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保密★啟用前2025-2026學年三年級數學上學期單元測試卷第二單元 測量(二)單元測試·基礎卷( 全卷滿分100 分,考試時間90 分鐘)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一、選擇題 (共20分)1.小朋友身上的尺子,最接近1米的是( )。A.一指寬 B.一腳長 C.雙手張開的距離 D.一步長2.用身體動作表示1分米的長度,最有可能的是( )。A. B. C. D.3.下面幾位同學估測從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不合理的是( )。A.小蘭:走100米我大約要用2分鐘,從家到學校我大約要走8分鐘,約400米。B.小文:3路公共汽車每站約600米,我坐了3站,大約1800米。C.小東:爸爸騎電動車,1分鐘可以走500米,從家到學校走了6分鐘,大約3千米。D.小軒:100米我大約要走200步,從家到學校我走了600步,大約1200米。4.下列最接近1厘米的是( )。A.花生米的長度 B.一張紙的厚度C.一張公交卡的厚度 D.一本字典的厚度5.測量下面的物體時最適合用分米作單位的是( )。A.手機的厚度 B.火車的長度 C.椅子的重量 D.課桌的高度6.下面選項中,最接近圖中的鉛筆長度的是( )。A.15 B.14 C.6 D.57.一根自動鉛筆的筆芯大約長( )。A.6毫米 B.60毫米 C.600毫米 D.6分米8.操場跑道一圈是400米,跑了2圈后還差( )米是1千米。A.200 B.600 C.800 D.10009.把3張長為5厘米的紙條黏到一起,黏合的部分長5毫米,黏成的紙條長( )厘米。A.15 B.14 C.13 D.1210.某日,某地區突降暴雨,3小時內降雨量達110( ),導致部分地區發生內澇。A.毫米 B.厘米 C.分米 D.米二、填空題(共18分)11.尺子上,1厘米長度之間有( )個小格,每個小格的長度是( )。12.在括號里填上“>”“<”或“=”。4厘米( )4分米 80米( )8千米 5千米( )5000米5千米( )50米 13厘米( )100毫米 90分米( )9米13.步行15分鐘大約可以走1( )。14.填一填。( )毫米 ( )分米 ( )分米 ( )厘米15.蠟筆長( )厘米( )毫米。16.把一根長18分米的繩子平均剪成6段,每段長( )厘米。17.100米賽跑時,10個同學跑的長度合起來是( )米,正好是( )千米,可以寫作1( )。18.填一填。8千米=( )米 40分米=( )米 3000米=( )千米4厘米=( )毫米 600厘米=( )米 9分米=( )厘米19.量一量每條邊的長度,并填在括號里。最長的邊比最短的邊長( )厘米。三、判斷題(共10分)20.一棟樓房高約60千米。( )21.飛機每小時飛行約8000毫米。( )22.測量硬幣的厚度時用毫米作單位。( )23.電動車每小時行1000千米。( )24.毫米是比分米大,比米小的長度單位。( )四、解答題(共52分)25.用你自己的方式描述足球場的球門長。26.去年張叔叔在院子里種了棵高12分米的桂花樹,今年張叔叔量了這棵樹,發現比去年長高了30厘米。現在這棵桂花樹高多少分米?27.一根繩子長4米,這根繩子最多可以截多少段6分米長的繩子?28.小蝸牛現在離家有40分米,它用7分鐘能爬回家嗎?29.把一根4米長的繩子每6分米剪一段,可以剪成這樣的幾段,還剩幾分米?30.丁丁用4分米長的尺子量桌面的長度,正好量了5次。桌面長多少米?31.機靈狗送信。(1)機靈狗每時行多少千米?(2)機靈狗可能在什么時間到達森林老人家?(3)如果下午2:00沿原路返回,機靈狗可能在什么時間回到家?(共8張PPT)北師大版2024 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測量(二)單元測試·基礎卷試卷分析一、試題難度整體難度:一般難度 題數較易 14適中 17一、試題難度三、知識點分布一、選擇題 1 0.85 米的認識;長度的估測;厘米的認識2 0.85 長度的估測;毫米和分米的認識3 0.65 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長度的估測4 0.65 毫米和分米的認識;長度的估測;厘米的認識;千米的認識5 0.65 毫米和分米的認識;長度的估測;質量單位的選擇;米的認識6 0.65 長度的估測;長度的測量方法7 0.65 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長度的估測8 0.65 