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5.2 第1課時 點到直線的距離(課件 學案 練習)高中數學蘇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5.2 第1課時 點到直線的距離(課件 學案 練習)高中數學蘇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資源簡介

1.5.2 點到直線的距離
新課程標準解讀 核心素養
1.探索并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直觀想象
2.會求兩條平行直線間的距離 數學運算
第1課時 點到直線的距離
在鐵路的附近,有一大型倉庫.現要修建一條公路與之連接起來,易知沿倉庫垂直于鐵路方向所修的公路最短.將鐵路看作一條直線l,倉庫看作點P.
【問題】 怎樣求得倉庫到鐵路的最短距離呢?
                                            
                                            
知識點 點到直線的距離
1.定義:點P到直線l的距離,就是從點P到直線l的垂線段PQ的長度,其中Q是    .
2.圖示:
3.公式:點P(x0,y0)到直線l:Ax+By+C=0(A,B不同時為0)的距離d=       .
【想一想】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對于A=0或B=0時的直線是否仍然適用?
1.判斷正誤.(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1)當點P(x0,y0)在直線l:Ax+By+C=0上時,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就不適用了.(  )
(2)點P(x0,y0)到直線y=kx+b的距離為.(  )
(3)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一點的距離的最小值是點到直線的距離.(  )
2.點(1,-1)到直線x-y+1=0的距離d=(  )
A.        B.
C.   D.
3.點P(3,-2)到直線x=4的距離為    .
題型一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例1】 (鏈接教科書第39頁例4)已知點P(3,-2),則:
(1)點P到直線y=x+的距離為   ;
(2)點P到直線y=6的距離為    .
通性通法
點到直線距離的求法
(1)求點到直線的距離時,只需把直線方程化為一般式方程,直接應用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求解即可;
(2)對于與坐標軸平行(或重合)的直線x=a或y=b,求點到它們的距離時,既可以用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也可以直接寫成d=|x0-a|或d=|y0-b|.
【跟蹤訓練】
1.原點到直線y=-x+的距離為(  )
A.1   B.
C.2   D.3
2.(2024·蘇州月考)點P在x軸上,且到直線3x-4y+6=0的距離為6,則點P的坐標為    .
題型二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的簡單應用
【例2】 (鏈接教科書第41頁練習3題)(1)已知兩點A(3,2),B(-1,4)到直線mx+y+3=0的距離相等,則m的值為(  )
A.-6或1   B.-或1
C.-或   D.-6或
(2)已知直線l在兩坐標軸上的截距相等,且點P(1,3)到直線l的距離為,求直線l的方程.
通性通法
點到直線距離公式的應用
(1)若已知點到直線的距離,求相關參數的值,可利用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建立關于參數的方程求解;
(2)若已知點到直線的距離求直線方程,可設出直線方程,然后利用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列方程求解未知量,注意該類問題對應的幾何圖形與解的個數之間的關系.
【跟蹤訓練】
1.已知點(a,2)(a>0)到直線l:x-y+3=0的距離為1,則a=(  )
A.  B.2-  C.-1  D.+1
2.傾斜角為60°,并且與原點的距離是5的直線方程為    .
題型三 直線上動點到定點的距離最值問題
【例3】 (鏈接教科書第42頁習題6題)(1)已知O為原點,點P在直線x+y-1=0上運動,那么OP的最小值為(  )
A.  B.1  C.  D.2
(2)當點P(3,2)到直線mx-y+1-2m=0的距離最大時,m的值是    .
通性通法
  解決直線上動點到定點的距離最值問題需注意分類討論,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直觀地觀察一些量的變化,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跟蹤訓練】
1.動點P(x,y)在直線x+y-4=0上,O為原點,則OP最小時點P的坐標為    .
2.(2024·鎮江月考)過點P(1,2)且與原點距離最大的直線方程為    .
1.點(1,2)到直線y=2x+1的距離為(  )
A.  B.  C.  D.2
2.已知點M(1,4)到直線l:mx+y-1=0的距離等于1,則實數m=(  )
A.-2  B.-  C.  D.2
3.已知點M(1,2),點P(x,y)在直線2x+y-1=0上,則MP的最小值是(  )
A.  B.  C.  D.3
4.與直線3x-4y+1=0垂直,且與點(-1,-1)距離為2的直線方程為       .
