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4張PPT)北師大版 數學 選擇性必修第一冊課標定位素養闡釋 1.理解并掌握雙曲線的定義,了解雙曲線的焦點、焦距.2.掌握雙曲線的標準方程及其推導過程,能利用定義求標準方程及分析解決有關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直觀想象素養.3.進一步體會用待定系數法求軌跡方程及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自主預習 新知導學一、雙曲線的定義【問題思考】1.如圖2-2-1,觀察下圖,思考問題:(1)在點M移動的過程中,||MF1|-|MF2||的值發生變化嗎 提示:不變.(2)動點M的軌跡是什么 提示:雙曲線.(3)雙曲線的定義中強調平面內動點到兩定點的距離差的絕對值為常數,若沒有絕對值,則動點的軌跡是什么 提示:雙曲線的一支.圖2-2-1(4)在雙曲線的定義中,必須要求“常數大于零且小于|F1F2|”,那么“常數等于|F1F2|”“常數大于|F1F2|”和“常數為0”時,動點的軌跡分別是什么 提示:①如果定義中常數等于|F1F2|,此時動點的軌跡是以F1或F2為端點的兩條射線(包括端點).②如果定義中常數大于|F1F2|,此時動點軌跡不存在.③如果定義中常數為0,此時動點軌跡為線段F1F2的垂直平分線.2.平面內到兩個定點F1,F2的距離之 差的絕對值 等于常數(大于零且小于|F1F2|)的點的集合(或軌跡)叫作雙曲線.這 兩個定點F1,F2 叫作雙曲線的焦點, 兩個焦點間的距離|F1F2| 叫作雙曲線的焦距.3.已知兩個定點F1(-3,0),F2(3,0),平面內動點P滿足下列條件的軌跡,是雙曲線的是( ).A.||PF1|-|PF2||=5 B.||PF1|-|PF2||=6C.||PF1|-|PF2||=7 D.||PF1|-|PF2||=0解析:A中,∵|F1F2|=6,∴||PF1|-|PF2||=5<|F1F2|,故動點P的軌跡是雙曲線;B中,∵||PF1|-|PF2||=6=|F1F2|,∴動點P的軌跡是以F1或F2為端點的射線(含端點);C中,∵||PF1|-|PF2||=7>|F1F2|,∴動點P的軌跡不存在;D中,∵||PF1|-|PF2||=0,即|PF1|=|PF2|,根據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動點P的軌跡是線段F1F2的垂直平分線.故選A.答案:A二、雙曲線的標準方程【問題思考】1.(1)以直線F1F2為x軸,線段F1F2的垂直平分線為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類比橢圓標準方程的推導過程,思考怎樣求雙曲線的標準方程.提示:設M(x,y)是雙曲線上任意一點,F1(-c,0),F2(c,0)(c>0),由||MF1|-|MF2|| =2a(a>0),可得(c2-a2)x2-a2y2=a2(c2-a2).提示:若x2的系數為正,則焦點在x軸上;若y2的系數為正,則焦點在y軸上.(3)橢圓標準方程和雙曲線標準方程中的a,b,c之間的關系有什么區別 提示:在橢圓中a2=b2+c2,在雙曲線中c2=a2+b2.3.已知點F1(-4,0),F2(4,0),曲線上的動點P到F1,F2的距離之差為6,則曲線方程為( ).答案:A【思考辨析】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在它后面的括號里畫“√”,錯誤的畫“×”.(1)平面內到兩定點距離的差的絕對值等于常數的點的軌跡是雙曲線.( )(2)平面內到兩定點F1,F2的距離之差等于常數(大于零且小于|F1F2|)的點的軌跡是雙曲線.( )××√×合作探究 釋疑解惑探究一求雙曲線的標準方程用待定系數法求雙曲線方程的步驟【變式訓練1】 (1)求以橢圓 的短軸的兩個端點為焦點,且經過點A(4,-5)的雙曲線的標準方程;(2)已知雙曲線經過M(1,1),N(-2,5)兩點,求雙曲線的標準方程.探究二由雙曲線的標準方程求參數【例2】 求適合下列條件的參數的值或取值范圍:②若方程表示焦點在x軸上的雙曲線,則1③若方程表示焦點在y軸上的雙曲線,則k<-3.1.題設中k的正負未定,不能誤以為 就是雙曲線的標準方程,需分類討論.有時要注意對焦點在x軸、y軸上進行分類討論,不要漏解.2.方程Ax2+By2=1(A,B≠0)表示橢圓的充要條件為A>0,B>0,且A≠B.表示雙曲線的充要條件為AB<0,若A>0,B<0,則方程表示焦點在x軸上的雙曲線;若A<0,B>0,則方程表示焦點在y軸上的雙曲線.