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1 第3課時 與圓有關的軌跡問題(課件 學案 練習)高中數學蘇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1 第3課時 與圓有關的軌跡問題(課件 學案 練習)高中數學蘇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資源簡介

第3課時 與圓有關的軌跡問題
1.已知圓C:(x-a)2+(y-b)2=1過點A(1,0),則圓C的圓心的軌跡是(  )
A.點   B.直線
C.線段   D.圓
2.已知Rt△ABC的斜邊為AB,且A(-1,0),B(3,0),則直角頂點C的軌跡方程為(  )
A.(x-1)2+y2=4
B.x2+(y-1)2=4
C.(x-1)2+y2=4(x≠3,且x≠-1)
D.x2+(y-1)2=4(x≠3,且x≠-1)
3.古希臘數學家阿波羅尼奧斯的著作《圓錐曲線論》中給出了圓的另一種定義:平面內,到兩個定點A,B的距離之比是常數λ(λ>0,λ≠1)的點M的軌跡是圓.若兩定點A,B的距離為3,動點M滿足MA=2MB,則點M的軌跡圍成區域的面積為(  )
A.π   B.2π
C.3π   D.4π
4.已知線段AB的端點B的坐標為(4,3),端點A在圓x2+y2=4上運動,則線段AB的中點M的軌跡所圍成圖形的面積為(  )
A.4π   B.π
C.π   D.
5.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底邊BC對應的頂點是A(4,2),底邊的一個端點是B(3,5),則底邊另一個端點C的軌跡方程是(  )
A.(x-4)2+(y-2)2=10
B.(x+4)2+(y-2)2=10
C.(x-4)2+(y-2)2=10(x≠3,x≠5)
D.(x+4)2+(y-2)2=10(x≠3,x≠5)
6.(多選)如果點P的坐標(x,y)滿足以下方程,則點P的軌跡是圓的有(  )
A.x2+y2=0
B.x2+y2-2x+4y+6=0
C.x2+y2+2ax-b2=0(ab≠0)
D.(θ為參數,r≠0)
7.(2024·連云港月考)已知圓O:x2+y2=4及一點P(-1,0),Q在圓O上運動一周,PQ的中點M形成軌跡C,則軌跡C的方程為       .
8.圓x2+y2=8內有一點P(2,-1),AB為過點P的弦,則AB的中點Q的軌跡方程為     .
9.已知平面上到兩直線y=x與y=kx的距離平方和為1的點的軌跡是一個圓,則實數k=    .
10.在定圓x2+y2=R2內,作長度為定值2l(l<R)的弦,求弦中點的軌跡方程.
11.方程|x|-1=所表示的曲線是(  )
A.一個圓  B.兩個圓
C.半個圓  D.兩個半圓
12.(多選)已知A,B是平面內兩個定點,且AB=6,則滿足下列條件的動點P的軌跡為圓的是(  )
A.PA+PB=6   B.·=-1
C.PA=2PB   D.PA2+PB2=18
13.存在如下結論:平面內到兩定點距離之比等于已知數的動點軌跡為直線或圓.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2,0),B(2,0),動點P滿足PA=λPB(λ>0),若點P的軌跡為一條直線,則λ=    ;若λ=2,則點P的軌跡方程為        .
14.已知點M(-2,0),N(1,0),點P(x,y)滿足PM=2PN.
(1)求點P(x,y)的軌跡方程;
(2)求PM+PN的最大值.
15.已知點M在圓x2+y2+8x=0上運動,N(4,0),A(1,6),點P為線段MN中點.
(1)求點P的軌跡方程;
(2)已知B(-3,-3),C(3,-3),求PA2+PB2+PC2的最大值.
第3課時 與圓有關的軌跡問題
1.D 由圓C的方程知,圓心C的坐標為(a,b),半徑r=1,因為A(1,0)為圓C上一點,所以AC==1,即(a-1)2+b2=1,所以圓心C的軌跡是以點A為圓心,以1為半徑的圓.
