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語文學科《快樂讀書吧:讀讀童話故事》教學設計課題 快樂讀書吧:讀讀童話故事 統編版 二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1課時學校 授課班級 授課教師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快樂讀書吧:讀讀童話故事》是統編版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閱讀拓展內容,圍繞童話故事展開,涵蓋童話認知、封面解讀、閱讀計劃制定、圖書愛護與故事分享等模塊。通過引導學生走進童話世界,認識經典童話作品,掌握基本閱讀方法,培養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滲透思想教育,讓學生在童話中感悟道理,整合了閱讀、表達、實踐等多項能力訓練。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對童話故事有天然的興趣,已接觸過簡單的童話片段,具備初步的圖文理解能力,但對童話的體裁特點、閱讀方法(如讀封面、做計劃)的認知較為模糊。他們喜歡互動和游戲化學習,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需要通過直觀形象的引導和趣味活動,幫助他們掌握閱讀技巧,培養持續閱讀的習慣。課時教學目標文化自信:感受童話故事的想象力和文學魅力,激發對童話閱讀的熱愛,增強對兒童文學的認同感。語言運用:認識童話書名、作者及封面信息,學習用“我讀了《XX》,故事里的XX很有趣”等句式分享閱讀感受;積累童話中的經典形象和情節。思維能力:通過觀察封面猜想故事內容,培養聯想和想象能力;在制定閱讀計劃中提升規劃能力。 審美創造:感受童話中豐富的想象美和情感美,嘗試用繪畫或語言描述喜歡的童話角色,培養審美表達能力。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認識經典童話故事及作者,掌握讀封面的方法;學習制定閱讀計劃,培養愛護圖書的習慣;樂于分享童話閱讀感受。難點:結合封面信息合理猜想故事內容;堅持執行閱讀計劃并深入理解童話蘊含的道理;清晰、生動地分享故事亮點。教學方法與準備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法、直觀演示法、任務驅動法 教具準備:1.多媒體課件 2學習任務單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學習任務一 激趣導入,走進童話世界 1.出示《小紅帽》《丑小鴨》等經典童話插圖,提問:同學們你們喜歡童話故事嗎?你知道這些圖片分別寫的是哪個童話故事嗎? 2.引導學生分享:“你最喜歡的童話故事是什么?為什么喜歡?” 3.總結:“這些有趣的故事都叫童話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童話世界,學習怎么讀童話?!?4.明確二上《快樂讀書吧》必讀書目。 觀察圖片,說出對應的童話故事名稱(如《小紅帽》《丑小鴨》)。 自由分享喜歡的童話,描述喜歡的角色或情節(如“我喜歡《白雪公主》,因為七個小矮人很善良”)。 帶著好奇心期待后續學習。評價任務 童話名稱識別準確率:☆☆☆分享積極性:☆☆☆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熟悉的童話形象導入,激活已有經驗,激發閱讀興趣,自然引出“童話故事”主題。學習任務二 巧讀封面,猜想童話內容 1.每次拿到書,我們可以先看先看書的封面,找找書名和作者。看到書名,你想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有怎樣的經歷嗎?先猜猜看,再打開童話故事書,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出示《一只想飛的貓》《孤獨的小螃蟹》等童話書封面,引導觀察:“封面上有什么?你能找到書名和作者嗎?”3.小組任務:同桌合作,從封面上找出書名、作者和插圖,互相指一指、說一說。 4.引導猜想:看到書名和插圖,你能猜猜故事的內容嗎?在小組內說一說。比如《歪腦袋木頭樁》,它為什么歪腦袋?會遇到誰?” 觀察封面,找出書名(如《一只想飛的貓》)、作者(如陳伯吹)和插圖(如一只貓張開翅膀的畫面)。小組內交流發現,派代表分享。如《孤獨的小螃蟹》的作者是冰波,封面上有一只螃蟹。 結合書名和插圖猜想內容。 小組內討論并記錄猜想。評價任務 封面信息識別完整性(書名、作者、插圖):☆☆☆內容猜想合理性:☆☆☆設計意圖 通過觀察封面培養信息提取能力,結合圖文猜想內容,鍛煉想象力,為后續閱讀鋪墊興趣。學習任務三 制定計劃,完成閱讀任務 提問:“想讀完一本童話書,但總是半途而廢怎么辦?”引出“制定閱讀計劃”。 教師強調制定月度計劃的好處:制定讀書計劃有利于堅持閱讀;做讀書筆記有助于提高讀書效率。 出示“讀書計劃與記錄單”,講解填寫方法:“每天讀幾頁?讀幾天?讀完后寫下收獲和喜歡的角色。” 4.示例引導:“比如讀《小鯉魚跳龍門》,全書有50頁,計劃每天讀10頁,5天讀完。” 討論“如何堅持讀書”,說出自己的困難(如“沒時間”“讀不懂”)。觀察記錄單,嘗試填寫:選擇一本想讀的童話,寫下計劃每天讀的頁數和天數。同桌互相檢查計劃的合理性(如“每天讀20頁會不會太多?”),調整計劃。評價任務 閱讀計劃可行性:☆☆☆記錄單填寫完整性:☆☆☆設計意圖 通過制定計劃培養目標意識和執行力,記錄單幫助學生梳理閱讀收獲,提升閱讀效率。學習任務四 分享故事,爭做愛書達人 1.愛護圖書指導:每次讀完書,你一般會把書擺在哪些地方?在愛護圖書方面,你會怎樣做?在小組內討論討論。 2.出示小貼士:常讀書,固定放;先洗手,再讀書;輕翻閱,不亂涂;閱讀畢,還原處。3.故事分享指導:讀書不僅要快樂自己,也要快樂他人。