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第十五章軸對稱八年級數學人教版·上冊15.3.2 第2課時 含30°角的直角 三角形的性質教學目標1.探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質.(重點)2.會運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質進行有關的證明和計算.(難點)新課導入問題引入問題1 如圖,將兩個相同的含30°角的三角尺擺放在一起,你能借助這個圖形,找到Rt△ABC的直角邊BC與斜邊AB之間的數量關系嗎?分離拼接ACB斜邊AB是30°角所對直角邊BC的2倍.新課導入問題2 將一張等邊三角形紙片,沿一邊上的高對折,如圖所示,你有什么發現?等邊三角形變成一個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新課導入性質: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于30°,那么它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ABCD如圖,△ADC是△ABC的軸對稱圖形,因此AB=AD, ∠BAD=2×30°=60°,從而△ABD是一個等邊三角形.再由AC⊥BD,可得BC=CD= AB.你還能用其他方法證明嗎?一、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質新課導入證法1證明:延長BC 到D,使BD =AB,連接AD,則△ABD 是等邊三角形.在△ABC 中,∵∠C =90°,∠A =30°,∴∠B =60°.又∵AC⊥BD,如圖,在Rt△ABC 中,∠C =90°,∠A =30°.求證:BC = AB.ABCD證明方法:倍長法∴BC = AB. ∴BC = BD. 新知探究證明: 在BA上截取BE=BC,連接EC.∵∠B= 60° ,BE=BC.∴ △BCE是等邊三角形,∴∠BEC= 60°,BE=EC.∵ ∠A= 30°,∴ ∠ECA=∠BEC-∠A=60°-30° = 30°.∴ AE=EC,∴ AE=BE=BC,∴ AB=AE+BE=2BC.∴BC = AB. 證明方法:截半法證法2EABC新知探究知識要點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于30°,那么它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應用格式:∵在Rt△ABC 中, ∠C =90°,∠A =30°, ABC∴BC = AB. 新知探究√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1)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對的直角邊等于另一直角邊的一半.(2)三角形中30°角所對的邊等于最長邊的一半.(3)直角三角形中較短的直角邊是斜邊的一半.(4)直角三角形的斜邊是30°角所對直角邊的2倍.新知探究例1 如圖,在Rt△ABC中,∠ACB=90°,∠B=30°,CD是斜邊AB上的高,AD=3cm,則AB的長度是( )A.3cm B.6cmC.9cm D.12cm典例精析注意:運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質求線段長時,要分清線段所在的直角三角形.D解析:在Rt△ABC中,∵CD是斜邊AB上的高,∴∠ADC=90°,∴∠ACD=∠B=30°.在Rt△ACD中,AC=2AD=6cm,在Rt△ABC中,AB=2AC=12cm.∴AB的長度是12cm.新知探究例2 如圖,∠AOP=∠BOP=15°,PC∥OA交OB于C,PD⊥OA于D,若PC=3,則PD等于( )A.3 B.2C.1.5 D.1解析:如圖,過點P作PE⊥OB于E,∵PC∥OA,∴∠AOP=∠CPO,∴∠PCE=∠BOP+∠CPO=∠BOP+∠AOP=∠AOB=30°.又∵PC=3,∴PE=1.5.∵∠AOP=∠BOP,PD⊥OA,∴PD=PE=1.5.EC新知探究方法總結: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與角平分線、垂直平分線綜合運用時,關鍵是尋找或作輔助線構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新知探究例3 如圖,在△ABC中,∠C=90°,AD是∠BAC的平分線,過點D作DE⊥AB.DE恰好是∠ADB的平分線.CD與DB有怎樣的數量關系?請說明理由.