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單元 測量(一)單元測試·基礎卷【原卷+答案解析+試卷分析】-2025-2026學年二年級數學上冊北師大版(2024)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單元 測量(一)單元測試·基礎卷【原卷+答案解析+試卷分析】-2025-2026學年二年級數學上冊北師大版(2024)

資源簡介

(共8張PPT)
北師大版2024 二年級上冊
第二單元 測量(一)單元測試·基礎卷
試卷分析
一、試題難度
整體難度:一般
難度 題數
較易 19
適中 12
一、試題難度
三、知識點分布
一、選擇題
1 0.85 長度的測量方法
2 0.85 長度的測量方法;“身體尺”的認識及應用
3 0.85 長度單位的選擇;厘米的認識;米的認識;毫米和分米的認識
4 0.65 厘米的認識;長度的估測;“身體尺”的認識及應用
5 0.65 長度的測量方法;“身體尺”的認識及應用
6 0.65 厘米的認識;長度單位的選擇
7 0.65 角的初步認識及辨認;長度的測量方法;兩位數與整十數的減法;整點時間與鐘面指針的位置
8 0.65 長度的測量方法
9 0.85 長度的測量方法;厘米的認識
10 0.65 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
三、知識點分布
二、填空題
11 0.85 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8的乘法口訣及應用;9的乘法口訣及應用
12 0.85 兩位數與兩位數的進位加法;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
13 0.85 長度的測量方法;厘米的認識
14 0.85 長度單位的選擇;厘米的認識;米的認識
15 0.85 厘米的認識;長度的估測
16 0.85 長度的測量方法;厘米的認識
17 0.85 毫米和分米的認識;長度單位的選擇;厘米的認識;米的認識
18 0.85 長度單位的選擇;厘米的認識;米的認識
19 0.65 100以內數的連減運算;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厘米的認識;米的認識
三、知識點分布
三、判斷題
20 0.85 長度的測量方法
21 0.85 厘米的認識
22 0.85 1000以內數的比大小;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
23 0.85 長度的測量方法;毫米和分米的認識;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
24 0.65 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
四、作圖題
25 0.85 用直尺畫線段;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厘米的認識;毫米和分米的認識
26 0.65 長度的測量方法;用直尺畫線段
三、知識點分布
五、解答題
27 0.85 整十數之間的加減法;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
28 0.85 兩位數與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厘米的認識
29 0.65 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100以內數的連減運算
30 0.65 長度的測量方法;圖文問題;厘米的認識
31 0.65 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與換算;厘米的認識;米的認識《第二單元 測量(一)單元測試·基礎卷》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B B B B C C A C
1.D
根據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把米尺(或直尺)的0刻度線與物體的一端重合,物體的另一端所對應的米尺(或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該物體的長度。物體的一端與米尺(或直尺)的0刻度線不重合時,用另一端的刻度值減去初始值即可。通過觀察圖形可知,鉛筆一端與米尺(或直尺)上刻度1厘米重合,另一端對應的刻度是5厘米,所以它的長度是5厘米-1厘米=4厘米,據此解答即可。
