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十四章全等三角形八年級數學人教版·上冊14.2 第1課時 邊角邊教學目標1.探索并正確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重點) 2.會用“SAS”判定方法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及進行簡單的應用.(重點)3.了解“SSA”不能作為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條件.(難點) 新課導入為了慶祝國慶節,老師要求同學們回家制作三角形彩旗(如圖),那么,老師應提供多少個數據了,能保證同學們制作出來的三角形彩旗全等呢?一定要知道所有的邊長和所有的角度嗎?ABCDEF1. 什么叫全等三角形?能夠重合的兩個三角形叫 全等三角形.①AB=DE③CA=FD②BC=EF④∠A= ∠D⑤∠B=∠E⑥∠C= ∠F2. 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質?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對應角相等.知識回顧新課導入如果只滿足這些條件中的一部分,那么能保證△ABC ≌ △DEF 嗎 想一想:即:三條邊分別相等,三個角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新課導入新知探究問題:已知一個三角形的兩條邊和一個角,那么這兩條邊與這一個角的位置上有幾種可能性呢?ABCABC“兩邊及夾角”“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它們能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邊角邊”定理)新知探究尺規作圖畫出一個△A′B′C′,使A′B′=AB,A′C′=AC,∠A′=∠A (即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 把畫好的△A′B′C′ 剪下來,放到△ABC上,它們全等嗎?ABC探究活動1:SAS能否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新知探究ABCA′DEB′C′作法:(1)畫∠DA'E=∠A;(2)在射線A'E上截取A'C'=AC ,在射線A'D上截取A'B'=AB ;(3)連接B 'C '.?思考:① △A′ B′ C′ 與 △ABC 全等嗎?如何驗證?②這兩個三角形全等是滿足哪三個條件?新知探究在△ABC 和△ DEF中,∴ △ABC ≌△ DEF(SAS).文字語言: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簡寫成“邊角邊”或“SAS ”).知識要點“邊角邊”判定方法幾何語言:AB = DE,∠A =∠D,AC =DF ,ABCDEF必須是兩邊“夾角”新知探究例1 如果AB=CB ,∠ ABD= ∠ CBD,那么△ABD 和△CBD 全等嗎?分析:△ABD ≌△CBD.邊:角:邊:AB=CB (已知),∠ABD= ∠CBD (已知),?ABCD(SAS)BD=BD (公共邊).典例精析證明:在△ABD 和△CBD 中,AB=CB (已知),∠ABD= ∠CBD (已知),∴ △ABD ≌△CBD ( SAS).BD=BD (公共邊),變式1:如圖,AB=CB,∠1= ∠2.求證:(1) AD=CD; (2) DB 平分∠ ADC.ADBC1243在△ABD與△CBD中,證明:∴△ABD≌△CBD(SAS),AB=CB (已知),∠1=∠2 (已知),BD=BD (公共邊),∴AD=CD,∠3=∠4,∴DB 平分∠ ADC.新知探究新知探究ABCD變式2:AD=CD,DB平分∠ADC ,求證:∠A=∠C.12在△ABD與△CBD中,證明:∴△ABD≌△CBD(SAS),AD=CD (已知),∠1=∠2 (已證),BD=BD (公共邊),∴∠A=∠C.∵DB 平分∠ ADC,∴∠1=∠2.例2 如圖,有一池塘,要測池塘兩端A、B的距離,可先在平地上取一個可以直接到達A和B的點C,連接AC并延長到點D,使CD=CA,連接BC并延長到點E,使CE=CB.連接DE,那么量出DE 的長就是A、B 的距離,為什么 C·AEDB證明:在△ABC 和△DEC 中,∴△ABC ≌△DEC(SAS),∴AB =DE ,(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AC = DC(已知),∠ACB =∠DCE (對頂角相等),CB=EC(已知) ,證明線段相等或者角相等時,常常通過證明它們是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或對應角來解決.歸納新知探究如圖, AB=DB,CB=EB,∠1=∠2. 求證:∠A=∠D.證明: ∵ ∠1=∠2(已知),∴∠1+∠DBC= ∠2+ ∠DBC(等式的性質),即∠ABC=∠DBE.在△ABC 和△DBE 中,AB=DB (已知),∠ABC=∠DBE (已證),CB=EB (已知),∴△ABC ≌ △DBE (SAS),∴ ∠A=∠D(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A12CBDE針對訓練新知探究想一想:如圖,把一長一短的兩根木棍的一端固定在一起,擺出△ABC.固定住長木棍,轉動短木棍,得到△ABD.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BACD△ABC 和△ABD 滿足AB=AB ,AC=AD,∠B=∠B,但△ABC與△ABD不全等.探究活動2:SSA能否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新知探究畫一畫:畫△ABC和△ABD 使∠A =30°,AB =5 cm,BC =BD=3 cm.觀察所得的兩個三角形是否全等?ABMCDABCABD有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結論新知探究例3 下列條件中,不能證明△ABC≌△DEF的是( )典例精析A.AB=DE,∠B=∠E,BC=EFB.AB=DE,∠A=∠D,AC=DFC.BC=EF,∠B=∠E,AC=DFD.BC=EF,∠C=∠F,AC=DF解析:要判斷能不能使△ABC ≌ △DEF,應看所給出的條件是不是兩邊和這兩邊的夾角,只有選項C的條件不符合.C總結:判斷三角形全等時,注意兩邊與其中一邊的對角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解題時要根據已知條件的位置來考慮,只具備SSA時是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新知探究課堂小結邊角邊內容有兩邊及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簡寫成 “SAS”)應用為證明線段和角相等提供了新的證法注意1.已知兩邊,必須找“夾角”2.已知一角和這角的一夾邊,必須找這角的另一夾邊課堂小測1.在下列圖中找出全等三角形進行連線.Ⅰ 30°8 cm9 cm 30°8 cm8 cm8 cm5 cmⅢ 30°8 cm8 cmⅢ 30°8 cm9 cmⅧ8 cm5 cm30° 8 cm5 cmⅡ30° 8 cm5 cm課堂小測2.如圖,AB=DB,BC=BE,欲證△ABE≌△DBC,則需要增加的條件是 ( )A.∠A=∠DB.∠E=∠CC.∠A=∠CD.∠ABD=∠EBC D課堂小測3.如圖,點E、F 在AC上,AD//BC,AD=CB,AE=CF. 求證:△AFD ≌ △CEB.FABDCE證明:∵AD//BC,∴ ∠A=∠C,∵AE=CF,在△AFD 和 △CEB 中,AD=CB∠A=∠CAF=CE∴△AFD ≌ △CEB(SAS).∴AE+EF=CF+EF,即 AF=CE.(已知),(已證),(已證),課堂小測4.如圖,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線.求證:BD=CD.證明:∵AD是△ABC的角平分線,∴ ∠BAD=∠CAD.在△ABD 和 △ACD 中,AB=AC∠BAD=∠CADAD=AD∴△ABD ≌ △ACD(SAS),(已知),(已證),(已證),∴ BD=C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