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6年浙江省社會思品中考精編系列——發展的選擇選擇題10.(2016杭州卷)2016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紀念日。某班同學要設計“中國共產黨成立背景”的主題黑板報,下列選項可作為板報內容的有①十月革命的影響 ②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發展壯大③北伐戰爭的勝利 ④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8、29)【解析】本題可用排除法。北伐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故選C。11.(2016杭州卷)1956年是新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年份。假如我們生活在這一年,可以看到A.首都人民熱烈慶祝抗美援朝取得勝利 B.報紙上刊登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消息C.一場大規模的全民煉鋼運動蓬勃開展 D.全社會開展“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答案】B【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33)【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故選B。12.(2016杭州卷)學習歷史需要有清晰的時序感。小王同學繪制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年代尺”,請幫他在其中的①處填上相應的內容www.21-cn-jy.com A.《三國同盟條約》簽訂 B.日本偷襲珍珠港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雅爾塔會議召開【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32)19.(2016杭州卷)G20峰會給杭州帶來了打造國際化城市的重大機遇。市委市政府提出杭州要大力提升對外貿易核心競爭力,支持重點企業“走出去”。該舉措的背景有【版權所有:21教育】①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 ②世界經濟技術的發展規律③“走出去”是杭州發展的根本基點 ④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41)【解析】本題可用排除法,發展的根本基點應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故選B。14.(2016湖州卷)圖4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的一個歷史事件。有關該事件的歷史要素,敘述正確的有①背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②目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③地點:陜西西安④意義: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30)【解析】從圖可知該事件為西安事變,故選C。14.(2016嘉興卷)1938年的一天,毛澤東跟董必武談起一件他們共同經歷的往事,涉及這樣一些關鍵信息:上海法租界、陳獨秀、嘉興南湖、共產主義。據此推斷這件往事是A.新文化運動 B.五四運動 C.中國共產黨成立 D.第一次國共合作【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8)【解析】該題考查歷史事件,只要抓住材料“上海、嘉興南湖、共產主義”等信息就可判斷為“中共一大召開,共產黨成立”。故選C。16.(2016嘉興卷)圖3是20世紀20年代發生在中國的某次戰爭的進軍路線示意圖。讀圖判斷這次戰爭是A.抗日戰爭 B.北伐戰爭 C.解放戰爭 D.甲午戰爭【答案】B17.(2016嘉興卷)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教授歐拉率領研究團隊,首次將二氧化碳直接轉化為甲醇燃料。這項研究成果有利于①開發利用新能源 ②緩解資源短缺 ③跨區域調配資源 ④根治環境污染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答案】A【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37、38)【解析】二氧化碳轉化成燃料既緩解資源短缺,又是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故選A。11.(2016舟山卷)舟山有一座知名的島嶼——東極青浜島。74年前,押解英國戰俘的日本“里斯本丸”號途經該島附近海域時被美軍魚雷擊中,東極漁民冒死營救英國戰俘。東極營救出現于A.珍珠港戰役中 B.中途島海戰中 C.甲午戰爭時期 D.抗日戰爭時期【答案】D【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30、32)【解析】本題從材料信息“74年前”“東極”可排除其他歷史事件,故選D。19.(2016舟山卷)右圖是20世紀20年代發生在中國的某次戰爭的進軍路線示意圖。在圖中A地率領某獨立團英勇作戰的將領是A.李宗仁 B.葉挺C.彭德懷 D.賀龍【答案】B【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9)【解析】本題從材料“20世紀20年代”“中國”“A地為湖北”“獨立團”等可判斷為葉挺。故選B。8.(2016金華卷)右邊是某歷史興趣小組繪制的知識簡圖,據此推斷他們學習的主題是A.新體制的創立 B.中國近代化的探索C.工業革命的沖擊 D.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答案】B【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5、26、27)【解析】中國近代化的過程就是近代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依次經過了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洋務運動)一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一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運動)三個階段。故選B。21·世紀*教育網9.