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2張PPT)4.1 數學建模實例新授課1.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掌握正確的洗滌方法,并懂得怎樣使衣服洗得更干凈.體驗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和作用,培養數學建模的核心素養.日常洗衣服都要經歷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用去污劑搓洗衣服,第二階段是漂洗衣服.一、實際情境一般來講要漂洗多次,漂洗的次數越多衣服越干凈.在給定漂洗所用的清水量的前提下,漂洗多少次能使衣服干凈?二、提出問題影響漂洗衣服干凈程度的因素有:漂洗前衣服上殘留的污物量,用于漂洗衣服的清水量,漂洗的次數,每次漂洗用的清水量,每次漂洗后衣服上殘留的污物量.三、相關因素分析及假設假設:1.漂洗所用的清水總量是定值,記為A kg;2.共漂洗n(n∈N+)次,每次漂洗所用的清水量相等,記為a kg;3.初次漂洗之前衣服上的污物量記為m0 kg,第i(1≤i≤n,且i∈N+)次漂洗后,將衣服擰干,衣服上殘留污物量記為mi kg;4.每次漂洗擰干后,衣服上留有的清水量相等,記為b kg;5.每次漂洗,衣服上殘留的污物可均勻地溶解在水中;6.為了使衣服上的污物能均勻地溶解在水里,每次漂洗時存在用水最小量,記為c kg;7.衣服上的殘留污物量小于ε kg,則稱衣服被漂洗干凈了.第1次漂洗前,衣服上有污物m0 kg,衣服上留有的清水量b kg.四、建立模型第1次漂洗時加入清水a kg,此時m0 kg污物均勻地溶解在(a+b)kg清水里,漂洗擰干后,衣服上殘留的污物量為m1 kg,滿足 ,即進而可得同理于是,問題轉化為只需要求同時滿足 和 的n值即可,通過對n賦值,得到符合條件的n值,即得結果.另外,由假設可知,a≥c,即事實上,為了保證有解,應當滿足條件 其中 表示不超過 的最大整數.由模型得出的結論可通過實際檢測得到(略).五、檢驗以上過程是一個完整的數學建模活動過程.在這之后,我們還可以做進一步的工作,比如:1.改進已有模型,可通過改進假設,建立新的模型,使新的模型更接近實際.2.討論模型的特征,擴大模型的適用范圍,以解決更多的問題.3.深入分析實際情境,提出新的問題,進行新問題解決的數學建模活動.在上面的數學建模活動中,做了模型的假設:每次漂洗所用的清水量相等,在本節開始還提及:漂洗的次數越多衣服越干凈,現在,不禁要問:(1)如果每次漂洗所用的清水量不相等,結果又怎樣呢?(2)“漂洗的次數越多衣服越干凈”的結論正確嗎?在這里只討論問題(1):如果每次漂洗所用的清水量不相等,結果又怎樣呢?為了簡單起見,只討論漂洗2次,設2次所用的清水量分別為a1 kg,a2 kg,且a1+a2=A,A是定值,比較a1=a2和a1≠a2的漂洗效果.在漂洗所用的清水量不相等(a1≠a2)時,我們希望m2盡可能地小,即 盡可能地大.由基本不等式,得即這說明,在只漂洗2次的情況下,所用的清水量相等的漂洗效果最佳.一般地,在用水總量和漂洗次數都相同的情況下,等量用水漂洗比不等量用水漂洗下的最后殘留污物量要少.∵這里的 是定值,∴當且僅當 即a1=a2時, 取得最大值.根據今天所學,回答下列問題:1.一個完整的數學建模活動有什么流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