第1課時 點到直線的距離
【基礎知識·重落實】
知識點
1.垂足 3.
想一想
 提示:仍然適用,但一般不用公式求解,而常用數形結合求點到直線的距離.
自我診斷
1.(1)× (2)× (3)√
2.A 由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可得d==.
3.1 解析:因為直線x=4平行于y軸,所以所求距離d=|4-3|=1.
【典型例題·精研析】
【例1】 (1) (2)8 解析:(1)把方程y=x+化為3x-4y+1=0,由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得點P(3,-2)到直線y=x+的距離d==.
(2)法一 把方程y=6化為0·x+y-6=0,由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得所求距離d==8.
法二 因為直線y=6平行于x軸,所以所求距離d=|6-(-2)|=8.
跟蹤訓練
1.B 直線y=-x+,即x+2y-5=0,故原點到直線y=-x+的距離為=.
2.(8,0)或(-12,0) 解析:設點P的坐標為(x,0),則=6,解得x=8或x=-12.∴點P的坐標為(8,0)或(-12,0).
【例2】 (1)D 由題意得=,解得m=-6或m=.
(2)解:由題意知,若截距為0,
則設所求直線l的方程為y=kx(k≠0).
由題意知=,解得k=1或k=-7,
此時直線l的方程為x-y=0或7x+y=0.
若截距不為0,則設所求直線l的方程為x+y-a=0(a≠0).
由題意知=,解得a=2或a=6,
此時直線l的方程為x+y-2=0或x+y-6=0.
綜上,所求直線l的方程為x-y=0或7x+y=0或x+y-2=0或x+y-6=0.
跟蹤訓練
1.C 由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得==1,即|a+1|=.∵a>0,∴a=-1.
2.x-y+10=0或x-y-10=0
解析:因為直線斜率為tan 60°=,可設直線方程為y=x+b,化為一般式得x-y+b=0.由直線與原點距離為5,得=5 |b|=10.所以b=±10,所以所求直線方程為x-y+10=0或x-y-10=0.
【例3】 (1)A (2)-1 解析:(1)OP的最小值為原點O到直線x+y-1=0的距離d==.
(2)直線mx-y+1-2m=0可化為y-1=m(x-2),由直線點斜式方程可知直線恒過定點Q(2,1)且斜率為m,結合圖象(圖略)可知當PQ與直線mx-y+1-2m=0垂直時,點到直線的距離最大,此時m·=-1,解得m=-1.
跟蹤訓練
1.(2,2) 解析:直線上的點到原點距離的最小值即為原點到直線的距離,此時OP垂直于已知直線,則kOP=1,即OP所在的直線方程為y=x.由解得即點P的坐標為(2,2).
2.x+2y-5=0 解析:由題意知,過點P且與OP垂直的直線到原點O的距離最大,∵kOP=2,∴所求直線方程為y-2=-(x-1),即x+2y-5=0.
隨堂檢測
1.A 由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得d==.
2.B 因為點M(1,4)到直線l:mx+y-1=0的距離等于1,所以有=1,解得m=-.
3.B 點M到直線2x+y-1=0的距離,即為MP的最小值,所以MP的最小值為=.
4.4x+3y-3=0或4x+3y+17=0
解析:設所求直線方程為4x+3y+C=0.則=2,即|C-7|=10.解得C=-3或C=17.故所求直線方程為4x+3y-3=0或4x+3y+17=0.
3 / 3第1課時 點到直線的距離
1.點P(1,-1)到直線l:3y=2的距離是(  )
A.3   B.
C.1   D.
2.若第二象限內的點M(m,1)到直線x+y+1=0的距離為,則m=(  )
A.0   B.-4
C.-4或0   D.0或4
3.若直線l平行于直線3x+y-2=0且原點到直線l的距離為,則直線l的方程是(  )
A.3x+y±10=0
B.3x+y±=0
C.x-3y±10=0
D.x-3y±=0
4.點P(x,y)在直線x+y=4上,O是坐標原點,則OP的最小值是(  )
A.   B.
C.2   D.
