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5.1有理數的加法 課件(共35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5.1有理數的加法 課件(共35張PPT)

資源簡介

(共35張PPT)
1.5.1有理數的加法
第一章 有理數
【2024新教材】2025-2026學年冀教版數學 七年級上冊
授課教師:********
班 級:********
時 間:********
第一頁:標題頁
1.5.1 有理數的加法
—— 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學會有理數加法運算
(右下角添加授課教師姓名及日期:2025 年 7 月 30 日)
第二頁:引入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需要進行數量相加的情況。比如,小明向東走了 5 米,又向東走了 3 米,那么他總共向東走了多遠呢?如果小明先向東走了 5 米,然后又向西走了 3 米,此時他在什么位置呢?這里涉及到的正數與正數相加、正數與負數相加,其實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有理數的加法。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就能解決這些實際問題啦。
第三頁:有理數加法的探究(同號兩數相加)
情境分析:
一個物體向正方向移動 3 米,再向正方向移動 2 米,那么兩次移動后物體的位置是向正方向移動了多少米?
我們用數軸來表示這個過程,從原點出發,先向右移動 3 個單位長度(表示移動 3 米),再向右移動 2 個單位長度(表示又移動 2 米),此時物體在原點右邊 5 個單位長度處。
用算式表示為:\(( + 3)+( + 2)= + 5\)。
若一個物體向負方向移動 3 米,再向負方向移動 2 米,兩次移動后物體的位置是向負方向移動了多少米?
同樣在數軸上表示,從原點出發,先向左移動 3 個單位長度(表示移動 - 3 米),再向左移動 2 個單位長度(表示又移動 - 2 米),此時物體在原點左邊 5 個單位長度處。
用算式表示為:\(( - 3)+( - 2)= - 5\)。
法則總結:
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第四頁:有理數加法的探究(異號兩數相加)
情境分析:
一個物體向正方向移動 5 米,再向負方向移動 3 米,那么兩次移動后物體的位置在哪里?
在數軸上,從原點出發,先向右移動 5 個單位長度(表示移動 + 5 米),再向左移動 3 個單位長度(表示移動 - 3 米),此時物體在原點右邊 2 個單位長度處。
用算式表示為:\(( + 5)+( - 3)= + 2\)。
若一個物體向正方向移動 3 米,再向負方向移動 5 米,兩次移動后物體的位置如何?
在數軸上,從原點出發,先向右移動 3 個單位長度(表示移動 + 3 米),再向左移動 5 個單位長度(表示移動 - 5 米),此時物體在原點左邊 2 個單位長度處。
用算式表示為:\(( + 3)+( - 5)= - 2\)。
當一個物體向正方向移動 5 米,再向負方向移動 5 米時,物體回到了原點。
用算式表示為:\(( + 5)+( - 5)=0\),這就是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的情況。
法則總結:
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 0。
第五頁:有理數加法的探究(一個數與 0 相加)
情境分析:
一個物體不移動(相當于移動 0 米),然后再向正方向移動 3 米,或者先向正方向移動 3 米,然后不移動,結果都是物體向正方向移動了 3 米。
用算式表示為:\(3 + 0 = 3\),\(0 + 3 = 3\)。
若物體不移動,然后向負方向移動 3 米,或者先向負方向移動 3 米,然后不移動,結果都是物體向負方向移動了 3 米。
用算式表示為:\(( - 3)+0 = - 3\),\(0+( - 3)= - 3\)。
法則總結:
一個數同 0 相加,仍得這個數。
第六頁:有理數加法法則匯總
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例如:\(( + 4)+( + 6)= + (4 + 6)= + 10\);\(( - 2)+( - 7)= - (2 + 7)= - 9\)。
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例如:\(( + 8)+( - 3)= + (8 - 3)= + 5\);\(( - 9)+( + 4)= - (9 - 4)= - 5\)。
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 0。
例如:\(5+( - 5)=0\);\(( - \frac{1}{2})+\frac{1}{2}=0\)。
一個數同 0 相加,仍得這個數。
例如:\(0+( - 12)= - 12\);\(15 + 0 = 15\)。
