這反映了韓非子(  )
A.重法令并保持其相對穩定
B.強調道德教化與法治并重
C.追求虛靜且反對變革法令
D.重視治國的穩定和持續性
3.云夢睡虎地出土的秦簡《為吏之道》提出了秦官吏必須遵行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如“凡為吏之道,必精潔正直,慎謹堅固,審悉毋私……安靜毋苛,審當賞罰,嚴剛毋暴……寬俗忠信……慈下勿陵,敬上勿犯”“勇能屈,剛能柔,仁能忍”。這表明秦代(  )
A.基層治理完善    B.官員素質提升
C.儒法思想并用    D.儒學正統確立
4.唐代宗(762—779年在位)曾下詔“明經進士與孝廉兼重”,(新創置)三禮、三傳、三史、開元補等科都不再以帖經試之而代之以大義和試策,以通經和明古今事體、知當今時務為主要的測試重點。這一變化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
A.君主專制強化的影響    B.經世致用思潮的推動
C.擴大統治基礎的需要    D.國家政治形勢的變動
5.下表反映了1812—1887年廣東、福建人口和耕地變化情況。這一變化(  )
地區 人口、耕地 1812年 1830年 1887年
福建 人口(萬人) — 1 745 2 474
耕地(萬頃) 13.653 7 — 13.452 1
廣東 人口(萬人) — 2 266.2 2 936.3
耕地(萬頃) 35.024 8 — 34.730 8
A.導致了傳統手工業的破產
B.推動了人口的跨地域轉移
C.加速了清政府的改革進程
D.反映了土地兼并問題嚴重
6.近代上海,萬國商團是租界當局的一支準軍事化武裝。1900年,萬國商團總共花費3萬兩白銀,這是其自成立以來最高的支出數字,其中有1.4萬兩用于各種制服和裝備。其增加開支的背景是(  )
A.義和團運動不斷向南方擴展
B.中國人民反帝情緒高漲
C.南方督撫大力扶植反帝力量
D.清政府與列強徹底決裂
7.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的社會保障工作提升到新高度,除了對軍人、工人和弱勢群體的保護采取了詳盡的措施外,對地主、富農、私營企業主等社會群體的利益也進行了維護,并保障了這部分人的基本權利。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的社會保障工作(  )
A.鞏固了工農蘇維埃政權
B.為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做準備
C.延續了土地革命的路線
D.適應了民族戰爭的形勢需要
8.下圖為1952年的年畫作品《養小雞捐飛機》。該年畫的創作背景是(  )
A.過渡時期國民經濟全面恢復
B.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逐步推進
C.群眾積極響應“雙百”方針
D.全國動員積極生產支援前線
9.2023年3月10日,我國成功將天繪六號A/B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制并成功發射的第400顆航天器。中國空間技術領域不斷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向科學進軍”熱潮的掀起
B.科教興國戰略奠定了理論基礎
C.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艱辛努力
D.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推動
10.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同時報告明確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報告中的重要論斷(  )
A.說明我國已經步入社會主義新時代
B.適應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C.證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完善
D.反映了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加強
11.許多雅典政治家出于政治需要竭力拉攏民眾。雅典將軍客蒙就經常救助窮人,然而他卻因微不足道的原因被放逐10年,后由于波斯再度入侵,才被提前召回參戰。客蒙的上述經歷反映了當時雅典(  )