2.C 設AB的中點為D,由中點坐標公式,得D(1,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質,知CD=AB=2.由圓的定義,知動點C的軌跡是以D(1,0)為圓心,以2為半徑長的圓(因為A,B,C三點不共線,所以應除去與x軸的交點).設C(x,y),則直角頂點C的軌跡方程為(x-1)2+y2=4(x≠3,且x≠-1).
3.D 以點A為原點,直線AB為x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圖略),則可取B(3,0).設M(x,y),依題意有=2,化簡整理得,x2+y2-8x+12=0,即(x-4)2+y2=4,故點M的軌跡為圓,該圓的面積為4π.
4.C 設線段AB的中點M(x,y),A(x0,y0),則即因為端點A在圓x2+y2=4上運動,所以+=4,即(2x-4)2+(2y-3)2=4,整理得:(x-2)2+(y-)2=1,所以點M的軌跡是圓心為(2,),半徑為r=1的圓.所以該圓的面積為S=πr2=π.故選C.
5.C 設C(x,y),由AB==,得(x-4)2+(y-2)2=10,又點A,B,C組成三角形,所以點C不能在直線AB上,易得直線AB的方程為y=-3x+14,若C點在直線AB上,則C(x,-3x+14),由AC==,得x=3或x=5,故x≠3且x≠5,故選C.
6.CD 對A,由圓的標準方程可知,r2≠0,所以方程x2+y2=0不表示圓,A錯誤;對B,由x2+y2-2x+4y+6=0,得(x-1)2+(y+2)2=-1<0,可知該方程不表示圓,B錯誤;對C,由x2+y2+2ax-b2=0,得(x+a)2+y2=a2+b2,因為ab≠0,所以a≠0,b≠0,所以a2+b2>0,由圓的標準方程可知,該方程表示圓心為(-a,0),半徑為的圓,C正確;對D,由(θ為參數,r≠0),得(x-a)2+(y-b)2=r2cos2θ+r2sin2θ=r2,因為r≠0,所以r2>0,該方程表示圓心為(a,b),半徑為|r|的圓,D正確.故選C、D.
7.(x+)2+y2=1 解析:設M(x,y),則Q(2x+1,2y),因為Q在圓x2+y2=4上,所以(2x+1)2+4y2=4,即(x+)2+y2=1,所以軌跡C的方程是(x+)2+y2=1.
8.x2+y2-2x+y=0 解析:設AB的中點為Q(x,y),若AB的斜率不存在,則Q(2,0),若AB的斜率為0,則Q(0,-1),若AB的斜率存在且不為0,則AB的斜率為k=,又OQ⊥AB,所以kOQ·k=-1,即·=-1,整理得x2+y2-2x+y=0,點(2,0),(0,-1)也滿足,所以點Q的軌跡方程為x2+y2-2x+y=0.
9.-1 解析:設此點的坐標為(x,y),則依題意有()2+()2=1,化簡得(+)x2+(+)·y2-(+1)xy=1,此方程要表示圓,則+1=0,且=,解得k=-1.
10.解:設坐標原點為O,長度為定值2l(l<R)的弦的中點為A,A為動點,
則OA垂直于長度為定值2l(l<R)的弦,故OA=為定值,
故弦中點的軌跡是以O為圓心,以OA=為半徑的圓,
故弦中點的軌跡方程為x2+y2=R2-l2.
11.D 由題意,得

或故原方程表示兩個半圓.
12.BC PA+PB=6=AB,顯然P的軌跡是線段AB,故A錯誤;以AB中點O為原點,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設A(-3,0),B(3,0),設P(x,y),則=(-3-x,-y),=(3-x,-y),已知·=-1,則x2+y2=8,所以點P的軌跡是圓,故B正確;由兩點間距離公式得PA=,PB=,代入PA=2PB中化簡得x2-10x+y2+9=0,即(x-5)2+y2=16,故P的軌跡是圓,故C正確;代入PA2+PB2=18中化簡得x2+y2=0,顯然P的軌跡是一個點,故D錯誤.故選B、C.