5厘米-1厘米=4厘米
圖中鉛筆長是4厘米。
故答案為:D
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及應用,結合圖示分析解答即可。
2.D
庹是指兩臂左右平伸時兩手之間的距離,人與人一庹的長度不一定相等。
同樣用“庹”量同一間教室的寬,老師量的結果是5庹,而小明量的結果是7庹,這是因為測量標準不一樣。
故答案為:D
3.B
根據情景選擇合適的計量單位,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計量單位和數據的大小,靈活的選擇。
身份證大約厚1毫米,大拇指的指甲長度大約1厘米,小學生兩臂伸開的長度大約1米,小學生一拃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計量眼睛離作業本的距離用“分米”作單位比較合適。
寫字時要注意寫字的姿勢,一般眼睛離作業本的距離大約3分米。
故答案為:B
4.B

5.B
先逐項分析,再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測量方式。
A.一柞,是指大拇指和中指伸開的長度,一拃大約是20厘米;
B.一步,是指我們走路一步的長度,一步大約是50~60厘米;
C.一腳,就是我們腳的長度,一腳大約20~30厘米;
D.一庹,是指我們展開雙臂,兩個指尖之間的距離,跟我們的身高差不多;但用張開兩手來測量地面長度,不方便,不實用;
通過比較,選擇“步”比“拃或腳”來量籃球場的長更加合適。
故答案為:B
本題考查了長度的測量方法,結合生活實際,合理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6.B
根據實際情況分析問題,解答問題,身高一般用厘米表示。
根據生活常識得出,王明同學身高為156厘米。
故答案為:B
此題考查了同學對實際問題的熟練掌握程度。
7.C
①角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和書本、黑板同樣大小的角是直角,鐘面上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如圖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3,是3時,形成的角是直角;
②最小的兩位數是10,最大的兩位數是99,求相差多少,用減法計算;
③測量物體長度時,將物體的左側與直尺的0刻度線對齊,物體與直尺放平,不要傾斜,物體右側與直尺所對應的刻度就是物體的長度;若物體的左側未與直尺的0刻度線對齊,則用測量結束的刻度-測量開始的刻度=物體的長度;
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只和兩條邊開叉的大小有關。
①鐘表上顯示3時,時針和分針成一直角。原說法正確;
②99-10=89
最小兩位數和最大的兩位數相差89,原說法錯誤。
③10-3=7(厘米)
鉛筆的左端對準尺子上的刻度3,右端對準刻度10,那么鉛筆長7厘米。原說法正確。
④把一個直角兩條邊剪去一半,這個角不變。原說法錯誤。
說法正確的有2句。
故答案為:C
8.C
根據圖示,尺子上有0、1、4、9刻度,另外還可以量出(4-1)厘米、(9-4)厘米、(9-1)厘米這幾個整厘米數的長度,據此回答。
根據分析可得:
4-1=3(厘米)
9-4=5(厘米)
9-1=8(厘米)
所以用這把尺子能直接量出整厘米數的長度有1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9厘米
故答案為:C
9.A
根據測量物體的方法:用直尺去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把直尺的“0”刻度線和物體的左端對齊,物體的右端對應數字幾,就表示這個物體有多長。若測量時,不是“0”刻度線與左端對齊的話,就用結束的刻度減去測量起始的刻度即可。
根據分析可得:
6-1=5(厘米)
紙條的長是5厘米。
故答案為:A
10.C
用插入水中的部分加上露出水面的部分,求出一共有多長。100厘米=1米,據此進行單位換算。
78+22=100(厘米)