A.采用直接民主方式    B.平民與貴族矛盾尖銳
C.追求城邦利益至上    D.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2.1215年,教皇特使庫爾松制定的章程取消了巴黎圣母院主事對巴黎大學的控制權。1231年,教皇的諭旨使巴黎大學擁有了授予各類學位的專一權及“不受宗教法庭干預”的特權。教皇的上述舉措主要是為了(  )
A.應對人文主義思潮的沖擊
B.滿足城市經濟對人才的需求
C.消弭宗教改革帶來的影響
D.強化教廷在文化領域的權威
13.1631年,英國在西非建立了第一個販奴堡壘,英國政府販奴活動正式開始。1670—1776年,英國販賣到美洲大陸的奴隸總數超過其他國家販奴數量的總和。這(  )
A.導致了西、葡殖民帝國的衰落
B.使世界貿易中心發生了轉移
C.推動了英國的資本原始積累
D.緣于世界人文地理格局改變
14.19世紀初,美國國會根本沒有考慮單獨給聯邦最高法院蓋辦公樓,只在國會大廈一樓給它留了一個房間。時人這樣描繪其窘境:“一個陌生人,在國會大廈黑暗的通道上轉上一個星期,恐怕也無法找到這個管理著美國司法機構的偏僻角落。”據此可知當時(  )
A.平衡制約原則形同虛設
B.邦聯制限制了美國發展
C.封建殘余勢力影響深重
D.司法權處于較弱的地位
15.1897年,印度國大黨的提拉克在其創辦的《獅報》上撰文說:“我們的喊聲同蚊子的嗡嗡聲一樣不能影響政府。我們的統治者不相信我們的話,或者故意這樣。現在讓我們用強大的憲政手段,把人民的不滿硬往他們的耳朵里灌。”這反映出(  )
A.提拉克質疑輿論宣傳的作用
B.英國文化影響印度民族斗爭方式
C.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開始興起
D.印度社會上層不愿傾聽人民呼聲
16.在世界歷史上,戰后所確立的國際體系從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再到雅爾塔體系,其間政治上的創造物持續時間并不長且瓦解后沒有多少遺留下來。但二戰后由美蘇主導的雅爾塔體系所獨特創立的國際經濟秩序三大支柱,卻一直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  )
A.雅爾塔體系仍具有生命力
B.國際關系以經濟秩序主導
C.經濟全球化發展不可逆轉
D.帝國斗爭激烈且長期存在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
17.(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朝貢貿易:政治考慮抑或商業行為
材料一 【張瀚(1510—1593年)認為朝貢貿易】且緣入貢為名,則中國之體愈尊,而四夷之情愈順。即厚往薄來,所費不足當互市之萬一,況其心利交易,不利頒賜,雖貢厚賚薄,彼亦甘心,而又可以藏富于民,何憚而不為也
——摘編自《松窗夢語》
【謝肇浙(1567—1624年)認為朝貢貿易】今諸夷進貢方物,僅有其名耳,大都草率不堪……而朝廷所賜繒、帛、靴帽之屬,尤極不堪,一著即破碎矣……且近來物值則工匠侵沒于外,供億(供應)則廚役克減于內,狼子野心,且有誶語(責罵)。誶語不已,且有挺白刃而相向者,甚非柔遠之道也。
——摘編自《五雜俎》
材料二 明朝政府對海外國家載運來的朝貢方物抽取貨物稅。按規定,如國王、王妃及陪臣等附搭的貨物,先抽50%的貨物稅,余者由官府給值收購;如附帶來貿易的貨物,船進入港口后,即全部封艙,待抽20%的貨物稅后,才準開艙貿易。
就以日本來說,每次來朝貢的人員一般是正使、副使各一人,居座、土官、通事各數人,其他還有船員、水手以及搭乘的隨從商人等。在朝貢初期,由于朝貢船是由幕府、大名、寺社等自己經營,故隨從的商人還比較少。但到了后來,朝貢船全部承包給博多和堺港的商人,于是隨從商人便大大增多,商人已從搭乘轉而成為朝貢貿易的主體。
——[日]木宮泰彥《日中文化交流史》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兩則史料對朝貢貿易的看法有何明顯不同,并分析導致不同的原因。(7分)
(2)有人認為,朝貢貿易是出于政治考量而推行的,但其中包含著相當大的商業成分。結合材料一、二論證說明這一觀點。(6分)
18.(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臨清位于京杭大運河山東段,明永樂年間浚通會通河后,運河漕運空前繁榮,政府于1429年在臨清設關征稅。萬歷年間臨清鈔關稅收額高居全國八大鈔關之首。清代前期,統治者重視運河整治,河道暢通無阻,臨清“關察五方之客,閘通七省之漕”,成為全國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與中轉市場。從乾隆后期開始,由于黃河決溢頻繁,政治腐敗,國力日衰,運河淤積嚴重,逐漸失修。1824年,運河運輸阻斷,與運河共命運的臨清商業也漸趨式微,不復昔日。