13.1 x2+y2-x+4=0 
解析:設P(x,y),由PA=λPB(λ>0),可得=λ,兩邊平方,整理得點P的軌跡方程為(1-λ2)x2+(1-λ2)y2+4(1+λ2)x+4-4λ2=0.若點P的軌跡為一條直線,則解得λ=1或λ=-1(舍去).若λ=2,則點P的軌跡方程為3x2+3y2-20x+12=0,即x2+y2-x+4=0.
14.解:(1)由PM=2PN可知,
=2,化簡得(x-2)2+y2=4,
即點P(x,y)的軌跡為以C(2,0)為圓心,半徑為2的圓,方程為(x-2)2+y2=4.
(2)由題意可知,PN=PM,
所以PM+PN=PM,
點M(-2,0)在圓外,所以PM的最大值為MC+r=4+2=6,
所以PM+PN的最大值為×6=9.
15.解:(1)設點P(x,y),M(x0,y0),因為P為MN中點,
所以于是有
因為點M在圓x2+y2+8x=0上運動,
所以++8x0=0,
代入得(2x-4)2+(2y)2+8(2x-4)=0,
化簡得x2+y2=4,
所以點P的軌跡方程為x2+y2=4.
(2)PA2+PB2+PC2=(x-1)2+(y-6)2+(x+3)2+(y+3)2+(x-3)2+(y+3)2=3x2+3y2-2x+73=85-2x,
因為-2≤x≤2,所以81≤85-2x≤89,
所以PA2+PB2+PC2的最大值為89.
2 / 2第3課時 與圓有關的軌跡問題
題型一 定義法求軌跡方程
【例1】 由圓x2+y2=9外一點P(5,12)引圓的割線交圓于A,B兩點,求弦AB的中點M的軌跡.
通性通法
定義法求軌跡方程的策略
(1)當動點滿足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時,直接求圓心、半徑得圓的方程;
(2)注意軌跡與軌跡方程的區別.
【跟蹤訓練】
(2024·連云港月考)線段AB長度為4,其兩個端點A和B分別在x軸和y軸上滑動,則線段AB中點的軌跡所圍成圖形的面積為(  )
A.2   B.4
C.2π   D.4π
題型二 直接法求軌跡方程
【例2】 點B(1,1)是圓x2+y2=4內一點,P,Q為圓上的動點.若∠PBQ=90°,求線段PQ的中點N的軌跡方程.
通性通法
直接法求軌跡方程的兩種常見類型及解題策略
  直接法求軌跡方程,就是設出動點的坐標(x,y),然后根據題目中的等量關系列出x,y之間的關系并化簡.主要有以下兩種常見類型:
(1)題目給出等量關系,求軌跡方程.可直接代入,得出方程;
(2)題中未明確給出等量關系,求軌跡方程.可利用已知條件尋找等量關系,得出方程.
提醒 求出曲線的方程后要注意驗證方程的純粹性和完備性.
【跟蹤訓練】
已知動點M與兩個定點O(0,0),A(3,0)的距離之比為,則動點M的軌跡方程為    .
題型三 代入法求軌跡方程
【例3】 已知圓C:(x-3)2+y2=9,D是圓C上的動點,點E(2,4),若動點M滿足=2,則點M的軌跡方程為(  )
A.2x+y+3=0
B.xy=9
C.(x-1)2+(y-8)2=9
D.(x-8)2+(y-1)2=9
通性通法
代入法求軌跡方程的步驟
(1)設動點P(x,y),相關動點M(x0,y0);
(2)利用條件求出兩動點坐標之間的關系
(3)代入相關動點的軌跡方程;
(4)化簡、整理,得出所求軌跡方程.
【跟蹤訓練】
已知圓C:x2+(y-1)2=1,過原點作圓C的弦OP,則OP的中點Q的軌跡方程為        .
