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2024屆高考歷史大單元一輪復習中外歷史綱要下冊專題訓練【配套新教材】1.文藝復興時期,很多人文主義者批判教會的腐朽墮落,反對愚昧迷信的神學思想,但在宣傳人文主義的過程中往往又利用宗教題材,創造了大量與神學和宗教共存的世俗學問、文學和思想。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人文主義者( )A.為宗教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助力 B.掙脫了中世紀宗教神學的束縛C.注重世俗文化和宗教精神的調和 D.純粹追求人的自然欲望與現實生活2.有學者指出“覺醒后的人類,過分夸大了自身的力量,由于信仰的斷裂而導致道德的解體。他們將自由等同于權力、金錢、異性,使自由意志張揚變成了以個人為中心的貪婪、嫉妒、剛愎自用?!痹搶W者評價的是( )A.科學革命中實證主義的不足 B.文藝復興中人文主義的局限C.宗教改革中浪漫主義的缺陷 D.啟蒙運動中理性主義的缺陷3.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熱情謳歌充滿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態度,并追求現世幸福和享樂,西歐宗教改革思想家們卻將這視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卻又共同推動了西歐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的過渡。這是因為他們都( )A.重新審視人,沖破了傳統的束縛 B.提升了新興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C.反對神學,重構了人與神的關系 D.沉重打擊了羅馬天主教會的統治4.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有人直言不諱自己是自由思想家,但死亡迫臨時會與教會和解;大多數學者雖痛感教皇的罪惡,但還是樂于接受教皇的聘用。這些現象說明( )A.文藝復興的發展依賴神權庇佑 B.人文主義思想體系尚未成熟C.文藝復興時學者缺乏虔誠信仰 D.當時知識分子尚未真正覺醒5.有學者認為,就宗教改革的直接遺產而言,不管教會是仍堅持天主教教義,還是擁護新教信仰的一個派別,都是世俗當局控制著神職人員的任命和教會的財務。這一論述可用于說明宗教改革( )A.使社會各階層有了共同目標 B.瓦解了西歐民眾的傳統信仰C.有利于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 D.否定了西歐的封建專制制度6.哥白尼闡述“日心說”的《天體運行論》被羅馬教廷宣布為禁書;通過天文觀測證實哥白尼學說的伽利略則被判處終身監禁。但是,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得到天文學家、數學家和哲學家的肯定。材料意在強調( )A.近代科學體系已經建立 B.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足C.科學在與神學的斗爭中前進 D.天主教會的權威仍舊占主導7.下表所示是西方古代科學與近代科學方法的對比。對此合理的解讀是( )古代科學 近代科學方法 數學與邏輯 以實驗為基礎,以數學為表達形式,并具有嚴密的邏輯體系A.西方人更具求真的科學精神 B.實驗是西方科學的根本屬性C.西方近代科學探究方法根植于傳統 D.西方古代科學與近代科學方法相同8.有學者認為“啟蒙思想家固執地堅持理性這個絕對的標準并提出抽象的完美社會理念,其實質不過是‘把不可調和的屬性——屬于不同的思想和行為模式,因此不可能被拆散再織成一件百衲衣的各種特點、理想、才華、品質和價值——拼湊在一起的努力’”。在此,該學者( )A.闡明了西方國家發生社會革命的原因 B.強調了理性對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C.認為啟蒙運動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 D.推崇啟蒙思想家嚴謹的治學態度9.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指出人的自由分為兩種:自然自由和社會自由。人類必然要從自然狀態過渡到社會狀態,而自然自由在社會狀態下就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政治自由,政治自由的政治狀態為人類最完美的狀態。據此,盧梭意在說明( )A.政治自由的內涵及其重要性 B.人民主權利于實現政治自由C.確立民主政治需推翻君主制 D.社會契約論是啟蒙思想核心10.英國“光榮革命”后,威廉三世建立了一個由托利黨與輝格黨分享政府要職的混合內閣;直到1694年,才任用支持其對外戰爭政策的輝格黨組成英國歷史上第一個“一黨內閣”,開啟了英國黨派“直接參與國家管理的開端”。這反映了( )A.君主立憲體制受到國王挑戰 B.王權是內閣運行的主導力量C.議會與國王實現了權力平衡 D.國王處于“統而不治”地位11.英國政治學家休·塞西爾認為,“光榮革命”從某種意義上講,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英國的政治制度,傳統政治秩序中能保留的東西都保留下來了?!鞍颜w結構的改變說成好像是維護和恢復某種更古老和更純粹的傳統,這種做法在我國的全部歷史上一直保持不變?!痹诖耍髡邚娬{的是( )A.英國具有悠久的憲政傳統 B.妥協是英國政治變革的主要方式C.英國政體改革的影響有限 D.重新評估“光榮革命”的政治價值12.1925年,美國國會通過《法官法》,完全賦予最高法院對上訴案件的自由裁量權,使之可以更多地根據其主觀判斷來審理案件。此后,最高法院得以積極干預政府的公共政策。這體現了當時的美國( )A.法律具備了典型的大陸法系特征 B.法律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的虛偽C.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傾向明顯加強 D.