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1張PPT)5.1 認識方程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2025新教材】北師大版數學 七年級上冊授課教師:********班 級:********時 間:********5.1 認識方程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準確理解方程的概念,明晰方程與等式的區別和聯系。能夠熟練識別一元一次方程,并依據具體問題情境列出方程。深入理解方程的解的意義,學會檢驗給定值是否為方程的解。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量關系、構建方程模型的過程,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比算術方法與方程方法,體會方程在解決問題時的優勢,培養代數思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重要作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數學的意識。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和表達能力。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深刻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列方程的方法。明確方程的解的含義,能準確檢驗方程的解。教學難點從復雜的實際問題中精準找出等量關系,列出正確的方程。體會方程思想,實現從算術思維到代數思維的轉變。三、教學方法講授法:清晰講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重要概念,明確其定義和關鍵特征,使學生準確理解基礎知識。問題導向法:通過呈現一系列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激發學生的思考,促使學生主動探索如何用方程解決問題。小組合作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針對實際問題共同探討解決方案,在交流中相互啟發,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維能力。練習鞏固法:設計多樣化的練習題,讓學生在練習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熟練掌握列方程和解方程的方法,及時反饋學習效果。四、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展示問題:在班級秋游活動中,全體學生和老師共購買了 45 張門票,學生票每張 10 元,成人票每張 15 元,師生總票款為 475 元。你知道學生和老師的人數分別是多少嗎?購買學生票和成人票的票款分別是多少?引導分析提問:這個問題涉及哪些量?它們之間有怎樣的等量關系?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總結:涉及的量有學生人數、老師人數、學生票款、成人票款。等量關系為:①學生人數 + 老師人數 = 門票總數;②學生人數 × 學生票價 = 學生票款;③老師人數 × 成人票價 = 成人票款;④學生票款 + 成人票款 = 總票款。設未知數嘗試解決設學生人數為\(x\),讓學生嘗試用含\(x\)的代數式表示師生總票款。學生交流討論,得出師生總票款為\(10x + 15(45 - x)\)。進一步引導學生根據總票款為 475 元,得到表示量相等的式子\(10x + 15(45 - x) = 475\) 。(二)新知探究呈現更多實際問題,加深對列方程的理解問題 1:某長方形操場的面積是 5850 \(m^2\),長比寬多 25 m。引導學生分析涉及的量及等量關系。涉及的量有長方形操場的面積、長、寬。等量關系為:面積 = 長 × 寬,長 = 寬 + 25 m。設這個操場的寬為\(x\) m,讓學生表示操場的面積,得出\(x(x + 25)\) 。進而得到表示量相等的式子\(x(x + 25) = 5850\) 。問題 2:甲、乙兩地相距 22 km,張叔叔從甲地出發到乙地,每小時比原計劃多走 1 km,因此提前 12 min 到達乙地。幫助學生梳理涉及的量及等量關系。涉及的量有甲、乙兩地的距離、原計劃的速度、實際的速度、提前到達的時間。等量關系為:實際的速度 = 原計劃的速度 + 1 km/h,提前到達的時間 = 甲、乙兩地的距離 ÷ 原計劃的速度 - 甲、乙兩地的距離 ÷ 實際的速度。設張叔叔原計劃每小時走\(x\) km,讓學生嘗試表示他比原計劃提前的時間,經過思考和交流,得出\(\frac{22}{x} - \frac{22}{x + 1}\) (注意單位換算,12 min = \(\frac{12}{60}\) h = \(\frac{1}{5}\) h ) 。得到表示量相等的式子\(\frac{22}{x} - \frac{22}{x + 1} = \frac{1}{5}\) 。方程的定義引導學生觀察\(10x + 15(45 - x) = 475\) 、\(x(x + 25) = 5850\) 、\(\frac{22}{x} - \frac{22}{x + 1} = \frac{1}{5}\) 這些式子,提問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學生思考回答后,教師總結:像這樣含有未知數的表示量相等的等式稱為方程。