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蘇教版高中數學必修第一冊第1章集合1.2子集、全集、補集教學課件(共99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蘇教版高中數學必修第一冊第1章集合1.2子集、全集、補集教學課件(共99張PPT)

資源簡介

(共99張PPT)
蘇教版2019高一數學(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
1.2 子集、全集、補集
學習目標
1.理解集合之間的包含的含義.(數學抽象)
2.能識別給定集合的子集、真子集,會判斷集合間的關系.(邏輯推理)
3.理解給定集合中一個子集的補集的含義,并會求給定子集的補集.(數學運算)
情景導入
給出下列三個集合:
A={班上參加足球隊的同學},
B={班上沒有參加足球隊的同學},
S={全班同學},
那么集合S,A,B的關系如何
觀察下列各組集合:
(1) A= {-1,1},B={-1,0,1,2};
(2) A=N,B=R;
(3) A={ x∣x 為正方形},B={ x∣x 為四邊形}.
●集合A與B之間具有怎樣的關系
●如何用數學語言來表述這種關系
1.子集與真子集
新知探究
觀察(1),可以發現,集合 A 中的每個元素都是集合 B 的元素觀察(2)(3),它們也有同樣的特征.
(1) A= {-1,1},B={-1,0,1,2};
(2) A=N,B=R;
(3) A={ x∣x 為正方形},B={ x∣x 為四邊形}.
這時稱 A 是 B 的子集.
子集
定義
如果集合A的_______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稱為集合B的子集.
任意
概念歸納
A是B的子集
Venn圖: 或
符號表示:_________ 或 _________
讀法:集合 A _______ 集合 B 或集合
B ________ 集合A
B
A
A (B)
包含于
包含
A B
B A
概念歸納
例如,{1,2,3} N,N R,
{ x∣x 為正方形} {x∣x為四邊形}等.
A B可以用 Venn圖來表示.
B
A
根據子集的定義,我們知道A A也就是說,任何一個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對于空集 ,我們規定 A,即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概念歸納
【思考】
符號“∈”與“ ”有什么區別
提示:①“∈”是表示元素與集合之間的關系,
比如 1∈N,-1 N.
②“ ”是表示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系,
比如 N R,{1,2,3} {3,2,1}.
③“∈”的左邊是元素,右邊是集合,
而“ ”的兩邊均為集合.
例1.判斷下列各組集合中,A 是否為 B 的子集.
(1) A= {0,1},B={-1,0,1,-2};
解:因為0∈B,1∈B,即A中的每一個元素都是B 的元素,所以 A 是 B 的子集.
解:因為1∈A,但 1 B,
所以 A不是B 的子集.
(2) A= {0,1},B= { x∣x=2k,k∈N}
思 考
A B 與 B A能否同時成立
能;
A是B的子集;同時B也是A的子集; 此時A=B;
就是兩集合相等的定義.
例2.寫出集合 {a,b} 的所有子集.
解: 集合{a,b}的所有子集是 ,{a},{b},{a,b}.
集合{al,a2,a3,a4}有多少個子集
真子集
定義
如果集合 A B,并且 A≠B,那么集合 A 稱為集合 B 的真子集.
概念歸納
A是B的真子集
Venn圖:
符號表示:_________ 或 _________
讀法:集合 A ________ 集合 B 或集合B ________ 集A
B
A
A B
B A
真包含于
真包含
概念歸納
【思考】
集合 M,N 是兩個至少含有一個元素的集合,試畫圖說明這兩個集合關系有哪幾種
提示:有以下五種關系
1 2 3 4 5
例3.下列各組的 3 個集合中 ,哪 2 個集合之間具有包含關系
(1) S={-2,-1,1,2},A={-1,1},B={-2,2};
(2) S=R,A= { x∣x≤0,B= { x∣x>0);
(3) S= { x∣x為整數},A= { x∣x 為奇數},
B= { x∣x 為偶數}.
解:在(1)(2)(3)中都有 A S,B S可以用圖1-2-2來表示.
集合間關系的性質
(1) 任何一個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_______.
