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微專題1 訪談【知識梳理】 訪談是基于某個人、某件事、某一特定問題去訪問事件親歷者、專家或知情者,請他們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運用談話紀實的方式進行報道的文章。通常分為對新聞(時尚)人物的報道,對某一新聞(歷史)事件的采訪和記錄,對正在發生的或人們所普遍關心的某種社會問題的訪談。訪談屬于更廣意義上的新聞,但又不同于新聞文體。【經典例題】(2020·全國Ⅲ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一個與現實零距離的題材,要讓文學性不被堅硬的現實埋沒,讓藝術在接近紛紜社會時不至于窒息,就必須有飛揚的靈魂。鐘南山是個公眾人物,幾乎沒有虛構的空間;而真實的東西往往會有種種限制。但作家創作并非無所作為。熊育群的作品《鐘南山:蒼生在上》把筆觸深入到鐘南山的內心世界,對他的精神和情感進行大膽挖掘,并且打破時空限制,將人物置于復雜的背景與宏大的視野中,以文學的力量復原某些重大時刻,記錄歷史,留下現場,并對此進行深刻反思。本報特邀《收獲》雜志副主編、《鐘南山:蒼生在上》責編鐘紅明和作家熊育群做了一次對談。鐘紅明:疫情是一場波及眾多國家與人群的、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寫道,你“突然理解了戰爭年代棄文從戎的文人”。是什么讓你決定寫一部關于鐘南山的長篇非虛構作品 熊育群:疫情突如其來,是人類的一場大災難。特別讓人不安的是,已經84歲的鐘南山深夜趕往疫區武漢,他那張高鐵上仰頭小憩的照片讓我非常感動。12年前我采訪過他,寫過他的報告文學,這些年也特別關注他。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有關部門希望我來寫鐘南山,我自己也有寫作的沖動。于是,通過鐘南山的助理得到支持,我便一頭扎下去,開始了創作。鐘紅明:這部作品有六個章節,你寫了鐘南山過往的大量經歷,他的父親母親,他的婚姻愛情,他在英國留學,他在“非典”中的經歷……都是出于什么考量 是要寫出一個人的脈絡和土壤嗎 熊育群:事實上這有些傳記寫作的特點,我想把他的一生呈現出來,當然是有重點有選擇的。只有把他的人生寫透了,才能寫出鐘南山為何敢醫敢言,才能理解他的性情、胸懷和作為。我不想神化任何人,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缺陷,我只把他當普通人來寫。但人比人確實有高低,有的人令人高山仰止,有的人唯利是圖,正因為如此,鐘南山的出現才顯得珍貴無比。鐘紅明:如果從《鐘南山:蒼生在上》概括出幾個關鍵詞,就是——“時間與空間”“淚水”“挫折”“敢醫敢言”“記憶”。你在后記里說:“他也將是一個時代的記憶!”為什么你會用“時代的記憶”來概括鐘南山 熊育群:因為疫情如此大的災難,是個歷史事件,將來一定會被后人說起。顯然,重要的人物缺少不了鐘南山,鐘南山是值得書寫的。鐘紅明:現在有些人避用“報告文學”而用“非虛構”,我個人覺得,背后是一種文學觀的差異。我注意到你以往的作品,無論是人文地理類的,還是虛構類的長篇小說,你都進行了大量的實地采訪,甚至到國外進行追蹤采訪……為何會經常采用這樣“費力”的寫作方式 熊育群:我認為這是寫作的常態。我這樣做并不代表我不重視虛構,不重視想象,恰恰相反,我要讓自己的作品充滿想象,甚至是魔幻。但這想象不是胡思亂想,只有符合歷史與現實邏輯的想象才震撼人心。還有就是文章的細節是來自生活的,它充滿了生活的氣息,有著現實的力量。(摘編自《對話<鐘南山:蒼生在上>作者》,《文匯報》2020年5月13日)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 關于為何在疫情背景下寫鐘南山的問題,熊育群表示自己熟悉鐘南山,對他赴武漢抗疫之事很感動,有寫作的沖動,有關部門也希望寫他。[B] 被問到為何寫鐘南山過往的大量經歷時,熊育群認為傳記式的寫法可以寫透鐘南山的人生,而只有寫透他的人生,才能寫出他為何敢醫敢言。[C] 面對為何將鐘南山視為“時代的記憶”的提問,熊育群表示疫情是個歷史事件,而鐘南山凝聚著時代的記憶,是值得書寫的。