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5.2.1 等式的基本性質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2025新教材】北師大版數學 七年級上冊授課教師:********班 級:********時 間:********5.2.1 等式的基本性質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準確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熟練掌握等式兩邊進行加、減、乘、除運算時等式保持成立的條件。能夠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對等式進行變形,為后續解方程奠定堅實基礎。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天平平衡的現象,抽象概括出等式的基本性質,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歸納能力。在運用等式基本性質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應用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在探索等式基本性質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嚴謹性和規律性,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通過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深入理解等式的兩條基本性質,清晰掌握等式變形的規則。能夠熟練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決簡單的等式變形問題。教學難點準確把握等式兩邊同時除以同一個數時,這個數不能為\(0\)的條件,避免在應用中出現錯誤。靈活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進行復雜的等式變形,解決實際問題。三、教學方法直觀演示法:利用天平平衡的實驗演示,將抽象的等式性質直觀化,幫助學生理解等式兩邊進行運算時等式保持成立的原理。啟發式教學法: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自主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質,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練習鞏固法:設計多樣化的練習題,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對等式基本性質的理解和應用,及時反饋學習效果。小組合作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交流中加深對等式基本性質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四、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天平演示展示天平,在天平兩邊分別放置相同質量的砝碼,使天平保持平衡。向學生提問:“此時天平兩邊的情況如何?” 引導學生回答天平兩邊平衡,意味著兩邊砝碼的質量相等,就像一個等式。在天平兩邊同時添加相同質量的砝碼,讓學生觀察天平的狀態。提問:“現在天平發生了什么變化?這說明了什么?” 學生觀察后發現天平仍然平衡,得出在等式兩邊同時加上相同的數,等式仍然成立的初步結論。接著,在天平兩邊同時減去相同質量的砝碼,再次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進一步驗證上述結論。引入課題通過天平的演示,引出本節課的課題 —— 等式的基本性質。告訴學生,我們今天要深入研究等式在進行加、減、乘、除運算時,如何保持等式成立的規律。(二)新知探究等式的基本性質 1歸納總結:引導學生根據天平的演示過程,總結等式的基本性質 1。即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整式,等式仍然成立。用字母表示為:如果\(a = b\),那么\(a + c = b + c\),\(a - c = b - c\)。深入理解:通過舉例進一步解釋性質 1。例如,對于等式\(x = 5\),在等式兩邊同時加上\(3\),得到\(x + 3 = 5 + 3\),即\(x + 3 = 8\),等式仍然成立;在等式兩邊同時減去\(2\),得到\(x - 2 = 5 - 2\),即\(x - 2 = 3\),等式依然成立。強調要點:強調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的必須是同一個整式,可以是數,也可以是式子。同時,要注意運算的一致性,兩邊都進行加法或都進行減法運算。等式的基本性質 2實驗探究:再次利用天平進行演示。在天平兩邊放置質量成倍數關系的砝碼,使天平平衡,如左邊放\(2\)個\(50\)克的砝碼,右邊放\(100\)克的砝碼,天平平衡,此時可表示為\(2 50 = 100\)。在天平兩邊砝碼的數量同時擴大\(2\)倍,即左邊放\(4\)個\(50\)克的砝碼,右邊放\(200\)克的砝碼,讓學生觀察天平狀態,發現天平仍然平衡,得出等式兩邊同時乘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然后,將天平兩邊砝碼的數量同時縮小到原來的\(\frac{1}{2}\),即左邊放\(1\)個\(50\)克的砝碼,右邊放\(50\)克的砝碼,天平還是平衡的,進而得出等式兩邊同時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仍然成立。