(2) 對于空集,我們規定 A,即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A A
概念歸納
例4指出下列各對集合之間的關系:
(1)A={-1,1},B={(-1,-1),(-1,1),(1,-1),(1,1)};
(2)A={x|x是等邊三角形},B={x|x是等腰三角形};
解 (1)集合A的元素是數,集合B的元素是有序實數對,
故A與B之間無包含關系.
(2)等邊三角形是三邊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兩邊相等的三角形,故A B.
典例剖析
(4)由列舉法知M={1,3,5,7,…},N={3,5,7,9,…},故N?M.
(3)A={x|-1(4)M={x|x=2n-1,n∈N*},N={x|x=2n+1,n∈N*}.
解 (3)集合B={x|x<5},用數軸表示集合A,B,
如圖所示,由圖可知A B.
典例剖析
判斷集合關系的方法
(1)觀察法:一一列舉觀察.
(2)元素特征法:首先確定集合的元素是什么,弄清集合元素的特征,再利用集合元素的特征判斷關系.
(3)數形結合法:利用數軸或Venn圖.
歸納總結
 例5(1)集合{a,b,c}的所有子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它的真子集有________個.
 解析 集合{a,b,c}的子集有:
,{a},{b},{c},{a,b},{a,c},{b,c},{a,b,c},
其中,除{a,b,c}外,都是{a,b,c}的真子集,共7個.
,{a},{b},{c},{a,b},
{a,c},{b,c},{a,b,c}
7
典例剖析
(2)寫出滿足{3,4}?P {0,1,2,3,4}的所有集合P.
解 由題意知,集合P中一定含有元素3,4,
并且是至少含有三個元素的集合,
因此所有滿足題意的集合P為:
{0,3,4},{1,3,4},{2,3,4},{0,1,3,4},
{0,2,3,4},{1,2,3,4},{0,1,2,3,4}.
典例剖析
1.假設集合A中含有n個元素,則:
(1)A的子集有2n個;
(2)A的非空子集有(2n-1)個;
(3)A的真子集有(2n-1)個;
(4)A的非空真子集有(2n-2)個.
2.求給定集合的子集的兩個注意點:
(1)按子集中元素個數的多少,以一定的順序來寫;
(2)在寫子集時要注意不要忘記空集和集合本身.
歸納總結
例6.已知集合A={x|-2≤x≤5},B={x|m+1≤x≤2m-1},若B?A,求實數m的取值范圍.
解 (1)當B≠ 時,如圖所示.
解這兩個不等式組得2≤m≤3.
(2)當B= 時,
由m+1>2m-1,得m<2.
綜上可得,實數m的取值范圍是{m|m≤3}.
典例剖析
(1)利用數軸處理不等式表示的集合間的關系問題時,
可化抽象為直觀,要注意端點值的取舍,
“含”用實心點表示,“不含”用空心點表示.
(2)涉及到“A B”或“A?B且B≠ ”的問題,
一定要分A= 和A≠ 兩種情況討論,
不要忽視空集的情況.
歸納總結
1.思考辨析,判斷正誤
(1)1 {1,2,3}.( )
提示 “ ”表示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系,而不是元素和集合之間的關系.
(2)任何集合都有子集和真子集.( )
提示 空集只有子集,沒有真子集.
(3)若a∈A,則{a}?A.( )
提示 也有可能{a}=A.
(4)若A B,且B A,則A=B.( )
×
×
×

練一練
B
2.已知集合A={-1,0,1},A的子集中,含有元素0的子集共有(  )
A.2個 B.4個 C.6個 D.8個
解析 根據題意,在集合A的子集中,
含有元素0的子集有{0},{0,1},{0,-1},{-1,0,1},
故選B.
練一練
3.已知集合A={1,2,3},B={2,3},則(  )
A.A=B B.A B C.A B D.B A
解析 ∵A={1,2,3},B={2,3},∴B A.
又1∈A且1 B,
∴B是A的真子集,故選D.
D
練一練
4.已知集合A={-1,3,m},B={3,4},若B A,則實數m=________.
解析 ∵B A,
∴ 元素3,4必為A中元素,
∴m=4.
4
練一練
觀察例 3 中每一組的 3個集合,它們之間還有什么關系
2.補集與全集
新知探究
在例3中,觀察(1),可以發現,A S,S中的元素-2,-1,1,2 去掉 A 中的元素-1,1后,剩下的元素為-2,2,這兩個元素組成的集合就是 B.
