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 豐富的數據世界 1.進一步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活動,了解數據處理的過程;能用計算器處理較為復雜的數據.2.能解釋數據分析的結果,能根據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并能進行交流.1.能從統計圖表中獲取相關數據信息并解決簡單的問題.2.了解定量數據與定性數據的概念,會識別定量數據與定性數據.重點:從統計圖表中獲取相關數據信息并解決問題.難點:利用統計圖表解決相關問題,區分定量數據與定性數據.1.努力挖掘學生生活中的素材,學生感興趣的選題是促進學生認真完成任務的“催化劑”.通過豐富的數據世界,讓學生感受收集數據、整理和表示數據、分析數據的必要性,發展數據觀念的核心素養.2.統計活動往往非一人力量所能完成,因此,教學中要重視小組合作活動,對統計結果的評價也要廣泛交流各自的觀點,鼓勵學生思維的多樣性,擴大學生的思維視角.(一)情境導入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數據,如計步器記錄的行走步數、距離等,天氣預報的氣溫、濕度、平均風速、能見度和空氣質量指數等,導航系統結合實際交通路況提供不同路線的距離、所需時間和途徑的紅綠燈路口個數等.數據能夠提供豐富的信息,幫助人們解決各種問題.你的周圍還有哪些數據,你能從中獲得哪些有用的信息 (二)新知初探探究一 從數據中獲取信息嘗試·思考1.收集你所在班級全班同學的性別、身高、體重、左右眼視力、肺活量、立定跳遠成績、信息科技成績、美術成績、上學采用的交通方式及一周內每天到校所用時間等數據,并用適當的方式進行整理.2.閱讀教材第144~145頁小亮收集的他所在班級六年級一班全班學生部分數據表4-1,回答下列問題:(1)你能從表4-1中得到哪些信息 (2)根據表4-1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你能用表中的數據解決你提出的問題嗎 解:略思考·交流對于表4-1,如果關注全班學生上學采用的交通方式及到校所用時間,那么你能解決下列問題嗎 (1)全班學生上學采用了哪些不同的交通方式 如何表示全班學生上學所采用的交通方式的情況 (2)學號為1的學生周一至周五每天到校所用的時間相同嗎 預測一下,他下周一到校需要多長時間 其他學生有類似的規律嗎 與同伴交流.(3)對于上學采用的交通方式及到校所用時間,你還有什么發現和建議 與同伴進行交流.解:略嘗試·思考對于表4-1,如果關注全班學生的身高,那么你能解決下列問題嗎 (1)該班學生最高身高是多少 最矮呢 出現次數最多的身高數據是哪個 全班學生身高的平均數是多少 (2)你能用適當的統計圖表示該班學生的身高情況嗎 在你畫的統計圖中能找出(1)中要求的各個數值嗎 (3)圖①和圖②都是根據教材表4-1中的身高數據畫出的統計圖.你能從這兩個圖中得到哪些信息 這兩個圖與你畫的統計圖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①②解:略[方法歸納]收集數據制作成表格或統計圖,有助于我們整理與分析數據并獲取有用信息,從而解決問題與作出決策.針對訓練如圖所示為2018~2024年某省生產總值年增長率的變化情況,則下列結論中不正確的是(D)A.2019~2023年,該省生產總值的年增長率逐年減小B.2024年該省生產總值的年增長率開始回升C.這7年中,該省每年的生產總值不斷增長D.這7年中,該省每年的生產總值有增有減解析:這7年中,該省每年的生產總值不斷增長,只是增長的幅度有大有小,但不是減少.故選D.任務一 意圖說明在小學階段,學生初步參與過一些統計工作,如體驗簡單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過程,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回答簡單的問題等.結合周圍生活實際數據,整理并制作統計圖表,從不同項目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與作出預測,引領學生初步感受數據的收集、整理與分析過程,培養數據觀念的數學核心素養.探究二 定量數據與定性數據思考·交流(1)你對數據有哪些進一步的認識 (2)為了利用數據作出決策,一般需要經歷怎樣的過程 與同伴進行交流.解:略歸納:1.用數值表示的數據,如學生的身高、體重、到校所用時間等,我們把這類數據稱為 定量 數據;不是用數值表示的,如學生上學采用的交通方式、美術成績等,我們把這類數據稱為 定性 數據. 2.數據蘊含著豐富的信息,為了從數據中獲取信息,一般可以通過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和分析數據等過程和方法,幫助我們得出結論或作出決策.針對訓練教材第148頁隨堂練習第1題;習題第1題.任務二 意圖說明幫助學生了解利用數據作出決策的一般方法步驟,同時了解定量數據與定性數據的概念,能區分它們.(三)當堂達標(要求:限時5分鐘,獨立完成)見課件(四)課堂小結見課件(五)板書設計豐富的數據世界從數據中獲取信息 例題與針對訓練定量數據、定性數據本節作為小初銜接及初中統計知識的起始內容,結合生活實例,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據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數據、分析數據這一過程,體會利用數據作出決策所要經歷的過程,并了解定量數據與定性數據的概念,由于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且比較簡單,所以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掌握情況良好,課堂參與度也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