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頻數直方圖 1.進一步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活動,了解數據處理的過程;能用計算器處理較為復雜的數據.2.通過實例,了解頻數和頻數分布的意義,能畫頻數直方圖,能利用頻數直方圖解釋數據中蘊含的信息.3.能解釋數據分析的結果,能根據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并能進行交流.1.了解頻數等概念,能繪制相應的頻數直方圖.2.能從頻數直方圖中獲取信息解決問題.重點:收集與處理數據;明確頻數直方圖制作的步驟,會繪制頻數直方圖.難點:繪制頻數直方圖,獲取數據信息解決問題.1.通過具體情境,關注由條形統計圖演變到頻數直方圖的活動過程,讓學生真正體會頻數直方圖和條形統計圖的關系,注重知識的生成過程.2.通過實例,領會頻數直方圖的意義,在畫圖過程中感悟分組的方法,感受頻數直方圖在處理連續型數據時的應用.(一)情境導入欣賞如圖所示的扇形統計圖,你能從圖中獲得哪些有用的信息 若繪制成條形統計圖,還需要什么數據 同學們最喜歡的球類運動統計圖(二)新知初探探究一 頻數直方圖閱讀教材第163~166頁內容,完成下面的問題:(1)你能用恰當的統計圖表示該班學生的美術成績嗎 從你的圖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學生處于哪個等級嗎 成績的整體分布情況怎樣 (可參考小明畫的統計表與小穎畫的條形統計圖)(2)你能用恰當的統計圖表表示該班學生的信息科技成績嗎 從你的圖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學生處于哪個分數段嗎 分數的整體分布情況怎樣 (3)對于(2),小明采取了表格的形式,小穎采用了條形統計圖的方法,是否復雜 如何改進 (4)頻數直方圖有什么特點 與條形統計圖相比有哪些不同 與同伴交流.解:略小結:頻數直方圖和條形統計圖都可以直觀地表示出具體數量,它們的主要區別是:(1)條形統計圖往往表示的是離散數據,各小長方形通常分開排列;而頻數直方圖更多用于表示連續分組數據,其中的各小長方形通常連續排列.(2)條形統計圖頃向于直觀地顯示具體數據,而頻數直方圖則傾向于表現頻數的分布情況.[方法歸納]1.頻數直方圖是一種特殊的條形統計圖,它將統計對象的數據進行了分組,畫在橫軸上,縱軸表示各組數據的頻數.2.當樣本數很大,樣本中數據的差距也比較大時,頻數直方圖能更清晰、更直觀地反映數據的整體分布狀況.針對訓練:見導學案.任務一 意圖說明從學生熟悉的條形統計圖開始,逐步變化,從而引入頻數直方圖,引導學生探尋頻數直方圖和條形統計圖的關系,在已經給出分組的情況下繪制頻數直方圖.探究二 繪制頻數直方圖的步驟閱讀教材第168~169頁的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什么叫組距 如何把數據分組 你還有其他的分組方式嗎 (先定組距再定組數,或先定組數再定組距)(2)繪制頻數直方圖的大致步驟是什么 解:略[方法歸納]繪制頻數直方圖的步驟:(1)確定所給數據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將數據適當分組;(每組兩個端點之間的距離叫作組距)(3)統計每組中數據出現的次數;(4)繪制頻數直方圖.[溫馨提示](1)分組時,應要求各組的組距相等.組數太多或太少,都會影響對數據整體狀況的了解.一般情況下,數據在100以內,最好分成5至12組,這是一個經驗法則,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2)確定分點時,為了使每個數據都分布在一個組內,也為了使組距相等,往往會把最小值適當減小一點作為最左邊的端點,把最大值增大一點作為最右邊的端點.也可以用不等號準確表示出來,通常每組含最小值而不含最大值.操作·交流某市農科所為了考察某種水稻穗長的分布情況,在一塊試驗田里隨機抽取了50個水稻穗,量得它們的長度(單位:cm),對樣本數據適當分組后,列出了如下頻數分布表:水稻 穗長 4.5≤ x<5 5≤ x<5.5 5.5≤ x<6 6≤ x<6.5 6.5≤ x<7 7≤ x<7.5頻數 4 8 12 13 10 3(1)根據表格信息,繪制相應的頻數直方圖;解:略(2)計算出這塊試驗田里水稻穗長在5.5≤x<7范圍內的水稻穗所占的百分比.解:略針對訓練:見導學案.任務二 意圖說明通過實例明確頻數直方圖的畫法,其中,確定組數和組距是比較關鍵的,也是學生感覺比較困難的地方,以實例引導學生掌握分組的方法.(三)當堂達標(要求:限時5分鐘,獨立完成)見課件(四)課堂小結見課件(五)板書設計頻數直方圖1.頻數直方圖的相關概念2.畫頻數直方圖的步驟本節課立足于學生已有知識,把教學重點和難點分解成了一系列探究性問題,在探究過程中,學生經歷了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把知識的發現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而教師只是積極的參與者、合作者和組織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