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5.1 認識方程第5章 一元一次方程【2025-2026學年】浙教版 數(shù)學 七年級上冊授課教師:********班 級:********時 間:********認識方程課程目標理解方程的定義,明確方程的組成要素。能區(qū)分方程與等式,掌握兩者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能判斷一個數(shù)是否為方程的解。學會根據(jù)簡單的實際問題列出方程。方程的定義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做方程。例如:\(2x + 3 = 7\)(含有未知數(shù)\(x\)且是等式)、\(5y - 1 = 2y + 4\)(含有未知數(shù)\(y\)且是等式)、\(x^2 - 5 = 4\)(含有未知數(shù)\(x\)且是等式)等都是方程。注意:方程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含有未知數(shù),二是是等式。兩者缺一不可。如\(3x + 2\)雖然含有未知數(shù),但不是等式,所以不是方程;\(5 + 3 = 8\)雖然是等式,但不含有未知數(shù),所以也不是方程。方程的組成要素方程由未知數(shù)、已知數(shù)和等號三部分組成。未知數(shù):是指在方程中需要求解的數(shù),通常用字母\(x\)、\(y\)、\(z\)等表示。例如,在方程\(3x - 5 = 10\)中,\(x\)是未知數(shù)。已知數(shù):是指方程中已知的固定數(shù)值。例如,在方程\(2y + 7 = 15\)中,2、7、15 是已知數(shù)。等號:表示左右兩邊的式子在數(shù)值上相等,是方程的重要標志。方程與等式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區(qū)別定義不同:方程是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等式是表示左右兩邊相等關系的式子,不一定含有未知數(shù)。范圍不同: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也就是說,等式包含方程,方程是等式的一部分。例如:\(4 + 5 = 9\)是等式,但不是方程;\(3x = 12\)既是等式,也是方程。聯(lián)系方程和等式都含有等號,都表示左右兩邊的數(shù)量關系是相等的。方程是特殊的等式,是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例如:對于方程\(2x + 3 = 7\),當\(x = 2\)時,左邊\(=2\times2 + 3=7\),右邊\(=7\),左邊等于右邊,所以\(x = 2\)是方程\(2x + 3 = 7\)的解。又如:方程\(x + 5 = 9\),當\(x = 4\)時,左邊\(=4 + 5 = 9\),右邊\(=9\),所以\(x = 4\)是該方程的解。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例如:求方程\(3y - 1 = 8\)的解的過程就是解方程。通過移項可得\(3y=8 + 1\),即\(3y=9\),兩邊同時除以 3,得到\(y = 3\),這個過程就是解方程。方程的解與解方程的區(qū)別方程的解是一個具體的數(shù)值,而解方程是一個過程。實例解析判斷一個式子是否為方程式子\(4x - 7\):含有未知數(shù),但不是等式,所以不是方程。式子\(6 + 8 = 14\):是等式,但不含有未知數(shù),所以不是方程。式子\(5m + 2 = 12\):含有未知數(shù)\(m\)且是等式,所以是方程。判斷一個數(shù)是否為方程的解判斷\(x = 3\)是不是方程\(2x - 1 = 5\)的解:把\(x = 3\)代入方程左邊,得\(2\times3 - 1 = 5\),方程右邊是 5,左邊等于右邊,所以\(x = 3\)是該方程的解。判斷\(y = 2\)是不是方程\(3y + 4 = 10\)的解:把\(y = 2\)代入方程左邊,得\(3\times2 + 4 = 10\),方程右邊是 10,左邊等于右邊,所以\(y = 2\)是該方程的解。根據(jù)實際問題列方程問題:一個數(shù)的 3 倍加上 5 等于 20,求這個數(shù)。設這個數(shù)為\(x\),根據(jù)題意可列方程:\(3x + 5 = 20\)。問題:小明有 50 元錢,買了一本單價為\(x\)元的書后,還剩 35 元。根據(jù)題意可列方程:\(50 - x = 35\)。