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0課帝制復辟與軍閥割據練習題(含答案)選擇題1.1915年底,通電全國宣布云南獨立,并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的湖南志士是( )A.黃興 B.宋教仁 C.蔡鍔 D.蔡和森2.某歷史人物去世后,時人撰寫挽聯:“抗孫黃以做總統,先臨時、后正式、旋改國號,一片心稱皇呼帝,忽焉取消,我也笑鱉入紫泥。”這反映出當時( )A.清廷壓迫百姓 B.復辟行徑不得人心C.軍閥割據混戰 D.封建制度業已終結3.下側漫畫《二五與一十之比較》選自1920年8月6日出版的《新聞報》。該漫畫反映了( )A.辛亥革命成果喪盡 B.護國戰爭北上討袁C.五四運動呼之欲出 D.北洋軍閥割據混戰4.袁世凱就職大總統后,不斷破壞責任制內閣,一度解散國民黨和國會,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甚至公然復辟帝制,這反映了( )A.戊戌變法的局限性 B.辛亥革命的必要性C.民主革命的艱巨性 D.五四運動的廣泛性5.從下列兩幅形勢圖中可以得出的推論是( )二次革命形勢圖 護國戰爭形勢圖A.革命運動都從南到北席卷全國 B.革命中宣布獨立的省區完全相同C.兩次斗爭都反對北洋軍閥割據混戰 D.孫中山為維護共和展開了不懈斗爭6. 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中國陷入軍閥割據紛爭的動亂之中。掌握著北京政府,并控制著安徽、浙江、山東、福建等省的軍閥首領是( )A.馮國璋和曹錕 B.段祺瑞 C.張作霖 D.唐繼堯7. 小唐同學在整理檔案時,摘抄如下案件資料。這一案件( )時間:1913年3月20日被害人:宋教仁經過:被害人于上海火車站遭暴徒槍擊,之后不治身亡涉案人:袁世凱親信及本人A.標志著辛亥革命的失敗 B.反映袁世凱建立獨裁統治的野心C.說明袁世凱復辟了帝制 D.導致了軍閥割據混戰局面的出現8. 孫中山為了民主共和,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1913年,他和黃興等號召南方各省起來反袁,發動二次革命。二次革命的爆發主要是因為袁世凱( )A.鎮壓義和團運動 B.派兵武力鎮壓國民黨C.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D.接受“二十一條”大部分內容9. 《申報》對袁世凱死后的時局發出過如下評述:今之時局,略似春秋戰國時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對于各省,猶東周之對于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猶諸侯相侵伐也。申報所評當時時局的主要特點是( )A.列強對華殖民統治 B.農民運動此起彼伏C.軍閥割據混戰 D.國家真正統一10. 中華民國成立以來,梁啟超一直支持袁世凱,反對革命黨人的主張,還曾先后擔任其內閣的司法總長和幣制局總裁。當袁世凱復辟帝制的消息傳出后,梁啟超發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公開表示與袁世凱決裂。梁啟超態度的轉變說明( )A. 責任內閣制進一步鞏固B. 共和觀念的影響力增強C. 美日在華爭奪漸趨激烈D. 立憲轉向革命符合潮流11.唐德剛在《民國前十年》中這樣寫道:“袁世凱那臺滑稽戲的演出,也是全靠一個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個個各唱其戲,他這個袁蘭芳只好唱個獨角戲,就賣不了票了。”材料反映的是袁世凱在復辟帝制后( )A. 成為帝國主義的代理人B. 被迫向革命黨屈服C. 遭到帝國主義強烈反對D. 眾叛親離陷于孤立12. 《一九一九年南北議和資料》記載:“南與南不合,北與北不合,南北又復不合。”對這個狀況最好的解釋是( )A. 列強爭霸,相互殘殺B. 軍閥割據,連年混戰C. 官僚地主,爭權奪利D. 農民起義,此起彼伏13. 題13圖為1920年上海《申報》上發表的漫畫,名為《共去厭物,道路平坦》。圖中四個農家裝束的老百姓在挖刨一棵寫著“軍閥”二字的老枯樹。該圖反映了當時( )A. 人們渴望結束軍閥混戰局面B. 北洋軍閥破壞報社言論自由C. 袁世凱復辟帝制的行動失敗D. 辛亥革命推動思想觀念解放14.題14表反映了中國20世紀初期的部分歷史大事。據此可知( )時間 歷史大事1905年11月 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1912年1月 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2月 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1915 年 底袁世凱準備在1916年元旦舉行登基大典1915年12 月 護國戰爭爆發1916 年6 月 袁世凱去世,北洋軍閥分裂,中國陷入動亂A. 北洋軍閥統治黑暗腐朽B. 辛亥革命成果得到鞏固C. 民主共和已成社會共識D. 民主發展之路艱辛曲折15.1912年夏,孫中山在北京與袁世凱會晤多次。孫中山曾說:“所見略同,盼其為總統十年。”1915年底,孫中山發表《討袁檄文》:“誓死戮此民賊,以拯吾民。”孫中山對袁世凱的態度變化說明的實質問題是( )A.孫中山放棄了三年前的觀點B.袁世凱公開獨裁并復辟帝制C.袁世凱慣于玩弄兩面手法D.民族資產階級在挫折中覺悟16.“為憲法流血,公真第一人”和“再造民國第一人”分別是( )A.宋教仁黃興 B.黃興蔡鍔 C.陳天華黃興 D.