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時 從三個方向看物體的形狀 1.能判斷簡單物體的視圖,并會根據視圖描述簡單的幾何體.2.通過實例,了解視圖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1.經歷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的活動,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圖形,發展空間觀念.2.能辨認從不同方向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圖,會畫正方體及其簡單組合體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3.能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合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重點: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幾何體得到的形狀圖的畫法.難點:能根據從三個或兩個方向看到的幾何體的形狀圖判斷小立方塊的個數.1.重視小初銜接,引導學生回顧小學學習的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時看到的形狀圖展開學習,消除學生對新知的陌生感.2.采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動態演示,通過學生動手畫圖與實物操作活動,借助幾何直觀,突破困難瓶頸,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同他人合作與交流的意識,積累活動經驗.(一)情境導入“橫看成嶺側成峰”從數學的角度應怎樣解釋 (從不同方向看立體圖形,往往會得到不同形狀的平面圖形)在小學,我們曾經辨認過從正面、左面(或右面)和上面三個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時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圖.如圖所示的是由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塊搭成的幾何體,請畫出從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這個幾何體的形狀圖.解:如圖所示.(二)新知初探探究一 從三個方向看物體的形狀圖操作活動:利用事先準備的小正方體道具(或盒子),請你用6個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塊搭一個你喜歡的幾何體,然后讓同桌畫出從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這個幾何體的形狀圖.(展示時,也可借助多媒體軟件演示)例題 一個由完全相同的小立方體搭成的幾何體如圖所示,請在虛線方格中畫出從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該幾何體的形狀圖.解:如圖所示.針對訓練:見導學案.任務一 意圖說明結合小初銜接,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進行教學,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是本節的首要目標.利用小組活動,通過搭建多種多樣的幾何體,幫助學生體會“從不同方向看”的意義,同時活躍課堂氣氛,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探究二 由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圖還原幾何體1.自學課本第9~10頁“嘗試·思考”中的問題及其分析過程,然后解答下面的問題:一個幾何體由4個相同的小正方體搭成,從正面、上面看到的形狀圖如圖所示,則原立體圖形可能是(B)ABCD2.操作活動:(1)請你選用若干個如圖所示的立方塊和長方塊搭一個幾何體,然后請同桌畫出從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這個幾何體的形狀圖.(2)請你畫出從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一個幾何體(由若干個如圖所示的立方塊和長方塊搭成)的形狀圖,然后請同桌根據你畫的形狀圖搭出相應的幾何體.例題 如圖所示是由多個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塊所搭成的幾何體從上面看到的形狀圖,小正方形中的數字表示在這個位置小立方塊的個數.請畫出從正面、左面看到的這個幾何體的形狀圖.并與同伴交流你是怎樣思考的.解:如圖所示.畫法角度1:先用實物擺出這個幾何體,再畫出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畫法角度2:根據從上面看到的形狀圖確定從正面看到的形狀圖有3列,從左面看到的形狀圖有2列,再根據小正方形中的數字確定每列小立方塊的個數.[方法歸納](1)從正面看到的形狀圖,列數=從上面看到的形狀圖的列數,每列小正方形的個數=從上面看到的形狀圖該列中的最大數.(2)從左面看到的形狀圖,列數=從上面看到的形狀圖的行數,每列小正方形的個數=從上面看到的形狀圖該行中的最大數.針對訓練:見導學案.任務二 意圖說明依據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兩個形狀圖,嘗試還原該幾何體.教材詳細介紹了方法步驟,故采用自學+練習反饋的方式進行教學.操作活動與例題則是對本節兩個探究點的綜合應用與拓展.(三)當堂達標(要求:限時5分鐘,獨立完成)見課件(四)課堂小結見課件(五)板書設計從三個方向看物體的形狀1.從三個方向看物體的形狀:正面、左面、上面2.由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圖還原幾何體本節課注重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自由地學習數學.在借助多媒體動態演示的同時,也注重了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身體驗,這樣學生獲得了更多的探索機會,也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民主意識,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是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在從上面觀察物體時,觀察者一定要注意站立在物體的正面,而不要站立在物體的背面或兩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