對三權分立體制進行了內部調整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875 年憲法確定了共和國的制度,雖然這是一個“連自己名稱幾乎都不敢宣布的不光彩的共和國”。但它終于站了起來。共和政體的確立,當然是因為當時?;逝闪α糠至眩埠团杉訌娏俗约旱牡匚?,更主要的是因為絕大多數工人、小資產階級和農民已經憎惡了君主制度,而這正是法國大革命帶來的一個貢獻。在此以后,法國雖仍相繼出現了兩次君主復辟運動(1889 年布朗熱主義和 1894 年德雷福斯案件),但都宣告失敗。——游盛華《從 1875 年憲法看第三共和國政治生活》材料二 德意志帝國是一個“軍事專制制度的國家”。普魯士等邦統治階級、特別是充滿專家治國的理性主義官僚文官管理集團采取了以攻為守的“防御性”策略,通過 19 世紀初期的“上層革命”等一系列改革,逐步完成了社會和國家性質的資產階級化。資產階級生不逢時,出世太晚, 雖然渴望統一和自由,但害怕無產階級卷入革命,寧愿向貴族地主妥協。統一壓倒自由,德意志的統一是在普魯士容克領導下,通過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取得的。——丁建弘《德國文化:普魯士精神和文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說明 1875 年法國憲法能夠確立共和政體的原因,結合該憲法審議中通過的內容,解釋“兩次君主復辟運動”失敗的必然性。(2)根據材料二,概括德意志帝國專制色彩形成的歷史原因,并結合 1871 年憲法的內容,指出其專制色彩。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日的法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前,中曰法文化交流的基本流向是中國法文化傳入日本,明治維新以后,經日本移植吸收后的西方法文化開始倒流中國。黃遵憲是將近代日本法律西化經驗傳入中國的第一人,其所著《日本國志》是中國近代第一部系統研究日本的巨著。其與中國近代法制改革存在著密切的內在聯系:該書大量地輸入了西方法律思想和制度;加快了清政府做出法制近代化改革決策的進程;提供了清末法制近代化最佳路徑的選擇;影響了清末變法修律廣度和深度。——摘編自張銳智《黃遵憲〈日本國志〉對中國近代法制改革影響探析》(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治維新后日本法文化倒流中國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黃遵憲《日本國志》對中國近代法制改革的影響。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文藝復興,根據材料“利用宗教題材,創造了大量與神學和宗教共存的世俗學問、文學和思想”可知,人文主義者利用宗教題材創造了大量世俗文化,將宗教文化和人文主義精神進行了融合,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宗教改革,排除A項;文藝復興推動了思想解放,但“掙脫了”說法絕對,排除B項;材料強調這一時期的人文主義者注重世俗文化和宗教精神的調和,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答案:B解析:選擇B: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但對人文主義的過分推崇,造成了文藝復興時期個人私欲的膨脹、泛濫和社會混亂。排除A:材料中描述的是文藝復興中人文主義的不足,不是“科學革命中實證主義的不足”。排除C:材料描述的是文藝復興,不是宗教改革。排除D:文藝復興倡導人文主義,啟蒙運動倡導理性主義。3.答案:A解析:根據題意和所學可知,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對人性和感性魅力生活態度的謳歌、對現世生活享樂的追求,肯定了人的地位和作用,反對教皇權威。西歐宗教改革提倡“因信稱義”,反對天主教會的“因行稱義”,沖擊了天主教會的地位,肯定了人的信仰的力量。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都在突破傳統思想的束縛,所以推動了西歐的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A項正確;文藝復興并沒有提高新興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宗教改革有利于提升新興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B項排除;人文主義者否定神,肯定人,要求把人從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并非重構人神關系,C項排除;宗教改革沉重打擊了羅馬天主教會的統治,文藝復興并沒有這樣的作用,D項排除。4.答案:B解析:據材料信息可知,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雖然稱自己是自由思想家,但并未和教會斷絕關系,這說明當時的學者依然有宗教信仰,并未明確的反對教會權威,說明當時人文主義思想體系尚未成熟,故選B項;文藝復興的發展依賴資本主義萌芽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排除A項;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對宗教有虔誠的信仰,排除C項;文藝復興時期提出人文主義,說明當時的知識分子已經覺醒,排除D項。5.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世俗當局控制著神職人員的任命和教會的財務”可知,宗教改革提升了世俗權力,這有利于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C項正確;“社會各階層”說法欠妥,A項錯誤;B項說法錯誤;宗教改革未否定西歐的封建專制制度,D項錯誤。6.