宋教仁蔡鍔17.1926年7月6日通過的《中國國民黨為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宣言》指出:“中國人民一切困苦之總原因,在帝國主義者之侵略及其工具賣國軍閥之暴虐。中國人民唯一的需要,在建設一人民的統一政府。”《宣言》揭示了北伐的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統治 B.反對袁世凱復辟C.組織工人運動 D.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18、孫中山認識到,民國雖成立十多年,但軍閥之專橫、列強之侵蝕日益加厲。為改變這一狀況,他( )A.開始實業救國 B.參加護國戰爭 C.發起護法運動 D.推動國共合作19、邵陽市某歷史人物(見圖)故居管理局舉行其誕生140周年系列活動,宣傳材料中有“叱咤風云的革命經歷,辛亥革命期間,領導新軍起義,袁世凱稱帝后,領導護國軍起義,武裝討伐袁世凱,維護共和制度”。該歷史人物是( )A.魏源 B.鄧世昌 C.黃興 D.蔡鍔20、“夫去一滿洲之專制,轉生出無數強盜之專制,其為毒之烈,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時民國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孫文自序于上海。”材料抨擊的主要問題是( )A.列強瓜分中國 B.袁世凱復辟帝制C.軍閥割據紛爭 D.國民政府腐敗21.“作民權保障,誰非后死者;為憲法流血,公真第一人”中的“公”指的是 ( )A.宋教仁 B.譚嗣同 C.蔡鍔 D.梁啟超22.下列關于袁世凱實行獨裁統治的史實,按發生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修改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可以無限期連任②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③強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④下令解散國民黨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23.它的承認是袁世凱為了實現自己的皇帝夢而以國家利益為代價爭取日本支持的結果。 “它”是 ( )A.《馬關條約》 B.《辛丑條約》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D.“二十一條”大部分內容24. 梁啟超在《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中寫道:“任憑你像堯舜那樣賢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樣強暴,像曹操、司馬懿那樣狡猾。再要想做中國皇帝,乃永遠沒有人答應。”這段文字評價的是( )A. 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B. 袁世凱復辟帝制C.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D. 蔡鍔發動護國戰爭25. 1916年,西南軍閥支持蔡鍔反對袁世凱稱帝;1917年,西南軍閥再次支持孫中山發起護法運動;1918年,西南軍閥與直系軍閥勾結,排擠孫中山。這些情況表明( )A. 南北軍閥是根本對立的B. 革命派可以同軍閥結成可靠的盟友C. 軍閥的立場隨利益變動D. 封建軍閥借革命勢力維護自身利益二、非選擇題26.史料實證、家國情懷、歷史解釋均屬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范疇。按要求回答問題。【史料實證 法律的效力】 材料一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參議院行使立法權,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行使行政權并負其責任,司法獨立等。 材料二 《中華民國約法》規定:大總統為國之元首,總攬統治權。(1)從材料一到材料二,總統的權力發生了什么變化 袁世凱頒布《中華民國約法》又修改總統選舉法的目的是什么 【家國情懷 正義的回擊】 材料三(2)時間軸所示兩個事件在目的上有何相同點 其結果又有何不同 【歷史解釋 軍閥的割據】 材料四 軍閥割據混戰造成的一些后果農戶 1914—1918年 減少1 500多萬戶耕地 1914—1918年 減少2 600多萬畝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 900多萬畝陸軍 1914—1919年 增加92萬多人軍費 1916—1918年 增加5 000多萬元 材料五 民國初期若干年(注:指1926年前)是中國歷史上最糟糕的時期之一。——《全球通史》(3)根據材料四、五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為什么《全球通史》稱民國初期若干年是“中國歷史上最糟糕的時期之一” 北洋政府統治時期是一個群雄逐鹿的混亂時代。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袁世凱頒布的《中華民國約法》規定:“大總統為國家元首,總攬統治權。”他繼而又修改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可無限期連任,可指定繼承人。材料二 他(袁世凱)不過是中國舊環境產生的一個超等的大政客。