強調方程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等式,二是含有未知數,兩者缺一不可。同時指出方程中的未知數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并且方程中可含多個未知數。進行小練習,判斷下列式子是否為方程:\(3x - 5\) (不是,因為它不是等式)\(2 + 3 = 5\) (不是,因為它不含有未知數)\(4y + 7 = 15\) (是)\(x^2 - 3x + 2 = 0\) (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讓學生觀察方程\(10x + 15(45 - x) = 475\) 、\(2x + 3 = 7x + 4\) ,思考它們還有哪些特殊之處。引導學生發現這些方程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且方程中的代數式都是整式,未知數的次數都是 1 。給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在一個方程中,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且方程中的代數式都是整式,未知數的次數都是 1,這樣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舉例鞏固,判斷以下方程是否為一元一次方程:\(3x - 1 = 2x + 5\) (是)\(x^2 + 2x - 3 = 0\) (不是,因為未知數的最高次數是 2)\(\frac{1}{x} + 3 = 5\) (不是,因為\(\frac{1}{x}\)不是整式)\(3y + 2 = 5y - 1\) (是)方程的解與解方程提出問題:你能求出滿足方程\(10x + 15(45 - x) = 475\) 的未知數\(x\)的值嗎?引導學生先將方程左邊的式子化簡,得到\(10x + 15(45 - x) = 10x + 675 - 15x = 675 - 5x\) 。回顧代數式求值的知識,讓學生嘗試代入不同的\(x\)值,看是否能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通過計算,當\(x = 40\)時,左邊 = \(675 - 5 40 = 675 - 200 = 475\) ,右邊 = 475,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給出方程的解的定義:使方程左、右兩邊的值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過程稱為解方程。進行練習,判斷\(x = 3\)是否為方程\(2x + 5 = 11\) 的解。將\(x = 3\)代入方程左邊,\(2 3 + 5 = 6 + 5 = 11\) ,右邊 = 11,左邊 = 右邊,所以\(x = 3\)是方程\(2x + 5 = 11\) 的解。(三)例題講解例 1:根據題意列出方程一個數的\(\frac{1}{2}\)與 3 的差等于最大的一位數,求這個數。設這個數為\(x\) ,則可列方程為\(\frac{1}{2}x - 3 = 9\) 。小穎栽種了一株高為 40 cm 的樹苗,在栽種后的一段時間內,樹苗每周長高約 5 cm。按照這樣的速度,大約幾周后樹苗長高到 1 m ?設\(x\)周后長到 1 m(注意單位換算,1 m = 100 cm),可列方程為\(40 + 5x = 100\) 。從正方形的鐵皮上,截去一個 2 cm 寬的長方形條,余下的面積是 80 \(cm^2\) ,那么原來的正方形鐵皮的邊長是多少?設原來正方形鐵皮的邊長是\(x\) cm,則可列方程為\(x^2 - 2x = 80\) 。例 2:判斷下列方程是否為一元一次方程\(3x - 2 = 2x + 1\) (是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個未知數\(x\) ,且未知數次數為 1,代數式都是整式)\(x^2 - 4x + 3 = 0\) (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因為未知數\(x\)的最高次數是 2)\(\frac{2}{x} + 3 = 5\) (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因為\(\frac{2}{x}\)不是整式)\(4y - 5 = 3y + 2\) (是一元一次方程)例 3:已知\(x = 2\)是方程\(3x - a = 5\) 的解,求\(a\)的值。分析:因為\(x = 2\)是方程的解,所以將\(x = 2\)代入方程中,方程左右兩邊相等。解答:把\(x = 2\)代入方程\(3x - a = 5\) ,得到\(3 2 - a = 5\) ,即\(6 - a = 5\) ,移項可得\(a = 6 - 5 = 1\) 。(四)課堂練習基礎練習下列式子中,是方程的是( )A. \(2x + 3\) B. \(3 + 5 = 8\) C. \(x + 2 = 7\) D. \(4x - 3 > 0\)答案:C方程\(3x - 5 = 7\)中,未知數是______ ,方程的解是______ 。答案:\(x\) ;\(x = 4\)根據下列條件列出方程某數的\(3\)倍比它的\(2\)倍大\(1\),設這個數為\(x\) ,則可列方程為______ 。