——摘編自許檀《明清時期的臨清商業》等
材料二 18世紀,曼徹斯特紡織業迅速發展,需要大量的煤供應。由于道路極其惡劣,而且運費昂貴,于是,布里奇沃特公爵決定開鑿一條連接自家煤礦和曼徹斯特的運河,1759年他向議會提交法案并獲得通過。運河竣工后,運往曼徹斯特的煤價降低了一半。隨后,英國開鑿更多新運河,到1835年,隨著伯明翰—曼徹斯特運河竣工通航,英國的運河體系構建基本結束。被稱為“工業革命動脈”的運河,為英國經濟騰飛做出巨大貢獻。
——摘編自張艷偉《試述英國
工業革命時期的運河業》等
根據材料提煉一個觀點,結合中外史實加以闡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晰)
19.(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城鄉物資交流大會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各地舉辦的土產品交流會等的統稱。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內市場活力略顯不足,陳云指出:“工商界主要的困難,是商品滯銷,由此而引起工廠關門,商店歇業,失業增加。”在吸取1951年上海市土產展覽交流大會經驗教訓的基礎上,1952年,華東區城鄉物資交流大會召開,大會下設土產部與工業品部,華東各省、市及全國各地共4 300余人參會。其中,僅上海參加陳列的樣品就達1萬余種。會議貫徹了“以國營帶動私營”的精神,明確了公私兼顧、鼓勵私商經營運銷的方針,土產部將商品分暢銷、行銷、滯銷三類,分別擬定業務計劃并每日對購銷計劃進行調整;在制定交易價格時使生產者、經營販運者、消費者均有利可圖。工業品部提議將牙刷的骨柄原料由獲取困難的牛骨換為合成塑料賽璐珞,既解決了牙刷業原料困難的問題,也為銷售困難的賽璐珞業開拓了新的生產方向。大會還形成了以合作社為橋梁、工業品與農業生產直接結合的交易方式,也便于政府及時掌握市場需求。
——摘編自劉亞娟、劉辰宇《1952年華東區
城鄉物資交流大會研究》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華東區城鄉物資交流大會籌辦的特點。(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華東區城鄉物資交流大會的意義。(8分)
20.(13分)歷史的解釋具有多元性。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英國是一家合伙股份公司
英國學者琳達·科利在《英國人:國家的形成,1707—1837年》中,提出了英國是一個投資民族國家的觀點。
英國有著濃濃的商業氣氛。在當時有很多愛國協會,其使命是公共性的。它們有意對外,并意在改革國家政府。一些商人建立的俱樂部的目標非常商業化,某些協會將愛國熱情與經濟利益結合在一起,將愛國主義作為一種投資看待。商人的商業活動需要政府的支持。國家的政策是保護其成員的利益。為國家貢獻力量,既是一種熱心為公的姿態,也能確保其獲得應有的回報。積極的愛國主義,很容易匯聚成要求更廣泛的公民權和政治變革的洪流,因為人們要確保自己的投資不至于隨時被喜怒無常的統治者卷走。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部“金融軍事帝國機器”。在18世紀的英國,五個家庭中可能就有一個依靠貿易為生,他們是支持這個國家機器的最顯著的人群。英帝國的實力有賴于貿易。保護這項貿易需要一個強大的國家。這樣的一個新型國家,本質上是一個股份公司。股東們為了盈利,就要打擊主要的商業競爭對手。英國學者認為,“光榮革命”最重要和直接的影響不是憲法決議,而是決定同法國開戰。之后,英國與法國斷斷續續地進行了六次戰爭,直到1815年的滑鐵盧戰役。一些史學家將其稱為第二次英法百年戰爭。英國的政治家一致認為英國自由的法律、獨立、經濟的繁榮以及殖民地的擴張,都取決于對法戰爭的勝利。在與自己的敵手斗爭的過程中,英國逐步發展壯大起來,并完善了這一新型國家的構建。
——摘編自陳曉律《英國是一家合伙股份公司》
(1)材料是從什么視角解釋英國崛起為現代民族國家的,這樣解釋的依據是什么。(7分)
