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6年浙江省社會思品中考精編系列——生活的時空選擇題讀世界局部區域圈,回答1—2題。1.(2016杭州卷)圖中①②③④為世界著名海峽或運河,其中位于東半球的共有A.1處 B.2處 C.3處 D.4處【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l、8)【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④為巴拿馬運河,位于西半球,故選C。2.(2016杭州卷)圖中甲為阿拉伯半島,這里的居民主要為A.黃色人種 B.黑色人種 C.白色人種 D.棕色人種【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3)【解析】本題從世界三大人種分布圖中即可找到正確答案,故選C。讀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示意圖,回答3—4題。3.(2016杭州卷)關于圖中I界線的敘述,正確的是①我國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分界線②接近于我國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③我國1月O℃等溫線大致經過該界線④和我國旱地與水田的分界線基本重合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B【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5、6)【解析】I界線為南北方地理分界線,與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位置大致吻合。故選B。4.(2016杭州卷)以下為北京、杭州、烏魯木齊、西寧四地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其中屬于杭州的是【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5)【解析】杭州為亞熱帶季風氣候。1月氣溫在0℃以上,降水較多,故選C。閱讀《浙江省2014年土地利用結構表》,回答5—6題。浙江省2014年土地利用結構表土地利用類型耕地林地其他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全部所占比例(%)18.7153.519.48126.31005.(2016杭州卷)從上表可以看出浙江省土地資源的特點是A.地區分布不均 B.總量多,人均占有量少C.浪費破壞嚴重 D.林地多,但耕地比重小【答案】D【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8、9、37)【解析】本題從材料數據中可直接得出結論,答案為D。6.(2016杭州卷)浙江省地形復雜,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2015年3月1日,《浙江省水土保持條例》正式施行。下列關于我省水土流失自然原因的表述,正確的是21cnjy.com①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起伏較大 ②屬于季風氣候,降水集中于夏季③毀林開荒,植被破壞嚴重 ④城鎮及工礦建設不當,致使地表裸露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5、38)【解析】本題要注意從自然原因(地形、氣候)分析原因,正確答案為A。讀圖1,據此回答2—3題。2.(2016湖州卷)該區域東臨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答案】B【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解析】里約熱內盧位于巴西,其東面為大西洋,故選B。3.(2016湖州卷)生活在這里的居民主要信仰A.基督教 B.佛教 C.印度教 D.伊斯蘭教【答案】A【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3)【解析】本題可結合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圖判斷,答素為A。圖2為世界某區域示意圖。回答10~11題。10.(2016嘉興卷)圖中甲地的氣候特征是A.雨熱同期 B.夏季炎熱干燥C.終年多雨 D.冬季寒冷干燥【答案】B【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解斬】從圖中可知,甲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屬地中海氣候。故選B。11.(2016嘉興卷)乙地所在國家的經濟特點是A.現代化牧業 B.商品化農業C.逐水草而居 D.旅游業發達【答案】D【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7)【解析】從圖中可知,乙地為阿爾卑斯山區。據此判斷其所在國家為瑞士。故選D。12.(2016嘉興卷)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特色。下列民族與其生活特色對應正確的是A.藏族——糌粑 B.回 族——青稞酒 C.壯族——窯洞 D.蒙古族——吊腳樓 【答案】A12.(2016舟山卷)舟山有一個著名的漁港——沈家門漁港。它不僅有“中國漁都”之美譽,也是世界三大漁港之一。沈家門發展漁業的優勢條件是A.瀕臨東海,魚類豐富 B.海岸線長,地勢平坦C.氣候濕潤,冬冷夏熱 D.河湖眾多,水運便利【答案】A觀察右邊曲線圖回答15-16題。15.(2016金華卷)下列對圖中信息解讀正確的是A.國有經濟地位日益鞏固B.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消失C.能源的利用率不斷提高D.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8)【解析】該題主要考查學生從圖表中獲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學生仔細讀圖,抓住圖中四條有效信息,對選項逐一分析可知,只有C項符合題意。