5.(多選)已知點A(-3,-4),B(6,3)到直線l:ax+y+1=0的距離相等,則實數a=(  )
A.-   B.-
C.   D.
6.(多選)已知平面上一點M(5,0),若直線上存在點P使PM=4,則稱該直線為“切割型直線”,下列直線中是“切割型直線”的是(  )
A.x-y-1=0   B.y=5
C.4x-3y=0   D.2x-y+1=0
7.已知點(x,5)關于點(1,y)的對稱點為(-2,-3),則點P(x,y)到直線y=x+1的距離為    .
8.點(4,t)到直線4x-3y=1的距離不大于3,則t的取值范圍是    .
9.經過點P(-3,4),且與原點的距離等于3的直線l的方程為    .
10.已知△ABC三邊所在直線的方程分別為lAB:3x-2y+6=0,lAC:2x+3y-22=0,lBC:3x+4y-m=0(m∈R,m≠30).
(1)判斷△ABC的形狀;
(2)當BC邊上的高為1時,求實數m的值.
11.點P(sin θ,cos θ)到直線x+y+8=0的距離的最小值為(  )
A.4   B.2
C.3   D.2
12.點A(5,0),B(1,-4)到直線的距離都是4,滿足條件的直線有(  )
A.一條   B.兩條
C.三條   D.四條
13.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P是曲線y=x+(x>0)上的一個動點,則點P到直線x+y=0的距離的最小值是    .
14.已知直線l經過直線2x+y-5=0與x-2y=0的交點P.
(1)若點A(5,0)到直線l的距離為3,求直線l的方程;
(2)求點A(5,0)到直線l的距離的最大值,并求距離最大時的直線l的方程.
15.已知△ABC的頂點坐標為A(1,1),B(m,),C(4,2),1<m<4.當m為何值時,△ABC的面積S最大?
第1課時 點到直線的距離
1.B 點P(1,-1)到直線l的距離為d=-1-=,故選B.
2.B 由=,得m=-4或m=0,又∵m<0,∴m=-4.
3.A 設與直線3x+y-2=0平行的直線方程為3x+y+m=0(m≠-2),由原點到直線l的距離為,得=,則m=±10,所以直線l的方程是3x+y±10=0.
4.C 直線x+y=4即x+y-4=0,OP的最小值即原點O到直線x+y-4=0的距離,為==2.故選C.
5.AB 由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可得=,化簡得|3a+3|=|6a+4|,解得a=-或-.
6.AC 由題意知,“切割型直線”需滿足點M(5,0)到直線的距離小于或等于4.A:點M(5,0)到直線x-y-1=0的距離為d==2<4,故A符合題意;B:點M(5,0)到直線y=5的距離為d=5>4,故B不符合題意;C:點M(5,0)到直線4x-3y=0的距離為d==4,故C符合題意;D:點M(5,0)到直線2x-y+1=0的距離為d==>4,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C.
7.2 解析:∵點(x,5)關于點(1,y)的對稱點為(-2,-3),∴解得即P(4,1),直線y=x+1的一般式方程為x-y+1=0.∴所求距離為d==2.
8.[0,10] 解析:由題意得≤3,即|3t-15|≤15,∴-15≤3t-15≤15,解得0≤t≤10.
9.x=-3或7x+24y-75=0 
解析:①當直線l的斜率不存在時,原點到直線l:x=-3的距離等于3,滿足題意.②當直線l的斜率存在時,設直線l的方程為y-4=k(x+3),即kx-y+3k+4=0.原點到直線l的距離為d==3,解得k=-.直線l的方程為7x+24y-75=0.綜上可知,直線l的方程為x=-3或7x+24y-75=0.
10.解:(1)直線AB的斜率為kAB=.直線AC的斜率為kAC=-,所以kAB·kAC=-1,所以直線AB與AC互相垂直,因此△ABC為直角三角形.
(2)由得即A點坐標為(2,6).
由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得點A到BC邊的距離即BC邊上的高為==1,
即|30-m|=5,解得m=25或m=35.
11.C 點P(sin θ,cos θ)到直線x+y+8=0的距離為d==≥=3,所以當sin(θ+)=-1,即θ=2kπ+,k∈Z時,d取得最小值為3.故選C.