(2)請你再選擇一個其他視角對英國崛起為現代民族國家進行合理解釋。(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層次分明,邏輯嚴密)(6分)
答案全解全析
1.C 正確項分析:
錯誤項分析:材料中周公認識到天不可信,并不表明其否定了“天命”思想,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立政唯賢的人才選拔思想,排除B項;材料中未體現追述先王的守舊思想,排除D項。
2.A 材料主要強調了法治在治理國家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指出,如果頻繁變動法令則會給民眾帶來負面影響,A項正確。材料未提到道德教化與法治并重,排除B項;由材料可知,韓非子強調法治,并反對頻繁變更法令,而非“反對變革法令”,C項排除;D項對材料解讀不全面,排除。
3.C 竹簡中的“嚴剛毋暴……寬俗忠信……慈下勿陵,敬上勿犯”“仁能忍”與儒家思想相似,同時也受到法家影響,C項正確;竹簡中的內容是對官員的規范,不屬于基層治理的范疇,排除A項;對官員的道德和行為規范并不代表官員素質的提升,排除B項;儒學正統地位確立是在漢武帝時期,排除D項。
4.D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中后期藩鎮割據,土地兼并嚴重,統治面臨嚴重危機,所以這一時期科舉制度以通經和明古今事體、知當今時務為測試重點,D項正確;君主專制強化與材料中對科舉考試的規定不構成必然因果關系,排除A項;經世致用思潮是明清時期出現的,排除B項;擴大統治基礎是科舉制產生的影響,不是材料中變化的原因,排除C項。
5.B 1812—1887年廣東、福建人口明顯增長,但耕地面積卻有所萎縮,人地矛盾突出,因此,廣東、福建大批民眾外遷,甚至移民海外,這推動了人口的跨地域轉移,B項正確;人口的增長提供了勞動力,擴大了市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傳統手工業的發展,排除A項;這一時期,清政府沒有進行解決人多地少矛盾的有效改革,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耕地面積萎縮,看不出土地集中程度,無法得出土地兼并問題嚴重,排除D項。
6.B 據材料“萬國商團是租界當局的一支準軍事化武裝”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后,中國人民的反帝情緒高漲,租界成為中國人民攻擊的目標,上海萬國商團作為租界防御外部安全威脅的組織,其職能進一步體現,B項正確;義和團運動主要集中在華北地區,向南擴展因阻礙重重沒有成功,“不斷”一詞表述不當,排除A項;南方地區督撫嚴防義和團運動,排除C項;清政府未與列強決裂,且“徹底”一詞表述過于絕對,排除D項。
7.D 據題意可知,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對地主、富農、私營企業主等社會群體的利益也進行了維護,這有利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抗日,這適應了民族戰爭的形勢需要,D項正確;工農蘇維埃政權是在土地革命時期,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項;這些措施主要是適應了民族戰爭的形勢需要,并沒有發生工作重心的轉移,排除B項;這些措施并不是在延續土地革命的路線,排除C項。
8.D 1950年10月,應朝鮮黨和政府請求,中國黨和政府決定入朝作戰,結合題干中年畫的創作時間“1952年”及名稱“《養小雞捐飛機》”可知,其創作背景是全國動員積極生產支援前線(抗美援朝),D項正確;1952年底,國民經濟全面恢復,但與材料“《養小雞捐飛機》”不符,排除A項;1953年開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排除B項;“雙百”方針于1956年提出,排除C項。
9.D 
A “向科學進軍”是在1956年提出的 ×
B 科教興國戰略是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有利于我國空間技術的發展,但不是主要原因 ×
C 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艱辛努力是我國科技進步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 ×
D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推動下,我國空間技術領域不斷取得重大成就 √