答案:\(3x - 2x = 1\)一個長方形的長為\(x\) cm,寬比長少 3 cm,面積為\(40\) \(cm^2\) ,則可列方程為______ 。答案:\(x(x - 3) = 40\)提高練習已知方程\((m - 2)x^{|m| - 1} + 3 = 5\)是關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則\(m\)的值為______ 。分析:因為是一元一次方程,所以未知數\(x\)的次數\(|m| - 1 = 1\) ,且系數\(m - 2 \neq 0\) 。解答:由\(|m| - 1 = 1\) ,可得\(|m| = 2\) ,\(m = \pm 2\) ,又因為\(m - 2 \neq 0\) ,即\(m \neq 2\) ,所以\(m = - 2\) 。若方程\(2x + a = 1\)與方程\(3x - 1 = 2x + 2\)的解相同,求\(a\)的值。分析:先求出方程\(3x - 1 = 2x + 2\)的解,再將解代入方程\(2x + a = 1\)中求\(a\)的值。解答:解方程\(3x - 1 = 2x + 2\) ,移項可得\(3x - 2x = 2 + 1\) ,\(x = 3\) 。把\(x = 3\)代入方程\(2x + a = 1\) ,得\(2 3 + a = 1\) ,\(6 + a = 1\) ,解得\(a = - 5\) 。拓展練習某商場購進一批服裝,每件進價為 200 元,由于換季滯銷,商場決定將這種服裝按標價的六折銷售,若打折后每件服裝仍能獲利 20% ,則該服裝標價是多少元?設該服裝標價是\(x\)元,可列方程為______ 。分析:利潤 = 售價 - 進價,售價為標價的六折即\(0.6x\) ,進價為 200 元,利潤為\(200 20\%\) 。解答:可列方程為\(0.6x - 200 = 200 20\%\) 。某工廠計劃生產一批零件,原計劃每天生產 40 個,實際每天生產 50 個,結果提前 3 天完成任務。求原計劃生產的天數。設原計劃生產\(x\)天,可列方程為______ 。分析:零件總數 = 每天生產個數 × 生產天數,原計劃生產的零件總數為\(40x\) ,實際生產的天數為\((x - 3)\)天,實際生產的零件總數為\(50(x - 3)\) ,因為零件總數不變,所以可列方程。解答:可列方程為\(40x = 50(x - 3)\) 。(五)課堂小結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方程的定義:含有未知數的表示量相等的等式。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且方程中的代數式都是整式,未知數的次數都是 1 的方程。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兩邊的值相等的未知數的值。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強調從實際問題中找出等量關系列方程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運用方程思想解決問題,實現從算術思維到代數思維的轉變。(六)布置作業必做題課本課后練習題,進一步鞏固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及列方程的方法。已知關于\(x\)的方程\(2x + 3 = 4x - a\)的解是\(x = 2\) ,求\(a\)的值。選做題某商店有兩種書包,每個小書包比大書包的進價少 10 元,而它們的售后利潤額相同。其中,每個小書包的利潤率為 30% ,每個大書包的利潤率為 20% ,試求兩種書包的進價。甲、乙兩人騎自行車,同時從相距 65 km 的兩地相向而行,甲的5課堂檢測4新知講解6變式訓練7中考考法8小結梳理學習目錄1復習引入2新知講解3典例講解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分析,讓學生逐步掌握分析實際問題的一般方法,感受方程作為刻畫現實世界有效模型的意義,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2.通過觀察、分析、歸納一元一次方程的相關概念,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3.鼓勵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利用已掌握的知識辨析相關問題,培養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重點難點游戲導入師:請同學們隨便想一個你熟悉的朋友的年齡。(1)將這個人的年齡乘2減5,把結果告訴老師,老師就能猜出你想的那個人的年齡。(2)將這個人的年齡乘2減5,再把結果乘2加8,把最終的結果告訴老師,老師能夠迅速猜出你想的那個人的年齡,大家信不信?不信試一試。我國古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中,有一個著名的“雞兔同籠”問題: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 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 雞和兔各有幾只 你能用小學學過的算術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嗎 解法一 雞:(35×4-94) ÷2=23(只)兔:35-23=12(只).