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4 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問題第1課時 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問題(1) 能根據具體問題列出方程.能根據具體問題的實際意義,檢驗方程解的合理性.1.掌握實際問題中有關量的基本關系式,并會尋求相等關系列方程求解.2.通過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加強數學建模思想的應用意識.重點:正確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難點:能夠準確找出實際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并建立模型解決問題.1.以生活中一個常見的問題展開,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們認識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然后通過例題教學,為學生提供探索空間,通過猜測、驗證、質疑、討論、解疑等一系列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2.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設未知數,用不同的相等關系列方程,并加以比較研究,同時讓學生注意到檢驗方程解的合理性,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情境導入王老師為學校購買運動會的獎品,回學校向領導交付時說:“我買了筆記本和課外書共100本,單價分別為8元和12元,共花費了1500元,還剩余460元,請領導驗收!”請幫忙算一下,王老師買了多少本筆記本和課外書 問題1 該問題中的等量關系是什么 問題2 你能不能根據你說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解決這個問題呢 (二)新知初探探究一 積分問題問題1 某中學正在舉辦科普知識競賽,規則如下:每次答題前需要先按響搶答器,獲得搶答權,答對一次得20分,答錯、答不出均扣10分,小亮按響搶答器12次,最后得120分,他答對的次數是多少 解:設小亮答對的次數為x,在下面的表格中,用含x的代數式表示問題中其他的未知量,答對 答錯、答不出次數/次 x 12-x得(扣)分/分 20x 10(12-x)根據題目中的等量關系:所得的分數-扣掉的分數=120.列出方程20x-10(12-x)=120.解方程,得x=8.所以小亮答對8次.小結: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①理解題意,明確問題中的已知量、未知量;②用字母表示問題中的一個未知量,并根據問題中的數量關系用含該字母的代數式表示其他未知量;③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④解方程求出未知數的值;⑤寫出答案.任務一 意圖說明通過提問和學生回答,了解學生對問題中信息的理解能力,引導學生對問題中信息通過表格做初步梳理和簡單加工;通過對表格填空,檢驗學生是否能夠理解問題中信息的含義,并滲透如何尋求相等關系.最終得出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探究二 例題講解例題.糧倉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甲、乙兩個糧倉共存小麥400 t,如果甲糧倉運進小麥30 t,乙糧倉運出小麥50 t,兩個糧倉所存小麥質量恰好相等,那么原來兩個糧倉各存小麥多少噸 分析:設甲糧倉原來存小麥x t,完成下列表格:甲糧倉存小麥質量/t 乙糧倉存小麥質量/t原來 x現在題目中的等量關系是甲糧倉現存小麥質量=乙糧倉現存小麥質量解:設原來甲糧倉存小麥xt,則乙糧倉存小麥(400-x)t,根據題意,得x+30=(400-x)-50.解方程,得x=160.此時,400-x=240.所以,原來甲、乙兩糧倉分別存有小麥160 t和240 t.[方法歸納] 列方程解實際問題時,首先要讀懂題意,明確問題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然后用字母表示其中一個未知量,為了更加明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可畫出表格表示各個量,最后根據等量關系列方程求解.注意,要檢驗一下得出的解是不是符合實際意義.任務二 意圖說明通過例題,引導學生用列表法尋找題目中的等量關系,體會列表法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三)當堂達標(要求:限時5分鐘,獨立完成)1.父親與小強下棋(設沒有平局),父親勝一盤記2分,小強勝一盤記3分,下了10盤后,兩人得分相等.若設小強勝的盤數是x,則x應滿足的方程是(B)A.2x=3(10-x) B.3x=2(10-x)C.2x=3(10+x) D.3x=2(10+x)2.程大位是我國明朝商人,珠算發明家.他60歲時完成的《直指算法統宗》是東方古代數學名著,詳述了傳統的珠算規則,確立了算盤用法.