即雙曲線的焦點位置是由x2,y2的系數的正負決定的.(1)求t為何值時,曲線C分別為橢圓、雙曲線;(2)求證:不論t為何值,曲線C都有相同的焦點.(2)證明:當|t|>1時,曲線C是橢圓,且t2>t2-1,因此c2=t2-(t2-1)=1.于是焦點為F1(-1,0),F2(1,0).∵c2=t2+1-t2=1,∴焦點為F1(-1,0),F2(1,0).綜上所述,無論t為何值,曲線C都有相同的焦點.探究三雙曲線定義的應用(1)若雙曲線上一點M到它的一個焦點的距離等于16,求點M到另一個焦點的距離;(2)若P是雙曲線左支上的點,且|PF1|·|PF2|=32,試求△F1PF2的面積.(1)由雙曲線的定義,得||MF1|-|MF2||=2a=6,又雙曲線上一點M到它的一個焦點的距離等于16,假設點M到另一個焦點的距離等于d,則|16-d|=6,解得d=10或d=22.故點M到另一個焦點的距離為10或22.(2)將||PF2|-|PF1||=2a=6兩邊平方得|PF1|2+|PF2|2-2|PF1|·|PF2|=36,則|PF1|2+|PF2|2=36+2|PF1|·|PF2|=36+2×32=100.1.若將本例(1)中條件“距離等于16”改成“距離等于7” ,其他條件不變,求點M到另一個焦點的距離.得a=3,b=4,c=5.由雙曲線定義,得||MF1|-|MF2||=2a=6.假設點M到另一個焦點的距離等于d,則|7-d|=6,解得d=1或d=13.又d≥5-3=2,即雙曲線上動點到任一個焦點的最短距離為2,所以d=1舍去.故d=13.2.若將本例(2)中條件“|PF1|·|PF2|=32”改成“∠F1PF2=60°”, ,其他條件不變求△F1PF2的面積.1.求雙曲線上一點P到某一焦點的距離時,若已知點P的橫、縱坐標,則根據兩點間距離公式可求得結果;若已知點P到另一焦點的距離,則根據||PF1|-|PF2||=2a求解,注意對所求結果進行必要的驗證(負數應該舍去,且所求距離應該不小于c-a).2.在解決雙曲線中與焦點三角形有關的問題時,要注意兩點:(1)定義中的條件||PF1|-|PF2||=2a的應用;(2)要利用余弦定理、勾股定理或三角形面積公式等知識進行運算,在運算中要注意整體思想和一些變形技巧的應用,如|PF1|2+|PF2|2=(|PF1|-|PF2|)2+2|PF1|·|PF2|.【變式訓練3】 已知F1,F2分別為雙曲線C:x2-y2=2的左、右焦點,點P在雙曲線C上,(1)若|PF1|=2|PF2|,求∠F1PF2的余弦值;易錯辨析因忽視隱含條件導致所求軌跡方程錯誤【典例】 已知定點A(-3,0)和定圓C:(x-3)2+y2=16,動圓和圓C相外切,并且過定點A,求動圓圓心M的軌跡方程.錯解:設M(x,y),動圓與圓C的切點為B,則|BC|=4,|MC|=|MB|+|BC|,|MA|=|MB|,于是|MC|=|MA|+|BC|,即|MC|-|MA|=|BC|=4<|AC|.由雙曲線的定義知,點M的軌跡是以A,C為焦點的雙曲線,且a=2,c=3,b2=5.以上解答過程中都有哪些錯誤 出錯的原因是什么 你如何改正 你如何防范 提示:上述解法的錯誤在于把動點的軌跡看成雙曲線,忽視了雙曲線定義中“距離的差的絕對值是常數”這一條件,動點軌跡實際上是雙曲線的一支.正解:設M(x,y),動圓與圓C的切點為B,則|BC|=4,|MC|=|MB|+|BC|,|MA|=|MB|,于是|MC|=|MA|+|BC|,即|MC|-|MA|=|BC|=4<|AC|.由雙曲線的定義知,點M的軌跡是以A,C為焦點的雙曲線的左支,且a=2,c=3,b2=5.在求解與雙曲線有關的軌跡問題時,準確理解雙曲線的定義,才能保證解題的正確性.當F1,F2分別為雙曲線的左、右焦點,且||PF1|-|PF2||= 2a<|F1F2|(a>0),即|PF1|-|PF2|=±2a(0<2a<|F1F2|)時,點P的軌跡是雙曲線,其中取正號時軌跡為雙曲線的右支,取負號時軌跡為雙曲線的左支.隨堂練習1.若雙曲線 的兩個焦點分別是F1,F2,雙曲線上一點P到F1的距離是12,則點P到F2的距離是( ).A.17 B.7C.7或17 D.2或22解析:由雙曲線定義知||PF1|-|PF2||=10,即|12-|PF2||=10,且c-a= -5<2,所以|PF2|=2或|PF2|=22.答案:D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答案:AA.±5 B.±3C.5 D.9解析:由題意知,焦點在x軸上,34-n2=n2+16,∴2n2=18,n2=9.∴n=±3.答案:B答案:A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