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圓的方程 理解確定圓的幾何要素,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掌握圓的標準方程與一般方程,能根據圓的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與實際問題.【例1】 (2022·全國乙卷15題)過四點(0,0),(4,0),(-1,1),(4,2)中的三點的一個圓的方程為 .反思感悟求圓的方程的兩種方法【跟蹤訓練】1.(2022·全國甲卷14題)設點M在直線2x+y-1=0上,點(3,0)和(0,1)均在☉M上,則☉M的方程為 .2.大約在2 000年前,我國的墨子給出了圓的概念“一中同長也”,意思是說,圓有一個圓心,圓心到圓周的長都相等.這個定義比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給圓下的定義要早100多年.現有一動點P滿足OP=2,其中O為坐標原點,若M(,-),則PM的最小值為 .二、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1.能根據給定直線與圓的方程,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2.能用直線與圓的方程解決與圓有關的切線、弦長問題,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例2】 已知圓M:(x-1)2+(y-1)2=4,直線l過點P(2,3)且與圓M交于A,B兩點,且AB=2,求直線l的方程.反思感悟1.直線被圓截得的弦長的兩種求法2.解決直線與圓相切問題的策略【跟蹤訓練】已知點A(2,a),圓C:(x-1)2+y2=5.(1)若過點A只能作一條圓C的切線,求實數a的值及切線方程;(2)設直線l過點A但不過原點,且在兩坐標軸上的截距相等,若直線l被圓C截得的弦長為2,求實數a的值.三、圓與圓的位置關系 能根據給定圓的方程,判斷圓與圓的位置關系(外離、外切、相交、內切、內含).【例3】 已知圓C1:x2+y2+4x-4y-5=0與圓C2:x2+y2-8x+4y+7=0.(1)證明圓C1與圓C2相切,并求過切點的兩圓公切線的方程;(2)求過點(2,3)且與兩圓相切于(1)中切點的圓的方程.反思感悟圓與圓位置關系相關問題的求解策略(1)判斷兩圓的位置關系時常用幾何法,即利用兩圓圓心之間的距離與兩圓半徑之間的關系;(2)若兩圓相交,則兩圓公共弦所在直線的方程可由兩圓的方程作差消去x2,y2項得到.【跟蹤訓練】已知圓C1:x2+y2-4x+2y=0與圓C2:x2+y2-2y-4=0.(1)求證:兩圓相交;(2)求兩圓公共弦所在直線的方程.四、與圓有關的軌跡問題 求軌跡方程的步驟:(1)建系設點;(2)列出動點滿足的軌跡條件;(3)把軌跡條件坐標化;(4)化簡整理;(5)檢驗.在檢驗中要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點,或者補充上漏掉的部分.【例4】 如圖所示,圓O1與圓O2的半徑都是1,O1O2=4,過動點P分別作圓O1、圓O2的切線PM,PN(M,N分別為切點),使得PM=PN,試建立適當的坐標系,并求動點P的軌跡方程.反思感悟求與圓有關的軌跡問題的四種方法【跟蹤訓練】1.過圓C:(x-3)2+(y+4)2=4外一點P(x,y)引該圓的一條切線,切點為Q,PQ的長度等于點P到原點O的距離,則點P的軌跡方程為( ?。?br/>A.8x-6y-21=0B.8x+6y-21=0C.6x+8y-21=0D.6x-8y-21=02.點A(3,0)為圓x2+y2=1外一點,P為圓上任意一點,若AP的中點為M,當P在圓上運動時,求點M的軌跡.章末復習與總結【例1】?。