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一、選擇題1.下列字詞中音形完全正確的是( C )A.妖嬈(ráo) 解剖(pāo)輻射(fú) 強詞奪理(qiǎnɡ)B.娉婷(pīn) 佝僂(ɡǒu)拮據(jū) 重巒疊嶂(chónɡ)C.冠冕(miǎn) 駢進(pián)恪守(kè) 銳不可當(dānɡ)D.搖曳(yè) 棱鏡(línɡ)詰責(jié) 輕歌曼舞(màn)解析:A項,解剖(pōu);B項,娉婷(pīnɡ),佝僂(ɡōu);D項,棱鏡(lénɡ)。2.下列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是( A )A.帳篷 孱頭 契約 鍥而不舍B.分岐 殉職 慫恿 咄咄逼人C.緬懷 點輟 凋零 拈輕怕重D.訣別 感慨 桑梓 矯揉造做解析:B項,分岐—分歧;C項,點輟—點綴;D項,矯揉造做—矯揉造作。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話中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是( C )敦煌所在的古絲綢之路,________是一條通商易貨之道,________是一條知識交流之路。作為古絲綢之路上多元文明交融互鑒的結晶,________屬于中國,但________是屬于世界的。A.與其 不如 敦煌學 敦煌B.只有 才 敦煌學 敦煌C.不僅 而且 敦煌 敦煌學D.或者 或者 敦煌 敦煌學解析:“是一條通商易貨之道”與“是一條知識交流之路”之間由具體到抽象,是遞進關系,應選“不僅……而且”;此段介紹的是“敦煌”以及“絲綢之路”,后兩空需要填寫句子主語,由前文對敦煌“絲綢之路”的表述,“是一條通商易貨之道”,可知“敦煌”屬于中國;由“是一條知識交流之路”可知“敦煌學”屬于世界。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內的標點符號,最恰當的是( C )當我們高唱□明天,我們畢業□這首歌時,不由得想起本學期那多姿多彩的活動□讀書節,讓我們徜徉書海,開闊視野;健身節,讓我們強健身體,磨煉意志;藝術節,讓我們各展才華,共享快樂;社會實踐活動,讓我們中會了刺繡□雕刻□烹飪等多種技能……我們由衷地發出共同的心聲:母校,謝謝您!A.“ ” 。 、 、 B.“ ” : , ,C.《 》 : 、 、 D.《 》 。 , ,解析:第一、二處,“明天,我們畢業”是歌曲名稱,故應用書名號;第三處,“多姿多彩的活動”后面具體例舉活動的內容,包括“讀書節”“健身節”“藝術節”“社會實踐活動”等,故此處應用冒號;第四、五處,“刺繡”“雕刻”“烹飪”屬于并列性的詞語,故此處均用頓號。5.小希同學在學習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后,在周記中寫下這段話,表達對先賢的崇高敬意。請找出該語段中詞語使用不正確的( B )那年八月,杜甫經歷了一場暴風驟雨的襲擊;秋風蕭瑟,秋雨如麻,破敗的屋子茅草紛飛。棲身風口浪尖的他沒有怒不可遏,而是慷慨吟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壯語,憂國憂民的情懷令人動容。歷史風云變幻,人民卻永遠景仰他,因為他能從自己的痛苦中生出一種大胸懷——心憂天下,心系蒼生!A.暴風驟雨 B.風口浪尖C.怒不可遏 D.風云變幻解析:A項,暴風驟雨:意思是來勢急速而猛烈的風雨,比喻聲勢浩大,發展迅速的運動。符合“秋風蕭瑟,秋雨如麻,破敗的屋子茅草紛飛”語境,使用正確;B項,風口浪尖:比喻激烈尖銳的社會斗爭的前哨。并不是現實中的風浪。與“秋風蕭瑟,秋雨如麻,破敗的屋子茅草紛飛”語境不符。使用不正確;C項,怒不可遏:形容憤怒得難以抑制,十分憤怒。符合“秋風蕭瑟,秋雨如麻,破敗的屋子茅草紛飛”語境,使用正確;D項,風云變幻:意思是像風云那樣變化不定。比喻時局變化迅速,動向難以預料。形容“歷史”合適,使用正確。6.下列句子中,語意明確,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B )A.在新時代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中,讓航天人有了綻放青春的舞臺。B.打造“厚道阜新,樂養無憂”品牌,是市政府啟動康養醫育示范工程的目標。C.“復興號”動車能否駛入青藏鐵路,標志著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正式運行。D.2023賽季,遼籃之所以再創佳績,是因為其永不言棄的拼搏精神所成就的。解析:A項,成分殘缺,刪去“在……中”或“讓”;C項,兩面對一面,刪去“能否”;D項,句式雜糅,可刪去“所成就的”。7.下列句子排序正確的是( C )①從外形上看,可燃冰就像是白色或淺灰色的冰雪晶體。②可燃冰預測資源量相當于已發現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兩倍以上,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分解釋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③可燃冰是由天然氣和水在高壓低溫的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化合物。