(2016金華卷)下列能為抗日戰爭“使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供史料支撐的有①美蘇等國協同作戰 ②中共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③華人華僑歸國參戰 ④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30、32)【解析】該題考查中國的抗日戰爭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關的歷史知識。解答本題需要學生仔細閱讀題干中的文字,尋找正確解題的信息,抓住“中華民族的覺醒”該關鍵詞。①與題意無關,故選D。17.(2016麗水卷)以下能佐證“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史論的史實有①中國組織遠征軍赴緬甸作戰 ②美軍在中途島對日軍作戰③中國戰場牽制大量日本軍力 ④蘇聯紅軍開赴中國東北戰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30、32)【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二戰中,中國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重大貢獻的史實。②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18.(2016麗水卷)下列歷史事件,按發生時間先后順序排列的是①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②渡江戰役 ③三大戰役 重慶談判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答案】D【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31)【解析】本題只要掌握①、②、③、④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然后按先后排序即可。19.(2016麗水卷)長江經濟帶以21%的國土面積承載了6億人口。近年來,沿岸每年有近400億噸的污水排入長江。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下做法符合習總書記講話精神的是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①依法整治污染企業 ②加快開發長江沿岸的自然資源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④長江經濟帶暫緩實施二孩政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37、39)【解析】材料中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①、③中的做法符合該戰略的精神;②中“加快開發自然資源”的說法是錯的,對自然資源要合理開發,在開發中保護,保護中開發;④明顯錯誤。故選B。21教育網13.(2016寧波卷)2016年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他的主要歷史功績有 ①創辦黃埔軍校 ②領導辛亥革命 ③領導五四運動 ④創建中華民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6、27)【解析】“五四”運動初期是由學生發起的,后來工人階級成為革命的主力軍,不是由孫中山領導的。因此③錯。故選B。2·1·c·n·j·y14.(2016寧波卷)口號與主張蘊涵著時代的特征。下列中國近代史上的口號或主張提出的先后順序是 ①自強、求富 ②民主共和 ③抗日救亡 ④民主、科學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④①②③【答案】A【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5、26、27、30)【解析】該題要先根據口號或主張判定是哪個歷史事件.再根據時間先后進行排序:①是洋務運動,發生在19世紀60年代;②“民主共和”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主張;③是1937~1945年抗戰期間的主張;④是1915年開始的斯文化運動的口號。故選A。11.(2016衢州卷)圖4資料取自于二戰期間一份重要的文件,對此文件理解正確的是①這份文件的名稱是《聯合國家宣言》②文件中的臺灣被日本所竊源于甲午戰爭③該文件標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④文件簽署有利于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D【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30、32)【解析】資料卡片中的內容不是出自《聯合國家宣言》,而是《開羅宣言》,所以①③不能選,因此正確答案是D。12.(2016衢州卷)下列對歷史事件的評價合理的是A.“五四”運動——標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B.淮海戰役的勝利——標志國民黨政權的垮臺C.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D.中國加入WTO——標志我國開始實行開放政策【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7、31、33、34)【解析】標志中國近代史開端的是鴉片戰爭,故A不正確。標志國民黨政權垮臺的是渡江戰役,故B不正確。我國開始實行開放政策以四大經濟特區的設立為標志,故D不正確。所以正確答案是C。【來源:21·世紀·教育·網】9.(2016紹興卷)1938年春,日軍進犯徐州。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截斷日軍補給,日軍被殲一萬多人,南京失守后的士氣為之重振。這次戰役是______。 A.平型關大捷 B.百團大戰 C.臺兒莊大捷 D.淮海戰役【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30)10.(2016紹興卷)有人評論冷戰時期的聯合國:“由于提供權宜的解決辦法和討論各種牢騷的講壇,有助于防止兩個巨人的迎面沖突。”可見,他認為聯合國______。 A. 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 B.加快了兩極格局的終結 C.推進了世界的多極化 D.促進了美蘇兩國的聯合【答案】A【考點直擊】歷史與杜會(考點41)【解析】該題主要考查有關聯合國的知識。