解法二 兔:(94-35×2) ÷2=12(只)雞: 35-12=23 (只)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問題1:在班級秋游活動中,全體學生和老師共購買了45張門票,學生票每張10元,成人票每張15元,師生總票款為475元. 你知道學生和老師的人數分別是多少嗎 購買學生票和成人票的票款分別是多少 (1)這個問題涉及哪些量 它們之間有怎樣的等量關系 (2)如果設學生人數為x,那么師生總票款可以用含x的代數式表示為____.(3)你能得到怎樣的表示量相等的式子 探究點1:根據問題列方程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問題1:在班級秋游活動中,全體學生和老師共購買了45張門票,學生票每張10元,成人票每張15元,師生總票款為475元. 你知道學生和老師的人數分別是多少嗎 購買學生票和成人票的票款分別是多少 (1)這個問題涉及哪些量 它們之間有怎樣的等量關系 涉及的量:學生人數、老師人數、學生票款、成人票款.在班級秋游活動中,全體學生和老師共購買了45張門票,學生票每張10元,成人票每張15元,師生總票款為475元。你知道學生和老師的人數分別是多少嗎 購買學生票和成人票的票款分別是多少 (2)如果設學生人數為x,那么師生總票款可以用含x的代數式表示為_____.(3)你能得到怎樣的表示量相等的式子 (2)10x+15(45-x)(3)10x+15(45-x)=475問題2某長方形操場的面積是5850 m2,長比寬多25 m.(1)這個情境涉及哪些量 它們之間有怎樣的等量關系 (2)如果設這個操場的寬為x m,那么操場的面積可以用含x的代數式表示為_______.(3)你能得到怎樣的表示量相等的式子 問題2:某長方形操場的面積是5850 m2,長比寬多25 m.(1)這個情境涉及哪些量 它們之間有怎樣的等量關系 涉及的量: 長方形操場的長、寬、面積問題2:某長方形操場的面積是5850 m2,長比寬多25 m.(2)如果設這個操場的寬為x m,那么操場的面積可以用含x的代數式表示為______.(3)你能得到怎樣的表示量相等的式子 (2) x (x+25)(3) x (x+25)=5850問題3:甲、乙兩地相距22 km,張叔叔從甲地出發到乙地, 每小時比原計劃多走1 km,因此提前12 min到達乙地.(1)這個情境涉及哪些量 它們之間有怎樣的等量關系 (2)如果設張叔叔原計劃每小時走x km,那么他比原計劃提前的時間可以用含x的代數式表示為______.(3)你能得到怎樣的表示量相等的式子 問題3:甲、乙兩地相距22 km,張叔叔從甲地出發到乙 地, 每小時比原計劃多走1 km,因此提前12 min到達乙地.(1)這個情境涉及哪些量 它們之間有怎樣的等量關系 涉及的量: 張叔叔原計劃每小時走的路程、實際每小時走的路程、原計劃所用時間、實際所用時間問題3:甲、乙兩地相距22 km,張叔叔從甲地出發到乙地, 每小時比原計劃多走1 km,因此提前12 min到達乙地.(2)如果設張叔叔原計劃每小時走x km,那么他比原計劃提前的時間可以用含x的代數式表示為______.(3)你能得到怎樣的表示量相等的式子 注意:(1)方程中包含兩個要求:① 必須是等式;② 必須含有未知數.兩者缺一不可.(2)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3)方程中的未知數可以用x 表示,也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4)方程中可含多個未知數.等式10x+15(45-x)=475 ,x(x+25)=5850,都是用不同的代數式表示相等的量,像這樣含有未知數的表示量相等的等式稱為方程1.下列式子不是方程的是( )A.3x=4 B.5x+4y=0 C.2x+5 D.2(x-4)=3對應訓練C不是等式2.根據題意列出方程:(1)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遺留下來的一卷古埃及紙草書中,記載著一些數學問題. 其中一個問題翻譯過來是:“啊哈,它的全部,它的,其和等于19.”你能求出問題中的“它”嗎 解:設“它”為 x,得【選自教材P137 隨堂練習 第1題】(2)某球隊參加足球聯賽,規定每隊勝一場得3分,平一場得1分,負一場得0分. 球隊已比賽了10場,并保持不敗,一共得了22分. 該球隊已勝了多少場 平了多少場 解:設該球隊已勝了x場,則平了(10-x)場3x+(10-x)=22(3)我國古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中,有一個著名的“雞兔同籠”問題: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 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 雞和兔各有幾只 解:設雞有x只,則兔有(35-x)只2x+4(35-x)=94或 設兔有x只,則雞有(35-x)只4x+2(35-x)=94探究2: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與方程的解Ⅰ.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問題1 觀察方程10x+15(45-x)=475,2x+3=7x+4,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 在一個方程中,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且方程中的代數式都是整式,未知數的次數都是1,這樣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未知數的個數未知數的次數等式左、右兩邊的式子11整式Ⅱ.