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新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2課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 課時練習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新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2課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 課時練習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七年級歷史新部編版上冊第一單元第2課《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課時練習題
一、選擇題
1.文物能夠反映一定時期內人類的社會活動。勤勞勇敢的中國先民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如圖是河姆渡遺址出土的一件骨耜,它適用的勞動場景是( )
A.獵取動物 B.保存火種 C.農業生產 D.制作陶器
2.王老師在介紹某處原始文化遺址時出示了下面幾幅圖片,此文化遺址最有可能是( )
A.良渚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河姆渡遺址 D.半坡遺址
3.隨著物質文化水平的提升,“博物館熱”已經成為一種持續的現象,小歷同學暑假期間在陜西歷史博物館看到了一件名為“人面魚紋彩陶盆”的文物(下圖),你知道它屬于哪種遠古人類么( )
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4.2024年10月天津舉辦了主題為“津農良種,產業領航”國際種業博覽會。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農作物發現于我國的是( )
A.稻、玉米和粟 B.稻、粟和黍 C.玉米、粟和黍 D.小麥、稻和粟
5.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下面文物反映出我國原始居民已經學會( )
A.燒制陶器 B.種植水稻 C.建造房屋 D.制作樂器
6.下圖為出土于各地的新石器時期文物,可用于佐證( )
A.中華早期文化分布較廣 B.游牧民族的狩獵場景
C.“龍的文化”已經定型 D.半坡居民的耕作生活
7.從北京人、山頂洞人擇洞而居,到半坡人、河姆渡人建造房屋,過定居生活,體現了人類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在這一變化過程中起決定性因素的是( )
A.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B.種植技術的發展
C.人類數量的增加 D.飼養水平的提高
8.下圖三件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可用于說明中華文明( )
A.以中原為核心向四周擴展 B.具有多元一體的基本特征
C.不同區域文明保持獨特性 D.始終領先于世界其他地區
9.我國是世界上農業起源地之一。在長期的食物采集活動中,我國先民對各類可食用植物的認識逐漸加深。以下考古發現表明( )
A.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發現于我國
B.新石器時代,遠古人類開始了定居生活
C.人類開始使用磨制石器,原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提高
D.陶器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發明,對人類的生活有重要意義
10.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遺址,發現了距今約七千年前的豐富的稻作遺存,如稻谷、稻稈、稻葉、谷殼等。稻谷出土時色澤金黃,谷芒挺直,脈絡清晰可辨。由此可知,河姆渡居民( )
A.已經從事農業生產 B.已經會紡織和制衣
C.廣泛使用青銅工具 D.開始推廣牛耕技術
11.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發現于( )
A.中國 B.印度 C.日本 D.美國
12.下表為河姆渡人與半坡人的生活狀況對照表。據此可知( )
項目 河姆渡人 半坡人
生活年代 距今約7000年 距今約6000年
生活流域 長江中下游 黃河流域
房屋類型 干欄式建筑 半地穴式圓形房屋
生產方式 原始農耕(種稻為主) 原始農耕(種粟為主)
A.早期的中華文明已經具有區域性特征
B.河姆渡人最早種植水稻
C.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已進入文明社會
D.南方文明水平比北方高
13.以下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部分出土文物情況簡表。由此可見,這一時期中國文明具有( )
A.統一性 B.多樣性 C.連續性 D.復雜性
二、材料題
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材料一圖片反映的是哪一遠古人類復原圖?距今約多少年?
材料二 一九二九年發現生存在約四五十萬年前的猿人頭骨、牙齒、下領骨和軀干骨化石。他們居住在石灰巖的山洞里,用木柴燃火,燒烤食物。
——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一編
(2)材料二說明了什么問題?它所說明的事實有什么意義?
材料三 中國原始農耕時代的代表性遺址及其考古發現
遺址 考古發現
半坡遺址 炭化粟;磨制石器、骨器;半地穴式圓形房屋遺跡
河姆渡遺址 人工栽培水稻遺址;磨制石器、骨器;干欄式建筑遺跡
——整理自統編教材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在生產生活方面的相同之處。(寫出三點)
材料四 在河姆渡的墓葬里,隨葬品少,而且沒有多大差別。
材料五 在山東大汶口遺址中,發現墓葬120多座,其中10號墓隨葬品最多,達170多件,除大量的陶器和石器外,還有制作精美的玉器、綠松石等。而另一組4座墓,隨葬品很貧乏,總共只有17件,為陶器、紡輪等。
(4)材料四反映當時人們之間怎樣的關系?材料五中隨葬品多少不均,反映當時出現了什么現象?
15.請聯系所學知識,探究以下問題。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圖1、2所示實物遺存可以證明當時已經出現了什么?
材料二: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
——《周易》
材料三:
(2)從材料二的文字敘述和材料三的圖片中,你看出人類的居住條件發生了什么變化?
(3)材料三中圖3、圖4分別是我國境內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4)什么因素造成材料三中兩所房屋結構的不同?
試卷第1頁,共3頁
試卷第1頁,共3頁
《七年級歷史新部編版上冊第一單元第2課《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課時練習題》參考答案
1.C
2.C
3.D
4.B
5.A
6.A
7.A
8.B
9.A
10.A
11.A
12.A
13.B
14.(1)北京人;距今約70萬年—20萬年。
(2)北京人已經能夠使用火;火的使用促進了早期人類的進化過程;使用打制石器。
(3)都使用磨制石器、骨器;都有原始農業;都過定居生活。
(4)平等;出現了貧富分化。
15.(1)原始農業(或原始農耕生活)。
(2)由穴居到建造房屋定居。
(3)圖3:河姆渡原始居民;圖4:半坡原始居民。
(4)自然地理因素或自然環境的不同。
答案第1頁,共2頁
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台县| 平陆县| 台江县| 登封市| 宜昌市| 油尖旺区| 武功县| 天峨县| 襄汾县| 德令哈市| 建湖县| 天津市| 梅河口市| 阳东县| 织金县| 内江市| 东光县| 门头沟区| 侯马市| 乌兰浩特市| 乐业县| 阳城县| 巧家县| 德化县| 六枝特区| 海南省| 长葛市| 吴堡县| 新郑市| 隆安县| 三亚市| 东兰县| 茂名市| 兖州市| 定西市| 岳池县| 阜新市| 洛隆县| 太仓市| 通城县| 镇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