1.已知點A的坐標是(-1,0),點M滿足MA=2,那么點M的軌跡方程是(  )
A.x2+y2+2x-3=0
B.x2+y2-2x-3=0
C.x2+y2+2y-3=0
D.x2+y2-2y-3=0
2.點P(4,-2)與圓x2+y2=4上任一點連線的中點的軌跡方程是(  )
A.(x-2)2+(y+1)2=1
B.(x-2)2+(y+1)2=4
C.(x+4)2+(y-2)2=4
D.(x+2)2+(y-1)2=1
3.已知動點M到點(8,0)的距離等于點M到點(2,0)的距離的2倍,則點M的軌跡方程是     .
第3課時 與圓有關的軌跡問題
【典型例題·精研析】
【例1】 解:如圖,∵點M是AB的中點,∴OM⊥AB,∴點M的軌跡是以OP為直徑的圓,圓心為(,6),半徑為=.∴圓的方程為(x-)2+(y-6)2=()2,化簡得x2+y2-5x-12y=0.故點M的軌跡為圓x2+y2-5x-12y=0在圓x2+y2=9內的部分.
跟蹤訓練
 D ∵OA⊥OB,設P為線段AB中點,∴OP=AB=2,設P(x,y),則=2,即x2+y2=4.則線段AB中點的軌跡是以坐標原點為圓心,2為半徑的圓,故線段AB中點的軌跡所圍成圖形的面積為4π.故選D.
【例2】 解:設線段PQ的中點N(x,y),
在Rt△PBQ中,PN=BN.
設O為坐標原點,連接ON(圖略),則ON⊥PQ,
∴OP2=ON2+PN2=ON2+BN2,
∴x2+y2+(x-1)2+(y-1)2=4,
整理得x2+y2-x-y-1=0,
∴線段PQ的中點N的軌跡方程為x2+y2-x-y-1=0.
跟蹤訓練
 x2+y2+2x-3=0 解析:設動點M(x,y),∵動點M與兩個定點O(0,0),A(3,0)的距離之比為,∴=,化簡得動點M的軌跡方程為x2+y2+2x-3=0.
【例3】 C 設M(x,y),D(a,b),由=2,得所以又因為點D在圓C:(x-3)2+y2=9上,所以(4-x-3)2+(8-y)2=9,即(x-1)2+(y-8)2=9,故選C.
跟蹤訓練
 x2+(y-)2=(y≠0)
解析:設Q(x,y)(y≠0),則P(2x,2y),代入圓C:x2+(y-1)2=1,可得(2x)2+(2y-1)2=1,即x2+(y-)2=,∴點Q的軌跡方程為x2+=(y≠0).
隨堂檢測
1.A 由A(-1,0),點M滿足MA=2,由圓的定義知,點M的軌跡為圓,其圓心為A(-1,0),半徑r=2,故其方程為(x+1)2+(y-0)2=4,即x2+y2+2x-3=0,故選A.
2.A 設圓上任一點為Q(x0,y0),PQ的中點為M(x,y),則解得因為點Q在圓x2+y2=4上,所以+=4,即(2x-4)2+(2y+2)2=4,化簡得(x-2)2+(y+1)2=1.
3.x2+y2=16 解析:設M(x,y),則=2,整理可得點M的軌跡方程為x2+y2=16.
2 / 2(共48張PPT)
第3課時 
與圓有關的軌跡問題
目錄
典型例題·精研析
01
知能演練·扣課標
02
典型例題·精研析
02
課堂互動 關鍵能力提升
題型一 定義法求軌跡方程
【例1】 由圓 x2+ y2=9外一點 P (5,12)引圓的割線交圓于 A , B
兩點,求弦 AB 的中點 M 的軌跡.
解:如圖,∵點 M 是 AB 的中點,∴ OM ⊥ AB ,∴點 M
的軌跡是以 OP 為直徑的圓,圓心為( ,6),半徑為
= .∴圓的方程為( x - )2+( y -6)2=
( )2,化簡得 x2+ y2-5 x -12 y =0.故點 M 的軌跡
為圓 x2+ y2-5 x -12 y =0在圓 x2+ y2=9內的部分.