整十、整百、整千數與一位數的乘法;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9 0.65 集合問題;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10 0.65 毫米和分米的認識;長度單位的選擇三、知識點分布二、填空題 11 0.85 厘米的認識;毫米和分米的認識12 0.85 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13 0.85 長度單位的選擇;千米的認識14 0.85 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15 0.85 長度的測量方法;毫米和分米的認識16 0.65 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整數平均分的意義及應用;用2~5的乘法口訣求商17 0.65 千米的認識;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18 0.65 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19 0.65 長度的測量方法三、知識點分布三、判斷題 20 0.85 千米的認識;長度單位的選擇21 0.85 毫米和分米的認識;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22 0.85 長度單位的選擇23 0.85 千米的認識24 0.65 毫米和分米的認識;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三、知識點分布四、解答題 25 0.85 長度的測量方法;長度的估測26 0.85 不進位加法(20以內);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27 0.85 有余數除法的實際應用;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100以內有余數的除法計算28 0.65 7的乘法口訣及應用;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基礎行程問題29 0.65 100以內有余數的除法計算;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有余數除法的實際應用30 0.65 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31 0.65 基礎行程問題;時、分、秒有關的計算;時、分、秒時間的推算《第二單元測量(二)單元測試·基礎卷》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D A D C B A B A1.C根據生活經驗、對長度單位和數據大小的認識可知:計量較長的物體用米作單位,二年級學生雙臂展開的長度大約是1米,計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通常用厘米作單位,食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由此分析各選項的長度選擇即可。A.一指寬接近1厘米,不符合題意;B.小朋友一腳大約長15至20厘米,不符合題意;C.雙手張開的距離大約是1米,符合題意;D.一步長大約是30至50厘米,不符合題意。所以最接近1米的是雙手張開的距離。故答案為:C2.B大拇指的指甲長度大約1厘米,小學生兩臂伸開的長度大約1米,小學生一拃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據此解答。A.大概是1厘米,不符合;B.大概1分米,符合;C.大概1米,不符合;D.大概5分米,不符合。用身體動作表示1分米的長度,最有可能的是。故答案為:B3.D4個2分鐘是8分鐘,因此小蘭家到學校的距離大約是4個100米;3站就是3個600米;小東爸爸騎電動車1分鐘可以走500米,從家到學校走了6分鐘,也就是走了6個500米,依此計算并根據“1000米=1千米”將單位化成千米即可;3個200步是600步,因此走600步的路程大約是3個100米,依此選擇。A.8÷2=4(個),4個100米是400米,走100米我大約要用2分鐘,從家到學校我大約要走8分鐘,約400米,因此小蘭的估測合理。B.3個600米是1800米,3路公共汽車每站約600米,我坐了3站,大約1800米,因此小文的估測合理。