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 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第8課夏商周時期的又的科技與文化這是四川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商周時期太陽神鳥金飾,展現了四只神鳥圍繞太陽飛翔的情景,表達了古人對太陽的崇拜。夏商周時期,人們是如何看待日月星辰的 這一時期科技文)化取得了什么樣的成就 天文、歷法和醫學0°30°60°物90°240°120 物達 0210霜降 180寒露 秋 分 白露(50 · 處老大 300°至 小 寒雨水 330'小天文、歷法和醫學早在原始社會末期,中華先民們因為從事農藝耕種、繁殖牲畜等生產活動,需要掌握季節的變化。人們通過對動物蟄伏、候鳥遷徙、植物枯榮等的長期觀察,發現了季節的變化規律;在具體的勞動實踐中,人們又發現,物候與太陽出沒的方位、中午日影 長短及恒星的出沒變化相關。于是,人們漸漸開始注意對天體星象的觀察,天文學也就這樣自然而然地產生 了 。考古發掘和文獻資料表明,我國是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一、天文、歷法和醫學( 一 )天文:0結合教材內容,梳理歸納,先秦時期的天文成就商朝甲骨文里有許多日食、月食的記載《詩經》記載公元前776年9月6日發生日食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記錄《春秋》中記載了公元前613年一顆彗星掃過北 斗世界上關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確切記載。一、天文、歷法和醫學(二)歷法:○結合教材內容,梳理先秦時期古代歷法的發展歷程知識補充已經有了歷法逐漸完備。歷法逐漸完備一 年分為12個月,大月30天, 小月29天,閏年增加一個月人們測定出一年二十四節氣中國古歷采用陰陽合歷,即以太陽的運動周期作為年,以月亮圓缺周 期作為月,以閏月來協調年和月的關系。二十四節氣反映了一年四季的變化,表明天文學與農學的重要關系和 天文觀測對農業生產的巨大影響。夏朝商朝戰國商朝甲骨文里有許多日食、月食的記載。《詩經》中記載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發生日食,這是我國傳 世文獻中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記錄。《春秋》中記載了公元前613年一顆彗星掃過北斗,這是世界 上關于彗星最早的確切記載。戰國時,人們已經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 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夏朝時可能有了歷法。商朝時,歷法逐漸完備, 一年分為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 29天,閏年增加一個月,甲骨文中已經開始出現干支紀日。天文觀測 天文歷法天文、歷法和醫學1 2 3 4 5 6 7 8 9 10 112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亥2 4 5 6 7 8 910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癸小 正地支天干相關史事《黃帝內經》是中醫學的奠基之 作,由《素問》和《靈樞》組成。書中基本內容約成于戰國后期,到 西漢時一直有增補修訂。《黃帝內經》利用陰陽五行學說, 對生命的形成、疾病的起因、心理 現象和生理現象的關系等,都作了 說明,主張治療疾病要順乎自然, 要對癥下藥。神農嘗百草,認識了一些治病藥物戰國扁鵲總結出望、聞、問、切診 斷法,為中醫沿用。戰國《黃帝內經》,總結醫學經驗 是 一 部重要的中醫理論著作(地位)一、天文、歷法和醫學(三)醫學:○結合教材內容,梳理先秦時期醫學的發展歷程傳說中神農嘗百草, 相傳,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能 認識了一些治病藥物。 用針刺、按摩、湯藥治療疾病。他發明了切脈診法,使用望 、 聞、問、切四診法。戰國時的問世的《黃帝 內經》,總結當時的醫 學經驗,是一部重要的中醫理論著作。黃 帝 內 經天文、歷法和醫學甲骨文與青銅器二、甲骨文與青銅器1.甲骨文( 1 ) 時 期 :商朝( 2 ) 載 體 :龜甲和牛羊等獸骨( 3 ) 用 途 :占卜( 4 ) 名 稱 :甲骨文( 5 ) 出 土 :河南、陜西、山東( 6 ) 發 現 :1899年,王懿榮( 7 ) 內 容 :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刑法、醫藥、天文歷法認識教材44頁45頁甲骨文圖片字發展的重要階段。