解:理由:∵DE⊥AB,∴∠AED=∠BED=90°.∵DE是∠ADB的平分線,∴∠ADE=∠BDE.又∵DE=DE,∴△AED≌△BED(ASA),新知探究在Rt△ACD中,∵∠CAD=30°,∴AD=BD,∠DAE=∠B.∵∠BAD=∠CAD= ∠BAC,∴∠BAD=∠CAD=∠B.∵∠BAD+∠CAD+∠B=90°,∴∠B=∠BAD=∠CAD=30°.∴CD= AD= BD,即CD= DB.新知探究方法總結: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質是表示線段倍分關系的一個重要的依據,如果問題中出現探究線段倍分關系的結論時,要聯想此性質.新知探究想一想:圖中BC、DE 分別是哪個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它們所對的銳角分別是多少度?例4 如圖是屋架設計圖的一部分,點D 是斜梁AB 的中點,立柱BC,DE 垂直于橫梁AC,AB =7.4 cm,∠A =30°,立柱BC、DE 要多長?ABCDE新知探究ABCDE解:∵DE⊥AC,BC ⊥AC, ∠A=30 °,∴BC= AB, DE= AD.∴BC= ×7.4=3.7(m).又AD= AB,∴DE= AD= ×3.7=1.85 (m).答:立柱BC的長是3.7m,DE的長是1.85m.新知探究例5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為15 °,腰長為20.求腰上的高.ACBD15 °15 °20解:過C作CD⊥BA,交BA的延長線于點D.∵∠B=∠ACB=15° (已知),∴∠DAC= ∠B+ ∠ACB= 15°+15°=30°,))∴CD= AC= ×20=10.新知探究方法總結:在求三角形邊長的一些問題中,可以構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來解決.本題的關鍵是作高,而后利用等腰三角形及外角的性質,得出30°角,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質解決問題.課堂小結內容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于30°,那么它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使用要點找準30 °的角所對的直角邊,點明斜邊注意前提條件:直角三角形中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質課堂小測1.如圖,一棵樹在一次強臺風中于離地面3米處折斷倒下,倒下部分與地面成30°角,這棵樹在折斷前的高度為( )A.6米 B.9米C.12米 D.15米2.某市在舊城改造中,計劃在一塊如圖所示的△ABC空地上種植草皮以美化環境,已知∠A=150°,這種草皮每平方米售價a元,則購買這種草皮至少需要( )A.300a元 B.150a元C.450a元 D.225a元BB課堂小測4.在△ABC中,∠A: ∠B: ∠C=1:2:3,若AB=10,則BC = .55.如圖,Rt△ABC中,∠A= 30°,AB+BC=12cm,則AB=______.ACB83.如圖,在△ABC 中,∠ACB =90°,CD 是高,∠A =30°,AB =4.則BD = .1第3題圖第5題圖ABCD課堂小測6. 在△ABC中,∠C=90°,∠B=15°,DE是AB的垂直平分線,BE=5,求AC的長.解:連接AE,∵DE是AB的垂直平分線,∴BE=AE,∴∠EAB=∠B=15°,∴∠AEC=∠EAB+∠B=30°.∵∠C=90°,∴AC= AE= BE=2.5.課堂小測7. 在 △ABC中 ,AB=AC,∠BAC=120° ,D是BC的中點,DE⊥AB于E點,求證:BE=3EA.證明:∵AB=AC,∠BAC=120°, ∴∠B=∠C=30°.∵ D是BC的中點,∴AD⊥BC.∴∠ADC=90°,∠BAD=∠DAC=60°.∴AB=2AD.∵DE⊥AB,∴∠AED=90°,∴∠ADE=30°,∴AD=2AE.∴AB=4AE,∴BE=3AE.課堂小測8.如圖,已知△ABC是等邊三角形,D,E分別為BC、AC上的點,且CD=AE,AD、BE相交于點P,BQ⊥AD于點Q. 求證:BP=2PQ.拓展提升課堂小測∴∠CAD=∠ABE.∵∠BAP+∠CAD=60°,∴∠ABE+∠BAP=60°.∴∠BPQ=60°.又∵ BQ⊥AD,∴BP=2PQ.∴∠PBQ=30°,∴∠BQP=90°,證明:∵△ABC為等邊三角形,∴ AC=BC=AB ,∠C=∠BAC=60°,∵CD=AE,∴△ADC≌△BE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