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函數的零點 函數的零點主要考查零點個數及零點所在區間,主要利用轉化思想把零點問題轉化成函數與x軸的交點以及兩函數圖象的交點問題.【例1】?。?)已知函數f(x)=函數g(x)=3-f(2-x),則函數y=f(x)-g(x)的零點個數為( ?。?br/>A.2 B.3 C.4 D.5(2)已知函數f(x)=-log2x,在下列區間中,包含f(x)零點的區間是( )A.(0,1) B.(1,2)C.(2,4) D.(4,+∞)反思感悟 轉化是解決函數零點問題的基本思想,主要體現在函數的零點、方程的實數根、函數圖象與x軸交點的橫坐標、兩函數圖象交點的橫坐標這四個問題間的相互轉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注意等價轉換.二、二分法 二分法求函數的零點或方程的近似解是對函數零點存在定理的應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首先要選好計算的初始區間,其次要及時檢驗所得區間端點的近似值是否達到要求,以決定是停止計算還是繼續計算.【例2】 判斷方程2x3-4x2-3x+3=0在(0,1)內是否有解,若有,則利用二分法求出該方程在(0,1)內的近似解.(精確到0.1)反思感悟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關注點(1)理論依據:函數零點存在定理;(2)方法:構造函數,通過求函數零點近似值解決;(3)表示:借助表格或數軸表示,會使求解過程顯得更清晰;(4)注意:要隨時檢驗有根區間(a,b)的端點值,在精確到同一數位下的近似值是否相等.三、函數模型的應用 函數模型的應用一般分為兩類(1)已知函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2)根據實際生活情境抽象構建出切合實際的函數模型,并應用模型解決實際問題.【例3】 某醫藥研究所開發一種新藥,據監測,如果成人按規定的劑量服用該藥,服藥后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藥量y(μg)與服藥后的時間t(h)之間近似滿足如圖所示的曲線.其中OA是線段,曲線段AB是函數y=kat (t≥1,a>0,k,a是常數)的部分圖象.(1)寫出服藥后每毫升血液中含藥量y關于時間t的函數關系式;(2)據測定:每毫升血液中含藥量不少于2 μg時治療有效,若某病人第一次服藥為早上6:00,為保持療效,第二次服藥最遲是當天幾點鐘?(3)若按(2)中的最遲時間服用第二次藥,則第二次服藥后再過3 h該病人每毫升血液中含藥量為多少μg?(精確到0.1 μg)反思感悟建立函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章末復習與總結【例1】?。?)A (2)C 解析:(1)函數y=f(x)-g(x)的零點個數即f(x),g(x)圖象的交點個數.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分別畫出函數f(x)=和函數g(x)=3-f(2-x)=的大致圖象,如圖所示,由圖可知,函數f(x),g(x)的圖象有2個交點,所以函數y=f(x)-g(x)的零點個數為2.(2)因為f(x)在(0,+∞)上為減函數,又f(1)=6-log21=6>0,f(2)=3-log22=2>0,f(4)=-log24=-<0,所以由函數零點存在定理知函數f(x)在區間(2,4)內必存在零點.【例2】 解:設f(x)=2x3-4x2-3x+3,∵f(0)=3>0,f(1)=-2<0,且函數f(x)在區間[0,1]上的圖象是不間斷的,∴原方程在(0,1)內有解.設方程的零點為x0,?。?,1)的中點0.5,且f(0.5)=0.75>0,∴x0∈(0.5,1).取(0.5,1)的中點0.75,且f(0.75)≈-0.656<0,∴x0∈(0.5,0.75).?。?.5,0.75)的中點0.625,且f(0.625)≈0.05>0,∴x0∈(0.625,0.75).?。?.625,0.75)的中點0.687 5,且f(0.687 5)≈-0.3<0.∴x0∈(0.625,0.687 5),同理x0∈(0.625,0.656 25),x0∈(0.625,0.640 625).由于0.625與0.640 625精確到0.1的近似值都是0.6,∴原方程的近似解(精確到0.1)為0.6.【例3】 解:(1)當0≤t<1時,y=8t;當t≥1時,把A(1,8),B(7,1)代入y=kat,得解得故y=(2)設第一次服藥后最遲過t小時服第二次藥,則解得t=5,即第一次服藥5 h后服第二次藥,即上午11:00服藥.(3)第二次服藥3 h后,每毫升血液中所包含的第一次服藥后的剩余量為:y1=8=(μg),第二次服藥量剩余為:y2=8=4(μg),所以此時兩次服藥剩余的量為+4≈4.7(μg),故該病人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藥量約為4.7 μg.1 / 2(共16張PPT)章末復習與總結一、函數的零點 函數的零點主要考查零點個數及零點所在區間,主要利用轉化思想把零點問題轉化成函數與 x 軸的交點以及兩函數圖象的交點問題.【例1】?。?)