觀察 (2)(3),它們也有同樣的特征這時稱 B 是 A 在 S中的補集.
補集
1. 定義
文字語言
設A S,由_____________的所有元素組成的集合稱為S的子集A的補集,記作 CsA,讀作“_________________”.
S中不屬于A
A在S中的補集
概念歸納
符號語言
CsA=______________________
{ x∣x∈S,且 x A }
圖形語言
2. 本質
補集既是集合之間的一種關系,也是集合的基本運算之一.
3. 作用
①依據定義求集合的補集;
②求參數的值或范圍;
③補集思想的應用.
概念歸納
全集
如果一個集合包含我們所研究問題中涉及的_____元素,那么就稱這個集合為全集,全集通常記作U.
所有
概念歸納
例7.設全集U=R,不等式組 的解集為 A,
試求A 及 UA,并把它們分別表示在數軸上.
2x-1>0
3x-6≤0

注意:實心點與空心點的區別.
例8.(1)設集合U=R,M={x|x>2或x<-2},則 UM=(  )
A.{x|-2≤x≤2} B.{x|-2C.{x|x<-2或x>2} D.{x|x≤-2或x≥2}
(2)已知全集為U,集合A={1,3,5,7}, UA={2,4,6}, UB={1,4,6},
則集合B=______________.
解析 (1)如圖,在數軸上表示出集合M,可知 UM={x|-2≤x≤2}.
A
{2,3,5,7}
(2)A={1,3,5,7}, UA={2,4,6},
則U={1,2,3,4,5,6,7}, UB={1,4,6},
∴B={2,3,5,7}.
典例剖析
求補集的方法
(1)列舉法表示:從全集U中去掉屬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后,由所有余下的元素組成的集合.
(2)由不等式構成的無限集表示:借助數軸,取全集U中集合A以外的所有元素組成的集合.
總結歸納
例9.設全集U={3,6,m2-m-1},A={|3-2m|,6}, UA={5},求實數m.
解 ∵ UA={5},∴5∈U且|3-2m|=3,
由m2-m-1=5,得m2-m-6=0,
∴m=-2或m=3.
由|3-2m|=3,得m=0或m=3.
∴m=3.
典例剖析
集合A與 UA中沒有公共元素;若集合中元素個數有限時,可利用補集定義并結合Venn圖求解,若集合中元素有無限個時,可利用數軸分析法求參數.
總結歸納
例10.已知集合A={x|2a-2解  RB={x|x≤1或x≥2}≠ .
∵A? RB,
∴分A= 和A≠ 兩種情況討論.
①若A= ,此時有2a-2≥a,∴a≥2.
綜上所述,實數a的取值范圍為{a|a≤1或a≥2}.
典例剖析
如果所給集合是無限集,一般用數軸分析法求出其補集,要注意端點的取舍;結合兩集合的子集、真子集關系,要注意分空集與非空集合兩種情況討論.
總結歸納
解析
D
練一練
解析
D
練一練
解析
B
練一練
解析
-1或2
練一練
BD
解析
練一練
解析
B
練一練
解析
A
練一練
解析
B
練一練
解析
B
練一練
解析
{x|-2≤x≤-1或0≤x≤2}
解析
A=P
練一練

練一練
課本練習
1.寫出下列集合的所有子集:
(1){1};
(2){1,2};
(3){1,2,3}.
課本練習
3.判斷下列表述是否正確:





課本練習
解:(1)不正確.(2)不正確.(3)正確.(4)正確.
(5)不正確.(6)不正確.(7)正確.(8)正確.
4.若U=Z,A={x|x=2k,k∈Z},B={x|x=2k+1,k∈Z),
則 UA = . UB = .
5. U( UA) = .
6,已知U=R,A={x|x<0},求 UA.
課本練習
B
A
A
UA={x|x≥0}.
習題1.2
感受·理解
1.如圖,試說明集合A,B,C之間有什么包含關系.
3,已知U={x|x是至少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A={x |x是平行四邊形),求 UA.
解:{x|x 是梯形}.
