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 | 語文學科《太陽》教案單元導學:本單元以“說明性文章”為主題,包括《太陽》《松鼠》兩篇精讀課文,以及“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習作:介紹一種事物”。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閱讀簡單的說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圍繞這一要素,編排了兩篇精讀課文,主要讓學生體會說明性文章的不同類型,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感受不同的語言風格。《太陽》語言平實,通俗易懂,作者運用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從多個方面介紹了太陽;《松鼠》語言活潑,描述生動,作者抓住松鼠的主要特點,形象地介紹了松鼠的外形、習性等。本單元所選的兩篇課文都是優秀的說明文,每篇課文的說明對象特點明晰,使用的說明方法非常典型,對同學們認識說明文、學習使用說明方法都有很好的引導作用。兩篇課文的課后題都與細作要求緊密聯系,為單元習作作準備。學習本單元要理清本單元基本的語文要素,緊扣學習重點,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多讀課文,在讀課文中去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說明方法,進而學會使用說明方法。課前解析:關注文本內容:《太陽》是一篇科普說明文,這篇課文采用多種說明方法,介紹了和太陽相關的一些知識,說明它與人類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從結構上來看,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別從太陽距離地球遠、體積大、溫度高三個方面介紹了太陽。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介紹了太陽與地球的密切關系。其中第4自然段主要介紹了太陽對地球上動植物生長的影響,從而影響人們的生活。太陽甚至還能影響煤炭的形成。第5、6自然段介紹了太陽對氣候的影響,包括云、雨、雪、風的形成。第7自然段介紹了人們可以利用太陽光的殺菌作用,從而預防和治療疾病。第8自然段概括了太陽與地球的密切關系。課文結尾所說“一句話,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揭示了全文的主旨。關注語文要素: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閱讀簡單的說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太陽》一課是以教學說明方法為主的,本文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采用了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如,“太陽離我們約有一億五千萬千米遠”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用數字具體說明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十分遙遠。“約一百三十萬個地球的體積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運用作比較、舉例子、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用地球與太陽相比較,突出了太陽的體積大,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些說明方法的運用,使抽象復雜的知識通俗易懂,突出了太陽的特點。教學目標:1.認識“攝、殖”等4個生字,會寫“攝、氏”等9個字,會寫“寸草不生、攝氏度”等9個詞語。2.默讀課文,能說出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太陽以及太陽對人類的作用。3.能結合課文內容了解列數字、作比較等基本的說明方法,體會運用這些說明方法的好處。教學重難點:1.了解太陽的特點,掌握有關太陽的知識,初步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2.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舉例子和列數字等方法來說明太陽的特點的。3.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舉例子和列數字等方法來說明太陽的特點的。情景任務:查探前方“不明星體”,查清楚特點及作用,看能否進行爆破,清楚路礙。創設情境,走進太陽1.(出示課件)這是什么?2.探險員:隊長,前方發現不明物體阻擋!隊長:你前去查探,查清楚底細,我們再來決定是否進行攻擊!探險員:收到!3.領取情景任務: 查探前方“不明星體”,查清楚特點及作用,看能否進行爆破,清楚路礙。3.板書課題——太陽。任務一:走進說明文(一)布置任務:1.通讀全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說說課文圍繞“不明星體”寫了哪些內容?2.課文都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二)字詞識記1.初讀課文,識寫字詞。(1)學生默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音,讀通每個句子,圈出自己不理解的生字和詞語,留作交流。(2)教師檢查初讀情況,學生交流自己讀不準的字音,共同正音。2.學習生詞。(1)我會讀攝氏度 繁殖 糧食 煤炭 地區 殺菌 治療(2)多音字(3)我會寫(三)整體感知1.原來,“不明星體”叫太陽!2.說明文: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闡明事理的一種文體,其內容具有高度的科學性,結構具有清晰的條理性,語言具有嚴密的準確性。3.說明方法:舉例子 作比較 列數字 打比方 作假設 下定義舉例子: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作比較:進行比較說明特征,起突出強調作用列數字:用具體的數據使說明更有說服力打比方:運用比喻使特征生動形象作假設:作假設說明能增強說服力下定義:對本質特征作規定性說明任務二:偵查“不明星體”特點(一)布置任務:1.