100厘米=1米
這根竹竿一共長1米。
故答案為:C
11. < < < < > >
先計算出各算式的答案,然后再進行比較大小。
單位不統一的根據1米=100厘米,將單位換算統一即可。
比較時,位數多的數就大;位數相同比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數就大;最高位相同比較下一位,直到比較出結果為止。
9×6=54,8×7=56,54<56,則9×6<8×7;
42÷7=6,42÷6=7,6<7,則42÷7<42÷6;
100厘米=1米,1<10,則100厘米<10米;
4+4=8,4×4=16,8<16,則4+4<4×4;
9÷9=1,9-9=0,1>0,則9÷9>9-9;
1米28厘米>1米。
12.1
單位相同的直接將數字相加減,然后根據100厘米=1米進行換算。
25厘米+75厘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所以25厘米+75厘米=1米。
13. 3 6
根據用直尺測量長度的方法,用直尺的“0”刻度線和線段的一個端點重合,另一個端點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該線段的長度;取一整刻度線為零刻線的,切莫忘記最后讀數中減掉取代零刻線的刻度值,據此可求出長度。據此解答即可。
從圖上可得:樹葉長3厘米;
8-2=6(厘米),所以鉛筆長6厘米。
14. 米 厘米 厘米
大拇指的指甲長度大約1厘米,計量橡皮和小刀的長度用“厘米”作單位比較合適。
小學生兩臂伸開的長度大約1米,計量樹的高度用“米”作單位比較合適。
樹高5米;橡皮長4厘米;小刀長12厘米。
15.4
將需要估測的線進行分段,每段長度大致為正方形的邊長,看有幾段和正方形邊長接近的線段即可解答。
如圖所示,這條線可分為4段和正方形邊長相近的線段,所以該條線大約是4厘米。
16.3
用直尺去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把直尺的“0”刻度線和物體的左端對齊,物體的右端對應數字幾,就表示這個物體有多長。若測量時,不是“0”刻度線與左端對齊的話,就用結束的刻度減去測量起始的刻度即可,據此測量長度。
結束刻度為5,開始刻度為2
5-2=3(厘米)
所以,橡皮的長度為3厘米。
17. 米/m 厘米/cm 分米/dm 毫米/mm
根據情景選擇合適的計量單位,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計量單位和數據的大小,靈活的選擇。
小學生兩臂伸開的長度大約1米,計量教學樓的高度用“米”作單位比較合適。
大拇指的指甲長度大約1厘米,計量成年人的身高用“厘米”作單位比較合適。
小學生一拃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計量課桌的高度用“分米”作單位比較合適。
身份證大約厚1毫米,計量數學課本的厚度用“毫米”作單位比較合適。
教學樓高約16米;老師身高約165厘米;
課桌高約7分米;數學課本厚約6毫米。
18. 米/m 厘米/cm 米/m
根據對生活經驗、長度單位和數據大小的認識可知;
二年級學生雙臂展開的長度大約是1米,所以計量一棵大樹的高度和沙發長用“米”作單位比較合適;
1厘米大約是食指的寬度,所以計量數學書寬用“厘米”作單位比較合適。
根據分析可得:
一棵大樹高約8米,數學書寬約18厘米,沙發長約2米。
19.30
先把1米換算成100厘米,然后用100厘米減去第一次減去的長度,求出差,再減去第二次減去的長度,求出差,就是還剩的長度。
1米=100厘米
100-40-30
=60-30
=30(厘米)
即,一根繩子長1米,第一次剪去40厘米,第二次剪去30厘米,剩下30厘米。
20.√
尺子測量物體時應將0刻度移動到被測物體的邊緣,將直尺與被測物體重合,再觀察被測物體另一端的刻度即可。所以0表示的是開始的地方,也就是“起點”。
尺子上的0表示“起點”。原題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21.√
1厘米大約是一個圖釘的長度,所以計量三年級同學食指的寬度用“厘米”作單位比較合適;
一般來說,三年級學生的食指寬度接近1厘米。當然,不同個體之間可能存在一定差異,但總體而言,1厘米是一個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估計值。可以通過實際觀察和測量三年級同學的食指來驗證這一結論,通常會發現大部分同學的食指寬度在1厘米左右波動。