( 9 ) 意 義 :甲骨文是我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體系 較為完整的成熟文字,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 史從商 朝開始。甲骨文舉例 象形字 會意字 形聲字指事字日 ⊙ 明 河 5上 二田 從 竹 柄 炎下 二D 僅(8)與漢字的關系: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漢課后活動1. 你能辨認出下列甲骨文是什么字嗎 試試看。· 辛卯卜,行貞:翌日不雨 天氣· 辛巳卜,□貞,登婦好三千,登旅萬,乎伐羌。戰爭· 己巳王卜,貞(今)歲商受(豐收)年。王占曰:吉。農牧業· 丙卜:五日子目既疾(眼疾痊愈) 疾病· 己未卜,侑(祭祀)于祖 … … 三又白豕(豬) 祭祀■甲骨文反映了哪些歷史信息 記載內容十分豐富,可得知商朝歷史發展 狀況,可得知商人的生活,可知商人崇敬 神靈的風尚…甲骨文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甲骨文甲骨文與青銅器 青銅器什么是青銅 概念:青銅器是銅(為主)與鉛、錫的合金,在古時被稱為“金”或“吉金”剛剛鑄造完成的青銅器是金色,但因為出土的青銅因為時間流失產生銹蝕后變為青綠色,被稱為青銅。中國國家博物館山西 酒務頭考古成果達 0甲骨文與青銅器 青銅器□時 間 : 夏商周時期□鑄造方法; 泥范鑄造法□代表性作品: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利簋[gu i]特 點: 國家掌控,規模宏大,組織嚴密,分工細致,制作工藝高超酒器、禮器□功能: 主要用于祭祀及軍事,成為王公貴族身份地位乃 至國 家權 力的 象征。達 0然更早的新石器篡 (quǐ) 兵器(ge)√ 商朝中晚期開始,鐘、鼎等青銅器上鑄刻有文字,被稱為“金文”。 √ 西周時期,青銅器上文字的數量明顯增加。金文內容豐富,涉及祭祀典禮、軍事行動、法律訴訟等。何尊及銘文拓片何尊是西周周成王 時的青銅器,銘文中 有“宅茲中國”的記 載。這是目前所見“中國”一詞最早的實物見證。甲骨文與青銅器金文達 0長江上游地區的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了數以千計的珍貴文物,有金杖、 青銅樹、青銅面具和青銅人像等,造型奇特,向人們展現了夏商時期豐富多彩的古蜀文明。三星堆遺址還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統的玉禮器和青錮容器,表明它玉甲骨文與青銅器特征:中華文明多元一體三星堆遺址青銅面具 青銅人像與中原王朝具有密切關系。金杖 青銅樹甲骨文與青銅器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被稱為金文。金文內容豐富,涉及祭祀典禮、軍事行動、法律訴訟等方面。精美的青銅器酒器:有角、爵、觥、尊等甲骨文與青銅器觥 (gōng)四 羊 方 尊青 銅 角精美的青銅器甲骨文與青銅器食器簋guY甲骨文與青銅器精美的青銅器禮器利簋guY獸面紋雙面銅鼓武器樂器云 雷 紋 鉞甲骨文與青銅器精美的青銅器生產工具國之重器,基本檔案年代:商后期(約前14世紀一前11世紀)-規格:高133cm| 口長110cm| 口寬79cm| 重832.84kg-出土:1939年河南安陽武官村-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蔣介石觀察司母戊鼎老照片青銅史詩 · 匠心獨運-造型:厚立耳 |長方形腹 |四柱足 |扉棱裝飾-紋飾: ·云雷紋為底,器耳飾魚紋、雙虎食人首紋 · 腹部與柱足飾饕餮紋,神秘威嚴-工藝:渾鑄法成型,體現商代青銅鑄造巔峰水平!立耳獸面紋影腹夔龍紋一 角 一足足上扉棱虎噬人紋體 量體形豐腴3銘文青銅史詩 · 匠心獨運-饕餮紋:象征威嚴神秘,驅邪避兇-虎食人紋:體現人與自然的關系哲學-雷紋:以回旋線條為底紋,象征天地秩序與威懾力,也 暗含祈求神靈庇佑之意。-魚紋:鼎耳外側平行排列,寓意食物豐饒與家族繁衍, 寄托對富足生活的期盼。-蟬紋:鼎足上的抽象圖案,代表生命蛻變與輪回,也象 征靈魂高潔、升入天界。鼎立華夏 ·文明見證-世界之最:迄今出土最大、最重青銅禮器-文化意義: · 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母親戊而作·反映商代禮制、冶煉技術與社會風貌-榮譽:“鎮國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智啟青銅時代:科技守護文明之光-數字化保護:借助AI建模技術,能夠對司母戊鼎進行高精 度的三維建模,將其每一處細節、每一道紋理都以數字形式 精準記錄下來,即便實物遭遇不可抗力的損害,其數字模型 也能永久留存。