在他的任內,他借了一大批外債,用暗殺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敵宋教仁,擴充了北洋軍隊的勢力,與日本訂了民國四年(1915年)的條約,最后聽了一群小人的話,幻想稱帝。——蔣廷黻《中國近代史》材料三 萬戶涕淚,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稱民賊。……誓死戮此民賊,以拯吾民。——孫中山《討袁檄文》材料四 辛亥革命后,列強扶持袁世凱竊取勝利果實。袁世凱死后,皖系段祺瑞、奉系張作霖以日本為靠山,直系馮國璋則受到美國的支持,桂系、滇系等軍閥背后也都有列強的影子。這些軍閥為了爭奪地盤,出賣國家利益,依附帝國主義,連年混戰。材料一反映了袁世凱什么樣的心態 袁世凱頒布《中華民國約法》并修改總統選舉法的目的是什么?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袁世凱為實現皇帝夢采取了哪些行動?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反對袁世凱專制獨裁、復辟帝制,保衛民主共和進行的斗爭及結果。根據材料四,概括列強控制中國的策略及這一策略對中國產生的危害。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校學生在學習北洋軍閥統治時期這段歷史時,形成了兩種觀點。觀點一: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是一個黑暗的時期;觀點二: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是一個走向光明的時期。請就其中的一個觀點,選擇下表中相關史實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行文流暢,200字左右。答案1-5CBDCD 6-10BBBCB 11-15DBADD 16-20DDDDC 21-25ACDBC26.(1)總統權力全面加強,從三權分立到總攬大權。目的:復辟帝制。(2)相同點:維護共和,維護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不同:二次革命被袁世凱鎮壓,護國戰爭迫使袁世凱取消帝制。(3)軍閥割據混戰,人民生活困苦,社會秩序混亂,嚴重阻礙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27.(1)意圖復辟帝制。為復辟帝制掃除障礙(2)刺殺宋教仁;鎮壓二次革命;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修改總統選舉法;接受日本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的大部分內容,以換取日本的支持。(3)二次革命、護國戰爭。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4)扶植代理人。中國陷入軍閥割據紛爭的動亂之中,國家利益受到進一步損害。28.【示例1】觀點: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是一個黑暗的時期。選擇的史實: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二次革命、袁世凱解散國會、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軍閥混戰、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論述:1912年,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對內專制獨裁、破壞民主共和,鎮壓二次革命、解散國會、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對外出賣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袁世凱死后,中國陷入軍閥割據的局面,使得國家動亂、民不聊生。綜上,北洋政府統治時期專制獨裁、軍閥混戰,對外妥協,是一個黑暗的時期。【示例2】觀點: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是一個走向光明的時期。選擇的史實:民族工業發展出現了“短暫的春天”、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李大釗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中國共產黨成立。論述: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中國歷史顯現光明。1912—1919年,民族工業的發展出現了“短暫的春天”,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增強,掀起了以“民主”“科學”為旗幟的新文化運動。無產階級隊伍隨之壯大,五四運動無產階級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臺,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綜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中國人民堅持斗爭,新思想傳播,民族工業短暫繁榮,是一個從黑暗走向光明的時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