三年級同學食指的寬度大約有1厘米,這種說法是合理的。
原題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22.×
根據題意,雖然20>2,但比較帶單位的兩個數的大小時,需先統一單位之后再比較大小,據此解答。
1米=100厘米,故2米=200厘米。
20厘米<200厘米,因此20厘米<2米。
原題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
23.×
測量物體長度時,通常將物體的一側與直尺的0刻度線對齊,物體與直尺放平,不要傾斜,物體另一側與直尺所對應的刻度就是物體的長度;若測量時,物體的一側未與直尺的0刻度線對齊,則用測量結束的刻度-測量開始的刻度=物體的長度。直尺上1大格是1厘米,1小格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由此解答。
由分析舉例如下:
圖1有0刻度線:曲別針的長度為:3厘米2毫米=32毫米;
圖2沒有0刻度線:鉛筆的長度為:7厘米2毫米-2厘米=5厘米2毫米=52毫米;
也就是沒有零刻度的尺子也可以測物體的長度,原題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
24.×
1米=100厘米,可以將5米分成4米和1米,然后用1米和99厘米比較。
5米=4米+1米=4米100厘米
100厘米>99厘米,所以5米比4米99厘米長,原題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
25.見詳解
比90毫米短7厘米的線段,用90毫米減去7厘米計算,根據1厘米=10毫米統一單位再計算。根據線段的畫法,先畫一個點,用直尺的“0”刻度和這點重合,然后在直尺上找出相應的刻度,點上點,然后過這兩點畫線段,將長度標上即可。
90毫米=9厘米
9-7=2(厘米)
作圖如下:
26.見詳解
測量物體長度時,物體的左側與直尺的0刻度線對齊,右側與直尺對應的刻度就是物體的長度;若左側未與0刻度線對齊,則用測量結束的刻度-測量開始的刻度=物體的長度。畫比蠟筆的長度短2厘米的線段,用蠟筆的長度減2厘米即可計算出所畫線段的長度。
線段的畫法:先點上一個點,再用直尺的0刻度線對準這個點,然后找到要畫的刻度,并點上一個點,最后把兩點連起來,就是所畫的線段。
由題意分析得:
蠟筆的長度:7-2=5(厘米)
線段的長度:5-2=3(厘米)
也就是要畫一條長3厘米的線段,如下圖:
27.(1)70厘米
(2)30厘米
(1)1米=100厘米,先換算單位,用全長減去需要貝貝再爬的長度,求出差,就是貝貝已經爬了多少厘米。
(2)用貝貝已經爬的長度減去多多已經爬的長度,求出差,即可解決此題。
(1)1米=100厘米
100-30=70(厘米)
答:貝貝已經爬了70厘米。
(2)70-40=30(厘米)
答:多多和貝貝之間的距離是30厘米。
28.30厘米
用一步長減去腳長,求出差,即可解決。
45-15=30(厘米)
答:小紅的步長比腳長多30厘米。
29.22厘米
先根據1米=100厘米,把單位化為厘米,再根據減法的意義,用100厘米減去小紅現在的身高,把78厘米分成70厘米和8厘米,先減去70厘米,再減去8厘米即可。
1米=100厘米
100-70-8
=30-8
=22(厘米)
答:小紅再長22厘米身高就是1米。
30.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6厘米;7厘米
用這把尺子可以分別量出:刻度0—1可以量出1厘米的長度;刻度0—3可以量出3厘米的長度;刻度0—7可以量出7厘米的長度;刻度1—3可以量出2厘米的長度;刻度1—7可以量出6厘米的長度;刻度3—7可以量出4厘米的長度;據此解答。
以0為起點,可量出1厘米、3厘米、7厘米
以1厘米為起點,可量出3-1=2(厘米),7-1=6(厘米)
以3厘米為起點,可量出7-3=4(厘米)
答:可以直接量出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6厘米;7厘米長度。
此題主要考查考查對長度測量的認識以及應用。
31.1米20厘米
減去的長度加上還剩的長度即可求出原來的長度。100厘米=1米,據此換算。可以先湊夠100厘米,再加上剩余的長度。
50厘米=20厘米+30厘米
70厘米+30厘米=100厘米=1米
所以70厘米+50厘米=1米20厘米
