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章 對圓的進一步認識學習目標課題 3.4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課時 第4課時 切線長定理學習目標 1.了解切線長的概念.2.能證明切線長定理,并能用切線長定理進行計算和證明.學習重難點 重點:切線長定理及其運用.難點:利用切線長定理解決相關問題.學習活動[課前小測]某廣場有一個圓形的噴水池,如圖中的圓環部分是噴水池的圍墻.為了測量圓環的面積,小亮與小瑩取來一根卷尺,拉直后使它與內圓相切,與外圓交于A,B兩點,量得AB的長為12 m,你能由此求出圓環的面積嗎 [合作探究]探究:切線長定理問題1:在圖中☉O的切線上任取一點P,過點P作☉O的切線,能作幾條 怎么作呢 問題2:能證明上面結論是正確的嗎 定義:經過圓外一點可以畫圓的兩條切線,這點與其中一個切點之間的線段的長,叫做這點到圓的切線長.歸納小結:切線長定理 過圓外一點所畫的圓的兩條切線長相等.幾何語言:∵PA,PB是圓的切線,∴PA=PB.問題3:切線與切線長有區別嗎 典例分析:【例1】如圖,P為☉O外一點,PA,PB是☉O的兩條切線,A,B是切點,BC是☉O的直徑.(1)求證:AC∥OP;(2)如果∠APB=70°,求的度數.【例2】如圖,P是☉O外一點,PA,PB分別和☉O切于A,B兩點,PA=PB=4 cm,∠P=40°,C是劣弧AB上任意一點,過點C作☉O的切線,分別交PA,PB于點D,E,試求:(1)△PDE的周長;(2)∠DOE的度數.歸納小結:例1和例2都是切線長定理的應用,當已知一條切線時,連半徑,得垂直.已知過圓外一點的兩條切線時,重點用切線長定理的結論,切線長相等.[隨堂檢測]1.如圖,正方形ABCD邊長為4 cm,以正方形的一邊BC為直徑在正方形ABCD內作半圓,過點A作半圓的切線,與半圓相切于點F,與DC相交于點E,則△ADE的面積是( )A.12 B.24 C.8 D.6第1題圖 第2題圖 第3題圖2.如圖,PA,PB為☉O的切線,切點分別為A,B,PO交AB于點C,PO的延長線交☉O于點D,下列結論不一定成立的是( )A.PA=PB B.∠BPD=∠APDC.AB⊥PD D.直線AB平分線段PD3.如圖,☉O分別切∠BAC的兩邊AB,AC于點E,F,點P在優弧上.若∠BAC=66°,則∠EPF= . 4.如圖,PA,PB是☉O的切線,A,B為切點,連接AO并延長,交PB的延長線于點C,連接PO,交☉O于點D.(1)求證:PO平分∠APC;(2)連接DB,若∠C=30°,求證:DB∥AC.[課堂小結]1.切線長是怎樣定義的 2.切線長定理的內容是什么 3.切線與切線長有區別嗎 區別在哪 [作業布置] 請完成教材練習題P98T1-T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