[D] 關于經常采用“費力”的寫作方式的問題,熊育群表示“費力”寫作是常態,自己也重視想象,重視背離現實邏輯的想象帶來的震撼效果。【答案】 D【解析】 “重視背離現實邏輯的想象帶來的震撼效果”分析錯誤。由原文“這想象不是胡思亂想,只有符合歷史與現實邏輯的想象才震撼人心”可知,重視的是“符合歷史與現實邏輯的想象帶來的震撼效果”,而非“背離現實邏輯的想象帶來的震撼效果”。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 《文匯報》作為組織方,聚焦文學與現實的關系,期望文學可以復原和記錄疫情這樣的重大時刻,從而展現文學的力量和飛揚的靈魂。[B] 鐘紅明作為對談的一方和責編,關心作家的寫作動機和寫作方式,并舉出對方經常進行大量實地采訪的實例,從而引發一些相關問題的討論。[C] 熊育群作為對談的另一方和作者,關心文學表達的力量,故而重視主題的時代性、文學的現實性和文章細節的生活氣息,也留心魔幻的文學想象。[D] 文學如何回應時代和現實的問題,既是組織方和對談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也是疫情這一特殊歷史時刻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答案】 D【解析】 “也是疫情這一特殊歷史時刻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于文無據;且根據現實來看,“文學如何回應時代和現實的問題”不屬于“疫情這一特殊歷史時刻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3.鐘紅明是如何做到在對談中引發對話并將話題引向深入的 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答案】 ①有比較充分的準備:熟悉對方的寫作,作為責編,尤其熟悉作品《鐘南山:蒼生在上》;②重視對方的觀點:提問時采用對方文章中的說法來引出話題,營造對話氛圍;③逐步深入地提問:從寫作動機問起,問到寫作方式和具體內容,最后問到對方的文學觀。(每點2分)【解析】 解答本題首先概括對談中的“話題”。第一次:結合當下疫情,談作者寫一部關于鐘南山的長篇非虛構作品的初衷。第二次:結合作品的內容,談為什么要寫鐘南山的過往經歷。第三次:抓住作品中的關鍵詞語,談為什么用“時代的記憶”概括鐘南山。第四次:結合作者的創作實際,談為什么經常采用“費力”的寫作方式。其次,對對談“話題”和“引發對話”的切入點進行歸納分析,提煉答題要點。無論是對方的寫作情況還是對方的作品,鐘紅明都很熟悉,這是做了充分準備的必然結果。由“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寫道”“你寫了鐘南山過往的大量經歷”“你在后記里說”“你以往的作品”等可以看出,鐘紅明在提問時采用對方的說法,重視對方觀點,以此營造和諧的對話氛圍。在談及作者的寫作動機、作品的內容、寫作方式、作者的文學觀時,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突破路徑】2020年全國Ⅲ卷的訪談閱讀考查的題型是四選一客觀題兩道,為選非題,再加上一道主觀簡答題。客觀選擇題的解題步驟和方法同前面的信息性文本閱讀的客觀選擇題的解題步驟和方法,就不再做講解。這里我們針對訪談的文體特征,重點講解訪談的3大主觀題特色題型:概括訪談內容、把握或評價訪談觀點、賞析訪談技巧(問答技巧)。主要考點 答題方法思路概括訪談 內容 1.速讀文本,整體把握訪談話題、主要進程和關鍵內容 2.將訪談者與訪談對象的相關內容分別整理,把握主要內容 3.精讀訪談者的關鍵問題和訪談對象的關鍵回答 4.根據題干要求,歸納整合把握或評價 訪談觀點 1.從訪談發生的背景及文本能體現背景的語句中體會 2.從訪問者有明顯情感傾向的提問中體會 3.從受訪者直接表示贊成或反對某種看法的語句中定向體會賞析訪談 技巧(問答 技巧) 1.從整體上把握訪談的目的、內容、對象 2.將訪談者的問題按照訪談的進程進行整理,把握重點問題和訪談進程發生變化的關鍵問題 3.