與身邊的老師、家長、同學交流你的讀書所獲你會更快樂。 示范分享:我最近讀了孫幼軍寫的《小狗的小房子》,這本書真有趣!我最喜歡小狗,因為它很勇敢,帶著小房子陪小貓去河邊玩。 4.組織小組活動:“用剛才的句式分享你讀的童話,其他人可以提問?!?討論愛護圖書的方法,說出自己的做法(如“我會包書皮”“看完放回書架”)。齊讀愛護圖書小貼士,牢記要點。小組內輪流分享童話,互相提問(如“小鯉魚最后跳過龍門了嗎?”),完善分享內容。評價任務 愛護圖書方法掌握程度:☆☆☆故事分享清晰度(含書名、作者、亮點):☆☆☆設計意圖 培養愛護圖書的好習慣,通過分享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在互動中深化閱讀理解,體會“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作業設計基礎題: 選擇一本推薦的童話書,按照計劃每天閱讀,并填寫“閱讀記錄單”(至少完成3天)。2.向家人介紹這本書的封面(書名、作者、插圖)。拓展題:1.畫一畫童話中最喜歡的角色,并寫下一句對它說的話(如“小螃蟹,你幫助朋友的樣子真帥!”)。2.和同學交換童話書,分享閱讀心得。板書設計快樂讀書吧:讀讀童話故事讀封面——定計劃——愛圖書教學反思成功之處: 1.封面觀察和猜想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多數學生能準確提取書名和作者信息,猜想內容富有想象力。 2.愛護圖書小貼士朗朗上口,學生容易記憶,課堂上能說出具體的保護方法。 不足之處: 1.部分學生制定的閱讀計劃不合理(如每天讀頁數過多),需教師逐個指導調整。 2.故事分享時,少數學生表達不夠完整,遺漏作者或關鍵情節,需更多示范引導。 改進方向: 1.提供不同難度的閱讀計劃范例(如針對薄書和厚書),幫助學生制定更合理的目標。 2.準備“分享評價表”,讓學生互評時關注“是否提到書名、作者、喜歡的原因”,提升分享的規范性。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5張PPT)快樂讀書吧第一單元·閱讀部編版語文(新教材)二年級上冊激趣導入,走進童話世界學習任務一同學們你們喜歡童話故事嗎?你知道這些圖片分別寫的是哪個童話故事嗎?激趣導入認識童話什么是童話故事呢?童話是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的文學作品。童話故事主要是寫給孩子看的,從中我們可以明白很多道理。童話故事:《小鯉魚跳龍門》金近 著童話故事:《“歪腦袋”木頭樁》嚴文井 著童話故事:《孤獨的小螃蟹》冰波 著童話故事:《小狗的小房子》孫幼軍 著童話故事:《一只想飛的貓》陳伯吹 著二上《快樂讀書吧》巧讀封面,猜想童話內容學習任務二認識封面每次拿到書,我們可以先看先看書的封面,找找書名和作者。看到書名,你想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有怎樣的經歷嗎?先猜猜看,再打開童話故事書,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作者書名插圖看封面仔細觀察封面,你都知道了什么?同桌一起找一找,指一指,說一說。誰來說一下這幾本書的封面,找找作者和書名?猜猜內容看到書名和插圖,你能猜猜故事的內容嗎?在小組內說一說。我看到“一只想飛的貓”這個書名時,知道了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只貓。貓能跑、跳,喜歡上樹爬墻,但真不會飛。我想書中應該會講:這只貓為什么想飛,遇到了怎樣的困難,最后是否實現了這個愿望。我看到“小鯉魚跳龍門”這個書名時,知道了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小鯉魚。書中應該講述:小鯉魚為什么跳龍門,在跳龍門這個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小鯉魚跳過龍門是否成功。制定計劃,完成閱讀任務學習任務三制定計劃讀書時,要學會制定閱讀計劃,并做讀書記錄卡,這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閱讀任務。1.制定讀書計劃有利于堅持閱讀。2.做讀書筆記有助于提高讀書效率。 讀書計劃與記錄單 完成情況書名 作者☆☆☆☆☆ 閱讀 收獲 我計劃每天讀( )頁到( )頁,共讀( )天。 最喜歡的角色: 最喜歡的故事: 覺得有趣的情節: 提出問題 分享故事,爭做愛書達人學習任務四愛護圖書每次讀完書,你一般會把書擺在哪些地方?在愛護圖書方面,你會怎樣做?在小組內討論討論。我會放在書架上,擺放整齊。既養成了看完書就擺放整齊的好習慣,也培養了物歸原處的好習慣。愛護圖書很重要。老師說過圖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我會把書包上漂亮結實耐磨的書皮。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都要以身作則,同時也要監督勸阻同學不好的行為。應該看書前洗手,不要弄濕書籍,生氣發脾氣不能拿書來撒氣。不能把書隨便亂放,看完就收好。愛護圖書常讀書 固定放先洗手 再讀書輕翻閱 不亂涂閱讀畢 還原處學會分享讀書不僅要快樂自己,也要快樂他人。與身邊的老師、家長、同學交流你的讀書所獲你會更快樂。我最近讀了 寫的《 》,這本書真 !故事中 最有意思,它 。小組分享交流示例:我最近讀了孫幼軍寫的《小狗的小房子》,這本書真有趣!我最喜歡小狗,因為它很勇敢,帶著小房子陪小貓去河邊玩。學好語文快樂成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快樂讀書吧》(教學設計).docx 《快樂讀書吧》(教學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