▁-2)2+(y-3)2=13或(x-2)2+(y-1)2=5或+=或+(y-1)2=(答案不唯一) 解析:若圓過(0,0),(4,0),(-1,1)三點,設過這三點的圓的一般方程為x2+y2+Dx+Ey+F=0(D2+E2-4F>0),分別將三點的坐標代入,可得解得易得D2+E2-4F>0,所以過這三點的圓的方程為x2+y2-4x-6y=0,即(x-2)2+(y-3)2=13;若圓過(0,0),(4,0),(4,2)三點,設過這三點的圓的一般方程為x2+y2+Dx+Ey+F=0(D2+E2-4F>0),分別將三點的坐標代入,可得解得易得D2+E2-4F>0,所以過這三點的圓的方程為x2+y2-4x-2y=0,即(x-2)2+(y-1)2=5;若圓過(0,0),(-1,1),(4,2)三點,設過這三點的圓的一般方程為x2+y2+Dx+Ey+F=0(D2+E2-4F>0),分別將三點的坐標代入,可得解得易得D2+E2-4F>0,所以過這三點的圓的方程為x2+y2-x-y=0,即+=;若圓過(4,0),(-1,1),(4,2)三點,設過這三點的圓的一般方程為x2+y2+Dx+Ey+F=0(D2+E2-4F>0),分別將三點的坐標代入,可得解得易得D2+E2-4F>0,所以過這三點的圓的方程為x2+y2-x-2y-=0,即+(y-1)2=.跟蹤訓練1.(x-1)2+(y+1)2=5 解析:法一 設☉M的方程為(x-a)2+(y-b)2=r2,則解得∴☉M的方程為(x-1)2+(y+1)2=5.法二 設☉M的方程為x2+y2+Dx+Ey+F=0(D2+E2-4F>0),則M,∴解得∴☉M的方程為x2+y2-2x+2y-3=0,即(x-1)2+(y+1)2=5.法三 設A(3,0),B(0,1),☉M的半徑為r,則kAB==-,AB的中點坐標為,∴AB的垂直平分線方程為y-=3,即3x-y-4=0.聯立解得M(1,-1),∴r2=MA2=(3-1)2+[0-(-1)]2=5,∴☉M的方程為(x-1)2+(y+1)2=5.2.1 解析:動點P的軌跡是以O為圓心,2為半徑的圓,即x2+y2=4,而OM==1<2,故點M(,-)在圓內,所以當O,M,P三點共線時,PM最小,即PMmin=2-OM=2-1=1.【例2】 解:(1)當直線l的斜率存在時,設直線l的方程為y-3=k(x-2),即kx-y+3-2k=0.示意圖如圖所示,作MC⊥AB于點C.在Rt△MBC中,BC=AB=,MB=2,故MC==1,又M(1,1),故由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得=1,解得k=.故直線l的方程為3x-4y+6=0.(2)當直線l的斜率不存在時,其方程為x=2,且AB=2,所以符合題意.綜上所述,直線l的方程為3x-4y+6=0或x=2.跟蹤訓練 解:(1)因為過點A只能作一條圓C的切線,所以點A在圓C上,所以1+a2=5,解得a=±2.當a=2時,A(2,2),則切線方程為(2-1)(x-1)+2y=5,即x+2y-6=0;當a=-2時,A(2,-2),則切線方程為(2-1)(x-1)-2y=5,即x-2y-6=0.(2)設直線l的方程為x+y=b(b≠0),因為直線過A(2,a),則2+a=b,所以直線l的方程為x+y-a-2=0,所以圓C的圓心(1,0)到直線l的距離為d==,所以2=2=2,解得a=1或a=-3.【例3】 解:(1)證明:把圓C1與圓C2都化為標準方程,得(x+2)2+(y-2)2=13,(x-4)2+(y+2)2=13.圓心與半徑長分別為C1(-2,2),r1=;C2(4,-2),r2=.因為C1C2==2=r1+r2,所以圓C1與圓C2相切.由兩式相減得12x-8y-12=0,即3x-2y-3=0,就是過切點的兩圓公切線的方程.(2)法一 過圓心C1,C2的直線方程為=,即2x+3y-2=0,聯立解得則切點坐標為(1,0).設所求圓的方程為(x-a)2+(y-b)2=r2,則解得所以所求圓的方程為(x+4)2+(y-)2=,即x2+y2+8x-y-9=0.法二 由圓系方程,可設所求圓的方程為x2+y2+4x-4y-5+λ(3x-2y-3)=0.因為點(2,3)在此圓上,將點的坐標代入方程解得λ=.所以所求圓的方程為x2+y2+4x-4y-5+(3x-2y-3)=0,即x2+y2+8x-y-9=0.跟蹤訓練 解:(1)證明:圓C1的方程可化為(x-2)2+(y+1)2=5,圓C2的方程可化為x2+(y-1)2=5,∴C1(2,-1),C2(0,1),兩圓的半徑均為,∵C1C2==2<2,∴兩圓相交.(2)將兩圓的方程相減即可得到兩圓公共弦所在直線的方程,x2+y2-4x+2y-(x2+y2-2y-4)=0,即x-y-1=0.