根據訪談提問的一般提問方法和特殊提問方法,明確提問的特點或技巧,并結合文本內容具體分析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18張PPT)【知識梳理】訪談是基于某個人、某件事、某一特定問題去訪問事件親歷者、專家或知情者,請他們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運用談話紀實的方式進行報道的文章。通常分為對新聞(時尚)人物的報道,對某一新聞(歷史)事件的采訪和記錄,對正在發生的或人們所普遍關心的某種社會問題的訪談。訪談屬于更廣意義上的新聞,但又不同于新聞文體。【經典例題】(2020·全國Ⅲ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一個與現實零距離的題材,要讓文學性不被堅硬的現實埋沒,讓藝術在接近紛紜社會時不至于窒息,就必須有飛揚的靈魂。鐘南山是個公眾人物,幾乎沒有虛構的空間;而真實的東西往往會有種種限制。但作家創作并非無所作為。熊育群的作品《鐘南山:蒼生在上》把筆觸深入到鐘南山的內心世界,對他的精神和情感進行大膽挖掘,并且打破時空限制,將人物置于復雜的背景與宏大的視野中,以文學的力量復原某些重大時刻,記錄歷史,留下現場,并對此進行深刻反思。本報特邀《收獲》雜志副主編、《鐘南山:蒼生在上》責編鐘紅明和作家熊育群做了一次對談。鐘紅明:疫情是一場波及眾多國家與人群的、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寫道,你“突然理解了戰爭年代棄文從戎的文人”。是什么讓你決定寫一部關于鐘南山的長篇非虛構作品 熊育群:疫情突如其來,是人類的一場大災難。特別讓人不安的是,已經84歲的鐘南山深夜趕往疫區武漢,他那張高鐵上仰頭小憩的照片讓我非常感動。12年前我采訪過他,寫過他的報告文學,這些年也特別關注他。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有關部門希望我來寫鐘南山,我自己也有寫作的沖動。于是,通過鐘南山的助理得到支持,我便一頭扎下去,開始了創作。鐘紅明:這部作品有六個章節,你寫了鐘南山過往的大量經歷,他的父親母親,他的婚姻愛情,他在英國留學,他在“非典”中的經歷……都是出于什么考量 是要寫出一個人的脈絡和土壤嗎 熊育群:事實上這有些傳記寫作的特點,我想把他的一生呈現出來,當然是有重點有選擇的。只有把他的人生寫透了,才能寫出鐘南山為何敢醫敢言,才能理解他的性情、胸懷和作為。我不想神化任何人,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缺陷,我只把他當普通人來寫。但人比人確實有高低,有的人令人高山仰止,有的人唯利是圖,正因為如此,鐘南山的出現才顯得珍貴無比。鐘紅明:如果從《鐘南山:蒼生在上》概括出幾個關鍵詞,就是——“時間與空間”“淚水”“挫折”“敢醫敢言”“記憶”。你在后記里說:“他也將是一個時代的記憶!”為什么你會用“時代的記憶”來概括鐘南山 熊育群:因為疫情如此大的災難,是個歷史事件,將來一定會被后人說起。顯然,重要的人物缺少不了鐘南山,鐘南山是值得書寫的。鐘紅明:現在有些人避用“報告文學”而用“非虛構”,我個人覺得,背后是一種文學觀的差異。我注意到你以往的作品,無論是人文地理類的,還是虛構類的長篇小說,你都進行了大量的實地采訪,甚至到國外進行追蹤采訪……為何會經常采用這樣“費力”的寫作方式 熊育群:我認為這是寫作的常態。我這樣做并不代表我不重視虛構,不重視想象,恰恰相反,我要讓自己的作品充滿想象,甚至是魔幻。但這想象不是胡思亂想,只有符合歷史與現實邏輯的想象才震撼人心。還有就是文章的細節是來自生活的,它充滿了生活的氣息,有著現實的力量。(摘編自《對話<鐘南山:蒼生在上>作者》,《文匯報》2020年5月13日)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 關于為何在疫情背景下寫鐘南山的問題,熊育群表示自己熟悉鐘南山,對他赴武漢抗疫之事很感動,有寫作的沖動,有關部門也希望寫他。[B] 被問到為何寫鐘南山過往的大量經歷時,熊育群認為傳記式的寫法可以寫透鐘南山的人生,而只有寫透他的人生,才能寫出他為何敢醫敢言。[C] 面對為何將鐘南山視為“時代的記憶”的提問,熊育群表示疫情是個歷史事件,而鐘南山凝聚著時代的記憶,是值得書寫的。[D] 關于經常采用“費力”的寫作方式的問題,熊育群表示“費力”寫作是常態,自己也重視想象,重視背離現實邏輯的想象帶來的震撼效果。D【解析】 “重視背離現實邏輯的想象帶來的震撼效果”分析錯誤。