2·1·c·n·j·y16.(2016金華卷)圖中信息啟示我們,“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進一步①改革經濟體制,追求高速發展 ②統籌城鄉經濟,促進協調發展③建設生態文明,倡導綠色發展 ④堅持科教興國,推進創新發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8)【解析】該題只要結合圖中信息逐一分析即可。①中“追求高速發展”不符合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可排除,故選D。21·世紀*教育網20.(2016麗水卷)麗水市青瓷、畫鄉、石雕、畬鄉四個小鎮被列入省級第一批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小超同學計劃對300名游客進行特色小鎮“滿意度”具體情況的調查。最合適的調查方法是www-2-1-cnjy-comA.問卷調查法 B.實地考察法 C.訪問調查法 D.文獻調查法【答案】A【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2)【解析】本題要求學生根據調查的實際需要,選用適當的調查方法。該材料中調查對象有300個,人數較多,最適合用問卷調查法。2-1-c-n-j-y依托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推動了東中西部協調發展。讀圖回答8、9小題。 第8、9題圖 長江流域局部圖8.(2016寧波卷)長江經濟帶作為連接沿海經濟帶和西部地區的紐帶,其最主要的優勢是 A.濕潤的氣候 B.發達的內河航運 C.肥沃的土壤 D.豐富的礦產資源【答案】B【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5)【解析】該題是一道以長江經濟帶為背景、綜合性較強的地理題目。該經濟帶就是以長江為紐帶把東中西連接起來,所以它最主要的優勢是內河航運發達、交通便利。故選B。【出處:21教育名師】9.(2016寧波卷)下列對長江沿岸城市描述正確的是 A.重慶屬于青藏地區 B.上海地處第一階梯 C.武漢位于長江下游地區 D.圖中的直轄市均位于季風區【答案】D【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5、6、8)【解析】該題是涉及多個考點的一道較難的地理題目。解答本題要結合圖,對每個選項逐一分析、排除。重慶屬于中國的南方地區,不是青藏地區,選項A錯。上海屬于我國的第三階梯,B也錯。武漢位于長江的中游,C也錯。故選D。4.(2016衢州卷)讀圖1,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甲地地勢平坦,河網密布,農作物一年一熟B.乙地種植小麥、玉米為主,河流冬季不結冰C.丙地居民逐水草而居,那達慕大會是其傳統的娛樂活動D.甲、乙、丙三地均位于中緯度,同屬溫帶季風氣候【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6)【解析】此題考查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特點,可采用排除法。甲地為南方地區,農作物可以一年兩熟甚至三熟,故A排除。乙地是北方地區,河流冬季結冰,故B排除。甲、乙、丙三地的氣候類型分別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故D也可排除。所以正確答案是C。讀圖2,回答5—6題。5.(2016衢州卷)當河流①下游因降水導致河水暴漲時,其他三條河流的水量變化情況是A.河流②水量減少 B.河流③④水量減少C.河流④水量暴漲 D.河流②④水量不變【答案】B【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5)【解析】因為尼羅河下游為地中海氣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所以河水暴漲說明此時是冬季。②為熱帶沙漠氣候;③長江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④密西西比河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所以正確答案是B。6.(2016衢州卷)對四條河流的相關描述正確的是A.河流①注入波斯灣,該區域有“世界的石油寶庫”之稱B.河流②位于非洲,注入地中海,當地居民主要是白色人種C.河流③是當地的運輸大動脈,下游地區人口密度小D.河流④流經的平原地區以機械耕作為主,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答案】D【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3、5、6)【解析】此題可采用排除法。①是尼羅河,②是幼發拉底河,故A、B排除。③是長江,長江下游入口眾多,因此C也排除。所以正確答案是D。www.21-cn-jy.com3.(2016紹興卷)巴黎市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見右圖)。下列對巴黎的氣候特征描述最恰當的是______。A.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B.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夏不太熱,冬不太冷,全年降水較多D.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8)【解析】該題主要考查學生從圖表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從該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可判斷該地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C選項符合溫帶海洋性氣候特征。