【例4】 解:如圖所示,以O1O2所在直線為x軸,線段O1O2的垂直平分線為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則O1(-2,0),O2(2,0),設動點P的坐標為(x,y),連接MO1,NO2,在Rt△PMO1中,PM2=P-1,在Rt△PNO2中,PN2=P-1.因為PM=PN,所以PM2=2PN2,即P-1=2(P-1),即P+1=2P,所以(x+2)2+y2+1=2[(x-2)2+y2],整理得x2+y2-12x+3=0,即為所求點P的軌跡方程.跟蹤訓練1.D 由題意得,圓心C的坐標為(3,-4),半徑r=2,如圖.因為|PQ|=|PO|,且PQ⊥CQ,所以|PO|2+r2=|PC|2,所以x2+y2+4=(x-3)2+(y+4)2,即6x-8y-21=0,所以點P的軌跡方程為6x-8y-21=0.2.解:設點M(x,y),因為M為線段AP的中點,點A(3,0),所以P(2x-3,2y),因為P為圓x2+y2=1上任意一點,所以(2x-3)2+(2y)2=1,化簡得(x-)2+y2=,所以點M的軌跡方程為(x-)2+y2=.故動點M的軌跡為圓心坐標為(,0),半徑長為的圓.3 / 3(共35張PPT)章末復習與總結 一、圓的方程 理解確定圓的幾何要素,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掌握圓的標準方程與一般方程,能根據圓的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與實際問題.【例1】?。?022·全國乙卷15題)過四點(0,0),(4,0),(-1,1),(4,2)中的三點的一個圓的方程為 .答案:( x -2)2+( y -3)2=13或( x -2)2+( y -1)2=5或 + = 或 +( y -1)2= (答案不唯一)解析:若圓過(0,0),(4,0),(-1,1)三點,設過這三點的圓的一般方程為 x2+ y2+ Dx + Ey + F =0( D2+ E2-4 F >0),分別將三點的坐標代入,可得解得易得 D2+ E2-4 F >0,所以過這三點的圓的方程為 x2+ y2-4 x -6 y =0,即( x -2)2+( y -3)2=13;若圓過(0,0),(4,0),(4,2)三點,設過這三點的圓的一般方程為 x2+ y2+ Dx + Ey + F =0( D2+ E2-4 F >0),分別將三點的坐標代入,可得解得易得 D2+ E2-4 F >0,所以過這三點的圓的方程為 x2+ y2-4 x -2 y =0,即( x -2)2+( y -1)2=5;若圓過(0,0),(-1,1),(4,2)三點,設過這三點的圓的一般方程為 x2+ y2+ Dx + Ey + F =0( D2+ E2-4 F >0),分別將三點的坐標代入,可得解得易得 D2+ E2-4 F >0,所以過這三點的圓的方程為 x2+ y2- x - y =0,即+ = ;若圓過(4,0),(-1,1),(4,2)三點,設過這三點的圓的一般方程為 x2+ y2+ Dx + Ey + F =0( D2+ E2-4 F >0),分別將三點的坐標代入,可得解得易得 D2+ E2-4 F >0,所以過這三點的圓的方程為 x2+ y2- x -2 y - =0,即 +( y -1)2= .反思感悟求圓的方程的兩種方法【跟蹤訓練】1. (2022·全國甲卷14題)設點 M 在直線2 x + y -1=0上,點(3,0)和(0,1)均在☉ M 上,則☉ M 的方程為 .解析:法一 設☉ M 的方程為( x - a )2+( y - b )2= r2,則解得∴☉ M 的方程為( x -1)2+( y +1)2=5.( x -1)2+( y +1)2=5 法二 設☉ M 的方程為 x2+ y2+ Dx + Ey + F =0( D2+ E2-4 F >0),則 M ,∴解得∴☉ M 的方程為 x2+ y2-2 x +2 y -3=0,即( x -1)2+( y +1)2=5.法三 設 A (3,0), B (0,1),☉ M 的半徑為 r ,則 kAB = =- , AB 的中點坐標為 ,∴ AB 的垂直平分線方程為 y - =3,即3 x - y -4=0.