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3張PPT)5.3.1 幾何問題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2025新教材】北師大版數學 七年級上冊授課教師:********班 級:********時 間:********5.3.1 幾何問題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熟練運用常見幾何圖形的周長、面積、體積公式,準確分析幾何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學會通過設未知數,利用幾何圖形的性質和公式建立方程,求解與幾何圖形相關的實際問題。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將實際幾何問題轉化為數學方程模型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建模能力。通過對不同幾何問題的分析和解決,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邏輯推理和問題解決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在解決幾何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積極思考的學習態度,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體驗成功解決問題的喜悅。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熟練掌握常見幾何圖形的基本性質和公式,并能靈活運用到實際問題中。準確找出幾何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建立方程模型求解問題。教學難點對于復雜的幾何問題,能夠清晰地分析圖形結構,挖掘隱藏的數量關系。正確理解幾何問題的實際意義,將實際問題準確轉化為數學模型,避免在建模過程中出現錯誤。三、教學方法復習導入法:通過復習常見幾何圖形的性質和公式,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為解決新的幾何問題做好鋪墊。問題驅動法: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實際幾何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學生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講授法:詳細講解幾何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分析如何從問題中提取關鍵信息,建立數學模型,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解題技巧。小組合作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共同分析復雜的幾何問題,交流解題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練習鞏固法:設計多樣化的練習題,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解題能力,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四、教學過程(一)復習回顧回顧常見幾何圖形的性質和公式平面圖形:長方形的周長公式\(C = 2(a + b)\)(\(a\)為長,\(b\)為寬),面積公式\(S = ab\);正方形的周長公式\(C = 4a\)(\(a\)為邊長),面積公式\(S = a^2\);圓的周長公式\(C = 2\pi r\)(\(r\)為半徑),面積公式\(S = \pi r^2\) 。立體圖形:長方體的體積公式\(V = abc\)(\(a\)為長,\(b\)為寬,\(c\)為高);正方體的體積公式\(V = a^3\)(\(a\)為邊長);圓柱的體積公式\(V = \pi r^2h\)(\(r\)為底面半徑,\(h\)為高) 。通過提問、填空等方式,檢查學生對公式的掌握情況 。簡單應用練習給出一些基礎題目,如 “已知長方形的長為\(8\)厘米,寬為\(5\)厘米,求其周長和面積”“一個圓柱的底面半徑是\(3\)分米,高是\(10\)分米,求它的體積” 等,讓學生獨立完成,鞏固對公式的運用 。(二)情境導入展示問題:學校要修建一個圓形花壇,計劃在花壇周圍鋪設一條寬\(2\)米的環形小路。