第七頁:例題解析(一)
例題 1:計算下列各式
(1)\(( - 3)+( - 9)\);(2)\(( - 4.7)+3.9\);(3)\(\frac{1}{2}+( - \frac{2}{3})\);(4)\(0+( - 6)\)。
解:(1)\(( - 3)+( - 9)\),這是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 “-”,并把絕對值相加,\(\vert - 3\vert+\vert - 9\vert = 3 + 9 = 12\),所以\(( - 3)+( - 9)= - 12\)。
(2)\(( - 4.7)+3.9\),這是異號兩數相加,\(\vert - 4.7\vert = 4.7\),\(\vert 3.9\vert = 3.9\),\(4.7 > 3.9\),取絕對值較大的數\(- 4.7\)的符號 “-”,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4.7 - 3.9 = 0.8\),所以\(( - 4.7)+3.9 = - 0.8\)。
(3)\(\frac{1}{2}+( - \frac{2}{3})\),先通分,\(\frac{1}{2}=\frac{3}{6}\),\(-\frac{2}{3}=-\frac{4}{6}\),這是異號兩數相加,\(\vert\frac{3}{6}\vert=\frac{3}{6}\),\(\vert - \frac{4}{6}\vert=\frac{4}{6}\),\(\frac{4}{6}>\frac{3}{6}\),取絕對值較大的數\(-\frac{4}{6}\)的符號 “-”,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frac{4}{6}-\frac{3}{6}=\frac{1}{6}\),所以\(\frac{1}{2}+( - \frac{2}{3})=-\frac{1}{6}\)。
(4)\(0+( - 6)\),一個數同 0 相加,仍得這個數,所以\(0+( - 6)= - 6\)。
第八頁:有理數加法的運算律
加法交換律:
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用字母表示為:\(a + b = b + a\)。
例如:\(3+( - 5)=( - 5)+3\),\(3+( - 5)= - 2\),\(( - 5)+3 = - 2\),驗證了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用字母表示為:\((a + b)+c = a+(b + c)\)。
例如:\((2 + 3)+( - 5)=2+(3+( - 5))\),\((2 + 3)+( - 5)=5+( - 5)=0\),\(2+(3+( - 5))=2+( - 2)=0\),驗證了加法結合律。
第九頁:例題解析(二)
例題 2:運用加法運算律計算
(1)\(24+( - 15)+7+( - 20)\);(2)\(\frac{1}{3}+( - \frac{3}{4})+( - \frac{1}{3})+\frac{1}{4}\)。
解:(1)\(24+( - 15)+7+( - 20)\)
利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將正數與正數結合,負數與負數結合,即\((24 + 7)+[( - 15)+( - 20)]\)。
先計算括號內的:\(24 + 7 = 31\),\(( - 15)+( - 20)= - 35\)。
再計算:\(31+( - 35)= - 4\)。
(2)\(\frac{1}{3}+( - \frac{3}{4})+( - \frac{1}{3})+\frac{1}{4}\)
利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將同分母的數結合,即\([\frac{1}{3}+( - \frac{1}{3})]+[( - \frac{3}{4})+\frac{1}{4}]\)。
先計算括號內的:\(\frac{1}{3}+( - \frac{1}{3}) = 0\),\(( - \frac{3}{4})+\frac{1}{4}= - \frac{2}{4}=-\frac{1}{2}\)。
所以結果為\(0+( - \frac{1}{2})= - \frac{1}{2}\)。
第十頁:課堂練習
填空題:
\(( - 5)+( - 7)=\);\(3+( - 8)=\);\(( - 4)+4=\);\(0+( + 9)=\)。
比\(- 3\)大\(5\)的數是______;\(- 2\)與\(- 8\)的和是______。
選擇題:
計算\(( - 3)+5\)的結果是( )
A. - 2 B. 2 C. - 8 D. 8
若\(a\)與\(b\)互為相反數,則\(a + b\)的值為( )
A. 0 B. 1 C. - 1 D. 2
計算下列各題:
(1)\(( - 12)+( - 18)\);(2)\(20+( - 14)\);(3)\(( - \frac{1}{2})+\frac{3}{4}\);(4)\(( - 3.5)+0\);(5)\(12+( - 5)+8+( - 15)\);(6)\(\frac{3}{5}+( - \frac{1}{2})+( - \frac{3}{5})+\frac{1}{2}\)。
