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章節名稱 Unit 1 My Favourite Subjects Lesson 1 What Subjects Do We Have This Morning 教材 重慶大學出版社 英語 四年級上冊主題 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學生 四年級 班 教師課型 聽說課 課時 第1課時教具 PPT、單詞卡片、多媒體教學內容與 學情分析 教材內容分析 1. 主題與內容:本單元主題包含了“人與自我”范疇下的“生活與學習”,以及“人與社會”范疇下的“社會服務與人際溝通”。本課時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時,旨在讓學生通過學習談論常見課程名稱的詞匯和句式,幫助學生學會如何表達上午、下午的課程安排。 2. 教材設計:教材通過模擬創設一個在教室里的對話場景,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和使用語言,以“介紹課程安排”為主線,讓學生感知理解介紹上午、下午課程安排的基本句式,并了解常見的課程名稱單詞,然后通過演唱歌曲,鞏固理解所學詞匯和句式,并能在游戲中靈活地進行運用。這種設計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語言的意義和用法,熟悉并記憶語言的形式,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材整合了課程的六要素,通過活動鏈的方式,從輸入型活動(活動1+2)到輸出型活動(活動3+4),引導學生完成從感知到理解,從理解到發現,最后到鞏固和運用的學習過程。 3. 主語篇分析: What:語篇是一個小學生日常生活對話,以主線人物Haotian在學校的活動為線索展開。語篇主要展現Haotian上午在課堂上與Miss Liu談論上午課程安排的對話。上課開始,Miss Liu與同學們相互問候后,準備分發本學期的新課本。Haotian站起來問上午有些什么課程,Miss Liu拿起新課本做了回答。Haotian又問是不是可以領新課本了,Miss Liu說當然可以。Why:語篇引導學生了解如何描述一天中的課程安排,并學會使用相關句式表達自己的課程。 How:語篇由3.5個話輪的日常對話構成。配圖呈現出學生熟悉的校園場景。句式簡單明了,易于理解。涉及詞匯主要與課程名稱和時間段相關。語篇中的對話體現了真實的生活場景,便于學生理解和運用。 4. 主要知識點: Words(課程名稱及形容詞): Chinese, art, maths, music, PE, IT, English, science, new, subject Sentence structures: 1)詢問課程: What subjects do you have this morning I/We have... this morning. 2)詢問書本: Can we have our new books now Sure. Grammar: 1)疑問句: What subjects do we have this morning/afternoon I/We have... 2)情態動詞can的用法。學情 分析 經過三年級一年的英語學習,四年級上期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能夠理解并運用簡單的日常交際用語,能根據教師的指令完成學習任務(如朗讀、分組活動等)。他們能在圖片、手勢或情境提示下初步理解新授內容,并嘗試用簡短的英語表達個人想法。他們對My Favourite Subjects這一主題比較熟悉,因為課程是他們在校園生活中避不開的內容和交際環境。 在情感上,學生對介紹自己的學習課程比較感興趣,樂于將學到的知識進行分享和交流。這種積極的情感因素將成為他們學習本單元主題的重要動力。 在認知層面上,此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抽象思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期,但仍需借助直觀的實物、圖像或生活化情境來輔助知識的內化與遷移。他們對互動性強的學習活動(如角色扮演、游戲競賽)興趣濃厚,但對語法規則等抽象概念的理解仍需通過具體例句和反復操練才能實現逐步掌握。 在語言技能方面,學生已積累基礎詞匯和簡單句型,但部分學生在發音準確性和語調自然度上仍存在困難,需教師通過示范、對比練習和趣味糾音活動強化訓練。此外,學生的英語表達多以單句為主,連貫性較弱,教師需通過創設真實的交際情境,引導學生嘗試連句成段,逐步提升語言運用的流暢度。教學目標 1. 通過看、聽、說的活動,能發現并理解描述當天課程安排的核心詞匯和句式(學習理解)。 2. 