通性通法
定義法求軌跡方程的策略
(1)當動點滿足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時,直接求圓心、半徑得圓
的方程;
(2)注意軌跡與軌跡方程的區別.
【跟蹤訓練】
(2024·連云港月考)線段 AB 長度為4,其兩個端點 A 和 B 分別在 x 軸
和 y 軸上滑動,則線段 AB 中點的軌跡所圍成圖形的面積為(  )
A. 2 B. 4
C. 2π D. 4π
解析: ∵ OA ⊥ OB ,設 P 為線段 AB 中點,∴ OP = AB =2,設 P
( x , y ),則 =2,即 x2+ y2=4.則線段 AB 中點的軌跡是以
坐標原點為圓心,2為半徑的圓,故線段 AB 中點的軌跡所圍成圖形的
面積為4π.故選D.
題型二 直接法求軌跡方程
【例2】 點 B (1,1)是圓 x2+ y2=4內一點, P , Q 為圓上的動點.
若∠ PBQ =90°,求線段 PQ 的中點 N 的軌跡方程.
解:設線段 PQ 的中點 N ( x , y ),
在Rt△ PBQ 中, PN = BN .
設 O 為坐標原點,連接 ON (圖略),則 ON ⊥ PQ ,
∴ OP2= ON2+ PN2= ON2+ BN2,
∴ x2+ y2+( x -1)2+( y -1)2=4,
整理得 x2+ y2- x - y -1=0,
∴線段 PQ 的中點 N 的軌跡方程為 x2+ y2- x - y -1=0.
通性通法
直接法求軌跡方程的兩種常見類型及解題策略
  直接法求軌跡方程,就是設出動點的坐標( x , y ),然后根
據題目中的等量關系列出 x , y 之間的關系并化簡.主要有以下兩
種常見類型:
(1)題目給出等量關系,求軌跡方程.可直接代入,得出方程;
(2)題中未明確給出等量關系,求軌跡方程.可利用已知條件尋找等
量關系,得出方程.
提醒 求出曲線的方程后要注意驗證方程的純粹性和完備性.
【跟蹤訓練】
已知動點 M 與兩個定點 O (0,0), A (3,0)的距離之比為 ,則
動點 M 的軌跡方程為 .
解析:設動點 M ( x , y ),∵動點 M 與兩個定點 O (0,0), A
(3,0)的距離之比為 ,∴ = ,化簡得動點 M 的軌
跡方程為 x2+ y2+2 x -3=0.
x2+ y2+2 x -3=0 
題型三 代入法求軌跡方程
【例3】 已知圓 C :( x -3)2+ y2=9, D 是圓 C 上的動點,點 E
(2,4),若動點 M 滿足 =2 ,則點 M 的軌跡方程為(  )
A. 2 x + y +3=0
B. xy =9
C. ( x -1)2+( y -8)2=9
D. ( x -8)2+( y -1)2=9
解析: 設 M ( x , y ), D ( a , b ),由 =2 ,得
所以又因為點 D 在圓 C :( x -3)2+
y2=9上,所以(4- x -3)2+(8- y )2=9,即( x -1)2+( y -
8)2=9,故選C.
通性通法
代入法求軌跡方程的步驟
(1)設動點 P ( x , y ),相關動點 M ( x0, y0);
(2)利用條件求出兩動點坐標之間的關系
(3)代入相關動點的軌跡方程;
(4)化簡、整理,得出所求軌跡方程.

解析:設 Q ( x , y )( y ≠0),則 P (2 x ,2 y ),代入圓 C : x2+
( y -1)2=1,可得(2 x )2+(2 y -1)2=1,即 x2+( y - )2=
,∴點 Q 的軌跡方程為 x2+ = ( y ≠0).
x2+( y - )2= ( y ≠0) 
1. 已知點 A 的坐標是(-1,0),點 M 滿足 MA =2,那么點 M 的軌
跡方程是(  )
A. x2+ y2+2 x -3=0 B. x2+ y2-2 x -3=0
C. x2+ y2+2 y -3=0 D. x2+ y2-2 y -3=0
解析: 由 A (-1,0),點 M 滿足 MA =2,由圓的定義知,點
M 的軌跡為圓,其圓心為 A (-1,0),半徑 r =2,故其方程為
( x +1)2+( y -0)2=4,即 x2+ y2+2 x -3=0,故選A.