總結性質:引導學生總結等式的基本性質 2: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仍然成立。用字母表示為:如果\(a = b\),那么\(ac = bc\)(\(c\)為任意數),\(\frac{a}{c}=\frac{c}\)(\(c\neq0\))。注意事項:著重強調等式兩邊同時除以一個數時,這個數不能為\(0\),因為\(0\)做除數沒有意義。通過反例,如\(5 = 5\),若兩邊同時除以\(0\),式子無意義,幫助學生理解這一關鍵條件。對比分析組織學生對等式的基本性質 1 和性質 2 進行對比,討論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都是在等式兩邊進行相同的運算,以保持等式成立。不同點:性質 1 是在等式兩邊進行加、減運算,性質 2 是在等式兩邊進行乘、除運算,且性質 2 中除以的數不能為\(0\)。通過對比,加深學生對兩條性質的理解和記憶。(三)例題講解例 1: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將下列等式變形。已知\(x - 3 = 5\),求\(x\)的值。分析: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 1,在等式兩邊同時加上\(3\),等式仍然成立。解答:\(x - 3 + 3 = 5 + 3\),即\(x = 8\)。例 2:已知\(2y = 10\),求\(y\)的值。分析: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 2,在等式兩邊同時除以\(2\),等式仍然成立。解答:\(\frac{2y}{2}=\frac{10}{2}\),即\(y = 5\)。例 3:如果\(3a + 1 = 7\),那么\(3a = 7 - \_\_\_\),\(a = \_\_\_\)。分析:第一個空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 1,等式兩邊同時減去\(1\),得到\(3a = 7 - 1\);第二個空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 2,等式兩邊同時除以\(3\),求出\(a\)的值。解答:\(3a = 7 - 1\),即\(3a = 6\),\(\frac{3a}{3}=\frac{6}{3}\),所以\(a = 2\)。(四)課堂練習基礎練習填空若\(a = b\),則\(a + 5 = b + \_\_\_\),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___。答案:\(5\);\(1\)若\(4x = 20\),則\(x = \_\_\_\),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___,在等式兩邊同時___。答案:\(5\);\(2\);除以\(4\)判斷若\(m = n\),則\(m + 7 = n - 7\)。( )答案:×若\(3x = 12\),則\(3x ·3 = 12 ·4\)。( )答案:×提高練習已知\(2x - 5 = 7\),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求出\(x\)的值。解答: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 1,在等式兩邊同時加上\(5\),得到\(2x - 5 + 5 = 7 + 5\),即\(2x = 12\);再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 2,在等式兩邊同時除以\(2\),\(\frac{2x}{2}=\frac{12}{2}\),解得\(x = 6\)。若\(\frac{1}{3}y + 2 = 8\),求\(y\)的值。解答:首先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 1,在等式兩邊同時減去\(2\),得到\(\frac{1}{3}y + 2 - 2 = 8 - 2\),即\(\frac{1}{3}y = 6\);然后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 2,在等式兩邊同時乘以\(3\),\(\frac{1}{3}y 3 = 6 3\),解得\(y = 18\)。拓展練習已知\(3a - 2b = 1\),且\(a\),\(b\)滿足等式\(a + 2b = 5\),求\(a\),\(b\)的值。分析:將兩個等式相加,消去\(b\),求出\(a\)的值,再將\(a\)的值代入其中一個等式,求出\(b\)的值。解答:\((3a - 2b) + (a + 2b) = 1 + 5\),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 1,得到\(4a = 6\);再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 2,\(\frac{4a}{4}=\frac{6}{4}\),解得\(a = \frac{3}{2}\)。