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回眸童年,分享我的成長故事————《如何突出中心》七上第三單元寫作分享時不能泛泛而談,要圍繞中心來說。你知道什么是文章的中心嗎?下面我就從認識中心入手,學會如何突出中心,如何更好地分享自己的成長故事。情境導入時光飛逝,我們一天天長大,在這個過程中,你是否收獲過成功,是否經歷過挫折,是否遇到過困惑不解的問題……這些經歷是否觸動了你的心靈,促進了你的成長?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回憶童年時期的經歷,分享自己的成長故事。完成寫作練習。3學習突出中心的方法。2通過回顧單元內容,理解中心的含義,學習如何明確文章中心。1通過本次寫作活動,我們將達成哪些目標呢?任務一:認識中心,明確中心中心,是文章中傳達出來的作者的基本觀點、態度、情感和意圖。每篇文章都要有一個相對集中而明確的中心。有了中心,寫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沒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確,文章就會像一盤散沙,叫人不知所云。請你回顧本單元課文,說說各篇課文的中心是什么,以思維導圖形式梳理文章主要內容和中心的關系。想一想,如果讓你以一個話題確立中心,你會怎么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往事依依》《再塑生命的人》三篇課文分別圍繞著一個中心記敘了幾件事。全班分成六組,每組選擇一篇課文,小組合作先明確文章的中心,再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梳理文章主要內容和中心的關系,形式不限。活動1:回顧本單元課文中心示例第一次提起“看花”,我強烈拒絕第二次提起“看花”,我勉強接受第三次提起“看花”,我樂觀面對中心:表達了對母親的懷念與感激,同時表明面對生活的不幸,人更應懂得對美好生命的珍惜與感恩,順境時笑迎春風,逆境時樂對風霜。《秋天的懷念》百草園:賞美好景物、聽“美女蛇”的故事、雪地 捕鳥。三味書屋:行禮拜師、提問受斥、讀書生活、課間玩耍、偷偷畫畫。中心:表現了兒童熱愛自然、天真活潑、無憂無慮的心理和探求各種知識的廣泛興趣,表現童真童趣的珍視和懷念。活動1:回顧本單元課文中心《百草園與三味書屋》點撥《往事依依》讀《評注圖像水滸傳》好讀書,善品味看山水畫熱愛自然聽國文課酷愛文學,關注時代讀《千家詩》愛國、愛美、愛生活點撥“我”生活在黑暗無聲的世界中活動1:回顧本單元課文中心點撥《再塑生命的人》老師教“我”認識具體事物老師教“我”認識和理解大自然老師教“我”理解愛的含義中心:贊揚了莎莉文老師高超的教育藝術,同時也表現了作者求知的熱情及艱辛而愉快的生活經歷,表達了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的感激之情。如果讓你以一個話題確立中心,你會怎么做?請你結合下面這道題展開思考。我的書包我是書包我和書包活動2:學習確立中心書包是我們每個人都必備的學習用品,上學和放學的路上,它與我們形影不離。假如要以“書包”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想一想:可以有哪些確立中心的角度?試將你想到的填寫在下圖中。活動2:學習確立中心我的書包我是書包我和書包將“書包”視作客觀事物,著眼于介紹、說明,可以寫書包的功能、外觀設計和內部構造等。化身為書包,去聽聽它的心聲:是為主人負擔重而鳴不平,還是因主人亂扔亂放而暗自委屈?設身處地,發揮想象,看看你能想到些什么。著眼于書包和“我”的關系。你第一個書包是誰送給你的?你和書包之間有著什么樣的故事?提示:活動2:學習確立中心我的書包我是書包我和書包我看書包我說書包他們的書包1.除了題目中給出的確立中心的角度,你還能想到哪些?……不再將“書包”視作客觀事物,而是把它看作有生命有性格的對象,發現它的品質。講一些特別群體的書包,他們的書包,與通常學生的書包不太一樣,通過書包,表現人群的特殊。講講聽到的有關書包的趣事,古今中外、大大小小的事,它背后的歷史與文化。思考事物或事情發展變化的原因,得到啟發,形成中心。2.從以上這些角度入手,小組內交流討論以下兩個問題,各小組推薦一名同學發言。(1)關于書包的故事。(2)通過這個故事,你產生了怎樣的思考?對你有什么啟發?我發現我的書包變了。