已知函數 f ( x )=函數 g( x )=3- f (2- x ),則函數 y = f ( x )- g ( x )的零點個數為( A?。?br/>A. 2 B. 3 C. 4 D. 5A解析:函數 y = f ( x )- g ( x )的零點個數即 f ( x ), g ( x )圖象的交點個數.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分別畫出函數 f ( x )=和函數 g ( x )=3- f (2- x )=的大致圖象,如圖所示,由圖可知,函數 f( x ), g ( x )的圖象有2個交點,所以函數 y = f ( x )- g ( x )的零點個數為2.(2)已知函數 f ( x )= -log2 x ,在下列區間中,包含 f ( x )零點的區間是( C?。?br/>A. (0,1) B. (1,2)C. (2,4) D. (4,+∞)解析:因為 f ( x )在(0,+∞)上為減函數,又 f (1)=6-log21=6>0, f (2)=3-log22=2>0, f (4)= -log24=-<0,所以由函數零點存在定理知函數 f ( x )在區間(2,4)內必存在零點.C反思感悟 轉化是解決函數零點問題的基本思想,主要體現在函數的零點、方程的實數根、函數圖象與 x 軸交點的橫坐標、兩函數圖象交點的橫坐標這四個問題間的相互轉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注意等價轉換.二、二分法 二分法求函數的零點或方程的近似解是對函數零點存在定理的應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首先要選好計算的初始區間,其次要及時檢驗所得區間端點的近似值是否達到要求,以決定是停止計算還是繼續計算.【例2】 判斷方程2 x3-4 x2-3 x +3=0在(0,1)內是否有解,若有,則利用二分法求出該方程在(0,1)內的近似解.(精確到0.1)解:設 f ( x )=2 x3-4 x2-3 x +3,∵ f (0)=3>0, f (1)=-2<0,且函數 f ( x )在區間[0,1]上的圖象是不間斷的,∴原方程在(0,1)內有解.設方程的零點為 x0,取(0,1)的中點0.5,且 f (0.5)=0.75>0,∴ x0∈(0.5,1).取(0.5,1)的中點0.75,且 f (0.75)≈-0.656<0,∴ x0∈(0.5,0.75).?。?.5,0.75)的中點0.625,且 f (0.625)≈0.05>0,∴ x0∈(0.625,0.75).取(0.625,0.75)的中點0.687 5,且 f (0.687 5)≈-0.3<0.∴ x0∈(0.625,0.687 5),同理 x0∈(0.625,0.656 25),x0∈(0.625,0.640 625).由于0.625與0.640 625精確到0.1的近似值都是0.6,∴原方程的近似解(精確到0.1)為0.6.反思感悟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關注點(1)理論依據:函數零點存在定理;(2)方法:構造函數,通過求函數零點近似值解決;(3)表示:借助表格或數軸表示,會使求解過程顯得更清晰;(4)注意:要隨時檢驗有根區間( a , b )的端點值,在精確到同一數位下的近似值是否相等.三、函數模型的應用 函數模型的應用一般分為兩類(1)已知函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2)根據實際生活情境抽象構建出切合實際的函數模型,并應用模型解決實際問題.【例3】 某醫藥研究所開發一種新藥,據監測,如果成人按規定的劑量服用該藥,服藥后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藥量 y (μg)與服藥后的時間 t (h)之間近似滿足如圖所示的曲線.其中 OA 是線段,曲線段 AB是函數 y = kat ( t ≥1, a >0, k , a 是常數)的部分圖象.(1)寫出服藥后每毫升血液中含藥量 y 關于時間 t 的函數關系式;解:當0≤ t <1時, y =8 t ;當 t ≥1時,把 A (1,8), B (7,1)代入 y = kat ,得解得故 y =(2)據測定:每毫升血液中含藥量不少于2 μg時治療有效,若某病人第一次服藥為早上6:00,為保持療效,第二次服藥最遲是當天幾點鐘?解:設第一次服藥后最遲過 t 小時服第二次藥,則解得 t =5,即第一次服藥5 h后服第二次藥,即上午11:00服藥.(3)若按(2)中的最遲時間服用第二次藥,則第二次服藥后再過3 h該病人每毫升血液中含藥量為多少μg?(精確到0.1 μg)解:第二次服藥3 h后,每毫升血液中所包含的第一次服藥后的剩余量為: y1=8 = (μg),第二次服藥量剩余為: y2=8 =4(μg),所以此時兩次服藥剩余的量為 +4≈4.7(μg),故該病人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藥量約為4.7 μg.反思感悟建立函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謝 謝 觀 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章末復習與總結.docx 章末復習與總結.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