4.(1)已知U={1,2,3,4),A={1,3},求 UA ;
(2)已知U={1,3},A={1,3},求 UA ;
(3)已知U=R,A={x|x≥2},求 UA ;
(4)已知U=R.A=(x|-2≤x<2),求 UA.
感受·理解
思考·運用
解:(1)不成立.(2)不成立.(3)成立.
解:(1){m|m<1}.(2){m|m≥1}.
思考·運用
探究·拓展
易錯點1 混淆元素與集合、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系而致錯
解析
AC
錯因分析
易錯點2 忽視對空集的討論而致錯
解析
C
錯因分析
易錯點3 忽略端點的取值情況而致錯
解析
C
錯因分析
一、選擇題
1.已知集合N={1,3,5},則集合N的真子集個數為(  )
A.5 B.6 C.7 D.8
C
解析 集合N的真子集有23-1=7(個).
分層練習-基礎
知識點一:子集與真子集
2.已知集合A={x|x2-1=0},則下列式子:①{1}∈A;②-1 A;③ A;
④{1,-1} A.其中表示正確的有(  )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解析 因為A={x|x2-1=0}={-1,1},所以{1} A,①不正確;-1∈A,②不正確;
A,符合子集的定義,所以③正確;
{-1,1} A,符合子集的定義,所以④正確.
綜上可知,正確的式子有2個.
B
分層練習-基礎
3.已知集合A={x|0A.A∈B B.A B C.B A D.B A
解析 由數軸易知A中元素都屬于B,B中至少有一個元素如-2 A,故有A B.
B
分層練習-基礎
4.(多選題)設集合A={x|x2+x-6=0},B={x|mx+1=0},則滿足B A的實數m的值可以為(   )
ABD
解析 ∵A={x|x2+x-6=0}={-3,2},又∵B A,∴當m=0時,mx+1=0無解,故B= ,滿足條件;
分層練習-基礎
C
5.已知集合A={x∈Z|(x-1)(x+2)<0},則集合A的一個真子集為(  )
A.{x|-2C.{0} D.{ }
解析 A={x∈Z|(x-1)(x+2)<0}={-1,0},
所以A的真子集為 ,{0},{-1},故選C.
分層練習-基礎
二、填空題
6.集合A={x|ax-3=0,a∈Z},若A N*,則實數a的所有取值組成的集合為____________.
{0,1,3}
解析 當a=0時,A= ,滿足題意;
分層練習-基礎
7.已知集合A={x∈R|x2+x=0},則集合A=____________.
若集合B滿足{0} B A,則集合B=____________.
解析 ∵解方程x2+x=0,得x=-1或x=0,
∴集合A={x∈R|x2+x=0}={-1,0}.
又{0} B A,∴B={-1,0}.
{-1,0}
{-1,0}
分層練習-基礎
8.設A={x|2解析 因為B A,又B≠ ,
{a|3≤a≤4}
所以3≤a≤4,即a的取值范圍是{a|3≤a≤4}.
分層練習-基礎
三、解答題
9.判斷下列集合間的關系:
(1)A={x|x-3>2},B={x|2x-5≥0};
(2)A={x∈Z|-1≤x<3},B={x|x=|y|,y∈A}.
所以可利用數軸判斷A,B的關系.如圖所示,A?B.
(2)因為A={x∈Z|-1≤x<3}={-1,0,1,2},
B={x|x=|y|,y∈A},
所以B={0,1,2},
所以B A.
分層練習-鞏固
10.已知A={x∈R|x<-2或x>3},B={x∈R|a≤x≤2a-1},若B A,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解 由題意知B的可能情況有B≠ 和B= 兩種.
①當B≠ 時,∵B A,
②當B= 時,由a>2a-1,解得a<1.
綜上可知,實數a的取值范圍是{a|a<1或a>3}.
分層練習-鞏固
A
11.若集合A={x|x=2k+1,k∈Z},B={x|x=2k-1,k∈Z},C={x|x=4k-1,k∈Z},則A,B,C的關系是(  )
A.C?A=B B.A C B
C.A=B?C D.B A C
解析 ∵A={x|x=2(k+1)-1,k∈Z},B={x|x=2k-1,k∈Z},C={x|x=2×2k-1,k∈Z},
∴C?A=B,
故選A.