同時,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確保文物數據的 真實性和不可篡改性,為文物保護提供可靠的數字檔案。-元宇宙探索:通過構建元宇宙中的虛擬展廳,人們無需親 臨博物館,只需戴上VR 設備,就能身臨其境地欣賞司母戊 鼎的全貌,仿佛置身于真實的展覽場景中。數字孿生技術還 能讓司母戊鼎“走出”博物館,在虛擬世界中進行各種展示和互動體驗,如模擬其鑄造過程、展示不同歷史時期的使用 場景等,讓更多人了解其文化內涵。《詩經》和“楚 辭 ”《詩經》和“楚辭”1、《詩經》( 1 ) 概 念 :先秦時期,從平民到貴族的社會各階層人士,在生產生活祭祀典禮等各種場合,創作并傳唱詩歌。這些詩歌被收集 整理成我國現存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2)內容: 300多篇詩歌,分為“風”“雅”“頌”; 關注現實。(3)價值:《詩經》保存了豐富的先秦史料。達 0《詩經》中,“風”是各地民歌;“雅”是正 聲雅樂;“公頌”是祭祀 樂歌,分別從不同角 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 生 活 。詩 經反映了當時社會戰亂不休的特點,同時體現了秦人在戰爭中團結互助,共同抗敵的英雄主義氣概和愛國主義精神。豈曰無衣 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 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 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節選自《詩經 ·秦風 · 無衣》知識鏈接閱讀下述《詩經》中的詩句,說明其所反映的時代特征。《詩經》和“楚辭”2 、“ 楚 辭 ”(1)概念:戰 國時期,楚國的屈原以及宋玉等人吸收民歌精華,采用 楚國方言,用濃郁的情感和豐富的想象,創作出一種新體詩歌“楚辭”。(2)代表:屈原寫了許多優秀詩篇,代表作《離騷》充分表達 了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 是千古傳誦的抒情長詩。(3) 地 位:《詩經》和“楚辭”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 對后世詩歌創作影響深遠。離 騷 天 間 第 第 卷 三離 騷 九 章 第 四 卷 四離 騷 遠 游 第 五 卷 五離 膝 卜 居 第 六離 騷 漁 父 第 七以 上 離 騷 凡 七 題 三 十 五 篇 皆 屈 原 作 今是 益 有 有 感 疾 病 呻 吟 之 暇 聊 據 售 編 粗 加 紫括 定 為 集 註 八 卷 庶 幾 讀 者 得 以 見 古 人 於 千 載 之 上 而 死 者 可 作 又 足 以 知 千 載 之 下 有 知 我 者 而 不 恨 於 來 者 之 不 聞 也 鳴 呼 怖 矣 是 豈平子王 同瑕族 姓拎 驚云屈昭 王景因屈 焉氏景有焉元戦且月景屈和圓大差重云有問 皆屈楚昭之 旋建武奚職 陶屈 學基楚姓策一中 屈 原 序 其 譜 屬 率 其 賢 良 以 屬 圓 士 入則 輿 王 圈 議 政 事 決 定 嫌 疑 出 則 監 察 翠 下 應 對 諸 侯 謀 行 職 修 王 甚 珍 之 同 列 上楚 辭 集 注二,住 騷毆者 原之所作也屈原名平輿楚集註錐 騷 一其食三仕采姓禁解第第管本 有此 博篇字以易 與 俗 人 言 哉楚 辭 集 注 目 録下一字文卷卷 二學史崇德屈原出身楚國貴族,擔任重要官職,后來因遭到排擠而被流放。流 放期間,他憂國憂民的心志從未改 變。公元前278年,楚國都城被泰軍 占領。屈原知道后無比悲憤,帶著 至死不離開楚國的決心,于五月初 五投汨羅江自盡。屈原為國為民而 死,人們用種種方式追思他。據說 每年的端午節就是為了懷念屈原這 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課堂練習1. 《周禮》記載:“金有六齊(配方),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 鐘鼎之齊。”這反映的是青銅器的鑄造工藝。燦爛的青銅文化出現在 ( )A. 史 前 B. 商周 C. 秦漢 D. 魏晉2 . 殷商甲骨卜辭中已有代表個、十、百、千、萬的數字,還記錄了多種疾病,涵蓋后世的內、外、婦產、小兒等科,見于卜辭的治療 方法有艾灸、按摩等,卜辭記載當時還有“小疾臣”的官職,專門 管理醫藥疾病事務。這些考古研究成果表明商代( )A. 醫學十分發達 B.社會秩序穩定C. 科技已有進步 D. 數學領先世界BC課后作業1.完成同步練習冊。2. (拓展)請你為任意一件青銅器制作專屬它的檔案,包括名 字 :現收藏于:年 齡 :地 位 :特 色 :想對大家說:●●●●●●但不限于以下信息: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