由原文“這想象不是胡思亂想,只有符合歷史與現實邏輯的想象才震撼人心”可知,重視的是“符合歷史與現實邏輯的想象帶來的震撼效果”,而非“背離現實邏輯的想象帶來的震撼效果”。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 《文匯報》作為組織方,聚焦文學與現實的關系,期望文學可以復原和記錄疫情這樣的重大時刻,從而展現文學的力量和飛揚的靈魂。[B] 鐘紅明作為對談的一方和責編,關心作家的寫作動機和寫作方式,并舉出對方經常進行大量實地采訪的實例,從而引發一些相關問題的討論。[C] 熊育群作為對談的另一方和作者,關心文學表達的力量,故而重視主題的時代性、文學的現實性和文章細節的生活氣息,也留心魔幻的文學想象。[D] 文學如何回應時代和現實的問題,既是組織方和對談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也是疫情這一特殊歷史時刻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D【解析】 “也是疫情這一特殊歷史時刻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于文無據;且根據現實來看,“文學如何回應時代和現實的問題”不屬于“疫情這一特殊歷史時刻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3.鐘紅明是如何做到在對談中引發對話并將話題引向深入的 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答案】 ①有比較充分的準備:熟悉對方的寫作,作為責編,尤其熟悉作品《鐘南山:蒼生在上》;②重視對方的觀點:提問時采用對方文章中的說法來引出話題,營造對話氛圍;③逐步深入地提問:從寫作動機問起,問到寫作方式和具體內容,最后問到對方的文學觀。(每點2分)【解析】 解答本題首先概括對談中的“話題”。第一次:結合當下疫情,談作者寫一部關于鐘南山的長篇非虛構作品的初衷。第二次:結合作品的內容,談為什么要寫鐘南山的過往經歷。第三次:抓住作品中的關鍵詞語,談為什么用“時代的記憶”概括鐘南山。第四次:結合作者的創作實際,談為什么經常采用“費力”的寫作方式。其次,對對談“話題”和“引發對話”的切入點進行歸納分析,提煉答題要點。無論是對方的寫作情況還是對方的作品,鐘紅明都很熟悉,這是做了充分準備的必然結果。由“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寫道”“你寫了鐘南山過往的大量經歷”“你在后記里說”“你以往的作品”等可以看出,鐘紅明在提問時采用對方的說法,重視對方觀點,以此營造和諧的對話氛圍。在談及作者的寫作動機、作品的內容、寫作方式、作者的文學觀時,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突破路徑】2020年全國Ⅲ卷的訪談閱讀考查的題型是四選一客觀題兩道,為選非題,再加上一道主觀簡答題。客觀選擇題的解題步驟和方法同前面的信息性文本閱讀的客觀選擇題的解題步驟和方法,就不再做講解。這里我們針對訪談的文體特征,重點講解訪談的3大主觀題特色題型:概括訪談內容、把握或評價訪談觀點、賞析訪談技巧(問答技巧)。主要考點 答題方法思路概括訪談內容 1.速讀文本,整體把握訪談話題、主要進程和關鍵內容2.將訪談者與訪談對象的相關內容分別整理,把握主要內容3.精讀訪談者的關鍵問題和訪談對象的關鍵回答4.根據題干要求,歸納整合把握或評價訪談觀點 1.從訪談發生的背景及文本能體現背景的語句中體會2.從訪問者有明顯情感傾向的提問中體會3.從受訪者直接表示贊成或反對某種看法的語句中定向體會賞析訪談技巧(問答技巧) 1.從整體上把握訪談的目的、內容、對象2.將訪談者的問題按照訪談的進程進行整理,把握重點問題和訪談進程發生變化的關鍵問題3.根據訪談提問的一般提問方法和特殊提問方法,明確提問的特點或技巧,并結合文本內容具體分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中考語文復習專題一微專題1訪談學案.docx 人教版中考語文復習專題一微專題1訪談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