第十一頁:課堂小結
有理數加法法則:
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異號兩數相加,絕對值不等時取絕對值較大加數符號,并用大絕對值減小絕對值;互為相反數兩數相加得 0。
一個數與 0 相加,仍得這個數。
有理數加法運算律:
加法交換律\(a + b = b + a\)。
加法結合律\((a + b)+c = a+(b + c)\)。
在進行有理數加法運算時,要先判斷加數的類型,再根據相應法則進行計算,合理運用運算律可簡化計算過程。
第十二頁:作業布置
教材第 XX 頁習題 1.5 第 1、2、3 題。
計算下列各題:
(1)\(( - 13)+( - 17)\);(2)\(4+( - 9)\);(3)\(\frac{2}{3}+( - \frac{3}{5})\);(4)\(( - 1.8)+2.6\);(5)\(15+( - 7)+( - 15)+27\);(6)\(( - \frac{1}{4})+\frac{1}{3}+( - \frac{3}{4})+\frac{2}{3}\)。
已知\(\vert a\vert = 3\),\(\vert b\vert = 5\),求\(a + b\)的值。
某出租車一天下午以鼓樓為出發地在東西方向營運,向東為正,向西為負,行車里程(單位:km)依先后次序記錄如下:\(+ 9\)、\(- 3\)、\(- 5\)、\(+ 4\)、\(- 8\)、\(+ 6\)、\(- 3\)、\(- 6\)、\(- 4\)、\(+ 10\)。
(1)將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出租車離鼓樓出發點多遠?在鼓樓的什么方向?
(2)若每千米的價格為 2.4 元,司機一個下午的營業額是多少?
思考:在有理數加法中,和一定大于每一個加數嗎?舉例說明。
互逆命題、互逆定理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互逆命題、互逆定理的概念,能準確說出一個命題的逆命題。
會判斷一個命題及它的逆命題的真假性,掌握證明命題真假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命題、逆命題的分析,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經歷探究互逆定理的過程,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敢于質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嚴謹性和邏輯性,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互逆命題、互逆定理的概念及命題真假的判斷。
能正確寫出一個命題的逆命題。
難點
判斷一個命題的逆命題的真假性,理解原命題為真,其逆命題不一定為真。
用邏輯推理的方法證明命題的真假。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相結合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 分鐘)
展示一些簡單的命題,如 “如果兩個角是對頂角,那么這兩個角相等” ,“如果 a=b,那么 a =b ”。引導學生分析這些命題的題設和結論。
提問:能否交換這些命題的題設和結論,得到新的命題?新命題是否成立?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 —— 互逆命題、互逆定理。
(二)講授新課(25 分鐘)
互逆命題
給出互逆命題的定義:在兩個命題中,如果第一個命題的題設是第二個命題的結論,而第一個命題的結論又是第二個命題的題設,那么這兩個命題叫做互逆命題。如果把其中一個命題叫做原命題,那么另一個命題叫做它的逆命題。
舉例說明:如原命題 “如果兩個角是直角,那么這兩個角相等”,它的逆命題是 “如果兩個角相等,那么這兩個角是直角” 。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互逆命題的概念。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每個小組寫出 3 - 5 個命題,并交換寫出它們的逆命題。
命題真假的判斷
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判斷一個命題的真假。對于真命題,需要通過推理證明;對于假命題,只需舉一個反例即可。
以剛才的命題為例,分析原命題和逆命題的真假性。如 “如果兩個角是直角,那么這兩個角相等” 是真命題,而它的逆命題 “如果兩個角相等,那么這兩個角是直角” 是假命題,因為兩個相等的角不一定是直角,還可能是銳角或鈍角等。
讓學生自己判斷之前小組討論中寫出的命題及其逆命題的真假性,并在小組內交流。
互逆定理
給出互逆定理的定義:如果一個定理的逆命題經過證明是真命題,那么它也是一個定理,這兩個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個定理叫做另一個定理的逆定理。
