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第5章直角三角形八年級數學湘教版·上冊5.2 第2課時 勾股定理的實際應用授課人:XXXX學習目標1.學會運用勾股定理求立體圖形中兩點之間的最短距離.(重點)2.能夠運用勾股定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重點,難點)新課導入觀察與思考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問題:從二教樓到綜合樓怎樣走最近?說明理由.新知探究立體圖形中兩點之間的最短距離一BA問題:在一個圓柱石凳上,若小明在吃東西時留下了一點食物在B處,恰好一只在A處的螞蟻捕捉到這一信息,于是它想從A處爬向B處,你們想一想,螞蟻怎么走最近?新知探究BAdABA'ABBAO想一想:螞蟻走哪一條路線最近?A'螞蟻A→B的路線新知探究若已知圓柱體高為12 cm,底面半徑為3 cm,π取3,則BA3O12側面展開圖123πAB方法歸納:立體圖形中求兩點間的最短距離,一般把立體圖形展開成平面圖形,連接兩點,根據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確定最短路線.A'A'cm.新知探究例1: 有一個圓柱形油罐,要以A點環繞油罐建梯子,梯子終點正好建在A點的正上方點B處,問梯子最短需多少米 (已知油罐的底面半徑是2 m,高AB是5 m,π取3)ABABA'B'解:圓柱形油罐的展開圖如圖,則AB'為梯子的最短距離. ∵AA'=2×3×2=12(m),A'B'=5m,∴AB'=13(m).答:梯子最短需13m.典例精析新知探究數學思想:立體圖形平面圖形轉化展開新知探究勾股定理的實際應用二問題:李叔叔想要檢測雕塑底座正面的AD邊和BC邊是否分別垂直于底邊AB,但他隨身只帶了卷尺.你能替他想辦法完成任務嗎?解:連接對角線AC,只要分別量出AB,BC,AC的長度即可.AB2+BC2=AC2△ABC為直角三角形.新知探究數學思想:實際問題數學問題轉化建模新知探究例2:我方偵查員小王在距離東西向公路400m處偵查,發現一輛敵方汽車在公路上疾駛.他趕緊拿出紅外測距儀,測得汽車與他相距400m,10s后,汽車與他相距500m,你能幫小王計算敵方汽車的速度嗎 公路BCA400m500m解:由勾股定理,可以得到AB2=BC2+AC2,也就是5002=BC2+4002,所以BC=300(m).敵方汽車10s行駛了300m,那么它1h行駛的距離為300×6×60=108000(m),即它行駛的速度為108km/h.北課堂小結勾股定理的應用立體圖形中兩點之間的最短距離勾股定理的實際應用課堂小測1.如圖是一張直角三角形的紙片,兩直角邊AC=6 cm,BC=8 cm,將△ABC折疊,使點B與點A重合,折痕為DE,則BE的長為( )A.4 cm B.5 cm C.6 cm D.10 cmB課堂小測2.有一個高為1.5 m,半徑是1 m的圓柱形油桶,在靠近邊的地方有一小孔,從孔中插入一鐵棒,已知鐵棒在油桶外的部分為0.5 m,問這根鐵棒有多長?課堂小測解:設伸入油桶中的長度為x m,則最長時有最短時,鐵棒在油桶的長度為1.5所以最長是2.5+0.5=3(m).答:這根鐵棒的長應在2~3 m之間.所以最短是1.5+0.5=2(m).,(m),(m),課堂小測3.我國古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中記載了一道有趣的問題,這個問題的意思是:有一個水池,橫截面是一個邊長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的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蘆葦,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這根蘆葦垂直拉向岸邊,它的頂端恰好到達岸邊的水面,請問這個水池的深度和這根蘆葦的長度各是多少?DABC課堂小測解:設水池的水深AC為x尺,則這根蘆葦長AD=AB=(x+1)尺,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C=5尺,由勾股定理得,BC2+AC2=AB2,即 52+ x2= (x+1)2,25+ x2= x2+2x+1,2 x=24,∴ x=12, x+1=13(尺).答:水池的水深12尺,這根蘆葦長13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