C.6個500米是3000米,3000米=3千米,爸爸騎電動車,1分鐘可以走500米,從家到學校走了6分鐘,大約3千米,因此小東的估測合理。D.3個200步是600步,3個100米是300米,100米我大約要走200步,從家到學校我走了600步,大約300米,因此小軒的估測不合理。故答案為:D4.A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等,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教室門的寬度約1米,手一拃的長度約是1分米,食指頭的寬度約是1厘米,10張A4紙的厚度約是1毫米;結合生活實際靈活解答。A.花生米的長度約是1厘米;B.一張紙的厚度不到1毫米;C.一張公交卡的厚度約是1毫米;D.一本字典的厚度約是3厘米;所以,最接近1厘米的是花生米的長度。故答案為:A5.D重量的常用單位由千克、克等,1千克大約兩個菠蘿的重量,1克大約一枚1角硬幣;長度的常用單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等, 1米大約家里餐桌的高度,1分米大約一個成年人手掌的寬度,1厘米大約1個指甲蓋面的長度,身份證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據此解答即可。根據分析:A.手機厚度可能是7~10毫米左右,不適合用分米作單位,不符合題意;B.火車的長度是非常長的,通常用米作單位,一般火車長度可能是幾十米甚至上百米,不符合題意;C.椅子的重量是用質量單位來衡量的,不符合題意;D.課桌的高度一般在7~8分米左右,用分米作單位比較合適,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6.C尺子測量物體時應將0刻度移動到被測物體的邊緣,將直尺與被測物體重合,再觀察被測物體另一端的刻度即可。當0刻度與被測物體的邊緣不對齊時,用末端的刻度值減去開始的刻度值即可。14后面多出來的部分大約是1厘米,先用14減9算出確切的數值,然后加上刻度14后面多出來的部分即可。14-9=5(厘米)還多出了將近1厘米。5+1=6(厘米)最接近圖中的鉛筆長度的是6厘米。故答案為:C7.B根據生活經驗、對長度單位和數據大小的認識可知:測量特別短的長度,常用毫米作單位,身份證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二年級小朋友一拃大約是1分米;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通常用厘米作單位,食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根據10毫米=1厘米;1分米=10厘米統一單位進行選擇即可。A.6毫米大約是1本數學書的厚度,太短,不符合筆芯的長度;B.60毫米=6厘米,是常見筆芯的長度,符合題意;C.600毫米=60厘米,大約是一張桌子的寬度,不符合題意;D.6分米=60厘米,大約是一張桌子的寬度,不符合題意。則一根自動鉛筆的筆芯大約長60毫米。故答案為:B8.A1圈的長度是400米,2乘400即可求出2圈的長度,再根據千米與米的進率是1000,將1千米化為1000米,1000減2圈的長度即可解答此題。1千米=1000米400×2=800(米)1000-800=200(米),還差200米是1千米。故答案為:A此題應先求2圈的路程,同時也考查學生對千米與米之間進率的掌握情況。9.B從左起將第二張紙條的5毫米與第一張紙條的5毫米黏合,把第二張紙條的5毫米與第三張紙條的5毫米黏合在一起,若把第一張紙條與第三張紙條的長度算作5厘米,第二張紙條的長度相當于減少了2個5毫米,即為10毫米,根據1厘米=10毫米,即減少了1厘米,即可知道黏合在一起的三張紙條的長度是在3個5厘米的基礎上減少了1厘米,3個5厘米是15厘米,減少1厘米后是14厘米,據此解答。5×2=10(毫米)10毫米=1厘米5×3-1=15-1=14(厘米)黏成的紙條長14厘米。故答案為:B10.A根據生活經驗,以及對長度單位和數據大小的認識,可知:計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如:身份證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厘米作單位,食指的指甲蓋的長度約是1厘米長;分米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長度單位,粉筆盒每個面的邊長大約是1分米;計量較長的物體一般用米作單位,生活中餐桌的高度約是1米;所以計量3小時內降雨量的高度用“毫米”作單位比較合適;據此解答即可。