答案:C解析:《天體運行論》被羅馬教廷宣布為禁書;通過天文觀測證實哥白尼學說的伽利略則被判處終身監禁”說明科學受到神學的打擊,“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得到天文學家、數學家和哲學家的肯定”說明其科學精神得到發揚,由此說明科學在與神學的斗爭中前進,故選C項;科學精神不是科學體系,排除A項;哥白尼和伽利略代表的是自然科學,不一定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無法通過他們的遭遇說明資本主義的發展狀況,排除B項;“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得到天文學家、數學家和哲學家的肯定”說明科學發展,天主教的權威受到質疑,排除D項。7.答案:C解析:材料“以實驗為基礎,以數學為表達形式,并具有嚴密的邏輯體系”表明,西方近代科學方法與古代科學方法“數學與邏輯”有相似的地方,都強調邏輯,說明西方近代科學探究方法根植于傳統,C項正確;表格沒有將西方與其他地區比較,A項排除;題干沒有體現古代有科學實驗,B項排除;從表格可得出西方古代與近代科學方法并不同,D項排除。8.答案:C解析:啟蒙運動的缺陷,第一步,分析選項間的關系 C項指出了啟蒙運動的局限性,D項是對啟蒙思想家的贊揚,二者存在一定的矛盾,可以優先分析這兩項第二步,結合材料進行分析 根據材料信息“固執地”“不過是”“不可調和的”“拼湊在一起的努力”可知,該學者意在說明啟蒙運動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C項正確,D項錯誤第三步,余項分析 材料并未涉及西方國家發生社會革命的原因,排除A項該學者并未強調理性對社會進步的作用,排除B項9.答案:A解析:選擇A:根據材料可知,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指出“人的自由分為兩種:自然自由和社會自由”,并強調“政治自由的狀態為人類最完美的狀態”,說明其意在強調政治自由的內涵及其重要性。排除B:材料未體現人民主權。排除C:君主立憲制也是民主政治,要推翻的是君主專制制度。排除D:啟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10.答案:B解析:國王根據自己的意志組建內閣,說明英國王權是內閣運行的主導力量,后來隨著政黨政治的成熟,產生了首相,王權便不再是內閣運行的主導力量,故選B項。11.答案:A解析:光榮革命,由“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英國的政治制度,傳統政治秩序中能保留的東西都保留下來了”“把政體結構的改變說成好像就是維護和恢復某種更古老和更純粹的傳統,這種做法在我國的全部歷史上一直保持不變”可知,休·塞西爾強調英國具有悠久的憲政傳統,A項正確。12.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美國國會完全賦予最高法院對上訴案件的自由裁量權,使最高法院得以積極干預政府的公共政策,這就加大了最高法院對行政權的監督,從而在內部調整了三權分立體制,D項正確;A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材料并不是強調其大陸法系特征,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法律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的虛偽,排除B項;材料體現了最高法院可以積極干預政府的公共政策,而不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傾向明顯加強,排除C項。故選D項。13.答案:(1)原因:共和派勢力的加強;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逝闪α康姆至眩▏蟾锩挠绊?。法國工業革命完成進入工業資本主義發展時期的必然要求。必然性:“政府的共和國形式”永遠不得動搖;“凡曾統治過法國的家族成員不得當選共和國總統”。(2)歷史原因:普魯士向資本主義過渡是通過改革實現的;資產階級力量相對弱小,具有軟弱性:德國統一道路的特殊性(德意志的統一是在普魯士容克貴族的領導下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專制色彩:憲法規定皇帝是國家元首,擁有任命官吏、創制法律、統率軍隊等大權;宰相只對皇帝負責;擁有權力的聯邦議會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解析:(1)本題考查的是1875年法國憲法能夠確立共和政體的原因以及“兩次君主復辟運動”失敗的必然性。第一小問主要從政治、思想、經濟和階級的角度入手回答問題。第二小問主要結合1875年憲法的內容回答問題。(2)本題考查的是德意志帝國專制色彩形成的歷史原因以及1871年憲法專制色彩的表現。第一小問主要從普魯士政體確立的方式、階級力量以及德國的國情等角度入手回答問題;第二小問主要從1871年憲法的內容入手,回答其體現的專制特點。14.答案:(1)原因: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中國民族危機的加深;日本對西方法文化的成功移植吸收;清末新政的需要。(2)影響:傳播了西方法制思想;推動了法制近代化;為清末法制改革提供了經驗;促進了法制改革全面與縱深發展。解析:(1)分析明治維新后日本法文化倒流中國的原因,結合中國和世界近代史知識,可從文化、政治和國際關系幾個方面作答。文化上,近代日本文明開化,全面吸收西方文化;國際格局上,明治維新的成功,使中日對決中日本戰勝中國,而中國在東亞的地位一落千丈;政治上,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試圖以新政來茍延殘喘。(2)簡析黃遵憲《日本國志》對中國近代法制改革的影響,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傳播法制思想、推動法制近代化、為清末法制改革提供經驗等方面回答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