列方程的步驟設未知數(shù):根據(jù)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字母表示未知數(shù),通常用\(x\)、\(y\)等。找等量關系:分析實際問題中數(shù)量之間的相等關系,這是列方程的關鍵。列方程:根據(jù)找到的等量關系,把未知數(shù)和已知數(shù)用等式表示出來。方程的應用方程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能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實際問題。購物問題:已知總價、數(shù)量,求單價;或已知單價、數(shù)量,求總價等,都可以通過列方程解決。例如,買 3 支鋼筆花了 24 元,求每支鋼筆的價格,設每支鋼筆\(x\)元,可列方程\(3x = 24\)。行程問題:已知路程、速度、時間中的兩個量,求第三個量,可列方程。例如,一輛汽車以每小時\(x\)千米的速度行駛,3 小時行駛了 180 千米,可列方程\(3x = 180\)。年齡問題:根據(jù)幾個人的年齡關系列方程。例如,小明今年\(x\)歲,爸爸今年 35 歲,爸爸的年齡比小明的 3 倍還多 5 歲,可列方程\(3x + 5 = 35\)。課堂練習判斷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3x + 5\)\(7 + 8 = 15\)\(2y - 1 = 3\)\(x^2 + 2x = 0\)判斷下列各數(shù)是不是相應方程的解:\(x = 4\)是不是方程\(2x - 5 = 3\)的解。\(y = -1\)是不是方程\(3y + 4 = 1\)的解。根據(jù)下列實際問題列出方程:一個數(shù)的 5 倍減去 8 等于 12,設這個數(shù)為\(x\)。小紅有\(zhòng)(x\)本故事書,小麗比小紅多 5 本,小麗有 12 本。總結(jié)方程是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必須同時滿足含有未知數(shù)和是等式兩個條件。方程的解是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解方程是求方程解的過程。列方程時要先設未知數(shù),再找等量關系,最后列出方程,方程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廣泛。5課堂檢測4新知講解6變式訓練7中考考法8小結(jié)梳理學習目錄1復習引入2新知講解3典例講解1.能根據(jù)現(xiàn)實情境理解方程的意義,能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2.能根據(jù)簡單實際問題列方程,發(fā)展模型觀念。3.理解方程的解的意義,會用嘗試檢驗的方法估計方程的解。1.方程: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作方程。2.方程必須具備兩個條件:(1)是等式;(2)含有未知數(shù)。兩者缺一不可。典例1 已知下列式子:;; ;;;;;; 。其中方程的個數(shù)為( )DA.3 B.4 C.5 D.6解析:, 不是等式,所以它們不是方程;是等式,但不含未知數(shù),所以它不是方程;, (未知數(shù)的個數(shù)不一定是一個),, (未知數(shù)也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 都符合方程的定義,所以都是方程。1.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叫作方程的解。2.檢驗方程的解的方法:檢驗一個值是不是方程的解,要把這個值分別代入方程的左右兩邊,當左邊 右邊時,這個值是方程的解,當左邊 右邊時,這個值不是方程的解。解:將代入方程的左邊,得 ,將代入方程的右邊,得 。因為左邊 右邊,所以是方程 的解。典例2 檢驗是不是方程 的解。對于一些較簡單的方程,先確定未知數(shù)的一個較小的取值范圍,逐一將這些可取的值代入方程進行嘗試檢驗,能使方程兩邊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就是方程的解。典例3 用嘗試檢驗的方法解方程: 。分析:先取和分別代入 得到4和11,而5.4介于4和11之間,故取0和1之間的小數(shù);再取 ,代入得,介于4與7.5之間,故 取0和0.5之間的小數(shù)。解:令依次取0,,,,, ,可以得到下表:0 0.1 0.2 0.3 0.4 0.54 4.7 5.4 6.1 6.8 7.5觀察發(fā)現(xiàn),當時,,所以 是方程的解。知識過關①含有 未知數(shù) 的等式叫作方程.