已知花壇的直徑是\(8\)米,每平方米的小路鋪設費用是\(150\)元,那么修建這條環形小路需要多少錢?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提問學生:要計算修建小路的費用,需要先求出什么?引導學生思考得出需要先求出環形小路的面積 。進一步提問:如何求環形小路的面積?環形小路的面積與哪些幾何圖形的面積有關?讓學生觀察圖形,分析得出環形小路的面積等于外圓面積減去內圓(花壇)面積 。通過這個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幾何問題的求解方法 。(三)新知探究幾何問題的解題思路強調解決幾何問題的關鍵是分析圖形的結構和性質,找出其中的等量關系 。一般步驟為:審題:仔細閱讀題目,明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理解問題的實際意義 。分析圖形:畫出相應的幾何圖形,標注已知條件,觀察圖形的特點和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找等量關系:根據幾何圖形的性質、公式以及題目中的條件,找出能夠建立方程的等量關系 。設未知數并建立方程:合理設未知數,將等量關系用含有未知數的方程表示出來 。解方程:運用所學的解方程方法求解方程 。檢驗并作答:將解得的結果代入原問題中進行檢驗,確保答案的合理性,最后寫出完整的答案 。典型問題分析以環形小路問題為例,詳細講解解題過程:分析圖形:內圓(花壇)的直徑為\(8\)米,則半徑\(r = 4\)米;外圓半徑\(R = 4 + 2 = 6\)米 。找等量關系:環形小路面積 = 外圓面積 - 內圓面積,根據圓的面積公式\(S = \pi r^2\),可得到等量關系\(\pi R^2 - \pi r^2 = S_{ }\) 。設未知數并建立方程:設環形小路的面積為\(x\)平方米,則\(x = \pi 6^2 - \pi 4^2\) 。解方程:\(x = 36\pi - 16\pi = 20\pi\),若\(\pi\)取\(3.14\),則\(x = 20 3.14 = 62.8\)平方米 。檢驗并作答:將\(x = 62.8\)代入原問題,計算費用為\(62.8 150 = 9420\)元 。經檢驗,答案符合實際情況,所以修建這條環形小路需要\(9420\)元 。再舉一例:一個長方體水箱,從里面量長\(40\)厘米,寬\(25\)厘米,高\(20\)厘米,箱中水面高\(10\)厘米。放入一個棱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鐵塊后,鐵塊完全浸沒在水中,水箱的水面將上升多少厘米?分析圖形:水箱是長方體,鐵塊是正方體,放入鐵塊后,水上升的體積等于鐵塊的體積 。找等量關系:正方體鐵塊體積 = 長方體水箱底面積 × 水面上升的高度 。設未知數并建立方程:設水面上升的高度為\(h\)厘米,正方體鐵塊體積為\(10 10 10 = 1000\)立方厘米,長方體水箱底面積為\(40 25 = 1000\)平方厘米,則\(1000 = 1000h\) 。解方程:解得\(h = 1\)厘米 。檢驗并作答:將\(h = 1\)代入原問題,經檢驗符合實際情況,所以水箱的水面將上升\(1\)厘米 。(四)例題講解例 1:用一根長\(60\)厘米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使它的長比寬多\(6\)厘米,求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厘米?分析:已知長方形周長和長與寬的關系,設長方形的寬為\(x\)厘米,則長為\((x + 6)\)厘米,根據長方形周長公式可列出方程 。解答:根據長方形周長公式\(C = 2(a + b)\),可列方程\(2(x + x + 6) = 60\) 。去括號得\(2(2x + 6) = 60\),即\(4x + 12 = 60\) 。移項得\(4x = 60 - 12\),即\(4x = 48\) 。系數化為\(1\)得\(x = 12\) 。則長為\(x + 6 = 12 + 6 = 18\)厘米 。檢驗:將長\(18\)厘米,寬\(12\)厘米代入周長公式,\(2 (18 + 12) = 2 30 = 60\)厘米,符合題意 。答:這個長方形的長是\(18\)厘米,寬是\(12\)厘米 。例 2:一個圓柱形水桶,從里面量底面半徑是\(2\)分米,高是\(5\)分米。這個水桶能裝水多少升?(\(1\)立方分米\( = 1\)升)分析:求水桶能裝水多少升,就是求這個圓柱形水桶的容積,根據圓柱體積公式\(V = \pi r^2h\)進行計算 。解答:\(V = \pi 2^2 5 = 20\pi\),若\(\pi\)取\(3.14\),則\(V = 20 3.14 = 62.8\)立方分米 。