書中有如下問題:一百饅頭一百僧,大僧三個更無爭,小僧三人分一個,大小和尚得幾丁 意思是:有100個和尚分100個饅頭,如果大和尚1人分3個,小和尚3人分1個,正好分完,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 下列求解結果正確的是(A)A.大和尚25人,小和尚75人B.大和尚75人,小和尚25人C.大和尚50人,小和尚50人D.大、小和尚各100人3.兒子今年12歲,父親今年40歲,則再過 16 年,父親的年齡是兒子的年齡的2倍. 4.某試卷由26道題組成,答對一題得8分,答錯一題倒扣5分.今有一考生雖然做了全部的26道題,但所得總分為零,他做對的題有 10 道. 5.學校要購入兩種記錄本,預計花費460元,其中A種記錄本每本3元,B種記錄本每本2元,且購買A種記錄本的數量比B種記錄本數量的2倍還多20本.(1)求購買A和B兩種記錄本的數量;(2)某商店搞促銷活動,A種記錄本按8折銷售,B種記錄本按9折銷售,則學校此次可以節省多少錢 解:(1)設購買B種記錄本x本,則購買A種記錄本(2x+20)本,依題意,得3(2x+20)+2x=460,解得x=50,所以2·x+20=120.答:購買A種記錄本120本,B種記錄本50本.(2)460-3×120×0.8-2×50×0.9=82(元)答:學校此次可以節省82元錢.(四)課堂小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如下:(五)板書設計本節課從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比賽積分問題入手,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到數學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審清題意,找出等量關系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而列表法更能清晰的將題目中的等量關系呈現出來.第2課時 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問題(2) 能根據具體問題列出方程.能根據具體問題的實際意義,檢驗方程解的合理性.1.掌握行程問題中有關量的基本關系式,并會尋求相等關系列方程求解.2.通過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加強數學建模思想的應用意識.重點:正確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難點:能夠準確找出實際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并建立模型解決問題.1.通過提問行程問題中有哪些基本關系,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興趣,然后通過例題教學,為學生提供探索空間,通過猜測、驗證、質疑、討論、解疑等一系列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2.引導學生畫出示意圖來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同時讓學生注意到檢驗方程解的合理性,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問題導入行程問題中的等量關系是什么 1.行程問題中的基本關系:路程=速度×時間,時間=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時間.2.行程問題中的等量關系:①相遇問題: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乙出發點之間的路程;若甲、乙同時出發,則甲用的時間=乙用的時間.②追及問題:快者走的路程-慢者走的路程=追及路程;若同時出發,快者追上慢者時,快者用的時間=慢者用的時間.③航行問題:順水(風)速度=靜水(無風)速度+水(風)速;逆水(風)速度=靜水(無風)速度-水(風)速.(二)新知初探探究一 相遇問題1.甲乙兩站相距408千米,一列慢車從甲站開出,每小時行駛72千米,一列快車從乙站開出,每小時行駛96千米.(1)兩車同時背向而行,幾小時后相距660千米 (2)兩車相向而行,慢車比快車先開出1小時,那么快車開出后幾小時兩車相遇 解:(1)設x小時后,兩車相距660千米.根據題意,得72x+408+96x=660.移項,得72x+96x=660-408.化簡,得168x=252.解方程,得x=1.5.答:1.5小時后兩車相距660千米.(2)設快車開出后y小時兩車相遇.根據題意,得72+72y+96y=408.移項,得72y+96y=408-72.化簡,得168y=336.解方程,得y=20.答:快車開出2小時后兩車相遇.在上面的兩個問題中,能不能畫出示意圖找出等量關系呢 試一試!小結:甲、乙背向行駛,甲、乙的距離=甲乙兩地的距離+甲行駛的距離+乙行駛的距離;甲、乙相向行駛,相遇時:甲行駛的距離+乙行駛的距離=甲乙兩地距離.任務一 意圖說明通過設計行程問題中較為典型的相向行駛,背向行駛問題,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區分兩者的不同,等量關系的不同,讓學生體會行程問題中不能一概而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便于學生加深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探究二 航行問題2.