方程的解與解方程問題2 你能求出滿足方程 10x+15(45-x)=475 的未知數 x 的值嗎 (1)將左邊的式子化簡,你能得到什么 10x+15(45-x)= 675-5x(2)回顧前面代數式求值的有關知識,當x 為下面何值時,675-5x與475相等 x 20 30 40 50 …675-5x …當x=40時, 675-5x=475(3)你還有無其他方法?根據有理數的運算,x =(675-475)÷5=40575525475425使方程左、右兩邊的值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過程稱為解方程.對應訓練1.下列式子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_________.(填序號)①2x2-5=4 ②-m+8=1 ③x=1 ④x+y=1⑤x+3>0 ⑥2x2-2(x2-x)=1 ⑦ ⑧πx=12②③⑥⑧2. x =2是下列方程的解嗎?(1) 3x+(10-x)=20 (2) 2x2+6=7x解:(1)把 x = 2 代入原方程得,左邊 = 3×2 +(10-2)= 14 ,右邊 = 20,左邊 ≠ 右邊,所以 x = 2 不是方程 3x+(10- x)= 20 的解.(2)把 x = 2 代入原方程得,左邊 = 2×22 +6 = 14 ,右邊 = 7×2 = 14,左邊 = 右邊,所以 x = 2 是方程 2x2 +6 = 7x 的解.【選自教材P137 隨堂練習 第2題】(1)若xk-1+21=0是關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則k=________(2)若x|k|+21=0是關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則k=________因為原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所以k-1=1,所以k=2.因為原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所以|k|=1,所以k=1或-1.21或-1知識升華,鞏固提升(3)若關于x的方程(k-1)x|k|+21=0是一元一次方程,則k=___因為原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所以|k|=1,且k-1≠0,所以k=-1.-1總結:已知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求方程中除未知數外的字母的值,需注意兩點:(1)未知數的次數為1;(2)未知數的系數不為0.知識點1 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1.下列選項中,是方程的是( )BA. B. C. D.2.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A. B. C. D.3.若關于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則 的值為( )DA. B.0 C.1 D.24.若關于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則 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知識點2 方程的解5.下列方程,解為 的是( )CA. B. C. D.6. 寫一個未知數的系數是 且解是1的一元一次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唯一)7.(6分)[教材習題變式] 是下列方程的解嗎?(1) ;解:當時,左邊,右邊。因為左邊 右邊,所以 是該方程的解。(2) 。解:當時,左邊右邊,所以 不是該方程的解。知識點3 列方程8.[教材習題變式]用等式表示“ 的一半與10的和等于8”,下列正確的是( )BA. B. C. D.9.[教材P隨堂練習T 變式]某校舉辦班級籃球比賽,每場比賽都要決出勝負,每隊勝一場得2分,負一場得1分。如果七年級(1)班在8場比賽中共得13分,設獲勝的場數是 ,則可列方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如果是關于的一元一次方程,則 的值為( )BA.4 B. C.2 D.2或11. 若是方程的解,則代數式的值為( )BA.0 B.4 C. D.312.(12分)[教材習題 變式]新年將至,樂樂和麗麗所在的活動小組計劃做一批“中國結”。若每人做5個,則比計劃多了9個;若每人做4個,則比計劃少15個。(1)若設樂樂和麗麗所在的活動小組有人,你能用含 的代數式表示該活動小組計劃做的“中國結”的個數嗎?解:因為樂樂和麗麗所在的活動小組有 人,所以該活動小組計劃做的“中國結”的個數為或 。(2)若設該活動小組計劃做“中國結”個,你能用含 的代數式表示該活動小組的人數嗎?解:因為活動小組計劃做“中國結”個,所以該活動小組的人數為 或。(3)由 ,你能得到哪些方程?解:由(1)可得方程 ;由(2)可得方程 。課堂小結實際問題數量關系列等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的解及解方程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