因為\(1\)立方分米\( = 1\)升,所以\(62.8\)立方分米\( = 62.8\)升 。答:這個水桶能裝水\(62.8\)升 。例 3:在一個邊長為\(20\)厘米的正方形紙板上,剪去一個最大的圓,剩下部分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分析:在正方形中剪去最大的圓,圓的直徑等于正方形的邊長。先分別求出正方形和圓的面積,再用正方形面積減去圓的面積,得到剩下部分的面積 。解答:正方形面積\(S_{ } = 20 20 = 400\)平方厘米,圓的半徑\(r = 20 ·2 = 10\)厘米,圓的面積\(S_{ } = \pi 10^2 = 100\pi\),若\(\pi\)取\(3.14\),則\(S_{ } = 100 3.14 = 314\)平方厘米 。剩下部分面積\(S = S_{ } - S_{ } = 400 - 314 = 86\)平方厘米 。答:剩下部分的面積是\(86\)平方厘米 。(五)課堂練習基礎練習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48\)平方厘米,底是\(12\)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答案:設高為\(x\)厘米,根據三角形面積公式\(S = \frac{1}{2}ah\),可列方程\(\frac{1}{2} 12 x = 48\),解得\(x = 8\)厘米 。一個正方體的棱長總和是\(72\)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答案:正方體棱長為\(72 ·12 = 6\)厘米,體積\(V = 6^3 = 216\)立方厘米 。提高練習一個環形鐵片,外圓直徑是\(10\)厘米,內圓直徑是\(6\)厘米,這個環形鐵片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答案:外圓半徑\(R = 10 ·2 = 5\)厘米,內圓半徑\(r = 6 ·2 = 3\)厘米,環形面積\(S = \pi 5^2 - \pi 3^2 = 25\pi - 9\pi = 16\pi\),若\(\pi\)取\(3.14\),則\(S = 16 3.14 = 50.24\)平方厘米 。把一個底面半徑是\(3\)厘米,高是\(10\)厘米的圓柱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這個圓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答案:圓錐體積\(V = \frac{1}{3}\pi 3^2 10 = 30\pi\),若\(\pi\)取\(3.14\),則\(V = 30 3.14 = 94.2\)立方厘米 。拓展練習一個長方體玻璃容器,從里面量長、寬均為\(2\)分米,向容器中倒入\(5.5\)升水,再把一個蘋果放入水中。這時量得容器內的水深是\(15\)厘米。這個蘋果的體積是多少?答案:先統一單位,\(15\)厘米\( = 1.5\)分米,\(5.5\)升\( = 5.5\)立方分米 。容器底面積為\(2 2 = 4\)平方分米,放入蘋果后水和蘋果的總體積為\(4 1.5 = 6\)立方分米,則蘋果體積為\(6 - 5.5 = 0.5\)立方分米 。有一個棱長是\(6\)厘米的正方體鐵塊,把它熔鑄成一個底面直徑是\(20\)厘米的圓錐形零件,這個圓錐形零件的高約是多少厘米?(得數保留一位小數)答案:正方體體積\(V = 6^3 = 216\)立方厘米,圓錐底面半徑\(r = 20 ·2 = 10\)厘米 。根據圓錐體積公式\(V = \frac{1}{3}\pi r^2h\),可得\(h = \frac{3V}{\pi r^2} = \frac{3 216}{3.14 10^2} 2.1\)厘米 。(六)課堂小結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強調解決幾何問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幾何圖形的性質和公式,準確找出等量關系建立方程 。總結幾何問題的解題步驟,提醒學生在審題、分析圖形、設未知數等環節要仔細認真,確保解題的準確性 。鼓勵學生在課后多觀察生活中的幾何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數學應用能力 。(七)布置作業必做題課本課后相關練習題,鞏固幾何問題的基本解法 。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36\)米,長是寬的\(2\)倍,求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米?