10.B 根據材料“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共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報告中的重要論斷適應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B項正確。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排除A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在不斷完善中,排除C項;材料的立足點是國內的情況,D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1.A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雅典實行直接民主,公民通過公民大會直接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利,他們有權通過投票放逐被認為是“妨礙”雅典民主政治的人,直接民主容易導致權力的濫用,帶有盲目性,A項正確;材料中客蒙的經歷體現了雅典直接民主的盲目性,材料并沒有表明其被放逐是平民與貴族的矛盾導致的,排除B項;關心政治、個人服從集體等體現城邦利益至上,客蒙因微不足道的原因被放逐主要體現了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病,排除C項;當時的雅典,并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D項。
12.D 本題考查中古時期歐洲的教權。13世紀前期,教皇削弱巴黎地方教會的權力,在教育、司法等方面賦予巴黎大學以“特權”,以此增強教廷對巴黎大學及文化領域的控制和影響,D項正確;人文主義思潮興起于14世紀的意大利,排除A項;僅憑材料中的做法,并不能“滿足”城市經濟對人才的需求,排除B項;宗教改革興起于16世紀初的德意志,排除C項。
13.C 根據材料中的時間“1670—1776年”及“英國販賣到美洲大陸的奴隸總數超過其他國家販奴數量的總和”可知,販奴活動促進了英國經濟的發展,推動了英國的資本原始積累,C項正確。英國的奴隸貿易與西、葡的衰落沒有直接聯系,排除A項;B項表述夸大了奴隸貿易的作用,不符合史實,排除;奴隸貿易推動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的改變,D項表述因果顛倒,排除。
14.D 據材料“只在國會大廈一樓給它留了一個房間”可知,美國國會對聯邦最高法院不重視,究其原因是司法權處于弱勢地位,D項正確;平衡制約原則“形同虛設”的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此時美國不是“邦聯制”,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是聯邦制,排除B項;美國沒有經歷過封建社會(易錯點),“封建殘余勢力影響深重”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
15.B 英國有著深遠的憲政文化傳統,提拉克的策略也是采用“強大的憲政手段”,反映了英國文化影響印度民族斗爭的方式,B項正確;材料中改變后的方式,也是“硬往他們的耳朵里灌”,仍然是表達呼聲,并不是質疑輿論宣傳的作用,排除A項;甘地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一戰后開始的,排除C項;“我們的統治者”指的是英國殖民當局,排除D項。
16.C 舞臺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秩序化、制度化的經濟管理體系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潮流,C項正確;雅爾塔體系于1991年瓦解,排除A項;國際關系并非以經濟秩序為主導,排除B項;“帝國斗爭激烈且長期存在”與材料主旨國際經濟秩序三大支柱一直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符,排除D項。
17.(1)不同:從張瀚認為朝貢貿易加強同周邊交往、有利于藏富于民的角度作答(2分);從謝肇浙認為朝貢貿易幾無效果,且勞民傷財的角度作答。(2分)