一艘船從甲碼頭到乙碼頭順流行駛,用了10小時,從乙碼頭返回甲碼頭逆流行駛,用了15小時.已知水流的速度是5千米/時.(1)求船在靜水中的平均速度 (2)兩碼頭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千米 解:(1)設船在靜水中的平均速度為x千米/時,根據題意,得10×(x+5)=15×(x-5),整理,得10x+50=15x-75,解得x=25,答:船在靜水中的平均速度25千米/時.(2)由(1)知船在靜水中的平均速度25千米/時,則兩碼頭之間的距離為:10×(25+5)=300(千米),答:兩碼頭之間的距離是300千米.在上面的兩個問題中,涉及的等量關系是什么 能不能簡單說一下與行程問題的不同之處 小結:航行問題中:順水(風)速度=靜水(無風)速度+水(風)速;逆水(風)速度=靜水(無風)速度-水(風)速.任務二 意圖說明通過輪船的航行問題,讓學生體會航行問題與行程問題的不同點,讓學生及時總結歸納不同類型問題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培養學生思考歸納問題的能力.探究三 例題講解例題.小亮和小瑩去青少年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參加活動,小亮從學校出發,步行去基地,速度為5 km/h,16 min后,小瑩從學校出發,騎自行車沿相同路線騎行,速度為15 km/h,結果兩人同時到達實踐基地,學校到實踐基地的路程是多少 (學生根據題意自主列出表格,再根據表格列方程解答,最后與課本進行對比)改錯問題 如果設騎自行車從學校到實踐基地需要y h,可以用圖來分析本題中的數量關系:根據等量關系:騎自行車的路程=步行的路程可列出方程:15y=5×+5y,解方程得到y=,所以,騎自行車從學校到實踐基地需要 h,15×=2(km)所以學校到實踐基地的路程為2 km.小結:列表或畫示意圖都是分析數量關系的常用方法,設未知數的方法有兩種:直接設法和間接設法.任務三 意圖說明通過提問和學生回答,了解學生對問題中信息的理解能力,引導學生對問題中信息通過畫示意圖做初步梳理和簡單加工;通過對表格填空,檢驗學生是否能夠理解問題中信息的含義,并滲透如何尋求相等關系.最終通過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三)當堂達標(要求:限時5分鐘,獨立完成)1.甲、乙兩人在一條筆直的跑道上練習跑步,已知甲跑完全程需要4分鐘,乙跑完全程需要6分鐘,如果兩人分別從跑道的兩端同時出發,相向而行,求兩人相遇所需的時間.設兩人相遇所需的時間是x分鐘,根據題意,可列方程為 x+x=1 ,兩人相遇所需的時間x= 2.4 . 2.某中學組織學生到校外參加義務植樹活動.一部分學生騎自行車先走,速度為9千米/時;40分鐘后其余學生乘汽車出發,速度為45千米/時,結果他們同時到達目的地.則目的地距學校 7.5 千米. 3.在全民健身運動中,騎行運動頗受市民青睞,甲、乙兩騎行愛好者約定從A地沿相同路線騎行去距A地30千米的B地.已知甲騎行的速度是乙的1.2倍.若乙先騎行2千米,甲才開始從A地出發,則甲出發半小時恰好追上乙,求甲騎行的速度.解:設乙騎行的速度是x千米/時,則甲騎行的速度是1.2x千米/時.根據題意,得0.5×1.2x=0.5x+2,解得x=20,則1.2x=24.答:甲騎行的速度是24千米/時.(四)課堂小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行程問題的基本過程如下:(1)列表或者畫圖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找到等量關系;(2)設未知數,根據已經找到的等量關系列方程;(3)解方程并檢驗;(4)作答.(五)板書設計追及相遇問題是行程問題中比較常見且常考的題型,學生剛開始比較難于找到其中的等量關系,在講授過程中,多讓學生畫示意圖,自主探究,讓學生感受數形結合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第3課時 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問題(3) 能根據具體問題列出方程.能根據具體問題的實際意義,檢驗方程解的合理性.1.掌握工程問題中有關量的基本關系式,并會尋求相等關系列方程求解.2.通過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加強數學建模思想的應用意識.重點:正確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難點:能夠準確找出實際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并建立模型解決問題.1.通過提問工程問題中涉及的基本關系,引起學生的上課興趣,讓學生們認識到數學知識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然后通過例題教學,為學生提供探索空間,通過猜測、驗證、質疑、討論、解疑等一系列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2.