一個圓柱的底面周長是\(12.56\)分米,高是\(5\)分米,求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選做題一個長方體,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變成一個正方體,這時表面積比原來增加\(56\)平方厘米。原來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在一個底面半徑是\(10\)厘米的圓柱形杯中裝一些水,把一個底面半徑為\(5\)厘米的圓錐形鉛錘完全浸入水中,水面上升了\(0.5\)厘米。這個鉛錘的高是多少厘米?這份教學課件圍繞幾何問題展開,涵蓋多種題型與解題方法。你對課件的內容深度、例題類型、練習難度等方面有任何想法,歡迎隨時溝通,我們一起優化。5課堂檢測4新知講解6變式訓練7中考考法8小結梳理學習目錄1復習引入2新知講解3典例講解1.借助立體及平面圖形學會分析復雜幾何問題中的等量關系,體會直接或間接設未知數的解題思路,從而建立方程,解決實際問題。2.通過探究式的方法,學生逐步學會從較復雜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數學模型,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的意識。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數學的意識。重點難點如圖,用一塊橡皮泥先捏出一個“瘦高”的圓柱,然后再讓這個“瘦高”的圓柱“變矮”,變成一個“矮胖”的圓柱, 請思考下列幾個問題:(1)在你操作的過程中,圓柱由“高”變“矮”,圓柱的底面直徑是否變化了 還有哪些量改變了 (2)在這個變化過程中,什么量沒有變化呢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探究點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幾何圖形問題1.圖形的等積變化某飲料公司有一種底面直徑和高分別為6.6cm,12cm 的圓柱形易拉罐飲料. 經市場調研決定對該產品外包裝進行改造,計劃將它的底面直徑減少為6cm.那么在容積不變的前提下,易拉罐的高度將變為多少厘米 (1)這個問題中包含哪些量 它們之間有怎樣的等量關系 包含的量:圓柱形易拉罐改造前后的底面半徑、高、容積活動引入,合作探究“容積不變”等量關系:改造前易拉罐容積=改造后易拉罐容積容積不變,但直徑(半徑)和高有變改造前改造后直徑(半徑)減少,高如何變化? (2)設新包裝的高度為 x cm,借助下面的表格梳理問題中的信息有關量 舊包裝 新包裝底面半徑/cm高/cm 12 x容積/cm3(3)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設新包裝的高度為 x cm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解得 x=14.52答:新包裝的高度為14.52cm1.列方程的關鍵找出問題中的等量關系2.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步驟理解題意,尋找等量關系,設未知數列方程,解方程,作答.有關量 舊包裝 新包裝底面半徑/cm高/cm 12 x容積/cm32.圖形的等長變化用一根長為10m 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1)如果該長方形的長比寬多1.4m,那么此時長方形的長、寬各為多少米 (2)如果該長方形的長比寬多0.8m,那么此時長方形的長、寬各為多少米 此時的長方形與(1)中的長方形相比,面積有什么變化 (3)如果該長方形的長與寬相等,即圍成一個正方形,那么此時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米 正方形的面積與(2)中長方形的面積相比又有什么變化 ②如圖,題中圍長方形的過程中有什么沒有發生變化 長方形的周長(或長與寬的和)不變①本題涉及哪些量 鐵絲的長,長方形的長、寬、周長、面積.例題分析④如圖,結合(1)(2)問題意,若設長方形的寬為 x m,則長方形的長可怎么表示 試用含 x 的代數式在下面圖中表示出來.③題中有怎樣的等量關系 等量關系: (長+寬)×2=周長(周長就是鐵絲的長度)x m(x+1.4)mx m(x+0.8)m(1)(2)解:(1)設此時長方形的寬為x m,則它的長為(x+1.4) m.根據題意,得2(x+1.4) +2x=10解得 x=1.81.8+1.4=3.2此時長方形的長為3.2m,寬為1.8m.(1)如果該長方形的長比寬多1.4m,那么此時長方形的長、寬各為多少米 x m(x+1.4)m解:設此時長方形的寬為x m,則它的長為(x+0.8)m.