原因:從張瀚、謝肇浙所處的時代不同,朝貢貿易在不同時代發揮的作用明顯不同的角度作答。(3分)
(2)明朝的朝貢制度是基于禮儀與外交關系建立起來的一種貿易制度。按照朝貢制度,周邊國家的使臣或使者定期向明朝進貢特產和貴重物品,同時向明朝皇帝表達忠誠和臣服。而作為回報,朝廷會賞賜貢品的相應價值或回賜禮物給朝貢國家。朝貢貿易主要出于政治目的和宣揚國威的需要。但同時朝貢貿易推動了貿易與物資的流通,為明朝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通過與朝貢國家的貿易往來,明朝得以獲得稀缺的物品和貴重的商品,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同時,朝貢國家也從明朝獲得所需的物品和商品,促進了雙方的貿易繁榮。這種貿易關系促進了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擴大了明朝與其他國家的貿易網絡。其他國家來華朝貢的也主要是商人,如日本朝貢船全部承包給博多和堺港的商人,于是隨從商人便大大增多,商人已從搭乘轉而成為朝貢貿易的主體,也推動了商業的發展。綜上所述,整體上來看,朝貢貿易包含著相當大的商業成分。(6分)
解析 (1)“不同”從材料一中的“況其心利交易,不利頒賜,雖貢厚賚薄,彼亦甘心”“又可以藏富于民”歸納張瀚對朝貢貿易的看法,從“今諸夷進貢方物,僅有其名耳,大都草率不堪”“物值則工匠侵沒于外,供億(供應)則廚役克減于內”歸納謝肇浙對朝貢貿易的看法。“原因”結合兩人所處的時代,張瀚(1510—1593年)生活在明朝前期,國力強盛,朝貢貿易有助于宣揚國威,而謝肇浙(1567—1624年)生活在明朝中后期,此時明朝已逐漸衰落,無力承受朝貢貿易所帶來的財政負擔。
(2)從兩方面進行論證說明:一方面,據材料一“且緣入貢為名,則中國之體愈尊”并結合明朝的朝貢貿易、鄭和下西洋等史實可論證“朝貢貿易是出于政治考量而推行的”;另一方面,據材料二“明朝政府對海外國家載運來的朝貢方物抽取貨物稅”“朝貢船全部承包給博多和堺港的商人,于是隨從商人便大大增多”“商人已從搭乘轉而成為朝貢貿易的主體”可以論證朝貢貿易“包含著相當大的商業成分”。
18.示例
觀點:運河興衰折射出近代中英兩國不同的歷史走向。(2分)
闡述:京杭大運河臨清段繁盛于明朝至清朝前期,其興盛體現了統一多民族國家強大的動員組織能力及社會治理水平,適應了南糧北運的需要,帶動了沿線城鎮的繁榮。到了19世紀中后期,由于黃河決溢頻繁、朝政腐敗、被迫開放通商口岸等原因,大運河臨清段逐漸淤塞,折射出封建王朝走向沒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敵新興資本主義制度,傳統的農業文明也受到來自工業文明的挑戰。(4分)
英國近代的運河適應并助推了工業革命的發展。18世紀60年代,英國開始工業革命,動力技術的革新導致對煤炭的需求劇增,工業品的運輸需求也大大增加。英國運河體系的興建滿足了工業革命對燃料的需求,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條件,適應和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4分)
運河興衰折射了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狀況,透過運河的變化情況可以看到近代中英兩國不同的歷史走向。(2分)
解析 首先,提煉觀點。據材料一“運河漕運空前繁榮……運河淤積嚴重,逐漸失修……與運河共命運的臨清商業也漸趨式微,不復昔日”與材料二“被稱為‘工業革命動脈’的運河,為英國經濟騰飛做出巨大貢獻”可知,中英兩國運河的興衰與兩國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可以提煉觀點為:運河興衰折射出近代中英兩國不同的歷史走向。其次,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加以闡述,可從運河衰敗的原因、影響等方面進行闡述。最后,進行總結升華。
19.(1)特點:公私兼顧,以公帶私,兼顧多方利益;吸取以往同類會議教訓;組織調控專門性、多樣性、靈活性強。(6分)
(2)意義:調動了工商業者的積極性,促進了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工農業的恢復和發展;在改善公私關系方面具有示范意義;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國家對市場的有效調節。(8分)
解析 (1)