聯合國的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各國之間的友好關系,促進國際合作。閱讀材料可知,該題反映了聯臺國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宗旨,故選A。11.(2016紹興卷)1956年,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在我國國民收入中已占92. 7%,社會主義公有制工業在工業總產值中已達98. 8%。出現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大躍進”的發動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計劃的完成【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33)【解析】1956年,我國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確立了公有制,從而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故選C。16.(2016紹興卷)讀右圖,下列從中得出的結論最為合理的是______。 A. 嚴格控制人口數量是當務之急B.計劃生育政策實際效果不明顯 C.需要正視人口日益老化的問題D.應該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答案】D【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8、36、39)【解析】該題主要考查PRED中人口問題及從圖表中獲取信息的能力。該圖反映了我國人口基數不斷增長的趨勢,針時人口基數大的問題,實行計劃生育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故選D。9.(2016義烏卷)1926年12月到1927年1月,全國各地先后有56位將軍宣布加入國民革命,1927年1月1日,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直接引起上述情形的歷史事件是A.“五四”運動初步勝利 B.中國共產黨的成立C.北伐戰爭勝利進軍 D.解放戰爭正式爆發【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7、28、29、31)【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北伐戰爭,1926年國民政府開始北伐,隨著北伐的勝利進軍,廣州國民政府遷到武漢,故選C。19.(2016臺州卷)某同學在課堂上用圖表法歸納了中國近現代史上四個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征,其中正確的是歷史時期時代特征①1919年—1927年開天辟地,實現共和②1927年—1936年國共對峙,走向合作③1937年—1945年統一戰線,抗日烽火④1946年—1949年民主科學,走向勝利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6、27、28,29,30、31)【解析】該題有一定的綜合性,要對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征有明確的認識。①中的“開天辟地”是指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實現共和”是指1911年的辛亥革命,不符合1919年~1927年的時代特征。④中“民主科學”指的是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不是該時期 21*cnjy*com發生的歷史事件。故選B。20.(2016臺州卷)下列重要會議按時間先后排列正確的是①巴黎和會 ②德黑蘭會議 ③開羅會議 ④雅爾塔會議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32)【解析】該題主要考查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依據時間進行排序即可。18.(2016溫州卷)“‘民國’之取代自秦以來兩千多年的‘帝國’,是一種前無古人的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歷史事件是21cnjy.com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運動【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6)【解析】本題從“民國”“帝國”等信息可判斷為辛亥革命,故選C。19.(2016溫州卷)閱讀書籍,是學習歷史的重要途徑。要了解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期間的歷史信息,下列書籍中最適合的是【出處:21教育名師】【答案】A【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9)【解析】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成果是進行北伐,故選A。20.(2016溫州卷)“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是我國人口與生育政策的又一次歷史性調整。這一政策調整表明我國www-2-1-cnjy-com①人口已經出現了負增長 ②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③人口素質整體還比較低 ④重視保持合理人口增長速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36)【解析】本題考查人口問題。①不符合我國人口現狀,③與題意無關,可排除,故選D。二、非選擇題26.(2016杭州卷)(8分)中國革命的道路是漫長而又艱辛的。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這次革命的目標是:民族獨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國歷史從帝制走向共和。” ——楊天石(1)“這次革命”是指哪一次革命?簡述其歷史意義。(4分)材料二:每一場革命都有自身的傳奇。中國共產黨在開辟革命新道路歷程中也不例外。“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軍’……它是一曲人類求生存的凱歌,是為避開蔣介石的魔爪而進行的一次生死攸關、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場危在旦夕、險象環生的戰斗。” ——[美]哈里森·索爾茲伯里(2)這一“傳奇”是指中國歷史上哪一歷史事件?2016年是該“傳奇”勝利結束多少周年?