結合生活實際可知,某日,某地區突降暴雨,3小時內降雨量達110毫米,導致部分地區發生內澇。故答案為:A11. 10 1毫米/1mm尺子上每1厘米長度之間有10個小格,如圖:,1厘米=10毫米,每一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據此解答即可。尺子上,1厘米長度之間有10個小格,每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12. < < = > > =根據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1千米=1000 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把高級單位換成低級單位再進行比較即可。4厘米( )4分米,4分米=40厘米,4厘米<40厘米,故填“<”;80米( )8千米,8千米=8000米,80米<8千米,故填“<”;5千米( )5000米,5千米=5000米,故填“=”;5千米( )50米,5千米=5000米,5000米>50米,故填“>”;13厘米( )100毫米,13厘米=130毫米,130毫米>100毫米,故填“>”;90分米( )9米,9米=90分米,故填“=”;4厘米<4分米 80米<8千米 5千米=5000米5千米>50米 13厘米>100毫米 90分米=9米13.千米/km根據生活經驗和實際數據相結合即可解答,這里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1千米大約是跑道長度的2圈半,1米大約的家里餐桌的高度,1分米大約一個成年人手掌的寬度,1厘米大約1個指甲蓋面的長度,據此解答即可。由分析可知,步行15分鐘大約是我們步行上學的時間,在這個時間內走的距離大約為1千米。因此,步行15分鐘大約可以走1千米。14. 50 20 2 501厘米=10毫米,在5厘米末尾添上1個0即可換算成毫米為單位;1米=10分米,在2米末尾添上1個0即可換算成分米為單位;1分米=10厘米,去掉20厘米末尾的1個0即可換算成分米為單位;在5分米末尾添上1個0即可換算成厘米為單位。15. 6 8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一般用物體一端對齊尺子的0刻度線,另一端對齊尺子的刻度就是物體的長度。如圖,蠟筆尖對準0刻度線,蠟筆頭對準6厘米8毫米,所以蠟筆長6厘米8毫米。16.30用18除以6,即可求出每段繩子的長度;1分米=10厘米,根據進率轉換單位即可。(分米)3分米=30厘米所以把一根長18分米的繩子平均剪成6段,每段長30厘米。17. 1000 1 km(1)求10個同學合起來跑的長度,用加法計算,據此作答。(2)1000米=1千米,用得到的長度多少米除以1000即可得到對應的千米單位的數值。(3)千米用國際單位表示為km。(1)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0(米)(2)1000米=1千米(3)1千米可以寫作1km故10個同學跑的長度合起來是1000米,正好是1千米,可以寫作1km。18. 8000 4 3 40 6 90根據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進行單位換算即可。8千米里面有8個1000米,所以8千米=8000米;40分米里面有4個10分米,所以40分米=4米;3000米里面有3個1000米,所以3000米=3千米;4厘米里面有4個10毫米,所以4厘米=40毫米;600厘米里面有6個100厘米,所以600厘米=6米;9分米里面有9個10厘米,所以9分米=90厘米。19.見詳解;2用直尺測量物體長度時,要把直尺的0刻度線對準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另一端與直尺對應的刻度就是物體的長度。由題意得,先測量出三角形三邊的長度,然后將下面那條邊的長度轉化為多少毫米,最后再用三角形最長的邊的長度減去最短的邊的長度即可。10毫米=1厘米,所以40毫米=4厘米。5厘米>4厘米>3厘米5-3=2(厘米)故最長的邊比最短的邊長2厘米。20.×1米大約是一把米尺的長度,再結合數據“60”,所以計量一棟樓房高用“米”作單位比較合適;1千米大約是兩圈半標準跑道的長度,用千米作單位不合適。一棟樓房高約60米,原題說法錯誤。故答案為:×21.