通過觀察和比較,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歸納和區分不同課程的時間段,并在對話中正確運用(學習理解:學習策略)。 3. 通過看、聽、唱、玩的活動,能基于圖片提供的信息,準確地替換歌曲中的歌詞,進行演唱表演(應用實踐)。 4. 基于圖畫所提供的場景,能在小組活動中,用恰當的語言描述當天的課程安排(遷移創新)。教學重點 1. 學生能在語境中感知并理解核心句式“We have Chinese this morning/afternoon.”的句意和語用功能。 2. 學生能在不同時間段,正確運用所學句式描述當天的課程安排。教學難點 1. 學生能在不同時間段正確運用所學句式描述當天的課程安排。 2. 學生能在對話中,準確表達出不同課程的名稱和時間段。 3. 學生能在生活場景中,描述當天的課程安排,并用恰當的句式禮貌地交流。教學 過程 教師 活動 學生 活動 活動 層次 設計 意圖 評價 要點熱身 打招呼。 引導學生感知本課話題。 1. 回應問候。 2. 認讀課時話題。 熱身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后續的學習做好準備。 能認讀和了解本課時的話題。導入 引導學生觀察活動1的兩幅主圖,在教師的指導下,重點關注活動場景(在哪里,上午還是下午),場景中的主線人物以及人物的動作。 提問: -Where are they -When is it -Who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 -What are they doing 1. 看圖思考。 2. 回答問題。 導入 激發興趣,將學生的思路引入語境中。 能正確回答問題。感知與理解 (Activity 1) 引導學生觀察活動1對話下面的圖示,猜測并理解核心詞匯Chinese、maths、PE、IT、English和subject的詞義,預測對話大意。 引導學生觀看對話視頻或聽錄音,幫助學生理解,驗證預測。 3. 檢測理解,指導學生在思維導圖中正確選擇提到的課程名稱。 4.學生再次觀看對話視頻,理解對話內容,在對話中找出描述課程安排的句子,并借助人物表情和語氣,領會Miss Liu說和Haotian說的話分別表達的含義。 5. 學生借助圖片、視頻和動作輔助理解動詞have的意思,拼讀單詞Chinese、maths、PE、IT、English、subject等。 6.學生聽錄音跟讀,分角色朗讀對話,關注語音、語調、節奏和重讀等。 1. 看圖預測。 2. 看視頻理解課文。 3. 正確選詞。 4. 領會句子含義。 5. 拼讀單詞。 6. 跟讀對話。 學習理解 訓練預測和視聽理解能力,整體感知語篇大意主旨。 能理解大意,正確選出課程單詞并領會句子含義。理解與注意 (Activity 2)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根據圖片的提示,識別并正確理解圖畫下方相應單詞的詞義。 2.教師播放錄音,幫助學生理解,引導學生根據聽到的內容,選擇正確課程圖片和人物進行配對。 3. 檢測理解。教師引導學生再次重點關注課程圖片及對應的單詞,完成鞏固性的活動和游戲,如能回答教師出示的課程教材或卡片進行單詞強化訓練。 4.引導學生觀察單詞,發現有的單詞的首字母需要大寫,有的單詞是大寫字母的組合,如English、Chinese、IT、PE。 1. 看圖讀詞。 2. 聽力配對。 3. 鞏固訓練。 4. 跟讀單詞。 5. 發現規律。 學習策略 訓練看圖和聽力理解能力,培養學習策略以及發現語言規律的能力。 能正確選出人物與對應的課程。理解與表達 (Activity 3) 引導學生觀察歌詞,找到歌曲中的場景和角色,理解歌詞的含義。 引導學生觀看視頻,準確地進行跟唱。 示范替換演唱。 糾正學生發音,在班上進行表演。 看圖猜歌曲大意。 跟唱歌曲。 替換歌詞演唱。 演唱歌曲。 應用實踐 通過歌曲的節奏感,加深學生的理解,并進行初步的輸出。 能準確跟唱并替換演唱。鞏固與運用 (Activity 4) 進行必要引導。 點評分析。 創設情景。 評價總結。 看圖思考。 完成對話。 角色扮演。 遷移創新 把本課所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進行溝通和交流。 能用本課所學完成對話并積極表演。板書設計 Unit 1 My Favourite Subjects Lesson 1 What Subjects Do We Have This Morning These are your new books. What subjects do we have this morning? We have Chinese, maths, English and PE. Can we have our new books now? Sure.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