聯立解得 M (1,-1),∴ r2= MA2=(3-1)2+[0-(-1)]2=5,∴☉ M 的方程為( x -1)2+( y +1)2=5.2. 大約在2 000年前,我國的墨子給出了圓的概念“一中同長也”,意思是說,圓有一個圓心,圓心到圓周的長都相等.這個定義比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給圓下的定義要早100多年.現有一動點 P 滿足OP =2,其中 O 為坐標原點,若 M ( ,- ),則 PM 的最小值為 .1 解析:動點 P 的軌跡是以 O 為圓心,2為半徑的圓,即 x2+ y2=4,而 OM = =1<2,故點 M ( ,- )在圓內,所以當 O , M , P 三點共線時, PM 最小,即 PMmin=2- OM=2-1=1.二、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1. 能根據給定直線與圓的方程,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2. 能用直線與圓的方程解決與圓有關的切線、弦長問題,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例2】 已知圓 M :( x -1)2+( y -1)2=4,直線 l 過點P (2,3)且與圓 M 交于 A , B 兩點,且 AB =2 ,求直線 l的方程.解:當直線 l 的斜率存在時,設直線 l 的方程為y -3= k ( x -2),即 kx - y +3-2 k =0.示意圖如圖所示,作 MC ⊥ AB 于點 C .在Rt△ MBC 中, BC = AB = , MB =2,故 MC= =1,又 M (1,1),故由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得 =1,解得 k = .故直線 l 的方程為3 x -4 y +6=0.(2)當直線 l 的斜率不存在時,其方程為 x =2,且 AB =2 ,所以符合題意.綜上所述,直線 l 的方程為3 x -4 y +6=0或 x =2.反思感悟1. 直線被圓截得的弦長的兩種求法2. 解決直線與圓相切問題的策略【跟蹤訓練】已知點 A (2, a ),圓 C :( x -1)2+ y2=5.(1)若過點 A 只能作一條圓 C 的切線,求實數 a 的值及切線方程;解:因為過點 A 只能作一條圓 C 的切線,所以點 A 在圓 C上,所以1+ a2=5,解得 a =±2.當 a =2時, A (2,2),則切線方程為(2-1)( x -1)+2 y=5,即 x +2 y -6=0;當 a =-2時, A (2,-2),則切線方程為(2-1)( x -1)-2 y =5,即 x -2 y -6=0.(2)設直線 l 過點 A 但不過原點,且在兩坐標軸上的截距相等,若直線 l 被圓 C 截得的弦長為2 ,求實數 a 的值.解:設直線 l 的方程為 x + y = b ( b ≠0),因為直線過 A (2, a ),則2+ a = b ,所以直線 l 的方程為 x + y - a -2=0,所以圓 C 的圓心(1,0)到直線 l 的距離為 d = =,所以2 =2 =2 ,解得 a =1或 a =-3.三、圓與圓的位置關系 能根據給定圓的方程,判斷圓與圓的位置關系(外離、外切、相交、內切、內含).【例3】 已知圓 C1: x2+ y2+4 x -4 y -5=0與圓 C2: x2+ y2-8 x +4 y +7=0.(1)證明圓 C1與圓 C2相切,并求過切點的兩圓公切線的方程;解:證明:把圓 C1與圓 C2都化為標準方程,得( x +2)2+( y -2)2=13,( x -4)2+( y +2)2=13.圓心與半徑長分別為 C1(-2,2), r1= ;C2(4,-2), r2= .因為 C1 C2= =2 = r1+ r2,所以圓 C1與圓 C2相切.由兩式相減得12 x -8 y -12=0,即3 x -2 y -3=0,就是過切點的兩圓公切線的方程.(2)求過點(2,3)且與兩圓相切于(1)中切點的圓的方程.解:法一 過圓心 C1, C2的直線方程為 = ,即2 x+3 y -2=0,聯立解得則切點坐標為(1,0).