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設未知數,用不同的相等關系列方程,并加以比較研究,同時讓學生注意到檢驗方程解的合理性,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復習導入工程問題中的等量關系有什么 (1)基本關系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時間=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時間.(2)常用等量關系:總工作量=各部分工作量之和.(二)新知初探探究一 工程問題某建筑工地計劃租用甲、乙兩輛車清理建筑垃圾,已知甲車單獨運完需要15天,乙車單獨運完需要30天.甲車先運了3天,然后甲、乙兩車合作運完剩下的垃圾.甲、乙兩車合作還需要多少天運完垃圾 解:設甲、乙兩車合作還需要x天運完垃圾,依題意,得+=1,解得x=8.答:甲、乙兩車合作還需要8天運完垃圾.上述問題中,涉及的等量關系是什么 小結:在工程問題中,工作總量未知的情況下,通常將工作總量看作“1”,再結合總工作量=各部分工作量之和,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求解.本題中,將工作總量看作“1”,乙的工作效率為1/30,甲的工作效率為1/15.探究二 例題講解例題.用兩臺水泵從同一池塘向外抽水,單獨用甲水泵5 h可以把水抽完,單獨用乙水泵2.5 h可以把水抽完.(1)如果用兩臺水泵同時抽水,多長時間能把水抽完 (2)如果先用甲水泵抽水2 h,剩下部分由兩臺水泵同時抽,還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把水抽完 分析:題目中的等量關系是:第(1)問:甲水泵的抽水量+乙水泵的抽水量=1.第(2)問:甲水泵的抽水量+乙水泵的抽水量=1.解:設用兩臺水泵同時抽水,xh能把水抽完,根據題意,得x+x=1,解方程,得x=.所以, 用兩臺水泵同時抽水, h能把水抽完.(2)設先用甲水泵抽水2h,剩下部分由兩臺水泵同時抽,還需要y h才能把水抽完,根據題意,得(2+y)+y=1,解方程,得y=1.所以, 兩臺水泵同時再抽1 h才能把水抽完.小結:這個問題中的等量關系是: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抽完一池水”沒有具體工作量,通常把這種工作量(總工作量)看作整體“1” .任務一 意圖說明通過提問和學生回答,了解學生對問題中信息的理解能力,引導學生對工程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做初步梳理和簡單加工;通過對例題的解答,檢驗學生是否能夠理解問題中信息的含義,并滲透如何尋求相等關系.最終通過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三)當堂達標(要求:限時5分鐘,獨立完成)1.一項工程,甲單獨做需12天完成,乙單獨做需8天完成,現由甲先做2天,乙再加入合作,完成這項工程共需多少天 若設完成這項工程共需x天,依題意可列方程(D)A.+=1 B.+=1C.++=1 D.+=12.被譽為“天下第一塘”的水門塘是我縣的一張文化名片,為打造水門塘風光帶,現有一段長為280米的堤岸維修任務由A、B兩個工程隊先后接力完成.A工程隊每天維修12米,B工程隊每天維修10米,兩個工程隊共用時25天.則A工程隊維修堤岸多少米 (C)A.160 B.170 C.180 D.1903.廣州市政府為了打造綠化帶,將一段長為360米的綠化規劃道路承包給了甲、乙兩個工程隊.兩隊先后接力完成,共用時20天.已知甲工程隊每天可以完成24米,乙工程隊每天可以完成16米.求甲、乙兩個工程隊分別完成了多長的綠化帶 若設甲完成了x米,則下列式子正確的是(B)A.+=20B.+=20C.24x+16(20-x)=360D.16x+24(20-x)=3604.王芳和李麗同時采摘櫻桃,王芳平均每小時采摘8 kg,李麗平均每小時采摘7 kg,采摘結束后王芳從她采摘的櫻桃中取出0.25 kg給了李麗,這時兩人櫻桃一樣多,她們采摘用了多少時間 解:設她們采摘用了x小時,根據題意,得8x-0.25=7x+0.25,解得x=0.5.答:她們采摘用了0.5小時.5.一項工程,甲單獨做8天完成,乙單獨做12天,丙單獨做24天完成,現在甲乙合作3天,甲因事離去,剩下的工程由乙、丙合作完成,求乙共做了多少天 解:設乙、丙還要x天才能完成這項工程,由題意,得+++=1,解得x=3,則3+3=6(天).答:乙共做了6天.(四)課堂小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工程問題的基本過程如下:(1)理解題意,得到等量關系;(2)設出未知數,根據已經找到的等量關系列方程;(3)解方程并檢驗;(4)作答.(五)板書設計工程問題中,學生比較難理解工作總量未知的題目,講授時需重點細致的講解.講解時多進行提問,及時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同時多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肯定,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審清題意,找出等量關系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第4課時 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問題(4) 能根據具體問題列出方程.