分層練習-鞏固
12.若集合A={x|ax2+2x+1=0,x∈R}至多有一個真子集,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②當A只有一個真子集時,A為單元素集,這時有兩種情況:
當a=0時,方程化為2x+1=0,
解 ①當A無真子集時,A= ,即方程ax2+2x+1=0無實根,
當a≠0時,由Δ=4-4a=0,
解得a=1.
綜上,當集合A至多有一個真子集時,a的取值范圍是{a|a=0或a≥1}.
分層練習-鞏固
13.已知集合M={x|x2+2x-a=0}.
(1)若 ?M,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解 由題意得方程x2+2x-a=0有實數解,
∴Δ=22-4·(-a)≥0,得a≥-1,
∴實數a的取值范圍是{a|a≥-1}.
分層練習-鞏固
(2)若N={x|x2+x=0}且M N,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解 ∵N={x|x2+x=0}={0,-1},且M N,
∴當M= 時,Δ=22-4·(-a)<0,得a<-1;
當M≠ 時,
i)當Δ=0時,a=-1,
此時M={-1},滿足M N,符合題意.
ii)當Δ>0時,a>-1,M中有兩個元素,
綜上,實數a的取值范圍為{a|a≤-1}.
14.已知三個集合A={x|x2-3x+2=0},B={x|x2-ax+(a-1)=0},C={x|x2-bx+2=0},同時滿足B?A,C A的實數a,b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a,b所有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解 A={x|x2-3x+2=0}={1,2}.
∵B={x|x2-ax+(a-1)=0}={x|(x-1)[x-(a-1)]=0},∴1∈B.
又∵B?A,∴a-1=1,即a=2.
∵C={x|x2-bx+2=0},且C A,
當C={1,2}時,b=3;
當C={1}或{2}時,Δ=b2-8=0,
∴C= 或{1}或{2}或{1,2}.
當C= 時,Δ=b2-8<0,
分層練習-拓展
一、選擇題
1.已知全集U={x|-1≤x≤5,x∈Z},集合A={x|0≤x<3,x∈N},則 UA=(  )
A.{x|-1≤x<0或3C.{-1,3,4,5} D.{3,4,5}
C
解析 U={x|-1≤x≤5,x∈Z}={-1,0,1,2,3,4,5},A={x|0≤x<3,x∈N}={0,1,2},
∴ UA={-1,3,4,5}.
知識點二:全集和補集
分層練習-基礎
2.(多選題)已知全集U=R,集合A={x|1≤x≤3或4<x<6},集合B={x|2≤x<5},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 UA={x|x<1或3<x≤4或x≥6}
B. UB={x|x<2或x≥5}
C. UA UB
D. UB UA
解析 由補集的定義知A,B正確;
由子集的定義知C,D都不正確.
AB
分層練習-基礎
3.已知全集U={1,2,a2-2a+3},A={1,a}, UA={3},則實數a等于(  )
A.0或2 B.0 C.1或2 D.2
D
分層練習-基礎
4.若全集U={0,1,2,3,4,5},且 UA={x∈N*|1≤x≤3},則集合A的真子集共有(  )
A.3個 B.4個 C.7個 D.8個
C
解析  UA={x∈N*|1≤x≤3}={1,2,3},
∴A={0,4,5},
∴集合A的真子集共有23-1=7(個).
分層練習-基礎
5.設全集U=R,集合A={x|x<0,或x≥1},B={x|x≥a},若 UA UB,則實數a的取值范圍是(  )
A.{a|a>1} B.{a|a≥1}
C.{a|a<1} D.{a|a≤1}
B
解析 由題意知 UA={x|0≤x<1}, UB={x|x畫出數軸并表示出 UA與 UB.
因為 UA UB,
所以結合數軸可得a≥1.
分層練習-基礎
-3
二、填空題
6.設U={0,1,2,3},A={x|x2+mx=0},若 UA={1,2},則實數m=________.
解析 ∵ UA={1,2},∴A={0,3},
∴0,3是方程x2+mx=0的兩個根,
∴m=-3.
