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第6章 統計學初步6.4 用樣本估計總體6.4.2 用樣本估計總體的離散程度1.結合實例,能理解用樣本估計總體的離散程度參數(標準差、方差、極差).(數據分析)2.理解離散程度參數的統計含義,能用方差、標準差解決實際問題.(數學運算、數據分析)1.什么是極差,它的統計意義是什么?[答案] 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稱為極差.它粗略地刻畫了一組數據的離散程度.2.樣本方差能估計總體方差嗎?它們的公式形式相同嗎?[答案] 能,相同.3.樣本標準差的計算公式是什么?1.判斷下列結論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計算分層抽樣的均值與方差時,必須已知各層的權重.( )√(2)若一組數據的值大小相等,沒有波動變化,則標準差為0.( )√(3)標準差越大,表明各個樣本數據在樣本平均數周圍越集中;標準差越小,表明各個樣本數據在樣本平均數周圍越分散.( )×23.某學員在一次射擊測試中射靶10次,命中環數分別為7,8,7,9,5,4,9,10,7,4.求:(1)平均命中環數;(2)命中環數的標準差.探究1 極差問題1: 在繪制頻率分布直方圖時,第一步計算什么?[答案] 計算極差.問題2: 什么是極差?[答案] 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問題3: 極差反映了數據的什么變化?[答案] 極差反映了數據變化的幅度.新知生成1.極值將一組數據中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統稱為極值.新知運用√√&1& 計算極差一般根據極差公式計算.(多選題)現有兩組數據,第一組:3,11,5,13,7,2,6,8,9;第二組:12,20,14,22,16,11,15,17,18.則這兩組數據的( ).CDA.平均數相等 B.中位數相等 C.極差相等 D.方差相等[解析] 由題意可得,第二組的每個數據都是第一組對應數據加上9得到的,因此可以判斷第二組的平均數和中位數都比第一組多9,而極差和方差不變.探究2 方差甲、乙兩名戰士在相同條件下各射靶10次,每次命中的環數分別如下:甲:8,6,7,8,6,5,9,10,4,7.乙:6,7,7,8,6,7,8,7,9,5.問題3: 觀察上述兩組數據,你認為哪個人的射擊水平更穩定?[答案] 從數字分布來看,甲命中的環數較分散,乙命中的環數較集中.故乙的射擊水平更穩定.新知生成新知運用方法指導 分別計算甲、乙車間的平均數和方差即可得到答案.(1)分別計算兩組數據的平均數及方差;(2)根據計算結果判斷哪臺機床加工零件的質量更穩定.探究3 分層抽樣的均值與方差問題1: 在分層抽樣中各層抽查的個數不一樣,如何求樣本的平均數呢?[答案] 求分層抽樣的平均數,可以先分層求平均數,再求樣本的平均數.問題2: 在分層抽樣中各層抽查的個數不一樣,如何求樣本的方差呢?[答案] 可以先分層求平均數、方差,再求樣本的方差.新知生成新知運用例3 某學校統計了教師職稱及年齡:中級職稱教師的人數為50,平均年齡為38歲,方差是2;高級職稱的教師中有3人58歲,5人40歲,2人38歲.求該校中級職稱和高級職稱教師年齡的平均數和方差.118.52探究4 標準差問題1: 方差充分利用所有數據,并且僅用一個數值來刻畫一組數據的離散程度,試問方差有局限性嗎?局限性是什么?[答案] 方差有局限性,如方差的單位是觀測數據的單位的平方,而刻畫離散程度的一種理想度量應當具有與觀測數據相同的單位.問題2: 解決問題1的局限性的方法是什么?[答案] 引入標準差.新知生成新知運用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10尺寸 6.3 5.8 6.2 5.9 6.2 6.0 5.8 5.8 5.9 6.1DCA.160 B.180 C.200 D.2109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