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九下-第一單元-第一課本課內容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印度民族大起義拉丁美洲獨立運動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況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國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區,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北部有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主要是印歐混血種人和黑白混血種人,次為黑人、印第安人和白種人。這一地區大約從16世紀初開始成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當地居民與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為主要語言,這兩種語言都屬拉丁語族,因此這一地區又被稱為“”拉丁美洲”。畫書P2第一段(開頭… 第七行前兩個字)【知識拓展】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與印加文明被譽為美洲的三大古文明。①瑪雅文明:叢林中的智慧之光,這個瑪雅文明包括現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危地馬拉、洪都拉斯,這是第一個文明中心②阿茲特克文明:血與金的帝國,是以墨西哥高原盆地為中心,也就是以現在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為中心,就在墨西哥首都附近③印加文明:安第斯山脈的輝煌,在現在的秘魯、厄瓜多爾、玻利維亞等廣大地區。①②③2.拉丁美洲被西班牙和葡萄牙統治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的絕大部分地區仍處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統治之下。()拉美殖民地社會等級(… )3.拉丁美洲獨立運動①拉丁美洲的絕大部分地區仍處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統治之下,+殖民者殘酷的統治和經濟掠奪激起拉丁美洲人民的強烈反抗(根本原因)(1)背景/原因:②在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外部原因)(2)時間:18世紀末19世紀初(3)領導人:玻利瓦爾(北部地區)圣馬丁(南部地區)屬于土生白人(4)主力軍:佃農,種植園及礦場的奴隸、手工業者,小商販等屬于混血人種、印第安人和黑人人物掃描-玻利瓦爾人物掃描-圣馬丁圣馬丁是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杰出領導人之一,他在西班牙軍隊中服役多年,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獲少校銜。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致力于南美的解放斗爭。1814年起圣馬丁組織訓練了一支驍勇善戰的“安第斯軍”,并指揮它于1818年解放了智利。1821年,圣馬丁率部進入秘魯,秘魯宣告獨立。不久,圣馬丁將軍隊指揮權交給玻利瓦爾,悄然隱退,在歐洲度過了余生。他和玻利瓦爾會晤的內容,至今不明。但是,他以獨立大局為重、急流勇退的精神受到后人的稱贊。圣馬丁在實現阿根廷、智利和秘魯等國獨立和解放的過程中建立了不朽功勛 ,在南美洲享有崇高的聲譽。他與西蒙·玻利瓦爾一道被譽為美洲的解放者,1878年,阿根廷、智利和秘魯三國共同尊其為“祖國之父”。3.拉丁美洲獨立運動(4)過程:①在北美洲北部地區,玻利瓦爾宣布解放黑人奴隸,承諾勝利后分給起義士兵土地。玻利瓦爾率領隊伍打敗西班牙軍隊。玻利瓦爾解放了哥倫比亞、委內瑞亞和厄瓜多爾等地,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②在南美洲南部地區,圣馬丁領導的阿根廷、智利和秘魯的獨立運動3.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勝利的原因:拉丁美洲各國人民聯合起來協同作戰,南北夾擊,為民族獨立而英勇斗爭,具有正義性。有玻利瓦爾和圣馬丁等領導人的卓越領導。有統一的指揮。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爭奪中力量日益衰落。(5)補充筆記結局: 拉美人民取得勝利。特點: 范圍廣,南北聯合作戰,有統一的指揮。3.拉丁美洲獨立運動(6)意義:①沉重打擊了殖民統治、奴隸制和封建制度,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志,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條件。②實現民族獨立,形成了后來的拉丁美洲國家格局,為社會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③圣馬丁和玻利瓦爾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記書上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的性質: 是民族解放運動印度民族大起義(2)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進一步加強了對印度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 。+激起印度各階層人民的強烈不滿。1.印度民族大起義的背景①英國向印度傾銷機器生產的棉紡織業品。印度的手工棉紡織業遭到沉重打擊,許多手工業者因此破產—經濟掠奪②英國殖民者還以種種借口兼并。印度王宮的領地印度王公的領地—政治壓迫③英國殖民者取消了對印度士兵的較優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各階層人民的強烈不滿(1)19世紀中期 印度已淪為英國的殖民地。①②③為(2)的具體體現/具體表現知識補充: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導火索—涂油子彈事件英國在侵略印度的過程中,雇傭當地人當兵,為殖民統治服務,這些人被稱為“土兵”。當時,駐印度的英印軍隊共24萬人,土兵有20多萬人。1857年初,發生了“涂油子彈事件”。英國殖民者發給土兵的子彈用涂有牛油或豬油的紙包裝,使用時要用牙咬開。土兵信奉印度教或伊斯蘭教,印度教教徒敬牛,伊斯蘭教教徒禁食豬肉。英國殖民者的行為嚴重傷害了土兵的宗教感情,成為大起義的導火索。2.印度民族大起義(1)時間:(2)參與者:印度土兵、農民、手工業者以及一些被剝奪了權力的印度王公1857年-1859年(3)重要人物:章西女王:領導者人物掃描-章西女王2.印度民族大起義(4)過程:印度土兵首先起來反抗英國殖民者、農民、手工業者以及一些被剝奪了權利的印度王公也參加起義。起義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義軍取得了德里。(英軍雖然武器先進,但還是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才攻陷德里)在印度民族大起義中,有三個起義中心,密拉特、德里、章西,他們各成體系,沒形成統一領導,使得他們前后不能呼應。不利于戰爭的開展。最后,起義被英國殖民者鎮壓。2.印度民族大起義(5)結局:起義軍被各個擊破,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領導印度民族大起義的主要是封建王公,這些人后來很多都被英國收買了,所以逐漸退出起義印度的民族大起義組織不嚴密,較為松散,各自為戰,敵人各個擊破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實力遠在印度之上缺乏統一指揮、發生內訌、叛亂和投敵等。(6)失敗的原因:記書上(5)地位/意義:①印度民族大起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②這次起義也是19世紀中期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印度民族大起義印度民族大起義的性質:是民族解放運動。答:1.(1)主觀上(內因):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殖民統治阻礙拉丁美洲社會進步,激化民族矛盾;拉美經濟發展是擺脫宗主國控制的經濟動因;啟蒙思想傳播增強了拉美人民民主自由意識。(2)客觀上(外因):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激發了拉美人民的民族獨立意識;西班牙、葡萄牙被法軍占領,殖民統治力量受到極大削弱。答:2.印度民族大起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這次起義也是19世紀中期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