12.C 因為點A(5,0),B(1,-4),所以由兩點間距離公式可得AB===8,則點A(5,0),B(1,-4)到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的距離都等于4.位于直線AB兩側并與直線AB平行且距離為4的直線各有一條,滿足點A(5,0),B(1,-4)到直線的距離都是4.綜上可知,共有三條直線滿足點A(5,0),B(1,-4)到直線的距離都是4.故選C.
13.4 解析:設P(x,x+),x>0,則點P到直線x+y=0的距離為d==≥=4,當且僅當2x=,即x=時取等號,故點P到直線x+y=0的距離的最小值是4.
14.解:(1)設經過兩已知直線交點的直線系方程為(2x+y-5)+λ(x-2y)=0,即(2+λ)x+(1-2λ)y-5=0,
所以=3,解得λ=或λ=2,
所以直線l的方程為x=2或4x-3y-5=0.
(2)由解得交點為P(2,1).如圖,過P作任一直線l,設d為點A到直線l的距離,
則d≤PA(當l⊥PA時等號成立),所以dmax=PA=,此時直線l的方程為3x-y-5=0.
15.解:AC==,直線AC的方程為=,即x-3y+2=0.
∵點B(m,)到直線AC的距離d=,
∴△ABC的面積S=AC·d=|m-3+2|=(-)2-.
∵1<m<4,∴1<<2,
∴0<≤,0<S≤,
∴當=,即m=時,△ABC的面積S最大.
2 / 2(共57張PPT)
1.5.2 點到直線的距離
新課程標準解讀 核心素養
1.探索并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直觀想象
2.會求兩條平行直線間的距離 數學運算
第1課時 點到直線的距離
目錄
基礎知識·重落實
01
典型例題·精研析
02
知能演練·扣課標
03
基礎知識·重落實
01
課前預習 必備知識梳理
在鐵路的附近,有一大型倉庫.現要修建一條公路與之連接起來,易
知沿倉庫垂直于鐵路方向所修的公路最短.將鐵路看作一條直線 l ,倉
庫看作點 P .
【問題】 怎樣求得倉庫到鐵路的最短距離呢?
                      
                       
知識點 點到直線的距離
1. 定義:點 P 到直線 l 的距離,就是從點 P 到直線 l 的垂線段 PQ 的長
度,其中 Q 是 .
2. 圖示:
垂足 
3. 公式:點 P ( x0, y0)到直線 l : Ax + By + C =0( A , B 不同時為
0)的距離 d = .
 
【想一想】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對于 A =0或 B =0時的直線是否仍然適用?
提示:仍然適用,但一般不用公式求解,而常用數形結合求點到直線
的距離.
1. 判斷正誤.(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1)當點 P ( x0, y0)在直線 l : Ax + By + C =0上時,點到直線
的距離公式就不適用了. ( × )
(2)點 P ( x0, y0)到直線 y = kx + b 的距離為 .
( × )
(3)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一點的距離的最小值是點到直線的距離.
( √ )
×
×

2. 點(1,-1)到直線 x - y +1=0的距離 d =(  )
解析: 由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可得 d = = .
3. 點 P (3,-2)到直線 x =4的距離為 .
解析:因為直線 x =4平行于 y 軸,所以所求距離 d =|4-3|=1.
1 
典型例題·精研析
02
課堂互動 關鍵能力提升
  
題型一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例1】 (鏈接教科書第39頁例4)已知點 P (3,-2),則:
(1)點 P 到直線 y = x + 的距離為    ;
解析:把方程 y = x + 化為3 x -4 y +1=0,由點到直線的距
離公式得點 P (3,-2)到直線 y = x + 的距離 d =
= .
 
(2)點 P 到直線 y =6的距離為 .
解析:法一 把方程 y =6化為0· x + y -6=0,由點到直線的距
離公式得所求距離 d = =8.
8 
法二 因為直線 y =6平行于 x 軸,所以所求距離 d =|6-(-2)|=8.
通性通法
點到直線距離的求法
(1)求點到直線的距離時,只需把直線方程化為一般式方程,直接
應用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求解即可;
(2)對于與坐標軸平行(或重合)的直線 x = a 或 y = b ,求點到它們
的距離時,既可以用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也可以直接寫成 d
=| x0- a |或 d =| y0- b |.