把\(a = \frac{3}{2}\)代入\(a + 2b = 5\),得到\(\frac{3}{2} + 2b = 5\),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 1,在等式兩邊同時減去\(\frac{3}{2}\),\(\frac{3}{2} + 2b - \frac{3}{2} = 5 - \frac{3}{2}\),即\(2b = \frac{7}{2}\);再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 2,\(\frac{2b}{2}=\frac{\frac{7}{2}}{2}\),解得\(b = \frac{7}{4}\)。(五)課堂小結知識回顧: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的等式的基本性質,包括性質 1(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整式,等式仍然成立)和性質 2(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仍然成立),強調性質 2 中除數不能為\(0\)的條件。方法總結:總結運用等式基本性質進行等式變形的方法和步驟,提醒學生在應用時要仔細分析等式的結構,選擇合適的性質進行變形。學習感悟:鼓勵學生分享在本節課學習過程中的收獲和體會,以及在理解和應用等式基本性質時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促進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六)布置作業必做題課本課后練習題,鞏固等式基本性質的概念和簡單應用。已知\(4x + 5 = 17\),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求出\(x\)的值。選做題若\(2a - 3b = 4\),且\(a + 2b = 5\),求\(a\)和\(b\)的值(提示: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對兩個等式進行變形,再通過加減消元法求解)。思考:等式的基本性質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有哪些應用?舉例說明。這份課件圍繞等式基本性質展開教學,注重引導學生理解與應用。你若對課件中的內容講解、例題設置、練習難度等方面有新想法,歡迎隨時交流,我們一起優化完善。5課堂檢測4新知講解6變式訓練7中考考法8小結梳理學習目錄1復習引入2新知講解3典例講解1.通過自主探究,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質;會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應用意識。2.通過觀察、探究、歸納、應用,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抽象的能力,獲取學習數學的方法。重點難點1.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舊知回顧使方程左、右兩邊的值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過程稱為解方程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在一個方程中,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且方程中的代數式都是整式,未知數的次數都是1,這樣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方程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解方程自然要研究等式的基本性質.兩個基本事實:(1)如果a=b,那么b=a;(2)如果a=b, b=c,那么a=c.設置疑問,導入新課除此之外,等式還有哪些基本性質呢?等式的對稱性等式的傳遞性探究點1 等式的基本性質問題1成立等式的兩邊都加(減)、乘(除以)同一個數,等式還成立嗎?問題引入,探究新知問題2 天平保持平衡天平兩邊同時加入相同質量的砝碼,天平仍然平衡天平兩邊同時拿去相同質量的砝碼,天平仍然平衡(1)如圖①,天平要保持平衡,其兩邊的質量應相等.如圖②③,如果天平兩邊同時加入或拿去相同質量的砝碼,那么天平還保持平衡嗎?①②③(2)如圖,把一個等式看作一個天平,把等號兩邊的式子看作天平兩邊的砝碼,則等式成立就可看作是天平兩邊保持平衡.ab等式的左邊等式的右邊等號a=b通過天平圖示,你可以得到什么等式?(3)如圖, 類比(1)中的做法,我們在天平上加上或拿去一個質量為c 的砝碼,你可以得到什么等式?ab等式的左邊等式的右邊等號cca+c=b+ca-c=b-c(4)如圖,類比(3)中的做法,我們使天平兩邊砝碼的質量變成之前的2倍,你可以得到什么等式? 變成之前的呢? 變成之前的c 倍呢? 變成之前的(c≠0)呢?ababababaaaabbbb左右左右c個c個2a=2b=ac=bc= (c≠0)等式的基本性質:等式的兩邊都加(或減)同一個代數式,所得結果仍是等式.等邊的兩邊都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所得結果仍是等式.