他不再像小學那樣粉粉嫩嫩,印著各種卡通圖案,他簡約大方的外表下卻有著更寬廣的內心去容納日益增多的課本:語文書帶我領略了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底蘊,數學書讓我學會了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技巧,英語書則為我揭開了異國文化的神秘面紗。這些書本不僅豐富了我的內心世界,也讓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此時的書包已不僅僅是我求學和生活的工具,更是承載我夢想的基石。每當我背上書包走出家門時,我都會感到一種莫名的安心和力量。我知道,無論前方有多少困難和挑戰,只要有他陪伴著我,我就有勇氣去面對一切。示例活動2:學習確立中心活動2:學習確立中心方法小結如何確立中心圍繞給定話題打開思維,從盡可能豐富的角度展開,可以增加或替換話題中的某些詞語來尋找確立中心的角度。選定某一角度,思索相關事件。根據對事件的思考與感悟明確中心。活動2:學習確立中心寫作實踐(二)親愛的同學,你一定有走出校園,參與社會實踐的經歷:或參觀,或訪問,或考察,或旅游,或做志愿者……其間的一幕場景、一個細節、一件物品、一段對話或一首民謠都可能觸動過你的內心,引發過你的思考。請以“走出校園”為話題,自擬題目,自定立意,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3.實踐運用寫作實踐(二)讓你突出社會實踐中觸動你的內心、啟發你思考的地方,這個就是能突出文章中心的部分。下面我們通過回顧自身相關經歷,思考并完成:(1)在思維導圖中自選一個角度并勾畫出來,如果沒有你想選擇的,就在空白處補充。(2)結合自選角度思索相關經歷,運用剛才所學確立中心的方法填寫表格。活動2:學習確立中心走出校園 經歷 中心 走出校園訪問考察旅游參觀做志愿者示例 在參觀國家博物館時,我跟在爺爺身后聆聽著他對這些承載著國家歷史的文物、藝術品的介紹,他滔滔不絕的話語中蘊含著對祖國的熱愛,讓我心潮澎湃。表達我對爺爺的敬佩,培養了我的家國情懷。活動2:學習確立中心走出校園 經歷 中心旅行途中,我通過不斷努力登上了泰山山頂,在看到“一覽眾山小”的壯闊景色時,疲憊感一掃而空,心胸豁然開朗。 在見識到泰山山頂的壯闊景色后,我明白了堅持的意義,也深刻理解了詩句的內涵,收獲了成長。在地鐵站作為志愿者為大家服務時,我親眼看見一位志愿者不顧自身安危飛身去救摔倒在扶梯上的老人。老人被成功救起,這位志愿者卻擦傷了膝蓋。當我看到他見老人無礙而露出笑容時,心頭不由得為之一振。 在看見其他志愿者英勇救人的行為后,我深刻體會到了善良的力量以及負責的重要性,為我今后的成長道路點亮一盞燈。參考示例活動2:學習確立中心走出校園 經歷 中心在到敬老院訪問時,一位老人正入神地作畫,她運筆行云流水,畫作令人震撼。采訪后得知,她60歲才開始繪畫,勤學苦練,幾年來筆耕不輟。雖然她眼角的皺紋刻滿了歲月的痕跡,但是她對繪畫的熱愛,讓她的眼中煥發出了別樣的光彩。我被她的精神感染了,一股敬意從心中升起。 表達我對老人的崇敬,明白了從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的道理,收獲了成長。在對學校附近的一處公園進行環境考察時,我看見了草叢中隨處可見的垃圾,池塘中被塑料袋困住慌張亂竄的魚兒。 激發我對環境保護的思考,明白了環保的重要性。參考示例任務二:學習方法,突出中心文章的“中心思想”,對整篇文章的材料取舍、結構層次、語言表達起著統率作用,人們常把中心思想比作文章的靈魂。因此,在寫作時要學會突出文章中心。中心思想結構層次材料取舍語言表達……活動1:圍繞中心,甄選材料1.“歌頌母愛”和“成長感悟”是極為常見的中心,同學們圍繞這兩個之中心,完成以下選擇題。(1)圍繞中心“贊頌母愛”,以下材料不恰當的一項是( )A.天氣惡劣,風雨交加,媽媽冒雨給我送傘。B.小時候,我半夜發燒,媽媽深夜帶我去看急診。C.春節返城工作,媽媽用家鄉的特產塞滿了孩子的后備箱。D.媽媽是個熱心腸,鄰居有事,她總是跑前跑后去幫忙。(2)圍繞中心“成長感悟”,以下材料不恰當的一項是( )A.通過努力學習并取得好成績,我明白了勤奮的重要性。B.看到巴黎奧運會上為國爭光的奧運健兒,我感受到了拼搏的力量。C.在食堂看到同學邊吃飯邊討論學習,我感受到了學習熱情的重要性。D.暑假爬泰山,我看到了美麗的風景。DD體現了母親助人為樂品質,沒有體現母愛。僅體現欣賞風景,沒有成長的感悟。2.剛剛你在寫作實踐(二)中結合一個事件確立了一個中心,圍繞這個中心你還想到了哪些事件?