【跟蹤訓練】
1. 原點到直線 y =- x + 的距離為(  )
A. 1
C. 2 D. 3
解析: 直線 y =- x + ,即 x +2 y -5=0,故原點到直線 y =
- x + 的距離為 = .
2. (2024·蘇州月考)點 P 在 x 軸上,且到直線3 x -4 y +6=0的距離
為6,則點 P 的坐標為 .
解析:設點 P 的坐標為( x ,0),則 =6,解得 x =8
或 x =-12.∴點 P 的坐標為(8,0)或(-12,0).
(8,0)或(-12,0) 
題型二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的簡單應用
【例2】 (鏈接教科書第41頁練習3題)(1)已知兩點 A (3,2),
B (-1,4)到直線 mx + y +3=0的距離相等,則 m 的值為(  )
A. -6或1
解析: 由題意得 = ,解得 m =-6或 m = .
(2)已知直線 l 在兩坐標軸上的截距相等,且點 P (1,3)到直線 l
的距離為 ,求
直線 l 的方程.
解:由題意知,若截距為0,
則設所求直線 l 的方程為 y = kx ( k ≠0).
由題意知 = ,解得 k =1或 k =-7,
此時直線 l 的方程為 x - y =0或7 x + y =0.
若截距不為0,則設所求直線 l 的方程為 x + y - a =0( a ≠0).
由題意知 = ,解得 a =2或 a =6,
此時直線 l 的方程為 x + y -2=0或 x + y -6=0.
綜上,所求直線 l 的方程為 x - y =0或7 x + y =0或 x + y -2=0
或 x + y -6=0.
通性通法
點到直線距離公式的應用
(1)若已知點到直線的距離,求相關參數的值,可利用點到直線的
距離公式建立關于參數的方程求解;
(2)若已知點到直線的距離求直線方程,可設出直線方程,然后利
用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列方程求解未知量,注意該類問題對應
的幾何圖形與解的個數之間的關系.
【跟蹤訓練】
1. 已知點( a ,2)( a >0)到直線 l : x - y +3=0的距離為1,則 a
=(  )
解析: 由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得 = =1,
即| a +1|= .∵ a >0,∴ a = -1.
2. 傾斜角為60°,并且與原點的距離是5的直線方程為
.
解析:因為直線斜率為tan 60°= ,可設直線方程為 y = x +
b ,化為一般式得 x - y + b =0.由直線與原點距離為5,得
=5 | b |=10.所以 b =±10,所以所求直線方
程為 x - y +10=0或 x - y -10=0.
x - y +10
=0或 x - y -10=0 
題型三 直線上動點到定點的距離最值問題
【例3】 (鏈接教科書第42頁習題6題)(1)已知 O 為原點,點 P 在
直線 x + y -1=0上運動,那么 OP 的最小值為( A )
B. 1
解析: OP的最小值為原點 O 到直線 x + y -1=0的距離 d = =
.
(2)當點 P (3,2)到直線 mx - y +1-2 m =0的距離最大時, m 的
值是 .
解析:直線 mx - y +1-2 m =0可化為 y -1= m ( x -2),由
直線點斜式方程可知直線恒過定點 Q (2,1)且斜率為 m ,結
合圖象(圖略)可知當 PQ 與直線 mx - y +1-2 m =0垂直時,
點到直線的距離最大,此時 m · =-1,解得 m =-1.
-1 
通性通法
  解決直線上動點到定點的距離最值問題需注意分類討論,利
用數形結合的思想,直觀地觀察一些量的變化,從而達到解決問
題的目的.
【跟蹤訓練】
1. 動點 P ( x , y )在直線 x + y -4=0上, O 為原點,則 OP 最小時
點 P 的坐標為 .
解析:直線上的點到原點距離的最小值即為原點到直線的距離,此
時 OP 垂直于已知直線,則 kOP =1,即 OP 所在的直線方程為 y = x .
由解得即點 P 的坐標為(2,2).
(2,2) 
2. (2024·鎮江月考)過點 P (1,2)且與原點距離最大的直線方程
為 .
解析:由題意知,過點 P 且與 OP 垂直的直線到原點 O 的距離最
大,∵ kOP =2,∴所求直線方程為 y -2=- ( x -1),即 x +2 y
-5=0.
x +2 y -5=0 
1. 點(1,2)到直線 y =2 x +1的距離為(  )
解析: 由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得 d = = .