2. 點 P (4,-2)與圓 x2+ y2=4上任一點連線的中點的軌跡方程是
(  )
A. ( x -2)2+( y +1)2=1
B. ( x -2)2+( y +1)2=4
C. ( x +4)2+( y -2)2=4
D. ( x +2)2+( y -1)2=1
解析: 設圓上任一點為 Q ( x0, y0), PQ 的中點為 M ( x ,
y ),則解得因為點 Q 在圓 x2+ y2=4
上,所以 + =4,即(2 x -4)2+(2 y +2)2=4,化簡得
( x -2)2+( y +1)2=1.
3. 已知動點 M 到點(8,0)的距離等于點 M 到點(2,0)的距離的2
倍,則點 M 的軌跡方程是 .
解析:設 M ( x , y ),則 =2
,整理可得點 M 的軌跡方程為 x2+ y2=16.
x2+ y2=16 
知能演練·扣課標
03
課后鞏固 核心素養落地
  
1. 已知圓 C :( x - a )2+( y - b )2=1過點 A (1,0),則圓 C 的
圓心的軌跡是(  )
A. 點 B. 直線
C. 線段 D. 圓
解析: 由圓 C 的方程知,圓心 C 的坐標為( a , b ),半徑 r =
1,因為 A (1,0)為圓 C 上一點,所以 AC = =
1,即( a -1)2+ b2=1,所以圓心 C 的軌跡是以點 A 為圓心,以1
為半徑的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已知Rt△ ABC 的斜邊為 AB ,且 A (-1,0), B (3,0),則直角
頂點 C 的軌跡方程為(  )
A. ( x -1)2+ y2=4
B. x2+( y -1)2=4
C. ( x -1)2+ y2=4( x ≠3,且 x ≠-1)
D. x2+( y -1)2=4( x ≠3,且 x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設 AB 的中點為 D ,由中點坐標公式,得 D (1,0).由
直角三角形的性質,知 CD = AB =2.由圓的定義,知動點 C 的軌
跡是以 D (1,0)為圓心,以2為半徑長的圓(因為 A , B , C 三點
不共線,所以應除去與 x 軸的交點).設 C ( x , y ),則直角頂點
C 的軌跡方程為( x -1)2+ y2=4( x ≠3,且 x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古希臘數學家阿波羅尼奧斯的著作《圓錐曲線論》中給出了圓的另
一種定義:平面內,到兩個定點 A , B 的距離之比是常數λ(λ>
0,λ≠1)的點 M 的軌跡是圓.若兩定點 A , B 的距離為3,動點 M
滿足 MA =2 MB ,則點 M 的軌跡圍成區域的面積為(  )
A. π B. 2π
C. 3π D. 4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以點 A 為原點,直線 AB 為 x 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圖
略),則可取 B (3,0).設 M ( x , y ),依題意有
=2,化簡整理得, x2+ y2-8 x +12=0,即( x -
4)2+ y2=4,故點 M 的軌跡為圓,該圓的面積為4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已知線段 AB 的端點 B 的坐標為(4,3),端點 A 在圓 x2+ y2=4上
運動,則線段 AB 的中點 M 的軌跡所圍成圖形的面積為(  )
A. 4π
C. 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設線段 AB 的中點 M ( x , y ), A ( x0, y0),則
即因為端點 A 在圓 x2+ y2=4上運動,所
以 + =4,即(2 x -4)2+(2 y -3)2=4,整理得:( x -
2)2+( y - )2=1,所以點 M 的軌跡是圓心為(2, ),半徑
