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歷史新部編版上冊第一單元第2課《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課時練習題一、選擇題1.文物能夠反映一定時期內人類的社會活動。勤勞勇敢的中國先民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如圖是河姆渡遺址出土的一件骨耜,它適用的勞動場景是( )A.獵取動物 B.保存火種 C.農業生產 D.制作陶器2.王老師在介紹某處原始文化遺址時出示了下面幾幅圖片,此文化遺址最有可能是( )A.良渚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河姆渡遺址 D.半坡遺址3.隨著物質文化水平的提升,“博物館熱”已經成為一種持續的現象,小歷同學暑假期間在陜西歷史博物館看到了一件名為“人面魚紋彩陶盆”的文物(下圖),你知道它屬于哪種遠古人類么( )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4.2024年10月天津舉辦了主題為“津農良種,產業領航”國際種業博覽會。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農作物發現于我國的是( )A.稻、玉米和粟 B.稻、粟和黍 C.玉米、粟和黍 D.小麥、稻和粟5.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下面文物反映出我國原始居民已經學會( )A.燒制陶器 B.種植水稻 C.建造房屋 D.制作樂器6.下圖為出土于各地的新石器時期文物,可用于佐證( )A.中華早期文化分布較廣 B.游牧民族的狩獵場景C.“龍的文化”已經定型 D.半坡居民的耕作生活7.從北京人、山頂洞人擇洞而居,到半坡人、河姆渡人建造房屋,過定居生活,體現了人類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在這一變化過程中起決定性因素的是( )A.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B.種植技術的發展C.人類數量的增加 D.飼養水平的提高8.下圖三件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可用于說明中華文明( )A.以中原為核心向四周擴展 B.具有多元一體的基本特征C.不同區域文明保持獨特性 D.始終領先于世界其他地區9.我國是世界上農業起源地之一。在長期的食物采集活動中,我國先民對各類可食用植物的認識逐漸加深。以下考古發現表明( )A.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發現于我國B.新石器時代,遠古人類開始了定居生活C.人類開始使用磨制石器,原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提高D.陶器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發明,對人類的生活有重要意義10.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遺址,發現了距今約七千年前的豐富的稻作遺存,如稻谷、稻稈、稻葉、谷殼等。稻谷出土時色澤金黃,谷芒挺直,脈絡清晰可辨。由此可知,河姆渡居民( )A.已經從事農業生產 B.已經會紡織和制衣C.廣泛使用青銅工具 D.開始推廣牛耕技術11.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發現于( )A.中國 B.印度 C.日本 D.美國12.下表為河姆渡人與半坡人的生活狀況對照表。據此可知( )項目 河姆渡人 半坡人生活年代 距今約7000年 距今約6000年生活流域 長江中下游 黃河流域房屋類型 干欄式建筑 半地穴式圓形房屋生產方式 原始農耕(種稻為主) 原始農耕(種粟為主)A.早期的中華文明已經具有區域性特征B.河姆渡人最早種植水稻C.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已進入文明社會D.南方文明水平比北方高13.以下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部分出土文物情況簡表。由此可見,這一時期中國文明具有( )A.統一性 B.多樣性 C.連續性 D.復雜性二、材料題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材料一圖片反映的是哪一遠古人類復原圖?距今約多少年?材料二 一九二九年發現生存在約四五十萬年前的猿人頭骨、牙齒、下領骨和軀干骨化石。他們居住在石灰巖的山洞里,用木柴燃火,燒烤食物。——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一編(2)材料二說明了什么問題?它所說明的事實有什么意義?材料三 中國原始農耕時代的代表性遺址及其考古發現遺址 考古發現半坡遺址 炭化粟;磨制石器、骨器;半地穴式圓形房屋遺跡河姆渡遺址 人工栽培水稻遺址;磨制石器、骨器;干欄式建筑遺跡——整理自統編教材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在生產生活方面的相同之處。(寫出三點)材料四 在河姆渡的墓葬里,隨葬品少,而且沒有多大差別。材料五 在山東大汶口遺址中,發現墓葬120多座,其中10號墓隨葬品最多,達170多件,除大量的陶器和石器外,還有制作精美的玉器、綠松石等。而另一組4座墓,隨葬品很貧乏,總共只有17件,為陶器、紡輪等。(4)材料四反映當時人們之間怎樣的關系?材料五中隨葬品多少不均,反映當時出現了什么現象?15.請聯系所學知識,探究以下問題。材料一:(1)材料一中的圖1、2所示實物遺存可以證明當時已經出現了什么?材料二: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周易》材料三:(2)從材料二的文字敘述和材料三的圖片中,你看出人類的居住條件發生了什么變化?(3)材料三中圖3、圖4分別是我國境內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4)什么因素造成材料三中兩所房屋結構的不同?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七年級歷史新部編版上冊第一單元第2課《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課時練習題》參考答案1.C2.C3.D4.B5.A6.A7.A8.B9.A10.A11.A12.A13.B14.(1)北京人;距今約70萬年—20萬年。(2)北京人已經能夠使用火;火的使用促進了早期人類的進化過程;使用打制石器。(3)都使用磨制石器、骨器;都有原始農業;都過定居生活。(4)平等;出現了貧富分化。15.(1)原始農業(或原始農耕生活)。(2)由穴居到建造房屋定居。(3)圖3:河姆渡原始居民;圖4:半坡原始居民。(4)自然地理因素或自然環境的不同。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