材料 特點
明確了公私兼顧、鼓勵私商經營運銷的方針 公私兼顧,以公帶私,兼顧多方利益
在吸取1951年上海市土產展覽交流大會經驗教訓的基礎上 吸取以往同類會議教訓
分別擬定業務計劃并每日對購銷計劃進行調整 組織調控專門性、多樣性、靈活性強
大會還形成了以合作社為橋梁、工業品與農業生產直接結合的交易方式
(2)據材料“以國營帶動私營”“在制定交易價格時使生產者、經營販運者、消費者均有利可圖”可知調動了工商業者的積極性,促進了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結合新中國經濟建設的史實可知推動了工農業的恢復和發展;據材料“明確了公私兼顧、鼓勵私商經營運銷的方針”可知在改善公私關系方面具有示范意義;據材料“也便于政府及時掌握市場需求”可知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國家對市場的有效調節。
20.(1)視角:商業貿易、金融經濟利益推動英國發展成民族國家。(2分)
依據
從商業投資與愛國主義關系的角度作答。如,商業協會把商業貿易活動與愛國相聯系;商業貿易、海外殖民都需要民族國家支持;商業利益安全需要公民權和民主政治,推動政治變革。(3分)
從金融、貿易與對外戰爭的關系的角度作答。如,金融利益、商業貿易利益推動國家殖民擴張,打擊競爭對手;以發動對外戰爭凝聚民族,推動國內政治、經濟的發展;等。(2分)
(2)例如,選擇唯物史觀的視角來解釋。下列角度,任選其一作答即可。
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角度作答。如,為資本原始積累需要,英國進行對外貿易和殖民擴張與掠奪,推動英國成為殖民帝國;英國最早開始工業革命,為掠奪市場和原料,英國推行擴張政策;為英國資產階級利益,英國需要發展成為民族國家,動員民眾支持發動對外戰爭,掠奪殖民地和打擊競爭對手。(6分)
從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的角度作答。如,英國資本主義興起發展,封建國家阻礙資本主義發展,英國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逐漸建立起英國的現代民主制度;工業革命開始后,工業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要求更多權力,英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推動了民主制度的改進;無產階級為爭取自身利益,工人運動得到發展,也推動了英國民主制度的改革等。這都推動英國發展成為現代民族國家。(6分)
解析 (1)第一小問“視角”,由材料“英國有著濃濃的商業氣氛。在當時有很多愛國協會,其使命是公共性的……將愛國主義作為一種投資看待。商人的商業活動需要政府的支持。國家的政策是保護其成員的利益”可得出,商業貿易、金融經濟利益推動英國發展成民族國家。第二小問“依據”,可從商業投資與愛國主義的關系等角度作答。
(2)本小題設問是選擇一個其他視角對英國崛起為現代民族國家進行合理解釋。結合所學知識,可選擇唯物史觀的視角來解釋。例如: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角度作答,結合所學,分別從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影響、工業革命的影響、英國的對外擴張政策等方面分析說明。從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的角度作答,結合所學,分別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興起的原因、英國開展工業革命的影響、英國議會制民主政治改革的相關內容等方面分析說明。注意史實正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镇市| 南充市| 个旧市| 营山县| 咸丰县| 华坪县| 兴隆县| 扎兰屯市| 辉县市| 鹰潭市| 舟山市| 绥中县| 彩票| 和政县| 双柏县| 乐安县| 兴隆县| 临桂县| 内丘县| 江北区| 聂拉木县| 青州市| 若尔盖县| 鱼台县| 松滋市| 康乐县| 河西区| 和顺县| 五寨县| 宁武县| 石台县| 常熟市| 信丰县| 乌兰察布市| 勐海县| 禹州市| 青铜峡市| 方城县| 永川市| 屏南县| 韶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