②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 未知數(shù)的值 ,叫作方程的解.未知數(shù)未知數(shù)的值方程的定義1. [2024·嘉興期末]下列各式中:①x=0;②2x>3;③x2+x-2=0;④ +2=0;⑤3x-2;⑥x-y=0,是方程的有( B )A. 3個 B. 4個C. 5個 D. 6個B12345678910111213142. [2024·寧波鎮(zhèn)海區(qū)期末]關于式子①2x=3和②1-3=-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①、②均是方程B. ①是方程,②不是方程C. ①不是方程,②是方程D. ①、②均不是方程B1234567891011121314方程的解3. 下列方程中,解為x=4的是( B )A. x-3=-1B12345678910111213144. [母題 教材P130 T4]由表可知,方程2x-1=x+2的解是 .x的值 … 1 2 3 4 …2x-1的值 … 1 3 5 7 …x+2的值 … 3 4 5 6 …x=3 1234567891011121314【解】把x=6代入方程,左邊=12-3=9,右邊=5×3=15,左邊≠右邊,所以x=6不是方程的解;把x=4代入方程,左邊=8-3=5,右邊=5×1=5,左邊=右邊,所以x=4是方程的解.5. 檢驗下列各題括號內(nèi)的值是否為相應方程的解.(1)2x-3=5(x-3);(x=6,x=4)1234567891011121314(2)4x+5=8x-3;(x=3,x=2)【解】把x=3代入方程,左邊=12+5=17,右邊=24-3=21,左邊≠右邊,所以x=3不是方程的解;把x=2代入方程,左邊=8+5=13,右邊=16-3=13,左邊=右邊,所以x=2是方程的解.1234567891011121314列方程6. [新考向·數(shù)學文化] 《九章算術(shù)》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數(shù)學專著之一,其中記錄的一道題其內(nèi)容是:“分田地,三人分之二,留三畝,問田地幾何?”設田地有x畝,則可列方程為( B )B12345678910111213147. 根據(jù)“比a的2倍大5的數(shù)等于8”可列方程為 .8. 某班學生分組參加活動,原來每組8人,后來重新編組,每組6人,這樣比原來增加了兩組,這個班共有多少名學生?若設共有x名學生,可列方程為 .2a+5=8 +2= 12345678910111213149. [情境題·植樹造林]在一次植樹活動中,甲班植樹的棵數(shù)比乙班多20%,乙班植樹的棵數(shù)比甲班的一半多10棵.設乙班植樹x棵.(1)根據(jù)題意列出含未知數(shù)x的方程;【解】(1+20%)x=2(x-10).1234567891011121314(2)檢驗乙班、甲班植樹的棵數(shù)是不是分別為25棵和35棵.【解】把x=25分別代入(2)中方程的左邊和右邊,得左邊=(1+20%)×25=30,右邊=2×(25-10)=30.因為左邊=右邊,所以x=25是方程(1+20%)x=2(x-10)的解,即乙班植樹的棵數(shù)是25棵.由上面的檢驗過程可得,甲班植樹的棵數(shù)是30棵,而不是35棵.123456789101112131410. [新考法·類比求解法]若關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x+5=3x-b的解為x=-3,則關于y的一元一次方程(y+2)+5=3(y+2)-b 的解為( C )A. y=-3 B. y=-4C. y=-5 D. y=-6C123456789101112131411. [新考法·圖文信息法][2024·杭州上城區(qū)期末]在矩形ABCD中放入六個長、寬都相同的小長方形,所標尺寸如圖所示,求小長方形的寬AE. 若AE=x cm,依題意可得方程( B )BA. 6+2x=14-3xB. 6+2x=x+(14-3x)C. 14-3x=6D. 6+2x=14-x123456789101112131412. 如果x=-2是關于x的方程ax+b=5-2x的解,那么3-4a+2b= .21 123456789101112131413. 觀察下列方程:① + =1的解是x=2,② + =1的解是x=3,③ + =1的解是x=4,……1234567891011121314(1)根據(jù)觀察得到的規(guī)律,寫出其中解是x=6的方程,并檢驗.【解】 + =1的解是x=6.當x=6時,左邊= + =1=右邊,所以x=6是方程 + =1的解.1234567891011121314(2)請寫出第100個方程和它的解.【解】第100個方程是 + =1,方程的解是x=101.1234567891011121314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