分層練習-基礎
7.已知全集U=R,A={x|1≤x解析 因為 UA={x|x<1或x≥2},
所以A={x|1≤x<2}.
所以b=2.
2
分層練習-基礎
8.若集合A={x|-1≤x<1},當S=R時, SA=__________________;
當S={x|-4≤x≤1}時, S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x|-1≤x<1},
∴S=R時, SA={x|x<-1或x≥1};
S={x|-4≤x≤1}時, SA={x|-4≤x<-1或x=1}.
{x|x<-1或x≥1}
{x|-4≤x<-1或x=1}
分層練習-基礎
三、解答題
9.(1)設U={x|x是小于9的正整數},A={1,2,3},B={3,4,5,6},求 UA和 UB;
(2)U={x|x是三角形},A={x|x是等腰三角形},B={x|x是等邊三角形},求 UB和 AB;
(3)U=R,A={x|1解 (1)根據題意可知,U={1,2,3,4,5,6,7,8},
所以 UA={4,5,6,7,8}, UB={1,2,7,8}.
(2) UB={x|x是三邊不都相等的三角形};
AB={x|x是有且僅有兩邊相等的三角形}.
(3) UA={x|x≤1,或x≥5},A與 UA在數軸上分別表示如下.
分層練習-鞏固
10.已知集合A={x|-1解  RA={x|x≤-1或x>3}.
綜上可知,實數m的取值范圍是
當B≠ 時,要使B RA成立,
分層練習-鞏固
11.設全集U={1,2,3,4},集合A={x|x2-mx+n=0,x∈U},
若 UA={2,3},則m+n=________.
9
解析 因為 UA={2,3},
所以A={x|x2-mx+n=0,x∈U}={1,4},
即方程x2-mx+n=0的兩個實根為1和4,
得m=5,n=4,m+n=9.
分層練習-鞏固
12.已知全集U=R,集合P={x|x≤0或x≥6},M={x|a解析 ∵全集U=R,∴ UP={x|0若M= ,即a≥2a+4,解得a≤-4,符合M UP.
若M≠ ,要使M UP,
{x|0{a|a≤-4或0≤a≤1}
∴a≤-4或0≤a≤1.
分層練習-鞏固
13.設全集U=R,M={x|3a解  UP={x|x<-2,或x>1}.
∵M UP,
∴分M≠ 和M= 兩種情況討論:
若M= ,則3a≥2a+5,∴a≥5.
分層練習-拓展
14.設全集U=R,集合A={x|x≤2或x≥5}.
(1)求 UA;(2)若B={x|2a-3≤x≤-a}且B UA,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解 (1)由題意 UA={x|2<x<5}.
(2)當B= 時,有-a<2a-3,∴a>1;
綜上實數a的取值范圍為{a|a>1}.
1.理解5個概念——(1)子集;(2)真子集;(3)空集;(4)全集;(5)補集.
2.掌握3種方法
(1)會判斷兩集合的關系,當所給的集合是與不等式有關的無限集時,常借助數軸,利用數形結合思想判斷.
(2)會求子集、真子集的個數問題.
(3)對于用不等式給出的集合,已知集合的包含關系求相關參數范圍時,常采用數形結合思想,借助數軸.
課堂小結
3.注意3個易錯點
(1)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當集合中含有字母參數時,一般需要分類討論.
(3)混淆元素與集合、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系而致錯
4.掌握1個策略——正難則反
補集作為一種思想方法,為我們研究問題開辟了新思想,在正向思維受阻時,改用逆向思維,如若直接求A困難,則使用“正難則反”策略,先求 UA,再由 U( UA)=A求A.
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城| 阿合奇县| 平山县| 青神县| 吕梁市| 漯河市| 永胜县| 徐汇区| 呼和浩特市| 金山区| 鹤峰县| 长垣县| 富宁县| 贺州市| 克东县| 岳普湖县| 泾川县| 桐庐县| 双流县| 湟源县| 罗江县| 镇坪县| 阿拉尔市| 敦化市| 神农架林区| 商南县| 辛集市| 额尔古纳市| 凤凰县| 饶平县| 巴中市| 安顺市| 青州市| 大同市| 河曲县| 万州区| 榆中县| 土默特左旗| 西峡县| 宁乡县| 麟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