設所求圓的方程為( x - a )2+( y - b )2= r2,則解得所以所求圓的方程為( x +4)2+( y - )2= ,即 x2+ y2+8 x - y -9=0.法二 由圓系方程,可設所求圓的方程為 x2+ y2+4 x -4 y -5+λ(3x -2 y -3)=0.因為點(2,3)在此圓上,將點的坐標代入方程解得λ= .所以所求圓的方程為 x2+ y2+4 x -4 y -5+ (3 x -2 y -3)=0,即x2+ y2+8 x - y -9=0.反思感悟圓與圓位置關系相關問題的求解策略(1)判斷兩圓的位置關系時常用幾何法,即利用兩圓圓心之間的距離與兩圓半徑之間的關系;(2)若兩圓相交,則兩圓公共弦所在直線的方程可由兩圓的方程作差消去 x2, y2項得到.【跟蹤訓練】已知圓 C1: x2+ y2-4 x +2 y =0與圓 C2: x2+ y2-2 y -4=0.(1)求證:兩圓相交;解:證明:圓 C1的方程可化為( x -2)2+( y +1)2=5,圓 C2的方程可化為 x2+( y -1)2=5,∴ C1(2,-1), C2(0,1),兩圓的半徑均為 ,∵ C1 C2= =2 <2 ,∴兩圓相交.(2)求兩圓公共弦所在直線的方程.解:將兩圓的方程相減即可得到兩圓公共弦所在直線的方程, x2+ y2-4 x +2 y -( x2+ y2-2 y -4)=0,即 x - y -1=0.四、與圓有關的軌跡問題 求軌跡方程的步驟:(1)建系設點;(2)列出動點滿足的軌跡條件;(3)把軌跡條件坐標化;(4)化簡整理;(5)檢驗.在檢驗中要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點,或者補充上漏掉的部分.【例4】 如圖所示,圓 O1與圓 O2的半徑都是1, O1 O2=4,過動點 P分別作圓 O1、圓 O2的切線 PM , PN ( M , N 分別為切點),使得 PM= PN ,試建立適當的坐標系,并求動點 P 的軌跡方程.解:如圖所示,以 O1 O2所在直線為 x 軸,線段 O1O2的垂直平分線為 y 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則O1(-2,0), O2(2,0),設動點 P 的坐標為( x , y ),連接 MO1, NO2,在Rt△ PMO1中, PM2= P -1,在Rt△ PNO2中, PN2= P -1.因為 PM = PN ,所以 PM2=2 PN2,即 P -1=2( P -1),即 P +1=2 P ,所以( x +2)2+ y2+1=2[( x -2)2+ y2],整理得 x2+ y2-12 x +3=0,即為所求點 P 的軌跡方程.反思感悟求與圓有關的軌跡問題的四種方法【跟蹤訓練】1. 過圓 C :( x -3)2+( y +4)2=4外一點 P ( x , y )引該圓的一條切線,切點為 Q , PQ 的長度等于點 P 到原點 O 的距離,則點 P的軌跡方程為( )A. 8 x -6 y -21=0 B. 8 x +6 y -21=0C. 6 x +8 y -21=0 D. 6 x -8 y -21=0解析: 由題意得,圓心 C 的坐標為(3,-4),半徑 r =2,如圖.因為| PQ |=| PO |,且 PQ ⊥ CQ ,所以| PO |2+ r2=| PC |2,所以 x2+ y2+4=( x -3)2+( y +4)2,即6 x -8 y -21=0,所以點 P 的軌跡方程為6 x -8 y -21=0.2. 點 A (3,0)為圓 x2+ y2=1外一點, P 為圓上任意一點,若 AP 的中點為 M ,當 P 在圓上運動時,求點 M 的軌跡.解:設點 M ( x , y ),因為 M 為線段 AP 的中點,點 A (3,0),所以 P (2 x -3,2 y ),因為 P 為圓 x2+ y2=1上任意一點,所以(2 x -3)2+(2 y )2=1,化簡得( x - )2+ y2= ,所以點 M 的軌跡方程為( x - )2+ y2= .故動點 M 的軌跡為圓心坐標為( ,0),半徑長為 的圓.謝 謝 觀 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章末復習與總結.docx 章末復習與總結.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