提示:可以是正面的事例,也可以是反面的事例,重點在于能夠體現文章中心。經歷 中心在地鐵站作為志愿者為大家服務時,我親眼看見一位志愿者不顧自身安危飛身去救摔倒在扶梯上的老人。老人被成功救起,這位志愿者卻受傷。當我看到他見老人無礙而露出笑容時,心頭不由得為之一振。經歷補充:在我眼里他們的工作也就是在紅綠燈切換的瞬間提醒過往的路人注意安全,在公交地鐵進站之前提醒乘客有序乘車,或是在會展中心門口協助檢票引路。在看見其他志愿者英勇救人的行為后,我深刻體會到了善良的力量以及負責的重要性,為我今后的成長道路點亮一盞燈。活動1:圍繞中心,甄選材料要圍繞中心選擇合適的材料,舍棄無關的內容,并對選定的材料進行一定的剪裁和加工。示例活動2:理清思路,安排材料的次序選擇好的材料先寫哪個,后寫哪個,還是要根據中心來安排,用一條線索貫穿起來,使材料從不同方面突出中心。那么,不同類型的文章中,用什么作為線索呢?1.結合《散步》《濟南的冬天》《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秋天的懷念》等課文來回顧線索類型。《散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濟南的冬天》《秋天的懷念》以事情的發展變化或時間的推移為線索以地點或空間的轉換為線索以事物的特點為線索以感情的發展變化為線索可以有兩條線索,同時有時間線索和感情發展變化線索活動2:理清思路,安排材料的次序2.學習用大綱或思維導圖方式展示思路。在《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中,作者用下面導圖所展示的思路來安排材料。雪后的小山總寫:重點寫山由水寫到天空收束全文陽光朗照下的小山城外的遠山水藻綠河水清藍水晶濟南冬天的天氣選取了不同狀態下的山和水,用“溫晴”這個總特點作為貫穿全文的線索,通過清晰的內容層次突出了文章中心。活動2:理清思路,安排材料的次序3.請你就實踐(二)中選擇好的材料進行整體思路的安排,用思維導圖展示出來。開篇點題先寫平時看到志愿者工作再寫志愿者救人突出中心工作內容簡單,辛苦但無需額外技能。親眼目睹志愿者不顧自身安危救人,促使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志愿服務的意義。示例活動3:整體感知,分析詳略1.閱讀表格里對《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幾件事的劃分與概括,判斷本篇文章在選材上的詳略,并從篇幅長短和與中心的關系角度說明理由,填寫表格。層次劃分 主要內容 詳略 判斷理由第一件事(10-11段) 入學見聞,行拜師禮 略 篇幅較短,簡要介紹剛到三味書屋時的見聞。第二件事(12-15段) 問“怪哉”蟲 第三件事(16段) 讀書生活 第四件事(17-20段) 課間玩耍 第五件事(21-24段) 偷偷畫畫 詳篇幅較長,能體現孩童探求各種知識的廣泛的生活興趣。略篇幅較短,簡要介紹在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詳篇幅較長,表現了兒童熱愛自然、天真活潑的心理。詳篇幅較長,表現了兒童天真活潑的心理。離中心較近內容詳寫,離中心較遠的內容略寫。圍繞中心,我們可以甄選出合適的材料。在這些材料中,能夠強化中心的應該作為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詳細描寫、細致刻畫;與中心關系較遠或者不太典型的內容則簡略敘述。經歷 中心在地鐵站作為志愿者為大家服務時,我親眼看見一位志愿者不顧自身安危飛身去救摔倒在扶梯上的老人。老人被成功救起,這位志愿者卻受傷。當我看到他見老人無礙而露出笑容時,心頭不由得為之一振。經歷補充:在我眼里他們的工作也就是在紅綠燈切換的瞬間提醒過往的路人注意安全,在公交地鐵進站之前提醒乘客有序乘車,或是在會展中心門口協助檢票引路。在看見其他志愿者英勇救人的行為后,我深刻體會到了善良的力量以及負責的重要性,為我今后的成長道路點亮一盞燈。示例活動3:整體感知,分析詳略2.請你為在寫作實踐(二)中梳理的材料定詳略。詳寫略寫在寫作中,我們還可以運用許多具體的方法來突出中心,常用的具體方法有開門見山、卒章顯志、前后呼應、鋪墊渲染、抑揚對比。同學們分為五個小組,各小組選擇一個具體方法(不重復),說說你對這一手法的理解,并結合所學文章舉例分析所使用的手法。小組代表發言,其他小組可以補充。開門見山: 。