根據題意,得 2(x+0.8)+2x=10解得:x=2.1,2.1+0.8=2.9此時長方形的長為2.9m,寬為2.1m,長方形面積為2.9×2.1=6.09(m2)(1)中長方形的面積為3.2×1.8=5.76(m2),6.09-5.76=0.33(m2)此時(2)中長方形的面積比(1)中長方形的面積增大0.33m2(2)如果該長方形的長比寬多0.8m,那么此時長方形的長、寬各為多少米 此時的長方形與(1)中的長方形相比,面積有什么變化 x m(x+0.8)m(3)設正方形的邊長為x m根據題意,得 4x=10解得 x=2.5正方形的邊長為 2.5m,面積為 2.5×2.5=6.25(m2),比(2)中長方形的面積增大 6.25-6.09=0.16(m2)(3)如果該長方形的長與寬相等,即圍成一個正方形,那么此時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米 正方形的面積與(2)中長方形的面積相比又有什么變化 所列方程的兩邊分別表示 長方形的周長和鐵絲的長度列方程的思路 先設一邊長為未知數,再用含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出周長,根據周長等于鐵絲的長度10m這個等量關系列出方程.思考 在前面的問題中,所列方程的兩邊分別表示什么量 列方程的思路是什么 總結:周長一定的長方形,長和寬的差值越小,長方形的面積越大;當長和寬相等時(即為正方形時),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最大.針對練習一個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6cm,高是8cm,面積為88cm2,求這個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長度.解:設梯形的上底為x cm,則下底為(x+6)cmxcm(x+6)cm8cm(x+x+6)×8=88解得 x=8x+6=14答:梯形的上底為8cm,下底為14cm.【選自教材P149 隨堂練習】1.直徑為30cm、高為50cm 的圓柱形瓶里裝滿了飲料,現將飲料倒入底面直徑為10cm 的圓柱形水杯,剛好倒滿30杯,則水杯的高度是多少 解:設水杯的高度為x cm解得 x=15答:水杯的高度為15cm知識延伸,鞏固升華針對訓練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40cm,若將長減少6cm,寬增加2cm,長方形就變成了正方形,則長方形的長、寬各為多少厘米 解:設長方形的長為 x cm,則寬為 cm.x-6=+2解得 x=14所以=6.答:長方形的長為14cm,則寬為6cm.*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一般幾何圖形問題(1)有一塊邊長為4cm 的正方體形橡皮泥,要用它來捏一個長、寬分別為8cm,2cm 的長方體橡皮泥,求它的高.解:設高為 x cm43=8×2x解得 x=4答:高為4cm(2)如圖,小明將一張正方形紙片剪去一個寬為6cm 的長條后,再從剩下的長方形紙片上剪去一個寬為8cm 的長條,如果兩次剪下的長條面積正好相等,那么每一個長條的面積為多少?解:設正方形的邊長為 x cm6x=8(x-6)解得 x=24答:每一個長條的面積為144cm26×24=144(3)用一根120cm 長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使該長方形的長是寬的2倍,則這個長方形的長、寬分別為多少?解:設長方形的寬為x cm,則長為2x cm.2(x+2x)=120解得 x=20答:長方形的寬為20cm,長為40cm2×20=40*培優點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拼接圖形問題如圖,周長為68的長方形ABCD 被分成7個相同的小長方形,則長方形ABCD 的面積為多少?解:設小長方形的寬為x,則長方形ABCD的長為5x,小長方形的長為,則長方形ABCD的寬為+x= .2×5x+2× =68解得 x=4答:長方形ABCD 的面積為280.5×4=20×4=14×14=2801.兩個圓柱體容器如圖所示,它們的底面直徑分別為4 cm和8 cm,高分別為39 cm和 10 cm. 先在右側容器中倒滿水,然后將其倒入左側容器中. 倒完以后,左側容器中的水面離容器口有多少厘米 小剛是這樣做的:設倒完以后,左側容器中的水面離容器口有x cm. 列方程 π×22×(39-x)= π×42×10.解得x=-1. 請你對他的結果作出合理的解釋.