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身體上的尺子教材第68~72頁內容。1.引導學生發現自己身體上的長度單位。2.經歷用身體上的長度單位測量物體的過程,直觀理解度量的意義。掌握“拃”“庹”等身體尺的使用方法,并能用其測量常見物體的長度。理解身體尺的局限性(如因人而異、不夠精確),并學會在實際生活中合理選擇測量工具。一、情境導入師:同學們,這節課,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圖片(課件出示各種物體的圖片),圖片中的物體有大有小,你們知道它們到底有多大嗎?學生無法用語言表達。師:(再次出示各種物體的圖片并附上長度或高度)這次你們知道它們有多大了嗎?學生有生活經驗,根據數據能表述。教師繼續引導。師:卡車長多少?生:卡車長6米。師:這6米有多長你知道嗎?學生隨意說或用手比。師:看來呀,卡車在大家心目中就是很長很長,但到底有多長呢?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就更清楚了。教師板書:身體上的尺子二、探究新知師:接下來我們就來測量一些我們身體上的長度。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測量出身高、肩寬以及腰圍。1.小組活動。指定小組來到前面測量肩寬,其他小組的同學先測量另外兩項的長度。要求:注意測量結果我們都只取整數。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相關的測量并完成表格的填寫。2.匯報交流。師:哪個組的同學來回答一下你們測量的肩寬的結果?學生回答測量的各小組成員肩寬的結果。師:通過大家的回答我發現我們的肩寬都集中在30厘米上下,所以我們說肩寬大約是30厘米。(將肩寬的結果板書在黑板的表格里)再找學生匯報身高和腰圍的測量結果,同樣寫在黑板的表格里。師:我們通過剛才的小組活動,把生活中一些我們身體上的長度都測量出來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用身體上的長度單位去測量物品,例如拃、步,這些長度單位稱為“身體尺”。師:你能找到哪些身體尺?生1:一拃是把手指用力張開,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離。生2:1庹是兩臂左右平伸,兩個中指指尖之間的距離。……3.師:我們找了這么多身體尺,下面就一起來量一量,找到身體尺的長度。學生兩人合作,選擇合適的尺子量一量并記錄測量的結果(用厘米或米作單位)。4.師:我們發現了這么身體上的尺子,下面我們來看看怎樣使用我們身體上的尺子去測量。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70頁“用一用”中的連一連。師:你還遇到過哪些要用身體尺測量的情況?動手量一量并說一說你測量了什么,用哪種身體尺測量的?有什么發現?生1:我用拃量了電視機的寬,有6拃。生2:我和同桌都用庹量黑板的長,結果不同。5.師:關于身體尺,你還有哪些感興趣的問題?同學們提出問題,并收集相關的資料,小組討論,小組長記錄結果并匯報。三、課堂小結提問: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小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身體上的尺子,在實際生活中,當我們想測量一個物體時,沒有尺子,我們可以用身體上的尺子來測量。本節課通過引導學生發現并運用身體上的尺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氛圍活躍。學生在測量身體部位長度時,能積極參與并記錄數據,但在使用“拃”“庹”等身體尺測量物體時,部分學生因操作不規范導致結果差異較大,如測量黑板長度時結果不一致。這說明學生對身體尺的直觀理解還需加強,后續可通過多次實踐和對比測量,幫助學生掌握正確方法。此外,小組討論環節中,部分學生參與度不高,未來可設計更具層次性的任務,確保全員參與??傮w而言,學生初步理解了度量的意義,但在實際應用中仍需進一步鞏固。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