舉例說明:如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和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是互逆定理。
強調:并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只有當定理的逆命題為真命題時,才有逆定理。
(三)例題講解(15 分鐘)
例 1:寫出下列命題的逆命題,并判斷其真假。
(1)如果 a = 0,那么 ab = 0。
(2)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分析:
(1)逆命題為 “如果 ab = 0,那么 a = 0”,這是假命題,因為當 b = 0 時,ab = 0,a 不一定為 0。
(2)逆命題為 “對應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這是假命題,因為對應角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可能是相似三角形。
(3)逆命題為 “有兩個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這是真命題,它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例 2:證明命題 “如果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相等,那么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 是真命題。
分析:引導學生畫出圖形,寫出已知、求證,然后進行證明。
已知:在△ABC 中,∠B = ∠C。
求證:AB = AC。
證明:作∠BAC 的平分線 AD,交 BC 于點 D。
因為 AD 平分∠BAC,所以∠BAD = ∠CAD。
在△ABD 和△ACD 中,
∠B = ∠C,
∠BAD = ∠CAD,
AD = AD(公共邊),
所以△ABD≌△ACD(AAS)。
所以 AB = AC。
(四)課堂練習(10 分鐘)
寫出下列命題的逆命題,并判斷真假。
(1)如果 x = 2,那么 x = 4。
(2)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3)對頂角相等。
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每個命題都有逆命題。
(2)每個定理都有逆定理。
(3)真命題的逆命題一定是真命題。
(4)假命題的逆命題一定是假命題。
(五)課堂小結(5 分鐘)
與學生一起回顧互逆命題、互逆定理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斷命題的真假。
強調:原命題為真,逆命題不一定為真;原命題為假,逆命題也不一定為假。
(六)布置作業(5 分鐘)
課本課后習題,要求學生認真書寫解題過程,判斷命題真假時要說明理由。
拓展作業:收集生活中或數學學習中至少兩個互逆命題,并分析它們的真假性。
五、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通過實際例子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對于學生在判斷命題真假和寫逆命題時容易出現的錯誤,要及時給予糾正和指導。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進一步加強練習,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
課堂檢測
4
新知講解
6
變式訓練
7
中考考法
8
小結梳理
學習目錄
1
復習引入
2
新知講解
3
典例講解
1.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掌握有理數加法的運算法則.
2.會進行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提高運算能力.
3.會用有理數的加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學習目標
回顧 1、下列各組數中,哪一個數的絕對值大?
(1)7和4; (2)-7和4; (3)7和-4; (4)-7和-4。
2、說明下列用負數表示的量的實際意義
(1)小蘭第一次前進了5米,接著按同一方向又前進了-2米;
(2)北京的氣溫第一天上升了3℃,第二天又上升了-1℃;
(3)東方汽車向東走了4千米之后,再向東走了-2千米。
3、根據上述問題,回答
(1)小蘭兩次一共前進了幾米?
(2)北京的氣溫兩天一共上升了幾度?
(3)東方汽車一共向東走了幾千米?
課堂導入
演示1
+1
-1
(+1) +(-1)=
0
動物王國舉辦奧運會,螞蟻當火炬手,它第一次從數軸上的原點上向正方向跑一個單位,接著向負方向跑一個單位.螞蟻經過兩次運動后在哪里?如何列算式?