舉出這一“傳奇”過程中“險象環生”的戰斗事例2例。(4分)【答案】(1)辛亥革命。(2分)結束了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共和制國家;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是20世紀的中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2分) 21*cnjy*com(2)紅軍長征。(1分) 80周年。(1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雪山草地等。(任寫兩例即可,2分)【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6、28)【解析】本題考查辛亥革命和紅軍長征的知識。第(1)題可依據“從帝制走向共和”判斷,第(2)題從材料“行軍”“生死攸關”“征途漫漫”等判斷為長征。24.(2016湖州卷)(10分)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調研中表示,小崗村的變化,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閱讀年代尺,回答問題。(1)請將年代尺中的A處補充完整。(2分)(2)對照“改革開放的歷程”,運用具體史實分析小崗村發展變化的原因。(6分)(3)綜觀改革開放的歷程,我國在各個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列舉一個方面加以闡述。(2分)【解析】本題考查改革開放的知識,屬于容易題。第(1)題從1978年的時間、信息可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第(2)題要注意時間段所對應的歷史事件,結合具體史實分析發生變化的原因。第(3)題只要寫出改革開放后的成就之一即可。26.(2016嘉興卷)(10分)大國關系的演變對世界局勢的走向有著重要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杜魯門的“對蘇強硬”政策分裂了羅斯福建立的聯盟。……斯大林也絕不想與西方和平相處。 ——威廉·J·本內特《美國通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美蘇關系的變化及其對世界局勢的影響。(2分)材料二:建國后中美關系發展軌跡(2)請將年代尺上的歷史事件補充完整,并據材料二說出中美關系發展的軌跡。(4分) 材料三:亨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世紀的國際體系……將至少包括六個主要的強大力量——美國、歐洲、中國、日本、俄國,也許還有印度”……使得它們在世界事務中具有影響力。21·cn·jy·com ——薩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3)據材料三概括當今世界格局的特征。從時代主題角度,談談應如何正確處理大國關系。(4分)【答案】(1)美、蘇由戰時同盟走向對抗。(1分)冷戰開始。(1分) (2)A:抗美援朝。B:尼克松訪華。(2分) 中美關系由對抗走向正常化。(2分)(3)多極化趨勢加強。(2分)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大國之間應加強合作,減少對抗,用和平方式處理國際爭端,促進共同發展。(2分)【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35、41)【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從歷史史料中獲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第(1)題根據材料信息。分裂了羅斯福建立的聯盟“不想與西方和平相處”可判斷此時美蘇關系惡化,從聯盟走向對抗。第(2)題為容易題,依據時聞填寫歷史事件,從抗美援朝到尼克松訪華,說明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第(3)題前半問可直接作答,后半問要注意從其限定的角度作參。【來源:21cnj*y.co*m】25.(2016金華卷)2016年4月15日是新出臺的國家安全法實施后首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學校時事宣傳欄刊出了兩則材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1950年6月25日,朝鮮半島發生內戰……27日,美國總統杜普門宣布出兵朝鮮,武裝干涉朝鮮內政。與此同時,美國還派兵入侵臺灣海峽。妄圖一舉占領朝鮮、控制中國、遏制蘇聯……中國政府毅然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材料二:進入新世紀,我國仍面臨多元復雜的安全威脅。美國持續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日本大幅度調整軍事安全政策,個別海上鄰國在涉及中國領土主權問題上采取挑釁性舉動……暴力恐怖事件也影響著國家的安全。(1)從時事宣傳欄里可獲取哪些關于時代主題的信息?這些信息集中反映了什么問題?(4分)(2)指出從材料一到材料二國際格局發生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闡述新形勢下我國維護國家安全的對策。(6分)溫馨提示:此題后半問4分,分層給分。要求圍繞中心,多角度多層次言之成理,表述完整。【答案】(1)在傳統安全問題方面,帝國主義、霸權主義是戰爭爆發的根源;領土爭端是引發戰爭的重要因素;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問題危害性大。(2分) 和平問題。(2分)(2)由兩極格局走向多極化。(2分)對內: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國防實力。(2分)對外: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2分)18.(2016寧波卷)(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老年撫養比是指65歲及以上人口數與15-64歲勞動年齡人與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少兒撫養比是指14歲及以下人口數與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下圖是1980-2030年我國人口撫養比變化趨勢示意圖。第18題圖材料二: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1)閱讀材料一,指出1980-2030年我國少兒撫養比和老年撫養比的變化趨勢。