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2.4.2 直線與圓錐曲線的綜合問題新授課1.進一步熟悉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位置關(guān)系.2.掌握弦長公式,會求解與弦長有關(guān)的問題.解:由題意知橢圓C的左焦點F1的坐標為(-1,0),直線AB的方程為y=-2(x+1).解方程組 得例1:如圖,已知斜率為-2的直線經(jīng)過橢圓C: 的左焦點F1,與橢圓相交于A,B兩點,求:(1)線段AB的中點M的坐標;(2)|AB|的值.(1)設(shè)線段AB的中點M的坐標為(x,y),則例1:如圖,已知斜率為-2的直線經(jīng)過橢圓C: 的左焦點F1,與橢圓相交于A,B兩點,求:(1)線段AB的中點M的坐標;(2)|AB|的值.∴線段AB的中點M的坐標為思考:如果不求出A、B兩點的坐標,還能求出|AB|的值嗎?解法二:由題意知橢圓C的左焦點F1的坐標為(-1,0),直線AB的方程為y=-2(x+1).例1:如圖,已知斜率為-2的直線經(jīng)過橢圓C: 的左焦點F,與橢圓相交于A,B兩點,求:(1)線段AB的中點M的坐標;(2)|AB|的值.聯(lián)立方程組①②將①代入②,整理得24x2+40x=0,其中 >0.設(shè)A,B的坐標為(x1,y1) ,(x2,y2),則由兩點間的距離公式得歸納總結(jié)求弦長問題的方法:(1)如果交點坐標易求,可直接用兩點間距離公式代入求弦長,(2)有時為了簡化計算,常設(shè)而不求,運用韋達定理來處理.中點坐標公式:若點P1,P2 的坐標分別為(x1,y1),(x2,y2),且線段 P1P2 的中點M的坐標為(x,y),則:1.過雙曲線 的右焦點F2,傾斜角為30°的直線交雙曲線于A,B兩點,求|AB|.設(shè)A,B的坐標為(x1,y1),(x2,y2),則與雙曲線方程聯(lián)立消去y,得5x2+6x-27=0.解:設(shè)直線AB的方程為由兩點間的距離公式得練一練例2:已知直線l過橢圓C: 的中心,且交橢圓C于A,B兩點,求|AB|的取值范圍.解:(1)當直線l的斜率不存在時(如圖1),直線l:x=0,代入橢圓方程解得A(0, ),B(0, ),∴|AB|=(2)當直線l的斜率存在時(如圖2),設(shè)直線l的方程為y=kx.將橢圓方程化簡、整理,得x2+2y2=4.將直線和橢圓方程聯(lián)立,得①②圖1圖2例2:已知直線l過橢圓C: 的中心,且交橢圓C于A,B兩點,求|AB|的取值范圍.將②代入①,化簡整理得(2k2+1)x2=4.③顯然,無論k取何值,方程③都有實數(shù)解,由兩點間的距離公式,可得④圖2例2:已知直線l過橢圓C: 的中心,且交橢圓C于A,B兩點,求|AB|的取值范圍.為了便于求|AB|的取值范圍,將④進行變形整理,得∵4k2+2≥2,由不等式的性質(zhì)可得綜合(1)和(2)的結(jié)果,|AB|的取值范圍為[2 ,4].圖2歸納總結(jié)當直線的斜率存在時,斜率為k的直線l與橢圓相交于A(x1,y1),B(x2,y2)兩個不同的點,則弦長公式的常見形式有如下幾種:注意:(1)一定先有判別式大于零,才有兩根之和、兩根之積.(2)對于斜率不確定的問題,要分類討論.思考交流:某同學給出了例2的如下解決方法:解:考慮到直線l與橢圓C的兩個交點A,B是關(guān)于中心O對稱的,∴|AB|=2|OA|=∵點A在橢圓C上,∴xA2+2yA2=4,整理,得xA=4-2yA2.將其代入上式,消去xA可得|AB|=由上述函數(shù)關(guān)系可以求出0≤|AB|≤4.請對該同學的上述解法進行評價.此法綜合運用的橢圓的中心對稱性質(zhì),設(shè)而不求,優(yōu)化了整體運算.但是卻沒有根據(jù)圖象,考慮yA的實際范圍,故而導致最終取值錯誤.歸納總結(jié)反思上述“思考交流”求解解析幾何問題的過程,一方面可以再次感受到數(shù)形結(jié)合思維方式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到,還應該在分析圖形的基礎(chǔ)上對題目中的幾何要素進行合理代數(shù)化表達.根據(jù)今天所學,回答下列問題:1.中點坐標公式和弦長公式分別是什么?2.求弦長問題通常有哪兩種方法?3.求解解析幾何問題需注意什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