為 r =1的圓.所以該圓的面積為 S =π r2=π.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已知等腰三角形 ABC 的底邊 BC 對應的頂點是 A (4,2),底邊的
一個端點是 B (3,5),則底邊另一個端點 C 的軌跡方程是
(  )
A. ( x -4)2+( y -2)2=10
B. ( x +4)2+( y -2)2=10
C. ( x -4)2+( y -2)2=10( x ≠3, x ≠5)
D. ( x +4)2+( y -2)2=10( x ≠3, x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設 C ( x , y ),由 AB = =
,得( x -4)2+( y -2)2=10,又點 A , B , C 組成三角
形,所以點 C 不能在直線 AB 上,易得直線 AB 的方程為 y =-3 x +
14,若 C 點在直線 AB 上,則 C ( x ,-3 x +14),由 AC =
= ,得 x =3或 x =5,故 x ≠3
且 x ≠5,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多選)如果點 P 的坐標( x , y )滿足以下方程,則點 P 的軌跡是
圓的有(  )
A. x2+ y2=0
B. x2+ y2-2 x +4 y +6=0
C. x2+ y2+2 ax - b2=0( ab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對A,由圓的標準方程可知, r2≠0,所以方程 x2+ y2
=0不表示圓,A錯誤;對B,由 x2+ y2-2 x +4 y +6=0,得( x -
1)2+( y +2)2=-1<0,可知該方程不表示圓,B錯誤;對C,
由 x2+ y2+2 ax - b2=0,得( x + a )2+ y2= a2+ b2,因為 ab
≠0,所以 a ≠0, b ≠0,所以 a2+ b2>0,由圓的標準方程可知,
該方程表示圓心為(- a ,0),半徑為 的圓,C正確;對
D,由(θ為參數, r ≠0),得( x - a )2+( y
- b )2= r2 cos 2θ+ r2 sin 2θ= r2,因為 r ≠0,所以 r2>0,該方
程表示圓心為( a , b ),半徑為| r |的圓,D正確.故選C、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x + )2+ y2=1 
解析:設 M ( x , y ),則 Q (2 x +1,2 y ),因為 Q 在圓 x2+ y2=4上,所以(2 x +1)2+4 y2=4,即( x + )2+ y2=1,所以軌跡 C 的方程是( x + )2+ y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圓 x2+ y2=8內有一點 P (2,-1), AB 為過點 P 的弦,則 AB 的中
點 Q 的軌跡方程為 .
解析:設 AB 的中點為 Q ( x , y ),若 AB 的斜率不存在,則 Q
(2,0),若 AB 的斜率為0,則 Q (0,-1),若 AB 的斜率存在
且不為0,則 AB 的斜率為 k = ,又 OQ ⊥ AB ,所以 kOQ · k =-
1,即 · =-1,整理得 x2+ y2-2 x + y =0,點(2,0),
(0,-1)也滿足,所以點 Q 的軌跡方程為 x2+ y2-2 x + y =0.
x2+ y2-2 x + y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已知平面上到兩直線 y = x 與 y = kx 的距離平方和為1的點的軌跡是
一個圓,則實數 k = .
解析:設此點的坐標為( x , y ),則依題意有( )2+
( )2=1,化簡得( + ) x2+( + ) y2-
( +1) xy =1,此方程要表示圓,則 +1=0,且 =
,解得 k =-1.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在定圓 x2+ y2= R2內,作長度為定值2 l ( l < R )的弦,求弦中點
的軌跡方程.