這一趨勢會加劇什么人口問題?(4分)(2)結合材料,分析我國人口政策調整的合理性。(2分)(3)說說我國當前還面臨哪些人口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4分)【答案】(1)少兒撫養比逐漸下降;老年撫養比逐漸上升;老年撫養比將于2025年后超過少兒撫養比。(3分) 人口老齡化問題。(1分)(2)啟動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緩解老齡化趨勢,緩解勞動力短缺問題,優化人口結構;有利于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2分)(3)人口問題: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等。(2分) 措施: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控制人口數量;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高人口素質等。(2分)【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39)【解析】該題是以今年國家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社會熱點作為背景材料的綜合題,主要考查PRED問題中的人口問題。第(1)題要仔細閱讀材料、圖表,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然后得出人口老齡化的結論。第(2)題要讓學生掌握我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的作用。解答該題一定要了解我國實施該政策的事實依據,即針對老齡化問題、勞動力缺乏、人口年齡結構不合理等現狀有針對性地回答。第(3)題要了解我國除了老齡化問題外,仍面臨傳統的人口基數大、素質低等問題,然后寫出各自的解決對策。26.(2016臺州卷)(12分)閱讀卡片,回答下列問題。 (1)民國五年是哪一年?將健跳建設為“實業之要港”體現了孫中山的什么思想?(2分)(2)孫中山“實業之要港”建設的設想民國時期為什么不能付諸實踐?當今能夠實現得益于我國的哪項政策?(4分)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3)據卡片三分析三門核電建設對臺州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6分)【答案】(1)1916年。(1分) 三民主義|(或:民生主義)。(1分)(2)辛亥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2分) 改革開放政策。(2分)(3)緩解能源短缺,保障生產生活;拉動相關產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有利于保護環境,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加快科技進步,縮小區域間差距;有利于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每點2分,答出三點給6分)【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6、34、39)【解析】該題用三張卡片組成材料,考查辛亥革命、改革開放、可持續發展、科教興國等知識,把歷史與現實結合起來。解答第(1)題前半問,首先要知道民國元年是1912年,然后用“1912﹢5﹣1”的公式得出結論;后半問知道孫中山的主要思想是三民主義即可。第(2)題前半問其實是考查辛亥革命失敗的一面,后半問屬簡單題。第(3)題屬于意義類題目,要按“直接→間接,表層→深層”的思路作答。25. (2016溫州卷)(16分)“和合”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當代中國走怎樣的發展道路,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材料一:他率領的船隊,在二十八年中到達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到普遍的歡迎。在榜葛剌,國王派大臣率幾千人馬到港口迎接,并陪到王宮。雙方互贈禮物后,國王設宴招待。——摘編自樊樹志《國史概要》(1)材料一反映了中外交往的哪一史實?(2分)材料二: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國蹣跚地走入近代。隨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國人通過條約“合法”地剝奪榨取、管束控制中國,驅使中國社會脫出常軌,改道變形。不僅使中國人民從此陷入苦難的歷程,也促進中國人民覺醒和奮起。——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等(2)“在炮口的逼迫下”,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中國人民覺醒和奮起”表明近代中國歷史的主題是什么?(4分)材料三:抗日戰爭的勝利,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所占的地位實在太重要了。它成為中華民族從衰敗走向復興的重要樞紐。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主要戰場之一,中國抗日戰爭受到了國際社會的肯定和尊重。——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3)根據材料三,說明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從衰敗走向復興的重要樞紐”的理由。(4分)材料四: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華民族在尋求復興之路上開啟了新的征程。(4)“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有著歷史與現實的必然性。”結合材料一至材料四,運用所學知識加以論證。(6分)2-1-c-n-j-y(要求:史論結合,論證嚴密。)【答案】(1)鄭和下西洋。(2分)(2)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分)反帝反封建(或:反封建反侵略)。(2分)(3)抗日戰爭的勝利,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2分)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