5.(2016紹興卷)根據右圖地球儀中的經緯網判斷,下列對①②處的描述正確的是______。 A.①地屬于中緯度地區 B.②地位于①地的正南方 C.②地屬于北溫帶 D.①②兩地均位于東半球【答案】B【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8)【解析】該題重點考查學生從地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學會從地球儀上看世界,學會區分緯度帶和溫度帶。由圖可知,①位于北回歸線上,屬于低緯度。故A錯。②位于赤道,與①在同一條經線上,從而可以判定②在①的正南方,可見B正確。②為熱帶,C錯誤。由圖中可知,該圖沒有注明經度,故無法判定東西半球,所以D也錯。故選B。【版權所有:21教育】6.(2016義烏卷)在2016年義烏旅游博覽會上有一則廣告,關鍵詞有“歐洲——山地之國——冬季滑雪——冰川快車”。這則廣告推薦的旅游目的地最有可能在A.以色列 B.日本 C.秘魯 D.瑞士【答案】D【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7)當歸是中國特有的中藥材。讀中國當歸分布示意圖,回答11~12題。第11~12題圖11.(2016臺州卷)我國當歸的主要產區是A.四川省 B.甘肅省 C.湖北省 D.云南省【答案】B【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4、8)【解析】該題考查學生從地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只要對應中國政區圖,就可判定圖中當歸主要產區是甘肅省。12.(2016臺州卷)甲地當歸種植戶的居住環境最可能是【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6)讀珠江三角洲“基塘農業”示意圖,回答13~14題。第13~14題圖13.(2016臺州卷)珠江三角洲農民創建“基塘”利用的自然條件是A.低洼的地形 B.肥沃的土壤 C.稠密的水網 D.豐沛的降水【答案】A【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6)【解析】珠江三角洲位于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下游,該地地勢低平,洼地眾多,宜于利用低洼的地形創建“基塘”養魚,發展生態農業,故選A。14.(2016臺州卷)珠江三角洲從“桑基蔗基魚塘”到“花基果基魚塘”的改變,最主要原因是A.廉價勞動力的增加 B.科學技術的進步C.市場需求的變化 D.國家政策的調控【答案】C12.(2016溫州卷)小李同學學習《眾多的河湖》一課時,在“世界主要河流”圖中的亞馬孫河旁標注了“熱帶雨林氣候”。從這一正確標注中可以看出該河流具有的特點是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A.河段長 B.水量大 C.流速快 D.含沙量大【答案】B【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解析】依據熱帶雨林氣候的特征“終年高溫多雨”可知亞馬孫河水量大,故選B。 陜西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西安是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結合圖2,回答13-15題。13.(2016溫州卷)下列對陜西自然環境描述正確的有①地形種類單一 ②地勢南、北高,中部低③高原山地面積廣大 ④關中平原位于南方地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8)【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讀圖的能力。從圖中可知陜西中部為平原,地勢低;南部為山區,北部為高原,海拔高。故選C。21教育網14.(2016溫州卷)陜北高原地域特征顯著,體現其特征的有①窯洞內冬暖夏涼 ②信天游高亢奔放③高原上牦牛成群 ④黃土地千溝萬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6)【解析】陜北屬北方地區,牦牛是青藏地區的特色,可排除③,故選B。二、非選擇題25.(2016杭州卷)(8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國青海與西藏區域示意圖。材料二:青海和西藏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海拔高,晴天多,光照強,晝夜溫差大。(1)圖中①為 山脈,它是我國 (河流)的發源地。拉薩位于西寧的____ 方向。(3分)【來源:21·世紀·教育·網】(2)青海和西藏最適合發展 (填“種植業”或“畜牧業”)。分析青海和西藏的牧草營養成分特別高的原因。(5分) 21*cnjy*com22.(2016湖州卷)(8分)2016年是長江經濟帶發展全面推進之年。長江經濟帶是國家一項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湖北省在其中發揮戰略支撐作用。結合下圖,回答問題。【來源:21cnj*y.co*m】(1)從圖6可以看出,長江經濟帶覆蓋了11個省市,其中長江干流沒有流經的省級行政區有 、 。(2分)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2)根據圖7,描述湖北省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選擇其中相關的兩個特點,寫出它們之間的關系。(6分)【答案】(1)貴州。(1分) 浙江。(1分)(2)自然環境:西部以山地為主,東部以平原為主,地勢西高東低;河湖眾多,河流大致自西向東流;水資源、水能資源豐富。 人文環境:港口眾多,航運發達;西部有眾多水電站,電力資源豐富;東部城市眾多。 關系:受地勢的影響,河流大致自西向東流;西部地處階梯交替處,落差大,使得水能資源豐富,有眾多的水電站;東部平原為主,河湖眾多,水資源豐富,航運發達,為城市的興起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河湖眾多,有利于發展航運等。