原文: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春》分析:文章開頭使用反復和擬人的修辭,開門見山地表達人們盼春的急切心情和看到春天臨近的喜悅,抒發了對春天的贊美之情,表現了熱愛生活、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思想感情。活動4:運用技巧,突出中心示例開門見山:在文章的開頭部分,直接點明中心思想,讓讀者一開始就明白文章要表達的主題。小組一:開門見山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濟南的冬天》點撥文章開頭“寶地”一詞的使用,開門見山,直接點明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我喜歡雨,無論什么季節的雨,我都喜歡。——《雨的四季》點撥文章開頭直抒胸臆,開門見山地直接表達對各季節雨的喜愛與贊美。篇末點題:在文章的結尾部分,再次點明中心思想,達到對全文進行總結,并提升文章的思想境界目的。小組二:篇末點題往事依依,金色的回憶喚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斷奮進。——《往事依依》點撥作者在結尾處直抒胸臆,在追憶往事的基礎上,點明了文章“美好往事,催人奮進”的中心思想。前后呼應: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在內容或形式上相互關照,形成一種首尾相連、相互支撐的格局。這種技巧能夠讓文章看起來更加協調、統一,同時也能夠讓文章的主題更加突出,思想更加深刻。小組三:前后呼應開頭:“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結尾: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秋天的懷念》點撥反復出現的“好好兒活”。結構上,首尾呼應,結構嚴謹。內容上,既是母親對“我”的期盼,也是“我”對母親的承諾,將母子之間的情感緊緊聯系在一起,更體現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鋪墊渲染:是為了突出后面要出場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發生的事件,先對次要人物、事物、事件進行鋪陳描述來烘托、引出重要的情節和內容,營造氛圍,突出事件或人物的重要性。小組四:鋪墊渲染你是否有過在海上被濃霧包圍的經歷?那些似乎可以觸摸得到的白色的黑暗將你吞噬,而那艘大船則無比焦急而緊張地摸索著向岸邊行進,能依靠的只有測深錘和測深繩,你呢,心臟劇烈地跳著,等待著什么。在我的教育開始之前,我就像這條船一樣,不過我連羅盤或測深繩都沒有,我茫然無措,根本不知道哪里才是港灣。“光明!給我光明!”這是我靈魂深處無聲的呼喚。就是在那個時刻,愛的光亮照射到了我身上。——《再塑生命的人》點撥作者在描寫莎莉文老師到來之前,以“在大海中沒有羅盤、測深繩航行的船”自比,使讀者切身感受到作者在黑暗和孤寂中的狀態,為莎莉文老師的到來做好了鋪墊,也突出了莎莉文老師給作者帶來的巨大改變。通過鋪墊渲染,使讀者更容易理解作者前后狀態的巨大反差,進而突出了教育對作者人生的重大影響。對比:將兩種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進行對比,突出事物的特點,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小組五:對比“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只要讀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點撥作者將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與三味書屋的枯燥乏味進行對比,展現了百草園生機勃勃的景象與作者童年時期的快樂和無憂無慮。突出表現了作者對自由童年生活的懷念以及對舊式教育制度的批判,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鮮明,也引發讀者對不同教育方式的思考。任務三:寫作實踐練習請你結合剛才的學習,完成寫作實踐(二)。親愛的同學,你一定有走出校園,參與社會實踐的經歷:或參觀,或訪問,或考察,或旅游,或做志愿者……其間的一幕場景、一個細節、一件物品、一段對話或一首民謠都可能觸動過你的內心,引發過你的思考。