課堂導入
問題1 小學學過的加法是正數與正數相加,正數與0相加,引入負數后,加法有哪幾種情況?
正數+正數
正數+ 0
正數+負數
負數+負數
負數+ 0
新知探究
知識點 有理數加法法則
問題2 在東西走向的馬路上,小明從O點出發,第一次走5米,第二次繼續走3米,問小明兩次一共向東走多少米?
(1)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3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5
+3
+8
(+5)+(+3)= +8
同向情況: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新知探究
知識點 有理數加法法則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2)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3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3
-5
-8
(-5)+(-3)= -8
結論:同號兩數相加,和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新知探究
知識點 有理數加法法則
異向情況:
(3)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3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2
(+5)+(-3)= +2
+5
-3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4)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3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3
-5
-2
(-5)+(+3)= -2
結論: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和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新知探究
知識點 有理數加法法則
問題3 在東西走向的馬路上,小明從O點出發,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5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5)+(-5)= 0
+5
-5
結論: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零.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新知探究
知識點 有理數加法法則
問題4 在東西走向的馬路上,小明從O點出發,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0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結論:一個數同零相加,仍得這個數。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5
(-5)+ 0 = -5
新知探究
知識點 有理數加法法則
歸納:
(1)同號兩數相加,和取相同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2)異號兩數相加,絕對值相等時,和為0;絕對值不相等時,和取絕對值較大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3)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新知探究
知識點 有理數加法法則
( - 4 ) + ( - 8 ) = - ( 4 + 8 )= - 12
↓ ↓ ↓
同號兩數相加 和取相同符號 通過絕對值化歸
為算術數的加法
( - 9 ) + ( + 2 ) = - ( 9 - 2) = -7
↓ ↓ ↓
異號兩數相加 取絕對值較大 通過絕對值化歸
的加數的符號 為算術數的減法
同號兩數之和——這是名符其實的和,做加法。
異號兩數之和——表面上叫“和”,其實是做減法。
新知探究
知識點 有理數加法法則

(1)(+8)+(+5)
=+(8+5)
=+13.
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異號兩數相加,絕對值相等時和為0.
解:
(2)(+2.5)+(-2.5)
=0.
問題5 計算:
(1)(+8)+(+5); (2)(+2.5)+(-2.5);
(3) (4)
新知探究
知識點 有理數加法法則
異號兩數相加,絕對值不相等時,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3)
(4)
新知探究
知識點 有理數加法法則
有理數加法運算的基本解題思路:
1.先判斷類型(同號、異號等);
2.再確定和的符號;
3.最后進行絕對值的加減運算.
新知探究
知識點 有理數加法法則
問題6 海平面的高度為0m.一艘潛艇從海平面先下潛40m,再上升15m.求現在這艘潛艇相對于海平面的位置.(上升為正,下潛為負)
-50m
-40m
-30m
-20m
-10m
0m
海平面
解:潛水艇下潛40m,記作-40m;上升15m,記作+15m.
根據題意,得
(-40)+(+15)
=-(40-25)
=-25(m)
答:現在這艘潛艇位于海平面下25米處.
新知探究
知識點 有理數加法法則
知識點1 同號兩數加法法則
1. [母題 教材P18例1]計算(-3)+(-2)的結果等于( A )
A. -5 B. -1
C. 5 D. 1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用“>”或“<”填空:
(1)如果 a >0, b >0,那么 a + b 0;
(2)如果 a <0, b <0,那么 a + b 0.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新考法·法則解釋法]填表:
加數 加數 和的符號 和的絕對值 和
+7 +13 + 20 20
-7 -13 - 20 -20

20
20

20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知識點2 異號兩數加法法則
4. 計算2+(-3)的結果是( C )
A. -5 B. 5
C. -1 D. 1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2023·連云港]如圖,數軸上的點 A , B 分別對應數 a ,
b ,則 a + b 0.(用“>”“<”或“=”填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母題 教材P21例1]計算:
(1)(-25)+(-35);
【解】(-25)+(-35)=-(25+35)=-60.