答:繩子原來長1米20厘米。保密★啟用前
2025-2026學年二年級數學上學期單元測試卷
第二單元 測量(一)單元測試·基礎卷
( 全卷滿分100 分,考試時間90 分鐘)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
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一、選擇題 (共20分)
1.長是( )。
A.5米 B.5厘米 C.4米 D.4厘米
2.同樣用“庹”量同一間教室的寬,老師量的結果是5庹,而小明量的結果是7庹,這是因為( )。
A.老師量錯 B.小明量錯 C.沒有同一間教室 D.測量標準不一樣
3.寫字時要注意寫字的姿勢,一般眼睛離作業本的距離大約3( )。
A.米 B.分米 C.厘米 D.毫米
4.你的一拃大約( )厘米。
A.5 B.14 C.50 D.100
5.量籃球場的長,選擇哪種身體尺更合適。( )
A.柞 B.步 C.腳 D.庹
6.體檢時測得六1班的王明同學身高為156( )。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D.米
7.下面說法正確的有( )句。
①鐘表上顯示3時,時針和分針成一直角。
②最小兩位數和最大的兩位數相差90。
③鉛筆的左端對準尺子上的刻度3,右端對準刻度10,那么鉛筆長7厘米。
④把一個直角兩條邊剪去一半,這個角變小了。
A.0 B.1 C.2 D.3
8.如圖所示,科學老師有一把特殊尺子,用這把尺子能直接量出整厘米數的長度有( )種。
A.3 B.4 C.6 D.9
9.下圖中的紙條長( )厘米。
A.5 B.6 C.7 D.8
10.把一根竹竿插入水池中,插入水中的部分是78厘米,露出水面的部分是22厘米,這根竹竿一共長( )。
A.22厘米 B.56厘米 C.1米 D.100米
二、填空題(共18分)
11.在括號里填上“>”“<”或“=”。
9×6( )8×7 42÷7( )42÷6 100厘米( )10米
4+4( )4×4 9÷9( )9-9 1米28厘米( )1米
12.25厘米+75厘米=( )米。
13.
樹葉長( )厘米 鉛筆長( )厘米
14.在( )里填上“厘米”或“米”。
樹高5( );橡皮長4( );小刀長12( )。
15.估一估,如果下邊的正方形的邊長是1厘米,那么下面這條線的長度大約是( )厘米。
16.橡皮的長度是( )厘米。
17.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教學樓高約16( ) 老師身高約165( )
課桌高約7( ) 數學課本厚約6( )
18.一棵大樹高約8( ),數學書寬約18( ),沙發長約2( )。
19.一根繩子長1米,第一次剪去40厘米,第二次剪去30厘米,剩下( )厘米。
三、判斷題(共10分)
20.尺子上的0表示“起點”。( )
21.三年級同學食指的寬度大約有1厘米。( )
22.因為20>2,所以20厘米>2米。( )
23.沒有零刻度的尺子無法測物體的長度。( )
24.5米比4米99厘米短。( )
四、作圖題(共12分)
25.畫一條比90毫米短7厘米的線段,并標上長度。
26.畫一條比圖中蠟筆的長度短2厘米的線段。
五、解答題(共40分)
27.兩只螞蟻從蘑菇房爬出去搬餅干。
(1)貝貝已經爬了多少厘米?
(2)多多和貝貝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厘米?
28.小紅的腳長是15厘米,一步長是45厘米,小紅的步長比腳長多多少厘米?
29.小紅現在的身高是78厘米。小紅再長多少身高就是1米?
30.下面這把尺子上有些刻度模糊了,只有下面的4個刻度,它可以直接量出哪幾種長度?
31.有一根繩子,剪去50厘米后,還剩70厘米,繩子原來有多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溪县| 海伦市| 凤台县| 汤原县| 江门市| 荥经县| 察哈| 陕西省| 佛坪县| 沐川县| 婺源县| 和政县| 乐都县| 崇信县| 鄄城县| 喀什市| 呼伦贝尔市| 望奎县| 龙泉市| 舒城县| 六安市| 上杭县| 醴陵市| 吉安市| 华坪县| 射洪县| 剑阁县| 萍乡市| 佛学| 天峨县| 太仓市| 墨脱县| 安康市| 巩义市| 丰镇市| 云南省| 松江区| 东海县| 兖州市| 台江县| 绥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