通讀全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說說課文圍繞“不明星體”寫了哪些內容?2.課文都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找特點1.課文描述的太陽的特點有哪些?太陽距離地球遠太陽體積大太陽溫度高2.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特點寫清楚、寫具體的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句中運用了(說明方法)的說明方法,(作用)地寫出了(太陽的某個特點)(二)查探太陽的特點1.列數字(1)例句:太陽離我們約有一億五千萬千米遠。①分析:句中運用了( 列數字)的說明方法,( 準確具體 )地寫出了(太陽距離地球遠的特點)。②用“一億五千萬千米”這樣一個巨大的數字直接說明了太陽離我們很遠,使太陽“遠”的特點更加直觀具體,讓人有了鮮明的感受,這種用數字說明事物特點的方法,我們叫它列數字。③如果我們把這句話換成“太陽離我們很遠”,你覺得好不好?為什么?(2)例句: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①分析: 句中運用了( 列數字)的說明方法,( 準確具體)地寫出了( 太陽距離地球遠的特點 )。2.舉例子(1)例句: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①分析:句中運用了( 舉例子)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太陽距離地球遠的特點)。A日夜不停,差不多要三千五百年B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②為了讓我們感受到一億五千萬公里有多遠,作者不僅用上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還列舉了“步行”“坐飛機”這樣的具體實例,把太陽離我們遠的特點說得更清楚了,讓人有了鮮明的感受,這種說明方法叫作舉例子。 。3.列數字例句:我們看到太陽,覺得它并不大,實際上它大得很,約一百三十萬個地球的體積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分析:句中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準確具體)地寫出了(太陽體積大的特點)。4.作比較例句:我們看到太陽,覺得它并不大,實際上它大得很,約一百三十萬個地球的體積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①分析:句中運用了( 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突出強調)地寫出了(太陽體積大的特點 )②什么是作比較?用人們熟悉的事物地球與不熟悉的太陽作比較說明,能更好地突出太陽大的特點,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種說明方法叫作比較。打比方例句: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①分析: 句中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 太陽溫度高的特點)。②“打比方”和“比喻”有什么區別?打比方”和“比喻”都是把一種事物比作另一種有相同特點的事物,用以突出事物的特點。不過,“比喻”是修辭手法,“打比方”是說明方法。6.列數字例句: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五千多攝氏度,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氣體。分析:句中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準確具體)地寫出了(太陽溫度高的特點)。7.舉例子例句: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五千多攝氏度,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氣體。分析:句中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太陽溫度高的特點)。小結:運用多種不同的說明方法,能凸顯事物的特點,比簡單的表述“太陽的溫度很高”效果要更加明顯。任務三:偵查“不明星體”作用(一)布置任務:太陽對人類有哪些作用?借助思維導圖梳理太陽對人類的作用。(二)查探太陽的作用1.課文4-7段分別寫了什么?與動植物、人類生活、礦物關系密切與云、雨、雪形成關系密切與風形成關系密切防治疾病(1)與動植物、人類生活、礦物關系密切有了太陽,地球上的莊稼和樹木才能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鳥、獸、蟲、魚才能生存、繁殖。——動植物生長需要太陽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就不會有植物,也不會有動物。我們吃的糧食、蔬菜、水果、肉類,穿的棉、麻、毛、絲,都和太陽有密切的關系。——人類生活需要太陽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來好像跟太陽沒有關系,其實離開太陽也不能形成,因為煤炭是由遠古時代的植物埋在地層底下變成的。——礦物能源需要太陽(2)與云、雨、雪形成關系密切①地面上的水吸熱變成水蒸氣②水蒸氣遇冷凝成小水滴③小水滴積聚變成雨或雪④雨或雪融化變成地面上的水(3)與風形成關系密切太陽曬著地面,有些地區吸收的熱量多,那里的空氣就比較熱;有些地區吸收的熱量少,那里的空氣就比較冷。空氣有冷有熱,才能流動,成為風。(4)防治疾病①殺菌②預防和治療疾病哪句話高度概括了太陽與人類的關系密切?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中心句3.觀看視頻任務總結報告探險員:太陽真是太重要了,我得趕緊回去匯報!知識框架本文主題:本文是一篇科普短文,介紹了和太陽有關的一些知識,說明太陽與人類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6.《太陽》 教學設計.docx 16.《太陽》.pptx 太陽科普_20241011_13225672.mp4 太陽背景視頻_20241009_23495501.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