【選自教材P154 習題5.3 第1題】隨堂訓練,課堂總結解:由題意可知,第一個容器的體積為22×39×π = 156π cm2第二個容器的體積為42×10×π = 160π cm2第二個容器的體積大于第一個容器的體積,因此將第二個容器裝滿水后再倒入第一個容器中,水會溢出,即方程 π×22×(39-x)= π × 42×10的解小于0.2.現有兩塊試驗田,第一塊試驗田的面積比第二塊試驗田面積的3倍還多100 m2,這兩塊試驗田的面積共2900 m2,兩塊試驗田的面積分別是多少 解:設第二塊試驗田的面積是 x m2,則第一塊試驗田的面積是(3x + 100)m2根據題意,得 x + 3x + 100 = 2900解得 x = 700所以 3x + 100 = 2200答:第一塊試驗田的面積是 2200 m2,第二塊試驗田的面積是 700 m2【選自教材P154 習題5.3 第3題】知識點1 周長、面積問題1.已知長方形的周長為,長比寬多,設寬為 ,則可列方程為( )BA. B.C. D.(第2題)2.[2025長沙月考]如圖,一個長方形的周長為26,如果這個長方形的長減少4,寬增加3,就可圍成一個正方形,那么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為( )BA.11,2 B.10,3 C.8,5 D.7,6(第3題)3.如圖是用鐵絲圍成的一個梯形,若將其改成一個長和寬之比為 的長方形,則該長方形的長為___,寬為____。115.54.(6分)[教材習題 變式]如圖,小剛將一個正方形紙片剪去一個寬為 的長條后,再從剩下的長方形紙片上剪去一個寬為 的長條,如果兩次剪下的長條面積正好相等,那么最終剩余的長方形紙片的面積為多少?解:設正方形的邊長為 ,由題意得,解得 。。答:最終剩余的長方形紙片的面積為 。知識點2 等積變形問題5.[教材習題 變式]在做科學實驗時,老師將第一個量筒中的水全部倒入第二個量筒中,如圖所示,根據圖中給出的信息,得到的正確方程是( )AA.B.C.D.6.一個底面半徑為 的圓柱形儲油器中,用油浸泡了若干個鋼珠,從中撈出一個體積為 的鋼珠后,油面將下降( )DA. B. C. D.7.[教材習題變式]一個底面半徑為、高為 的圓柱形大杯中存滿了水,若把水全部倒入底面直徑為 的圓柱形小杯中,剛好倒滿6杯,則小杯的高為( )CA. B. C. D.8.有一個長、寬、高分別是,, 的長方體鋼錠,現將它鍛壓成一個底面是邊長為 的正方形的長方體鋼錠,它的高為________。(忽略鍛壓過程中的損耗)9.如圖,周長為68的長方形 被分成7個完全一樣的小長方形,則長方形 的面積為( )C(第9題)A.98 B.196 C.280 D.284(第10題)10.如圖,一個酒瓶的容積為,瓶子內還剩有一些黃酒。當瓶子正放時,瓶內黃酒的高度為 ,倒放時,空余部分的高度為 ,則瓶子的底面積為( )CA. B. C. D.11.(6分)如圖,地面上釘著一個用一根彩繩圍成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將直角三角形一個銳角頂點處的釘子去掉,并將這根彩繩釘成一個長方形,則所釘成的長方形的長、寬各是多少 面積是多少 解:設所釘成的長方形的未知的一條邊的長為 ,分以下兩種情況討論:當去掉頂點處的釘子時,,解得 。所以此時所釘成的長方形的長與寬相等,均為6,面積為 ;當去掉頂點處的釘子時,,解得 。所以此時所釘成的長方形的長為8,寬為4,面積為 。綜上,所釘成的長方形的長為6,寬為6,面積為36,或長為8,寬為4,面積為32。12.(8分)【課本再現】下面是北師版初中數學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147頁的部分內容。解:設此時長方形的寬為,則它的長為 。根據題意,得 ,解得 。。答:此時長方形的長為,寬為 。【解決問題】悅悅同學周末和爸爸一起到農村參加獻愛心志愿者活動,該村的李大爺正在準備用籬笆修建一個長方形雞舍,雞舍一面靠墻(墻面長度不限),三面用籬笆,籬笆總長 ,籬笆圍成的長方形雞舍的長比寬多,如果要在墻的對面留一個 寬的門(門不使用籬笆),那么長方形雞舍的面積最大是多少?請你用所學的知識和悅悅一起來思考并告訴李大爺你的答案吧 (籬笆的占地面積忽略不計)解:設雞舍的寬為,則雞舍的長為 。當雞舍的長與墻為對面時,依題意得 ,解得,所以雞舍的面積為 ;當雞舍的寬與墻為對面時,依題意得,解得 ,所以雞舍的面積為。因為 ,所以長方形雞舍的面積最大是 。課堂小結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一般幾何圖形問題一般幾何圖形問題的大致類別 解決方案等體積變形 以體積為不變量,用不同方式表示出體積,據此等量關系列方程求解等面積變形 以面積為不變量,用不同方式表示出面積,據此等量關系列方程求解等周長變形 以周長為不變量,用不同方式表示出周長,據此等量關系列方程求解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