2. 已知點 M (1,4)到直線 l : mx + y -1=0的距離等于1,則實數 m
=(  )
A. -2
D. 2
解析: 因為點 M (1,4)到直線 l : mx + y -1=0的距離等于
1,所以有 =1,解得 m =- .
3. 已知點 M (1,2),點 P ( x , y )在直線2 x + y -1=0上,則 MP
的最小值是(  )
解析: 點 M 到直線2 x + y -1=0的距離,即為 MP 的最小值,
所以 MP 的最小值為 = .
4. 與直線3 x -4 y +1=0垂直,且與點(-1,-1)距離為2的直線方
程為 .
解析:設所求直線方程為4 x +3 y + C =0.則
=2,即| C -7|=10.解得 C =-3或 C
=17.故所求直線方程為4 x +3 y -3=0或4 x +3 y +17=0.
4 x +3 y -3=0或4 x +3 y +17=0 
知能演練·扣課標
03
課后鞏固 核心素養落地
1. 點 P (1,-1)到直線 l :3 y =2的距離是(  )
A. 3
C. 1
解析: 點 P (1,-1)到直線 l 的距離為 d = -1- = ,故選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若第二象限內的點 M ( m ,1)到直線 x + y +1=0的距離為 ,
則 m =(  )
A. 0 B. -4
C. -4或0 D. 0或4
解析: 由 = ,得 m =-4或 m =0,又∵ m <0,
∴ m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若直線 l 平行于直線3 x + y -2=0且原點到直線 l 的距離為 ,則
直線 l 的方程是(  )
A. 3 x + y ±10=0
C. x -3 y ±10=0
解析: 設與直線3 x + y -2=0平行的直線方程為3 x + y + m =0
( m ≠-2),由原點到直線 l 的距離為 ,得 = ,則
m =±10,所以直線 l 的方程是3 x + y ±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點 P ( x , y )在直線 x + y =4上, O 是坐標原點,則 OP 的最小值
是(  )
解析: 直線 x + y =4即 x + y -4=0, OP 的最小值即原點 O 到
直線 x + y -4=0的距離,為 = =2 .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多選)已知點 A (-3,-4), B (6,3)到直線 l : ax + y +1
=0的距離相等,則實數 a =(  )
解析: 由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可得 =
,化簡得|3 a +3|=|6 a +4|,解得 a =- 或-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多選)已知平面上一點 M (5,0),若直線上存在點 P 使 PM =
4,則稱該直線為“切割型直線”,下列直線中是“切割型直線”
的是(  )
A. x - y -1=0 B. y =5
C. 4 x -3 y =0 D. 2 x - y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由題意知,“切割型直線”需滿足點 M (5,0)到直
線的距離小于或等于4.A:點 M (5,0)到直線 x - y -1=0的距
離為 d = =2 <4,故A符合題意;B:點 M (5,0)到
直線 y =5的距離為 d =5>4,故B不符合題意;C:點 M (5,0)
到直線4 x -3 y =0的距離為 d = =4,故C符合題意;D:點
M (5,0)到直線2 x - y +1=0的距離為 d = = >4,
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點( x ,5)關于點(1, y )的對稱點為(-2,-3),
∴解得即 P (4,1),直線 y = x +1的一般
式方程為 x - y +1=0.∴所求距離為 d = =2 .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點(4, t )到直線4 x -3 y =1的距離不大于3,則 t 的取值范圍
是 .
解析:由題意得 ≤3,即|3 t -15|≤15,∴-15≤3 t
-15≤15,解得0≤ t ≤10.
[0,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經過點 P (-3,4),且與原點的距離等于3的直線 l 的方程為
.
解析:①當直線 l 的斜率不存在時,原點到直線 l : x =-3的距離
等于3,滿足題意.②當直線 l 的斜率存在時,設直線 l 的方程為 y -
4= k ( x +3),即 kx - y +3 k +4=0.原點到直線 l 的距離為 d =
=3,解得 k =- .直線 l 的方程為7 x +24 y -75=0.