請以“走出校園”為話題,自擬題目,自定立意,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描述這些變化。提示:1.寫作時不要貪多求全,面面俱到。從小處著眼,抓住一件事、一個場景或者一個方面寫開去,要學會取舍。當然,將多件事情、多個場景組合起來,表達同一主題的不同側面,也是一種新穎的寫法。2.“觸動過你的內心,引發過你的思考”是這件事、這幕場景或這件物品等的寫作價值所在,也就是你確立中心的立足點。3.對這個場景或物品作些細致的描寫,對這段對話中的某些語句作些強調,或者拿這首民謠與其他歌曲作些對比,都會使讀者目光聚焦,文章就會顯得中心突出,條理清晰。漫漫人生路,我們會在成長的過程中收獲各種各樣的感悟,這些感悟猶如屹立在海中的燈塔,照亮了我們人生的航路。于我而言,最刻骨銘心的感悟便是在做志愿者服務時收獲的。曾幾何時我對志愿者的印象停留在他們只是一群穿著五顏六色的馬甲,出現在十字路口、地鐵站、會展中心的引導人員。在那時的我眼中,他們的工作無非是在紅綠燈切換的瞬間提醒過往的路人注意安全,在公交地鐵進站的前夕提醒乘客有序乘車,或是在會展中心門口協助檢票引路。在我的認知里他們的工作可能辛苦,但似乎也沒覺得需要什么額外的技能。直到時光腳步不經意的來到那天,我才意識到曾經的自己對志愿者的認識是多么的膚淺。示例以善良之心承責任之重那是一個普通的周末,我和同學為了完成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任務,加入了地鐵志愿者的行列。周末地鐵的早高峰相較平時延后了不少,人流也相較平時小很多,工作自然也輕松許多,我甚至都覺得這是志愿者“休息”的最佳時間,心中一陣竊喜。我倆在崗位上東看看,西望望,期盼這一天早點結束。這時,一位背著巨大行囊的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背包的壓迫下,他步子緩慢,神情疲憊,艱難地走上了扶梯。可能是因為沉重的書包讓他重心不穩,也可能是突然運行的扶梯讓他措不及防。他先是搖晃著堅持了一會兒,最終還是摔倒在扶梯上。眼看著他就要滾落下來,我心中雖緊張萬分,但腦中是一片空白!就在這危急的時刻,不知從哪兒躥出來一位志愿者。他飛身向前,不料卻被樓梯絆了一下,摔倒在地,來不及猶豫,他示例以善良之心承責任之重又立刻挺身向前,先是按下扶梯急停按鈕,再用身體擋住向下滑落的老人。扶梯停下了,我也終于反應過來,趕忙上前和這位志愿者一起把老人扶了起來。這位志愿者的飛身一躍保證了老人的安全,盡管他的身上和腿上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擦傷,但當看到老人平安無事,他還是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這一幕深深震撼了我。這位志愿者的行為,不僅讓我明白了志愿服務的意義,更讓我對善良與責任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他因職責所在,第一時間挺身而出。又因一顆善良的心,賦予了他為別人挺身而出的勇氣。他用自己的善良之心,切實地承擔起了身為一名志愿者的責任。這位志愿者如同一道耀眼的光芒,為我的成長之路點亮了一盞燈,善良與責任的明燈。示例以善良之心承責任之重課堂小結明確中心文章的主旨。材料選擇選擇合適材料,對選定的材料剪裁和加工,合理排序。詳略得當對強化中心的主要內容,進行詳寫;與中心較遠的內容略寫。手法運用開門見山、篇末點題、前后呼應、鋪墊渲染、抑揚對比、設置線索。布置作業回想一下,家里人一起吃飯時,大家在餐桌前都會談論些什么?也許是當天發生的事,也許是正在看的電視節目……以《餐桌前的談話》為題,自定立意,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提示:1.地點是“餐桌前”,內容是“談話”。參與的人有誰?談話的內容是什么?是一次內容寬泛的聊天,還是一次有針對性的對話?題目有很大的開放性,需要結合你自己的生活,確定寫作內容。2.內容確定了,需要考慮你想表現什么,也就是立意的問題。比如,要寫爸爸在餐桌前跟你語重心長地談話,立意可以放在生活的啟示上;要寫一家人熱烈地討論電視節目,立意可以定在展現溫馨的家庭氛圍上。3.作文寫好后,試試對你自己或同學的本次習作進行評價,看看有沒有突出中心,還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修改。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