用字母可以表示為:如果a=b,那么 a+c=b+c , a-c=b-c;如果a=b,那么 ac=bc ,= (c≠0)歸納總結探究點2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一元一次方程問題: 結合天平的操作圖解釋5 x =3 x +2的變形過程xxxxxxxx5 x = 3 x + 2假設天平左邊有5個質量為 x g的小球假設天平右邊有5個質量為 x g的小球個和2個質量為1g的砝碼11平衡狀態=5 x3 x +2xxxxxxxx2 x = 211平衡狀態=5 x -3 x =3 x -3 x +2等式的兩邊都加(或減)同一個代數式,所得結果仍是等式5 x =3 x +2天平兩邊各拿去3個質量為 x g的小球,天平仍然平衡xx = 111平衡狀態=等邊的兩邊都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所得結果仍是等式2 x =2x天平兩邊各減去一半的質量,天平仍然平衡例題講解(1) x + 2 = 5; (2)3 = x – 5.解:(1)方程兩邊都減 2,得x + 2 – 2 = 5 – 2.于是 x = 3.例1 解方程:(2)方程兩邊都加 5,得3 + 5 = x – 5 + 5.于是 8 = x .習慣上,我們寫成x = 8.追問1:怎么確定 x =3是否是方程 x +2=5的解?把求出的解代入原方程,可以檢驗解方程是否正確.例如,把 x =3代入方程 x +2=5,左邊=3+2=5,右邊=5,左邊=右邊,所以 x =3是方程 x +2=5的解.追問2:觀察上述解方程的過程,你認為解方程最終是要轉化為什么形式?解方程是逐步把方程轉化為 x =a(a是常數)的形式.例2 解方程(1)-3 x =15 (2)解:(1)方程兩邊都除以 –3,得化簡,得 x = –5.(2)方程兩邊都加 2,得化簡,得方程兩邊都乘 -3,得n = – 36.你是怎樣解方程的?每一步的依據是什么?還有其他解法嗎?針對練習解方程(1) x -9=8 (2)5-y=-16解:(1)方程兩邊都加 9,得x – 9 + 9 = 8 + 9.于是 x = 17.(2)方程兩邊都減 5,得5 – y – 5 = – 16 – 5.于是 – y = – 21.方程兩邊都乘 – 1,得y = 21.【選自教材P141 隨堂練習第1題】解:(1)方程兩邊都減 4,得3 x + 4 – 4 = – 13 – 4.于是 3 x = –17 .方程兩邊都除以3,得x = – .(3)3 x + 4 = – 13;(4) x – 1 = 5.解:(2)方程兩邊都加 1,得x = 9.方程兩邊都除以 ,得x – 1 + 1 = 5 + 1.于是 x = 6.王老師說:“我是2月出生的,我年齡的減3,正好是2024年我生日那月的總天數,你猜我有幾歲?”請求出王老師的年齡解:設王老師的年齡為 x 歲.2024年是閏年,2月總天數為29,所以列出方程為 x -3=29.解得 x =40.答:王老師的年齡為40歲.知識升華,鞏固提升針對訓練小紅編了一道題:“我是4月出生的,我年齡的2倍加6,正好是我出生那個月的總天數,你猜我有多少歲?”請你求出小紅的年齡.解:設小紅的年齡是 x .2 x + 6 = 30.方程兩邊都減 6,得2 x + 6 – 6 = 30 – 6.于是 2 x = 24.方程兩邊都除以 2,得x = 12.答:小紅的年齡是 12 歲.【選自教材P141 隨堂練習第2題】知識點1 等式的基本事實1.(1)等式兩邊可以交換。如果,那么 _____。(2)相等關系可以傳遞。如果,,那么___ ;如果,,那么 ___。5知識點2 等式的基本性質2.已知,若根據等式的性質可變形為,則, 滿足的條件是( )CA. B.C. D., 可以是任意的數或式子3.已知 ,則下列各式不正確的是( )DA. B. C. D.4.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填空:(1)由,得 ,是根據等式的性質:等式的兩邊都_____;(2)由,得 _____,是根據等式的性質:等式的兩邊都_____;(3)由,得 ____,是根據等式的性質:等式的兩邊都_________。減1乘5除以知識點3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方程5.由得到 可分兩步,其步驟如下:第一步: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等式兩邊_______,得 ___;第二步: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等式兩邊_________,得 。都加15都除以26.(12分)[教材 例1變式]解方程:(1) ;解:兩邊都加4,得 。(2) ;解:兩邊都除以,得 。(3) ;解:兩邊都加7,得 ,兩邊都除以2,得 。(4) 。解:兩邊都加2,得 ,兩邊都乘,得 。7.[2025武漢期中]下列由等式的性質進行的變形,不正確的是( )DA.如果,那么B.如果,那么C.如果,那么D.如果,那么8.(12分) 閱讀理解題。下面是小明將等式進行變形的過程。, ,②。③(1)①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出錯的步驟是____(填序號),錯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式的基本性質1③沒有確定是不是0,就在等式的兩邊同時除以(3)給出正確的解法。解:,, ,,, 。9.[2024貴州中考][教材習題 變式]小紅學習了等式的性質后,在甲、乙兩臺天平的左右兩邊分別放入“ ”“ ”“ ”三種物體,如圖所示,天平都保持平衡。若設“ ”與“ ”的質量分別為, ,則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 )CA. B. C. D.課堂小結等式的基本性質基本性質1利用等式大的基本性質解方程如果a=b,那么ac=b c如果a=b,那么ac=bc,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把方程“化歸”為最簡單的形式 x =a基本性質2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