能根據具體問題的實際意義,檢驗方程解的合理性.1.掌握銷售問題中有關量的基本關系式,并會尋求相等關系列方程求解.2.通過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加強數學建模思想的應用意識.重點:掌握利潤問題,儲蓄問題中的等量關系.難點:分析尋找利潤問題,儲蓄問題的等量關系列方程.1.以生活中一個常見的問題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認識到數學知識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然后通過例題教學,為學生提供探索空間,通過猜測、驗證、質疑、討論、解疑等一系列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2.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歸納總結利潤,儲蓄問題中涉及的數量關系,能結合實際去牢記關系式,而不是死記硬背.(一)問題導入某超市把一種羊毛衫按進價提高50%后標價,再按8折(標價的80%)出售,這樣該超市每賣出一件羊毛衫就可盈利80元,這種羊毛衫的進價是多少元 (二)新知初探探究一 利潤問題例題.商店將某種商品按標價的九折出售,該商品的利潤率是15%,已知這種商品每件的進價為1 800元,求每件商品的標價.解:設每件商品的標價為x元,根據題意,得90%x-1 800=1 800×15%.解方程,得x=2 300.所以, 每件商品的標價為2 300元.該問題中,涉及的關系式有哪些 小結:在銷售問題中,一般涉及進價,售價和利潤,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有:售價-進價=利潤.售價=標價×折扣 .×100%=利潤率.任務一 意圖說明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經常遇到的銷售折扣問題總結其中的關系式,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總結歸納能力.探究二 儲蓄問題李大爺到銀行去存儲一筆現金,計劃存儲兩年,經過咨詢,李大爺用兩種方式存儲這筆現金;第一種是先存年利率為1.75%的一年定期,到期后連本帶利再轉存一年;第二種是直接存年利率為2.25%的二年定期,已知第二種方式比第一種可以多得利息775.5元,李大爺準備存儲的這筆現金是多少元 解:設這筆現金為x元,則按照第一種方式存儲,第一年所得利息為1.75%x元,第2年所得利息為1.75%×(1+1.75%)x元;按照第二種方式存儲所得利息為2×2.25%x元,根據題意,得2×2.25%x-[1.75%x+1.75%×(1+1.75%)x]=775.5.解方程,得x=80 000.所以,李大爺準備存儲的這筆現金是80 000元.能不能結合實際,總結出本題涉及的數量關系 小結:儲蓄問題中的等量關系有:利息=本金×年利率×期數;本息和=本金+利息.任務二 意圖說明銷售與儲蓄問題是一元一次方程應用的重點也是難點,通過與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自主總結其中的等量關系,并進行整理歸納,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滲透建模思想,方程思想,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三)當堂達標(要求:限時5分鐘,獨立完成)1.某商場促銷,把原價2 500元的空調以八折出售,仍可獲利400元,則這款空調進價為(C)A.1 375元 B.1 500元C.1 600元 D.2 000元2.某種羽絨服的進價為800元,出售時標價為1 760元,后來由于該羽絨服積壓,商店準備打折銷售,但保證利潤率為10%,則可打(B)A.4折 B.5折 C.6折 D.7折3.某種商品的進價為18元,標價為x元,由于該商品積壓,商店準備按標準價的8折銷售,可保證利潤達到20%,則標價為(B)A.26元 B.27元 C.28元 D.29元4.馮老師利用手機銀行將儲蓄卡中的16 000元轉存為三年定期存款,預計到期收益為1 320元,則此時三年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 2.75% . 5.某社區超市按每千克8元的進價購進臍橙500千克,然后按標價的八折全部售出,獲得利潤800元,求該超市臍橙每千克的標價是多少元 解:設該超市臍橙每千克的標價是x元,據題意,得(0.8x-8)×500=800,解方程x=12,答:該超市臍橙每千克的標價是12元.(四)課堂小結銷售問題與儲蓄問題一般涉及到的等量關系:利潤=售價-進價;售價=標價×折扣;利潤率=×100%.利息=本金×年利率×期數;本息和=本金+利息.(五)板書設計利潤儲蓄問題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中比較難的課程,根據教學的需要,在實際教學中要靈活變通,教學內容要層次遞進,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尋找問題中的等量關系是教課的重點,尤其在解答儲蓄問題時,要強調不要忘記乘以期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