(2)(-12)+(+3);
【解】(-12)+(+3)=-(12-3)=-9.
(3)(+8)+(-7);
【解】(+8)+(-7)=+(8-7)=1.
(4)0+(-7).
【解】0+(-7)=-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知識點3 有理數加法法則的應用
7. [新考向·傳承數學文化]我國是最早進行負數運算的國家,
魏晉時期的數學家劉徽在其著作《九章算術注》中,用不
同顏色的算籌(小棍形狀的記數工具)分別表示正數和負數
(白色為正,黑色為負),如圖①表示的是(-13)+(+23)=
10的計算過程,則圖②表示的計算過程是( A )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 (+31)+(-43)=-12
B. (-31)+(+43)=12
C. (+13)+(+34)=47
D. (-13)+(+34)=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2023·溫州]如圖,比數軸上點 A 表示的數大3的數是
( D )
A. -1 B. 0
C. 1 D. 2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易錯點 計算時考慮問題不全而漏解
9. [新考法·逆向思維法]馬小哈在計算一道有理數運算題|
(-3)+■|時,一不小心將墨水潑在作業本上了,其中
“■”是被墨水污染看不清的一個數,他便問同桌,同桌
故弄玄虛地說:“該題計算的結果等于6”,那么被墨水
污染的數是( D )
A. 3 B. -3
C. 3或-9 D. -3或9
【點撥】
因為|(-3)+■|=6,所以(-3)+■=±6,所以
■=-3或9.故選D.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利用有理數加法法則計算
10. [母題 教材P21例1]計算:
(1) +(-2.71)+(+1.69);
【解】原式=(-3.6)+(-2.71)+(+1.69)=(-6.31)+(+1.69)=-4.6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 .
【解】原式=|-5.5+4.25|+(-7+5.5)=1.25
+(-1.5)=-0.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利用有理數加法法則求值
11. 已知| a |= ,| b |= ,且 b < a ,求 a + b 的值.
【解】因為| a |= ,所以 a =± .
因為| b |= ,所以 b =± .
因為 b < a ,所以 a = , b = 或- ,
所以 a + b = 或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利用有理數加法法則解實際應用
12. [情境題·生活應用]某天一個巡警騎摩托車在一條南北走
向的大道上巡邏,他從崗亭出發,巡邏了一段時間后停
留在 A 處,規定以崗亭為原點,向北為正,這段時間行
駛記錄如下(單位:km):
+10,-9,+7,-15,+6,-14,+4,-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A 處在崗亭哪個方向?距離崗亭多遠?
【解】(+10)+(-9)+(+7)+(-15)+(+6)+(-14)+(+4)+(-2)=-13(km).
答: A 處在崗亭南方,距離崗亭13 k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若摩托車行駛1 km耗油0.03 L,油箱中有3 L油,巡
警最后能否返回崗亭?
【解】|+10|+|-9|+|+7|+|-15|
+|+6|+|-14|+|+4|+|-2|+|-13|=10+9+7+15+6+14+4+2+13=80(km),
0.03×80=2.4(L),2.4<3.
答:巡警最后能返回崗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有理數的加法
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有理數加法的實際運用
同號兩數相加,和取相同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異號兩數相加,絕對值相等時,和為0;絕對值不相等時,和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隨堂練習
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龙县| 江口县| 新建县| 上林县| 镶黄旗| 竹溪县| 凌云县| 营山县| 刚察县| 太谷县| 邮箱| 崇文区| 昭苏县| 象州县| 江山市| 花莲市| 兴安县| 镇平县| 平乡县| 邹平县| 吉木乃县| 神木县| 隆尧县| 齐齐哈尔市| 清原| 平谷区| 杭锦旗| 疏勒县| 红桥区| 崇文区| 桃园县| 哈密市| 荥经县| 洛阳市| 阿城市| 黄陵县| 五莲县| 武威市| 长岭县| 平原县| 元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