(第一小問能描述四個特點得4分,描述五個及其以上特點得5分。本題總分不超過6分)【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4、5、8、9)【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從圖中獲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第(1)題從圖6可看出貴州、浙江未流經。第(2)題前半問要結合圖7仔細觀察,自然環境特點主要從地形、氣候、河湖、自然資源等方面描述,人文環境據圖可從交通、城市等方面描述;后半問要留意相關的特點。21.(2016嘉興卷)(10分)人們因地制宜,創造著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閱讀圖表,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表1:甲、乙兩區域典型城市氣溫、降水資料 項目城 市1月份7月份年降水量(mm)日均最高溫(℃)日均最低溫(℃)日均最高溫(℃)日均最低溫(℃)喀什市0-10321864成都市1033022904(1)據圖5、圖6,判斷甲、乙兩區域分別所屬的地形區,并說出其共同的地形特點。(3分)(2)結合材料一、二,分析兩地形成不同農業生產特色的自然原因。(4分) (3)甲區域人們在發展綠洲農業過程中,創造了何種灌溉設施?請你為該區域農業發展再提兩條合理化建議。(3分)【答案】(1)甲是塔里木盆地,乙是四川盆地。(2分)地形特點:四周高、中間低。(1分)(2)甲區域溫差大,降水稀少;沙漠廣布,河流少且流量季節變化大。(2分)乙區域氣候溫和,降水豐沛;盆地內的成都平原地勢平坦,河流多,灌溉水源充足。(2分)(3)坎兒井。(1分) 采用節水灌溉技術,發展節水農業;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農業種植結構,開發耐旱、附加值高的農作物。(2分)【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5、6、8、9)【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第(1)題根據圖上位置可判斷甲地是塔里木盆地,乙是四川盆地,盆地的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第(2)題分析農業特色形成的自然原因,要結合材料從地形、氣候、河流等方面回答。第(3)題從綠洲農業可判斷為坎兒井,新疆地區同以色列有共同之處,區域農業發展可參考以色列的措施回答。21.(2016金華卷)觀察“沿北緯400的亞洲地形剖面圖”,回答問題。(10分)(1)請按自西向東的順序寫出北緯400緯線穿越的亞洲三大地理分區的名稱。(3分)(2)寫出圖中A、B兩處相應的地形區名稱,并概述北緯400緯線附近亞洲的地形地勢特點。(4分)(3)暑假,小明一家將到帕米爾高原看風景,他上網搜索到以下旅游小貼士:①上帕米爾高原必須辦理邊防證;②警惕高原反應,帶上氧氣袋、太陽鏡和防曬霜;③5~9月份是最佳旅游季節,其他時間較為寒冷,常年必備厚衣服;④清真寺內禁止煙酒,信教者忌食豬肉等。請你運用所學知識,任選“旅游小貼士”中的三個方面談談其合理性。(3分)【答案】(1)西亞、中亞、東亞。(3分)(2)A:內蒙古高原;(1分)B:華北平原。(1分)地形種類多樣,地表起伏很大。(2分)(3)①帕米爾高原位于我國領土最西端,是邊境地區。②帕米爾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高寒缺氧,太陽光照射強烈。③以高原山地氣候為主。④居民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有獨特的風俗習慣。(每點1分,答出三點給3分)21.(2016麗水卷)(10分)讀圖回答問題。 (1)甲區域位于我國的 地區(地理區域),甲、乙兩區域實地范圍較大的是 。(2分)(2)列舉甲區域典型的生產、生活方式各一例。(2分)分析圖2中成都平原成為我國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的有利條件。(4分)(3)甲、乙兩區域緯度相近,生產和生活方式卻差異顯著,請根據圖3分析原因。(2分)【答案】(1)青藏。(1分) 甲區域。(1分)(2)生產方式:高寒畜牧業(或:畜牧業)。(1分)生活方式:衣:藏袍;食:牛羊肉、酸奶、奶酪、糌粑;住:帳篷;行:馬、牦牛。(任寫其一即可)(1分)有利條件:①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熱冬溫,降水充沛;②地勢平坦,土壤肥沃;③岷江流經,水資源豐富;④都江堰水利工程發揮了灌溉和防洪作用。(3)甲區域地處高原,海拔高,氣溫低;(1分)乙區域地處盆地,地勢低平,夏熱冬溫。(1分)【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6、8、9)【解析】本題是一道純地理知識的綜合題,著重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第(1)題第一問讀圖,從圖中提取有效信息,如牦牛被稱為“高原之舟”,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據此就可判定該區域是青藏地區。后一問從甲、乙兩地所跨經度范圍的大小即可判定大小。第(2)題第一問只要列舉該地區的生產、生活特點各一例并作簡要分析即可。后一問要結合地圖,從圖中找出成都平原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可從地形、氣候、河流、交通等方面分析。第(3)題也要從圖中找答案。圖3是一幅地形剖面圖.從圖中可知,甲、乙分別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可見兩地生產、生活方式差異顯著的原因是地形差異。16.(2016寧波卷)(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15年11月,第六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發表的《關于東北亞和平與合作的聯合宣言》指出,濟州、奈良和寧波為2016年“東亞文化之都”。