×根據生活經驗、對長度單位和數據大小的認識可知:測量特別短的長度,常用毫米作單位,身份證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由此解答。由分析得:8000毫米=800厘米=8米飛機的速度很快,每小時飛行約8米,很明顯不符合實際情況,原題說法錯誤。故答案為:×22.√根據對長度單位的認識,測量較薄物體的厚度通常使用毫米。硬幣的厚度一般在幾毫米左右,用毫米作單位更合適。測量硬幣的厚度時,由于硬幣的實際厚度較小(如1元硬幣厚度約為1-2毫米),選擇毫米作為單位既能準確描述其厚度,又符合生活實際。故答案為:√23.×根據生活經驗對長度單位和數據大小的認識,計量非常遠的距離用千米(km)作單位,南京到北京之間的距離大約是1000千米,電動車不可能一小時就能行駛這么遠的距離,據此判斷即可。電動車不可能每小時行1000千米,原題說法錯誤。故答案為:×24.×常見的長度單位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毫米是最小的單位之一,比厘米和分米都小。根據長度單位的定義,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因此,毫米比厘米和分米都小,而分米比米小,即毫米是比分米小,比米小的長度單位。所以,毫米是比分米大,比米小的長度單位的說法錯誤。故答案為:×25.7米(答案不唯一)學生首先要會上網查資料,另外以一種物體的長度為標準去測量另一種物體的長度,比如,自己試著跨出一大步,這一大步大概為1米長,然后以自己這1米長的一大步作為標準,試著用自己的步子去測量足球場的球門,走幾大步就大概有幾米長,據此解答即可。由分析可得:在球門前走了七步,所以足球場的球門大概長為7米。答:足球場的球門大概長為7米。(答案不唯一)學生關鍵要在頭腦中建立1米,1分米,1厘米等單位長度概念,會查閱資料,能進行實物比較。26.15分米根據1分米=10厘米,將單位換算統一后,根據求比一個數多幾,用加法計算即可解答此題。30厘米=3分米12+3=15(分米)答:現在這棵桂花樹高15分米。27.6段根據1米=10分米,把4米轉換成40分米,求最多可以截幾根跳繩,根據除法的意義,繩子的長度÷一根長跳繩的長度,所求的商就是最多可以截的數量。根據題意可得:1米=10分米4米=40分米40÷6=6(段)……4(分米)答:這根繩子最多可以截6段6分米長的繩子。28.不能10厘米=1分米,將1分鐘爬的距離換算成“分米”作單位,然后乘7求出7分鐘爬的距離,最后和40分米作比較,大于或等于40分米則能爬回家,反之不會。50厘米=5分米5×7=35(分米)35分米<40分米答:它用7分鐘不能爬回家。29.6段;4分米1米=10分米,將4米換算成分米作單位,然后除以每段的長度,商就是可以剪成的段數,余數就是還剩的長度。4米=40分米40÷6=6(段)……4(分米)答:可以剪成這樣的6段,還剩4分米。30.2米由題意得,丁丁用4分米長的尺子量桌面的長度,正好量了5次,那么桌子的長度等于5個4分米的和,直接用5乘4先算出桌子的長度。然后根據10分米=1米將其單位轉化為多少米即可。4×5=20(分米)10分米=1米20分米=2米答:桌面長2米。31.(1)4千米(2)10時(3)下午5時(1)出發時距離森林老人家12千米,7時出發,在9時離森林老人家還有4千米,則先計算機靈狗行的路程,即12-4=8(千米),然后計算經過的時間,即9時-7時=2(小時),最后根據速度=路程÷時間,即8÷2=4(千米),求得機靈狗行的速度。(2)因為在9時離森林老人家還有4千米,則還需要行的路程為4千米,速度為每時行4千米,根據時間=路程÷速度,即4÷4=1(小時),求得在9時后到達森林老人家還需要1小時;結束時刻=開始時刻+經過時間,即9時+1小時=10時,求得機靈狗到達森林老人家的時間。(3)下午2:00沿原路返回,也就是下午2時沿原路返回,先計算機靈狗從出發到森林老人家需要花費的時間,即2+1=3(小時),再根據結束時刻=開始時刻+經過時間,即2時+3小時=5時,求得機靈狗回到家時間。(1)12-4=8(千米) 9時-7時=2(小時) 8÷2=4(千米)答:機靈狗每時行4千米。(2)4÷4=1(小時) 9時+1小時=10時答:機靈狗在10時到達森林老人家。(3) 2+1=3(小時)2時+3小時=5時答:機靈狗在下午5時回到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單元測量(二)單元測試·基礎卷》參考答案.docx 第二單元 測量(二)單元測試·基礎卷 試卷分析.pptx 第二單元 測量(二)單元測試·基礎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