綜上可知,直線 l 的方程為 x =-3或7 x +24 y -75=0.
x =
-3或7 x +24 y -7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已知△ ABC 三邊所在直線的方程分別為 lAB :3 x -2 y +6=0,
lAC :2 x +3 y -22=0, lBC :3 x +4 y - m =0( m ∈R, m ≠30).
(1)判斷△ ABC 的形狀;
解:直線 AB 的斜率為 kAB = .直線 AC 的斜率為 kAC =
- ,所以 kAB · kAC =-1,所以直線 AB 與 AC 互相垂直,因
此△ ABC 為直角三角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當 BC 邊上的高為1時,求實數 m 的值.
解:由得即 A 點坐標為(2,6).
由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得點 A 到 BC 邊的距離即 BC 邊上的
高為 = =1,
即|30- m |=5,解得 m =25或 m =3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 點 P ( sin θ, cos θ)到直線 x + y +8=0的距離的最小值為
(  )
A.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點 P ( sin θ, cos θ)到直線 x + y +8=0的距離為
d = = ≥ =3 ,
所以當 sin (θ+ )=-1,即θ=2 k π+ , k ∈Z時, d 取得
最小值為3 .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 點 A (5,0), B (1,-4 )到直線的距離都是4,滿足條件
的直線有(  )
A. 一條 B. 兩條
C. 三條 D. 四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因為點 A (5,0), B (1,-4 ),所以由兩點間
距離公式可得 AB = = =8,則
點 A (5,0), B (1,-4 )到線段 AB 的垂直平分線的距離
都等于4.位于直線 AB 兩側并與直線 AB 平行且距離為4的直線各有
一條,滿足點 A (5,0), B (1,-4 )到直線的距離都是4.
綜上可知,共有三條直線滿足點 A (5,0), B (1,-4 )到
直線的距離都是4.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 xOy 中, P 是曲線 y = x + ( x >0)上的一個
動點,則點 P 到直線 x + y =0的距離的最小值是 .
解析:設 P ( x , x + ), x >0,則點 P 到直線 x + y =0的距離
為 d = = ≥ =4,當且僅當2 x = ,即 x =
時取等號,故點 P 到直線 x + y =0的距離的最小值是4.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已知直線 l 經過直線2 x + y -5=0與 x -2 y =0的交點 P .
(1)若點 A (5,0)到直線 l 的距離為3,求直線 l 的方程;
解:(1)設經過兩已知直線交點的直線系方程為(2 x + y
-5)+λ( x -2 y )=0,即(2+λ) x +(1-2λ) y -
5=0,
所以 =3,解得λ= 或λ=2,
所以直線 l 的方程為 x =2或4 x -3 y -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求點 A (5,0)到直線 l 的距離的最大值,并求距離最大時
的直線 l 的方程.
解:由解得交點為 P
(2,1).如圖,過 P 作任一直線 l ,設 d 為點 A
到直線 l 的距離,
則 d ≤ PA (當 l ⊥ PA 時等號成立),所以 dmax
= PA = ,此時直線 l 的方程為3 x - y -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已知△ ABC 的頂點坐標為 A (1,1), B ( m , ), C (4,
2),1< m <4.當 m 為何值時,△ ABC 的面積 S 最大?
解: AC = = ,直線 AC 的方程為
= ,即 x -3 y +2=0.
∵點 B ( m , )到直線 AC 的距離 d = ,
∴△ ABC 的面積 S = AC · d = | m -3 +2|= ( - )2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m <4,∴1< <2,
∴0< ≤ ,0< S ≤ ,
∴當 = ,即 m = 時,△ ABC 的面積 S 最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謝 謝 觀 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江县| 白河县| 黔西| 宣化县| 星座| 丰城市| 牟定县| 阳春市| 乃东县| 平乐县| 仁布县| 阿克陶县| 荃湾区| 沙雅县| 峨眉山市| 秭归县| 应用必备| 岗巴县| 厦门市| 于田县| 卢湾区| 垫江县| 苏尼特左旗| 通海县| 正定县| 凯里市| 开远市| 彭山县| 昌都县| 杭州市| 依兰县| 南雄市| 漳平市| 西乌珠穆沁旗| 新营市| 耒阳市| 称多县| 临沂市| 镇雄县| 宁河县| 郸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