下圖為2016年東亞文化之都分布圖。第16題圖 材料二:河姆渡遺址、天一閣藏書樓、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在歷史的長河中,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寧波,用獨特的文化與世界進行著對話。(1)奈良是哪個國家的城市?濟州位于寧波的什么方位?你判斷該方位的方法是什么?(3分)(2)結合材料,分析寧波當選“東亞文化之都”的有利條件。(3分)(3)寧波當選“東亞文化之都”有什么意義?請你為推廣寧波文化寫一條宣傳標語。(4分)【答案】(1)日本。(1分) 東北。(1分) 一般定向法。(1分)(2)寧波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地理位置優越;經濟發達等。(3分)(3)有利于促進不同城市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有利于進一步豐富寧波的文化底蘊;有利于提高寧波的知名度、影響力和城市品位等。(2分)宣傳標語符合題意即可得分。如“風雨天一閣,藏盡天下書”等。(2分)【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7、8)【解析】該題涉及的知識點不多,重點在于考查學生的讀圖、析圖及分析材料、歸納材料的能力,重在考查能力而不是知識。第(1)題主要考查地理知識,屬于簡單題,可直接從圖中得出答案。第(2)題要結合圖和材料,有針對性地回答:從圖中可知,寧波地處沿海,地理位置優越,經濟發達;從材料二可知,寧波的文化底蘊深厚。第(3)題屬于意義類題目,從直接答到間接;標語要求精簡,符合題意。21.(2016衢州卷)(10分)都江堰是我國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甲是 高原,乙是 (河流),丙是 (城市)。(3分)(2)結合材料分析在岷江中游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自然原因,并說明該水利工程的偉大之處。(5分)(3)四川諺語“天府美自古堰來”蘊含了哪些道理?(2分)【答案】(1)青藏 長江 重慶(3分)(2)自然原因:①地形因素:因為都江堰位于岷江中游,該河段從高海拔地區流向低海拔地區,落差較大,是岷江從山區瀉入平原的瓶頸之地。②氣候因素:因為該地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或:季風不穩定),經常造成河水泛濫成災。(2分)21·cn·jy·com偉大之處:①都江堰是一項綜合性的防洪和灌溉工程,其獨特的水利建筑藝術,創造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水利形式,是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②都江堰工程使岷江不再泛濫成災,對成都平原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有著深遠影響,成都平原因此被譽為“天府之國”。③都江堰工程歷史悠久,至今仍然為成都平原成為西南最重要商品糧基地發揮重要作用。(3分)(3)道理:①自然條件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人們應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②人類對自然的改造要順應自然規律,人類與自然應和諧相處,等等。(2分)(1)【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5)【解析】此題考查學生的讀圖、填圖能力。都江堰這項水利工程,位于長江支流岷江中游。由此判斷圖6為長江上游地形圖。甲為長江源頭青藏高原。乙是長江,丙是重慶。(2)【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5,9)【解析】此題抓住兩個題眼:自然原因和偉大之處。自然原因可以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自然資源等方面分析。結合圖6、圖7,我們就可以從地形和氣候兩方面分析。偉大之處則從都江堰的地位、重要性、作用等角度展開說明。(3)【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6、8)【解析】都江堰是人類改造自然的其中一項成功典范,因此,我們改造自然時,要順應自然規律。同時也反映出自然環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要做到因地制朝宜發展經濟。21*cnjy*com21.(2016臺州卷)(10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中亞阿姆河、錫爾河流域是世界主要棉花種植區,出產的棉花十分優質。該流域農業不能靠自然降雨,為了灌溉棉田,修建了許多灌渠,每年從阿姆河和錫爾河采走大量的水。但水量損失很大(如卡拉庫姆灌渠有30%~75%的水因沙漠高蒸發率和沿途滲漏而損失),加上各國之間水爭不斷,咸海失去了80%的水體。下圖是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主要棉花種植區分布示意圖。第21題圖(1)簡述圖示區域棉花種植區的空間分布特點。(2分)(2)圖示區域棉花產量大、品質優,簡析其有利自然條件。(4分)(3)為了拯救咸海,該區域在發展農業生產時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4分)【答案】(1)沿河(或,河流兩岸)地區;灌渠附近。(2分)(2)夏季氣溫高;光照充足(或:雨天少);晝夜溫差大;有灌溉水源;地勢平坦開闊;沙質土壤。(每點1分,答出四點給4分)(3)發展滴灌、噴灌等節水技術;修建地下引水渠;提高灌渠工程建設質量;加強國家間用水的協商與合作。(答出一點給2分,共4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