④可燃冰具有儲量巨大、高效清潔、燃燒值高等特點,被譽為21世紀最具商業開發前景的綠色清潔戰略能源,成為各國競相研究開發的熱點。 ⑤它可以像固體酒精一樣被點燃,所以被稱為“可燃冰”。A.②①④③⑤ B.①⑤④③②C.③①⑤②④ D.③④⑤②①解析:這段為說明文,按邏輯順序排序即可,先提出概念,再從外形和名字由來介紹,然后寫資源量和開發前景。8.下列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正確的是( A )A.《拿來主義》選自《且介亭雜文》,作者是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魯迅。B.《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分風、雅、頌三部分,是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C.古代對年齡的稱謂,女子十三四歲稱“及笄”,男子二十歲稱“弱冠”。D.“文房四寶”指的是琴、棋、書、畫,“歲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解析:B項,《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C項,女子十三四歲稱“豆蔻”;D項,“文房四寶”指的是筆、墨、紙、硯。9.下列句子表達得體的是( C )A.春節晚會現場,李明很激動地說:“我很高興為大家朗誦一首小詩,請大家認真聆聽。”B.同學發來短信,邀請你到他家吃飯,你回復:“感謝你的邀請,我一定按時光臨寒舍。”C.我每次在微信朋友圈為選秀選手投票,家母都會說:“別把朋友圈當成了‘投票圈’。”D.假如你穿越到三國時代,見到了諸葛亮,你說:“今日得見先生,足下三生在幸矣!”解析:A項,聆聽:指集中精力、認真地聽。與“認真”重復。B項,家母:對人謙稱自己的母親。語境用的不當。D項,足下:是舊時交際用語,對同輩、朋友的敬稱。此處用詞不當。1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是( C )赤壁歌送別李白二龍①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鯢唐突②留馀跡。一一書來報故人,我欲因之壯心魄。注:①二龍:指爭戰的雙方。詩中指曹操和孫權。②鯨鯢:大魚名,此指曹操與孫劉聯軍雙方對戰的軍隊。唐突:觸犯。A.開篇照應標題描繪赤壁之戰的緊張情勢,“掃地空”寫出了曹操的慘敗之狀。B.第三句運用夸張手法描寫烈火張天映照云海的景象,再現了火燒赤壁的情景。C.第五句點出送別主題,想象友人滄江獨望,表達對友人遭遇貶謫的深切同情。D.這首詩將懷古與送別融為一體,用懷古來貫穿全詩,借送別來突出懷古之情。解析:C項,“表達對友人遭遇貶謫的深切同情”理解賞析不正確。第五句點出送別主題,想象友人滄江獨望,表達對友人的離去感到感傷,并未表達對友人遭遇貶謫的深切同情。二、填空題1.名句默寫(1)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2) 出師一表真名世 ,千載誰堪伯仲間。(3)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 。2.請你結合前后內容,補寫句子,與上下文銜接得當。① “潤物細無聲”是清明時節春雨的真實寫照(或清明時節一般沒有大雨) ,從1991~2020年30年氣象觀測資料來看,清明時節的降雨皆以小到中雨為主。在4月1日至10日期間,江南地區的降水日數往往能達到4至5天;部分地區的降水日數甚至超過5天。資料顯示四川盆地東部、華南北部等地區出現降雨的平均日數也有3至4天。可見,② 清明時節,陰雨天不只偏愛江南地區 。解析:本題考查語句補寫。補寫要看示例,續寫要把握好語境,改寫要注意變化。答題時弄清句式結構特點、前言語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語境后,再予以針對性作答。①根據“清明時節的降雨皆以小到中雨為主”可知前面的句子內容要突出春雨細小的特點。②根據“江南地區的降水日數往往能達到4至5天”“資料顯示四川盆地東部、華南北部等地區出現降雨的平均日數也有3至4天”,可知,清明時節,陰雨天不只光在江南地區,其他地方也有陰雨天。PAGE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3張PPT)職業模塊第四單元職場應用寫作與交流(二)第二課 市場調查DDAADAC手機普遍使用的社會背景為了解學生手機使用情況全校學生使用手機目的和每周使用手機的時間2門世2有3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教版高考語文復習職業模塊第4單元第2課市場調查課件.ppt 高教版高考語文復習職業模塊第4單元第2課市場調查課時作業含答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