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核心素養目標
語言建構:掌握詞中重點詞語,理解詞句含義。
思維提升:通過意象分析,把握詞人情感變化。
審美鑒賞:感受早期李清照詞的清新自然與生活情趣。
文化傳承:體會宋代文人的閑逸生活與詩詞意境之美。
情景導入
上節課,我們在晏殊和歐陽修的詞中品嘗了憂傷的滋味,相信每個人的心頭都縈繞著那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淡淡惆悵了。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兩首詞,讓我們再次在優美詞作中漫溯吧!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約 1155),宋代婉約派代表詞人,號易安居士。前期詞風清麗明快,多寫閨閣閑情與自然之趣;后期國破家亡,詞風轉為凄苦悲涼。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著有《漱玉詞》。
寫作背景
這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較為可信的時間當是李清照到達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這段時間李清照身居閨中,不免會回憶起少時游玩的情形,對那些生活的懷念之情與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詩興大發,于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小令。
資料鏈接
如夢令
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無夢令”等。以李存勗《憶仙姿·曾宴桃源深洞》為正體,單調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疊韻。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韻,三十三字四仄韻一疊韻,三十三字五平韻一疊韻,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韻一疊韻的變體。
字詞理解
溪亭:臨水的亭臺。
日暮:傍晚。
沉醉:陶醉(指酒意或美景)。
興盡:游興滿足。
藕花:荷花。
爭渡:奮力劃船("爭",急切)。
鷗鷺:水鳥(鷗鳥和白鷺)。
朗讀節奏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朗讀節奏
詩句理解
【譯文】
經常記起出游溪亭,一玩兒就玩兒到日暮時分的經歷,我深深地沉醉在溪亭邊而忘記歸路。一直玩兒到興盡才蕩舟返回,卻迷路進入了荷花的深處。奮力地把船劃出去,結果卻驚起了一灘的鷗鷺。
詩句理解
1.這首詞是圍繞哪一個字展開的?從詞中何處可以看出來?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詩句理解
2.“沉醉不知歸路”,詞人因何而“醉”呢?
美酒、美景、這段美好的生活。這里的“醉”既是“酒醉”,也是“陶醉于美景”,更是“回憶起這段美好時光的沉醉”。
詩句理解
3.詞人的游賞心情如何?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詞人飲宴以后,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可見她的這段游賞是十分愉快的。
“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而“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流連忘返的情致。
詩句理解
4.“爭渡”“爭渡”描繪出詞人怎樣的心情?
表達了詞人急于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
詩句理解
5.“驚起一灘鷗鷺”一句中“驚”字有何妙處?
暗示了船行之快,又生動地寫出了停棲在小洲上的水鳥被嚇得驚慌失措的情態。
詩句理解
6.短短幾句,詞人情感一波三折,請你簡要說一說。
從“誤入藕花深處”的“焦灼”到“驚愕”再到“鷗鷺”驚起的喜悅、豁然開朗。感情變化卻一波三折,讓人回味無窮。
拓展延伸
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錄。其詞據今人所輯約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她的詞與她的人生密切相關,以南渡為界,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風格。
前期詞的風格是細膩婉轉的,善于描寫自然景物,反映閨情相思,歌詠離愁別恨,爽朗明快,充滿了早期生活的歡樂和浪漫氣息,即使是表達離愁和相思之苦的詞中也透出夫妻恩愛,兩情相悅的幸福之感。而后期詞卻沉郁憂傷、蒼涼凄楚,多表現身世
之苦、故國之思以及孤寂無聊的心情,情調低沉,令人動容。
她的詩文則筆力雄健,情辭慷慨,《夏日絕句》是其典型代表。
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這兩首詞。
2.搜集朱敦儒和李清照的資料,閱讀詞人其他作品,精選一首進行改寫,要求塑造出人物形象,表達出特定的情感色彩,不少于600字。
課堂總結
這是一首憶昔詞,通過記錄一次駕船郊游返回的經歷,表達了詞人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洋溢著生活的氣息和歡快的旋律。
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