解:設坐標原點為 O ,長度為定值2 l ( l < R )的弦的中點為
A , A 為動點,
則 OA 垂直于長度為定值2 l ( l < R )的弦,故 OA =
為定值,
故弦中點的軌跡是以 O 為圓心,以 OA = 為半徑的
圓,故弦中點的軌跡方程為 x2+ y2= R2- l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 方程| x |-1= 所表示的曲線是(  )
A. 一個圓 B. 兩個圓
C. 半個圓 D. 兩個半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由題意,得即

故原方程表示兩個半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 (多選)已知 A , B 是平面內兩個定點,且 AB =6,則滿足下列
條件的動點 P 的軌跡為圓的是(  )
A. PA + PB =6
C. PA =2 PB D. PA2+ PB2=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PA + PB =6= AB ,顯然 P 的軌跡是線段 AB ,故A錯
誤;以 AB 中點 O 為原點,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設 A (-3,
0), B (3,0),設 P ( x , y ),則 =(-3- x ,- y ),
=(3- x ,- y ),已知 · =-1,則 x2+ y2=8,所以點
P 的軌跡是圓,故B正確;由兩點間距離公式得 PA =
, PB = ,代入 PA =2 PB 中化
簡得 x2-10 x + y2+9=0,即( x -5)2+ y2=16,故 P 的軌跡是
圓,故C正確;代入 PA2+ PB2=18中化簡得 x2+ y2=0,顯然 P 的
軌跡是一個點,故D錯誤.故選B、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 存在如下結論:平面內到兩定點距離之比等于已知數的動點軌跡
為直線或圓.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 A (-2,0), B (2,
0),動點 P 滿足 PA =λ PB (λ>0),若點 P 的軌跡為一條直
線,則λ= ;若λ=2,則點 P 的軌跡方程為
.
1 
x2+ y2- x +4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設 P ( x , y ),由 PA =λ PB (λ>0),可得
=λ ,兩邊平方,整理得點 P
的軌跡方程為(1-λ2) x2+(1-λ2) y2+4(1+λ2) x +4-
4λ2=0.若點 P 的軌跡為一條直線,則解得λ=1或
λ=-1(舍去).若λ=2,則點 P 的軌跡方程為3 x2+3 y2-20 x
+12=0,即 x2+ y2- x +4=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已知點 M (-2,0), N (1,0),點 P ( x , y )滿足 PM =2
PN .
(1)求點 P ( x , y )的軌跡方程;
解:由 PM =2 PN 可知,
=2 ,化簡得( x -2)2
+ y2=4,
即點 P ( x , y )的軌跡為以 C (2,0)為圓心,半徑為2的
圓,方程為( x -2)2+ y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求 PM + PN 的最大值.
解:由題意可知, PN = PM ,
所以 PM + PN = PM ,
點 M (-2,0)在圓外,所以 PM 的最大值為 MC + r =4+
2=6,
所以 PM + PN 的最大值為 ×6=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已知點 M 在圓 x2+ y2+8 x =0上運動, N (4,0), A (1,6),
點 P 為線段 MN 中點.
(1)求點 P 的軌跡方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設點 P ( x , y ), M ( x0, y0),因為 P 為 MN中點,
所以于是有
因為點 M 在圓 x2+ y2+8 x =0上運動,
所以 + +8 x0=0,
代入得(2 x -4)2+(2 y )2+8(2 x -4)=0,
化簡得 x2+ y2=4,
所以點 P 的軌跡方程為 x2+ y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已知 B (-3,-3), C (3,-3),求 PA2+ PB2+ PC2的
最大值.
解:PA2+ PB2+ PC2=( x -1)2+( y -6)2+( x +3)2+( y +3)2+( x -3)2+( y +3)2=3 x2+3 y2-2 x +73=85-2 x ,因為-2≤ x ≤2,所以81≤85-2 x ≤89,
所以 PA2+ PB2+ PC2的最大值為8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謝 謝 觀 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城县| 江北区| 济南市| 南京市| 乌拉特中旗| 宁武县| 尼玛县| 嫩江县| 巢湖市| 鹤庆县| 亚东县| 荔浦县| 定西市| 开江县| 连云港市| 颍上县| 丰城市| 花莲县| 威远县| 乡宁县| 南昌县| 石楼县| 乡宁县| 资源县| 陵川县| 应城市| 云梦县| 民勤县| 运城市| 无棣县| 乐山市| 东安县| 南阳市| 昌邑市| 中牟县| 华阴市| 崇明县| 彰化市| 广东省| 曲松县|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